首頁>Club>
沒網路、沒大人,再加上照顧暴走小妹妹,麗姐專治各種不服,城市少年陳新穎遭遇“最苦”變形記……
12
回覆列表
  • 1 # 呵呵噠小鬼

    《2017變形計》一改以往一本正經催淚的苦情套路,替而代之是淚點與笑點起飛,笑淚融合。希望和節目組的初衷不相悖吧~秉承著關注社會現實、關愛青少年成長的初衷,真實記錄城鄉少年的互換生活體驗。內容上,城市主人公雖叛逆但難掩善良,農村主人公雖質樸純真但也個性十足。節目中,農村妹妹張水麗上演暴走哭泣、吐槽麵條難吃等一系列實力嫌棄,就讓陳新穎焦頭爛額、瀕臨崩潰。因為不堪農村艱苦生活條件的重重考驗……

    這種方式確實吸人眼球,也只希望內容不要太low,畢竟以前有的《變形記》拍得確實尷尬~

  • 2 # 格隔不入

    其實我覺得孩子天性如此,並沒有節目組的幕後設計,畢竟孩子還小,沒有那麼多複雜的心思,不過也有可能節目組故意找一位脾氣比較“獨特”的小姑娘,畢竟節目要是想一直火,還是需要一些話題的,其實這個節目我並不是很感興趣,也是因為在熱門微博中看到的相關影片,當時覺得那個男生真的讓人挺哭笑不得的,反正我是沒有控制住自己笑。

    其實有時候這也是目前農村的真實寫照,城市孩子的叛逆,農村孩子的不容易,雙方換位體會生活,其實挺好的。希望這個節目減少炒作的虛頭,認真的做節目,這樣才會有更多的觀眾願意看~不要走偏就好!

  • 3 # 鏡頭行跡

    這樣挺好的,沒有以前那麼假了。

    新版的第一期就這麼火,效果挺好的。

    就是現在麗姐出名,不知道會不會打破這個小村的寧靜。最擔心的是有人看了節目會好心辦壞事,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啊。

  • 4 # 寂璡Lin

    感覺很假,這期變形的孩子和媽媽吵架到摔牛奶。還有喝醉給爸爸打電話說的那些話莫名的劇本情節。大家娛樂看看就好。真的感覺好假啊!假假假。

  • 5 # 風雪無邊雨

    新一季的變形記更符合現實,農村娃因為家境的原因早熟懂事早當家的不是沒有但也不可能是全部,他們也還是孩子,有點小脾氣不是正常的嗎?對於城市變形的少年,突變的環境會使他們不安,麗姐突然離開朝夕相處的哥哥也會感受到不安啊。她的身邊甚至連一個親人都沒有,需要獨自面對在城市邊父母都無法管教的玩劣少年,她的行為與害怕的小貓堅起全身毛髮警告威脅來源有何區別!

    麗姐除了用哭鬧放狠話表達自己的不安還能做什麼?哥哥在的時候尚且還有人保護,連哥哥也不在身邊的時候她也只能用這些方式與家裡的“入侵者”保持安全距離。麗姐看上去越兇其實內心越不安。

    也有人詬病麗姐的教養,一個連溫飽都有問題,完全沒有成人的家庭裡,兄妹倆能相互扶持、相互陪伴著維持基本的生活已非易事。這本來就是留守兒童的傷痛,何況生活在城市衣食無憂父母雙全的城市主人翁們教養也沒好到哪裡去,何必苛責這樣的農村小姑娘。

  • 6 # 5825701344

    新一季的《變形計》給所長的感受就是反套路,本來抱著看苦情戲的心情,結果卻看到了啼笑皆非的劇情~

    剛播了兩期就有一個暴戾的城市小青年被改造好了,而且改造他的這個人是個7歲小女孩~

    到底發生了什麼?往下看

  • 7 # 快語西蒙

    湖南臺《變形計》最新季風格改變大家有目共睹,節目走向比以往前幾季稍微輕鬆了些,相對弱化了節目“劇情”的苦難,相反地,綜藝氣質提升了很多,記錄的味道越來越淡。節目有意後期了動畫場景和音樂。這個節目向來就是伴隨著爭議一季一季地繼續著,觀眾的評價負面居多,但是收視率卻一直很可觀,以至於《變形計》已經延續了十三季了。節目的爭議到底有哪些?

    1、 本身打著記錄的旗號,實則是綜藝真人秀

    真人秀有劇本,這在業內真不是什麼新鮮事,沒有“戲劇衝突”,哪裡來的收視率?

    “節目有位大哥人很好,節目拍完回到長沙,他說我知道你現在很飢渴,請我去嫖了個娼。我很感動,經常打電話,叫他有空來南昌玩。”

    經常看變形計的觀眾肯定能看出來這個節目的套路:城市主人公往往在節目開始就有打架鬥毆混夜店的鏡頭,往往還會打老師打家長,在交換到農村後還會各種闖禍出逃,期中少不了不斷地衝突,包括語言的和肢體的衝突。

    變形計是一個非常平淡毫無波瀾的活動,如何變得戲劇十足波瀾起伏,導演的幕後操作功不可沒。 當我門對節目組口誅筆伐的時候,有人會說這是媒體市場的共同作用的結果,不能一竿子打死節目組。環境使然,但節目組不能免責,打著記錄的旗號,實則是綜藝真人秀的核心,用綜藝消費兩個家庭的苦難。面對無數個和“麗姐”一樣,不懂得自我表達的留守兒童,如果我們只是止於嘲笑和戲謔,甚至將她置於娛樂化浪潮的中心,那我們非但有錯,而且無恥。

      “麗姐”其實是讓人心疼的留守兒童

    2、 農村的孩子交換到城市會不會給他們的心靈帶來創傷?

    節目組重點刻畫城市少年的變化,用“苦難”馴化桀驁的心,可是農村的少年呢?在城市看到了那麼繁華的地方,會不會產生對比,在城市中肆意揮霍後,想起了原本那個一無所有的家……在城市陌生的夜晚,農村的少年晚上會想什麼?巨大的落差、人生的荒誕、自己的努力是否沒有意義……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麼早就接受巨大的人生落差,會不會給他們的心靈打來巨大扭曲和創傷?城市少年在農村受了苦,回到了家還有父母的繼續疼愛,而農村少年回到了家,只有家庭的重擔等待著他重新挑起,又有誰能安撫農村少年的心?7天的變形計,對農村孩子而言到底是一場夢,或許還是一場噩夢。

    3、 城市的少年回到原來的家是否會變好?

    大家對於變形計最多的批評在於城市少年們回到了城市,他們仍然重操舊業,不少還憑藉著電視的曝光率做了網紅,開起了淘寶店。那些小孩已經長大,依舊有很多不務正業,不經世事的樣子讓人憂思:變形計的改變思路是否正確?是不是把壞孩子扔到貧窮的地方吃吃苦就可以使他們徹底改變?我們發現,城市的野孩子到了農村,大多數會流露出很良善的一面,可謂是人之初性本善,沒有哪一個孩子天生就是換孩子,二打人又熱衷於給孩子下定義,什麼是好孩子,什麼是壞孩子,每個家長心中都會有明顯的分界線。可是事實是,沒有所謂的好孩子,也沒有所謂的壞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家長。

    國內紀錄片《鏡子》對這個問題有深刻的探討。這部紀錄片,給了中國家庭教育當頭一棒,切入點很獨特,和《變形記》恰好相反:

    比起叛逆少年,父母更需要送去改造,把教育缺失的問題歸結為父母。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這部紀錄片作預告時候說道:

    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長是不是好家長

    中國家長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錯的

    中國孩子的問題,基本都是家長的問題

    其中一個主人公,家明16歲,沉迷網遊不願上學。父親在家長培訓課上面被問及假如只剩10分鐘就要離開這個世界,最想對孩子說什麼?

    他毫不猶豫的說要把自己的“人生信條”灌輸給兒子。

    中國式父母只按照自己想的方式解決一切問題,不管孩子的想法,做父母難,做孩子的何嘗不是更難呢?

    機構負責人的一句話說的很深刻;

    沒有人願意過一輩子別人的生活

    哪怕這個別人是我爸爸

    所以有時候不要覺得苦難教育是萬能的,也不要覺得自己對孩子的哎就理應可以控制他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消除張飛的疑心,關羽斬了蔡陽,倘若來者是許諸還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