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天雲
-
2 # 問道黃老
你可能以為“道法自然”的自然是我們常說的大自然,不是。這個“自然”是指道性自然,即道“自己本來的樣子”。自,自己,然,樣子。
老子說,道生萬物,為天地母,天地萬物都是道所生,天無窮大也是道所生,天是什麼?小概念的天就是自然。老子說“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那就說明,道在“象帝”之先,他怎麼可能去效法象帝呢?
天既然取法或者效法道,道總不能在回過頭來效法天。
那麼,道是什麼樣的呢?道是沒有具體樣貌的,要是有樣貌,那就能說的清楚了,他就不說“道可道非常道”了。道生萬物,並且將自己的樣貌賦形於萬物之上,在水則為水,在山則為山,在天則為天,在地則為地,在方則為方,在圓則為圓。在天法天,在地法地,在山法山……總之,與自然無所違。
熵增概念是建立在封閉孤立空間基礎上的機率係數,但至今也沒人搞清楚宇宙到底是有邊界的獨立封閉空間,還是沒有邊界的無極空間。假設宇宙是熵增的,那麼這種熵增也是有限度的,直到達到新的平衡。熵增的過程應該就是道的弱化過程。道法自然就是取法自己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
總之,道法自然的自然,不是我們所說的大自然這個環境,而是道本身。熵增、熵負都是道運化的過程,他與自然不相背離,他即是自然,自然即是他的存在形式。
-
3 # 從北方從日出之地飛來
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一一是指我們對道的認識方法。同道本身,同宇宙的熵增是無關的。什麼是道?老子有多種表述。比如,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此混成之物,其中有信,其精堪真,自古及今,其名不去,……“道法自然”這個“自然”,佛經有“頭本自然,本自其然,無然非自。”依此理解,應是指崇拜老子的孔子《論語》中的昊天上帝。但《道德經》沒解釋“自然”。
-
4 # 天道若龍
這是個大題目,不是幾句話可以說明白的,就簡單說個綱吧。自然本體是客體的,是人類主觀作用的物件。道是人類觀察自然本體得出來的結論。所以說道本身是主觀的。因此可以說道與自然是主觀與客觀的關係。二者不是一回事兒。
例如我們熟悉的愚公移山故事。同樣是面對王屋太行二山,不同的人會提出不同的觀點。為了說明問題,不妨演繹一下。假如當時為了研究打通山路開個論證會。與會的愚公認為山是可以搬走的。所以他提出了移山之道;智叟認為不能搬,工程量浩大,力聽不及,這是智叟之道;如果地質學家也來說幾句,他一定會說這山是由石灰岩與花崗岩構成的;考古學家會說這個山上有劉邦的某個後代王的陵寢,具有重大的考古發掘價值,不宜破壞;如果諾貝爾也來湊熱鬧,他一定笑話愚公與智叟,什麼搬不搬的,乾脆炸了就完了。
應當說每位參與者都從二山這個物件身上發現了各自的道。其實這些僅是道的應用。面對這些不同的觀點,老子站在更高的維度上,用一個道字就囊括了一切。
那麼,老子這個道是從哪裡總結來的?顯然是在對諸人的主觀認知基礎上概括得來的。
這裡的太行王屋二山,就是自然的本體,而其他人類的認知屬於主體的。前者就是自然,後者就是道。因此說道與自然二者的關係是主觀與客觀或曰主體與客體的關係。二者不是一回事兒。
-
5 # 太極拳玄機
自然是道產生的,道又隱於自然之中,給自然提供生命力。因此,透過千奇百怪、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可以參悟道的本質。
-
6 # 千尋00O
莊子說,“大道合乎自然”。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天地大道呢?大道無非是一種規則。
我們每一個人年齡不同,境遇不同,學養不同,出身不同,走過的道路不同,經歷的滄桑各異,所以每一個人要符合天地大道之法,只有看自己的,而不能去看別人的。別人的經驗也許你可以借鑑,但是真正要了解、要懂得的,只有自己的心。
莊子說,在天地之間,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叫作善養生者。那麼,什麼人是真正瞭解自己內心的人呢?莊子說,真正的善養生者,若牧羊人,就好像是放羊的人。牧羊人雖然揮著鞭子,但他對整個羊群都很和善。他的鞭子會落在誰的身上?“視其後者而鞭之”,一定要落在最後的那隻羊身上。前面的羊你都不用打,讓最後的一隻羊加快腳步,整個羊群就前進了。
這恰好映照了現代管理學一個家喻戶曉的理論,叫作木桶理論。一個桶是用很多塊木板箍起來的,木板有的長,有的短。這個木桶能夠盛多少水,不取決於最長的一塊板子,而取決於最短的一塊板子。
羊群也罷,木桶也罷,總有最後一隻羊,總有最短一塊板。只有我們自己可以看清,你的羊群裡最後一隻羊是哪一隻,你的木桶上最短的一塊板是哪一塊。莊子認為,所有的道理法規,無非就是人心中最自然的本真,是用不著任何外在的形式去刻意而為的。
什麼樣的人生是沒有效率的呢?是那種損不足以益有餘的人生。有些人的眼睛永遠只看著自己最長的一塊板,永遠只看見領頭的頭羊。他總有資本去炫耀,他總可以說:“我人生的最高分在那裡。”
當頭羊依然威風凜凜,但是後面的羊群已經在山坡上散落,丟失了不知多少的時候,他還在看著頭羊沾沾自喜。當他看著最長的一塊板超過常人,卻不知道木桶中的水因為那塊最短的板子流失了。
所以,我們要經常問一問:我人生的最後那頭羊是什麼?我最短的那塊板在哪裡?人生的大智慧是,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總是錦上添花。錦上添花是給別人看的,而雪中送炭是為自己的。
用這樣的道理來看這個世界,莊子說:“道德不廢,安取仁義!性情不離,安用禮樂!”這個世界上,如果每一個人的道德都固守在心中,用得著外在禮儀規範嗎?!每一個人的性情如果不離散,不違揹人的本真,用得著外在的禮樂嗎?
在這個世界上,真正重要的莫過於認知自己,以自己的生命合乎大道,這會讓我們少走很多很多彎路。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之間,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最終每一個生命的成全就是這一句話:每一個人的生命在我們自己的手中。
-
7 # 共論矛盾
道,提首前行,引領發展之意。
自然,陰陽矛盾也。
自然,不在陰,也不在陽,而在陰陽統一也。
道法自然,向統一發展前行之義。
-
8 # 吟風者
首先要給題主說一下,你不能拿現在的科學理論去套以前人的思念。
熵增可以理解為秩序的混亂,宇宙的傾向是秩序減少,也就是宇宙偏向於混亂化也就是熵增!現在的地球乃至宇宙中,只有生物是逆著宇宙規律發展的,也就是生命的發展偏向於秩序化。
那麼老子說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表面上的意思就是,人應該學習大地,大地應該學習天,天應該學習道,道學習自然。我們可以理解為老子說的自然就是宇宙,那他讓我們學習宇宙,不就是讓我們向著熵增,向著混亂化發展嗎?
其實不是的,老子並不是這個意思。我們理解一件事情的首要前提就是要理解當時的語境,老子的思想是無為而無不為!可以簡單理解為,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不可強求。要學習自然的從善如流,而不是逆流而上!
-
9 # 梅里一了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
人法地,地發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段話過去一直認為只是古代哲人的玄思,與盤古開天地一樣,存在於古代神話的臆想與猜測。然而,我們生活在一個幸運的時代,無數科學巨人,以他們天才的發現,為這段話做著註解,而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霍金把這些註解串連起來,為這段玄思呈現出完美的物理畫卷,這個畫卷就是《霍金論天道》這部紀錄片。宇宙大爆炸之前,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個質量和能量的結合體,沒有時空的概念。一切生產於爆炸的那一瞬,爆炸產生了空間,同時能量釋放出來,時間同時產生。時空的運動規律的出現就決定了道的軌跡,這個軌跡,決定於一種神奇的弦理論,不同的振動波,決定了不同的物質(夸克,中微子)和不同的運動方式,抑或可以說不同的道,霍金把這歸納為M理論。並認為這個理論是開啟宇宙奧秘的終極鑰匙。順著現代理論物理學的思路去反觀老子的冥想(老子是史官,古代的史官首先是天文學家,老子同時是國家圖書館館長,擁有當時世界最完備的思想資料),老子的思想不是無的放矢,而是觀測,推論,整合的結果。不過老子的道,不太象M的形態,也就是波的理論,而象一種旋渦的理論,周行而不殆,這種旋渦是引力產生的根源。因為老子想解釋的重點,是社會變化的規律,這種規律與物理學一樣,由時空扭曲產生的引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社會是螺旋上升的模式發展的。M或許只是旋渦的一個象限(大曰逝,逝曰遠),關鍵在遠曰返,這是東西方思維差異的質點,西方線性思維總想找到極點和終結者,而東方韻律性思維只是關注週而復始的旋渦中太極魚的陰陽消長。按照老子的思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個自然應在道之上,也就是這個宇宙的終極本源,用現代物理學講就是宇宙大爆炸前的質點,而道是大爆炸產生時空概念一切物質運動的軌跡,這些軌跡是有規律可尋的,比如電磁波,引力波這些弦理論的成果,放到十維空間中去推想,這些波或許構成一個巨大的漏斗狀的旋渦,週而復始的彼此旋轉,彼此關聯,影響著我們這個己知的世界。我不是物理學家,只能談此有限的理解。
-
10 # 春華秋實151010414
老子講道法自然,其實闡述的是人與自然的辯證關係,是樸素的辯證法則。
從老子 《道德經》 “自然辯證法” 中的 看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要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就必須正確認識,看待,理解。就不能不注重人與自然的關係, 就不能不掌 認識人與自然的關係。要實現人與自然 握和應用自然辯證法。老子的 《道德經》 是一部貫穿了辯證法思想的專著, 老子主張我們要歸根覆命, 返回生命最 自然的本源。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無為而治是其思想精髓。 和諧思想對建立生態哲學, 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 價值。老子把大自然看成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強調天、 地與人的和諧關係, 認為人與自然的關係中兩者是統一體, 認為自然界是一大天地, 人是一小天地, 視天人一體, 強調人與自然不可分割, 追求天、 人的整體和諧。老子主 地、 地、 張對萬物和人類都應有一種慈愛的情懷, 使天、 人之間維持著一種祥和的狀態。
人與自然的關係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自從有了人 類, 人就與自然發生關係, 人與自然界的關係是人類生存和 發展的最基礎的關係。 人類作為一個生物物種是自然界的一 部分, 人體的生命活動始終遵循自然規律。在自然界的長期 演化中, 人類形成了超越其他物種的智慧, 並建立起極其復 沒有人類, 自然照樣存在, 即自然 雜而嚴密的社會組織體系。 不依存於人類;但是人類只有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中才能生 隨著科技的發展、 人口的大量增 存, 即人類始終依存於自然。 然而人類向自然界索取物質資源的數量急劇擴大, 這些都造 這種因生存需要和生產發展而導致的失衡對人類生存的危 正確認識個體與自然、 害逐漸加大, 生態環境問題不容忽視。 群體與自然, 即人與自然的關係, 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 生態文明, 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我們必須拋棄人與自然 對立的觀念, 借鑑和汲取 《道德經》 中的天人和諧思想的積極 有節制地開發、 利用自然、 保護生態平衡, 與自然界建立一種 同存共生的關係。 和諧相處、 自然辯證法是聯絡整個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 作為一 門學問, 在整個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 它吸取了人類的包括 生產鬥爭、 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中所得的經驗, 進行提煉和 自組織理論、 耗散結構 概括; 到了今天, 已經涉及到系統論、 等等, 涉及到人同自然界的辯證關係以及人同社會的辯證關 系, 在指導人們的實踐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物極必反、 以弱為貴的辯證思想 現代人為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這些成就並不意味著人類戰勝了自然。 所謂戰勝 或勝利, 通常是相對於戰敗或失敗而言, 既然要實現人與自 然和諧相處, 就應當改變長期以來形成的征服和戰勝自然的 觀念。不應在人與自然之間人為地構造戰勝和戰敗的關係。 事實上, 人們改造自然的一切成就, 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 遵循自然規律的前提下取得的,沒有理由說是戰勝了自然。 何況, 這些成就往往存在對自然和社會的負面影響, 最終或 多或少會招致自然的報復。 “福兮禍所伏, 禍兮福所依” 是老子的至理名言。福和禍 及時止步。 反是重要的規律。因而老子勸告發展得意的人, 恩格斯說: 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 “ 勝利。 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 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 每 一次勝利, 起初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 但是往後和再 往後卻發生完全不同的、 出乎預料的影響, 常常把最初的結 經典言論。 同時, 老子主張我們要歸根覆命, 返回生命最自然的本 源。 在歸根覆命整個的思想體系裡, 老子提出了一個 “弱” 字。 這世界上最高明的事物是什麼? 是水。 水總是往低處流, 最能 守弱, 但是水之強, 也是無法想象的。水這麼重要, 可它又沒 “上善若水”最高明的善就 , 有一個固定的形體。所以老子說 水是最弱的, 但是老子說, 只有最弱的才是最強的。 因為 強的東西就硬, 硬的東西就容易折壞。 一個枯枝子是硬的, 但 最容易斷掉。 “人之生也柔弱, 其死也堅強”老子絕對禁止堅 , 強。那麼他是要讓我們柔弱、 謙虛、 卑下。這就是自然之道。
成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嚴重失衡,人與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 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 但是, 卻有相互依附的必然, 物極必反,
崇尚自然、 順應自然的理念, 透過合理、 果又消除了。” 這一著名論斷已經成為關於人與自然關係的 因素, 樹立尊重自然、論、 協同論、 突變論、 超迴圈理論、 分形結構理論、 混沌理論, 跟水一樣。
-
11 # 有話少說
域中有四大,沒五大。
道法自然,道法自身的樣子。
道自身什麼樣子?是謂惚恍。
惚恍,無規律可言。
-
12 # 生命的追問
自然,是先天的存在。道,是存在的規律。道、自然,都具有先天的性質。宇宙、萬物、人,是後天的存在。規律,即秩序。體現在宇宙中的規律,比如太陽系,太陽按太陽的軌跡、地球按地球的軌跡、月亮按月亮的軌跡來執行,不然就亂,一亂,太陽系便不復存在在了。萬物、人一然,樹木是樹木,動物是動物,猴子是猴子,人是人,不然的話也亂了。人和人組成社會,那麼人、社會也有一個執行和存在的規律,這個規律是從哪裡來的呢?效法自然而建立起來的秩序,這個秩序之道即人道,人道源於天道、地道,天道、地道、人道,本是一道,它們都來自於自然之道。而這個道,是自自然然的,不是人力所能為的,所以老子說:道法自然,無為而為。
那麼,孔子所建構的理想社會,是不是如人們常說的那樣與老子思想不一樣呢(比如說老子出世孔子入世等等)?錯!孔子所謂的人間社會秩序,包括仁義道德等,就是讓人間按照天地自然的秩序來建立的,與老子的思想一脈相承,只不過因為人不去按這個自然秩序(比如超出基本需要的貪婪),所以才混亂。那麼怎麼辦呢?“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就是孔子的偉大理想——以宇宙秩序,建構人間秩序!所以,孔子和老子思想一致,只不過一個是理論家一個是實踐家(孔子拜訪請教過老子也算是老子的學生)。老子則認為按自然之道建立人類社會這太難了!人類根本不聽我說的,也聽不懂我說得是啥,於是乎無奈之下只好遠離人間社會,騎青牛出關而去。
而整部的《周易》,也是以這樣的思想來建立的,只不過在這裡叫“位”,“當位”還是“不當位”。“天行健”、“地勢坤”,是天地“當位”,人應遵循而行就是“當位”,當位於是而“自強不息”,而能“厚德載物”。不然,就是不當位,不當位怎麼能成就一番事業、獲得應有的豐厚回報呢?
那麼,《佛經》和佛家如何?同樣也是這樣一種思想,只不過表述和闡述不一樣罷了(詳略)。
總之一句話:儒、釋、道,諸途而同歸,它們同歸於“道”。所以《周易》雲:“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
-
13 # 戚益朋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道”的“自然而然”規律,道以自己為法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老子想爾注》:“道者,一也。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道就是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散形為先天一氣,聚形為無極道身,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身也。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萬教之祖宗,出乎太無之先,起乎無極之源,終乎無終,窮乎無窮。
所謂“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己為法。“道法自然”實際上即是道性自然。河上公曰:“道性自然,無所法也。”即說道以自己為法則。道法自然”真實內涵:“自然”即“道”!
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強為之容即老君也。老君乃無生之至精,兆形之至靈。昔於太空之中結炁凝真,強為之容。體大無邊,相好眾備。若能洞見非身之身影象真形,理亦無二。
太上老君就是自然的總稱。虛無大道,自然為性。道本無形,真非有相,只是為了借體用說理。自然者,理之極致也。
太上老君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老君乃造化自然者也。
-
14 # 小馬談古今
道法自然的意義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原夫渾淪之未判,神靈之未植,而為冥妙之本者,道也。夫道,莫窮其根本,莫測其津涯,而有大聖人稟之而生於其間。故謂之無始者,即“太上”也。“太上”生乎無始,起乎無因,為萬道之先,元炁之祖也。無光無象,無色無聲,無宗無緒,無師無上,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
老君乃無生之至精(自有·永有),太上——至高無上,老——乾陽,君——性王,“至高無上的性王”,即“大道”的意思,造化自然者也。
道法自然,是出自《道德經》的哲學思想,意思是 “道”所反映出來的規律是 “自然而然” 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用了一氣貫通的手法,將天、地、人乃至整個宇宙的生命規律精闢涵括、闡述出來。“道法自然”揭示了整個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間所有事物的屬性,宇宙天地間萬事萬物均效法或遵循“自然而然”規律。道也以自然為法則,遵循自然,營運自然,演化萬物。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所謂“道法自然”,即是道以自然為法。
自然包括道,道包含於自然。
虛無大道,順應自然,運用自然。道本無形,真非有相,只是為了借體用說理。自然者,理之極致也。
-
15 # 全維教育研究與實踐
自然是宇宙總規律。道是各種分規律。總規律是由各種各樣的小規律組成的,小規律要服從總規律的制約。因此,就有道法自然一說。
-
16 # 大諾
我看了許多人把道法自然說的太深奧了,我簡單給你分析下。
道法,什麼叫道法,實際道法就是規律,規則,準則,道理,方法。到了老子手裡,一整合,就變成了老子學說,老子學術。
自然,什麼叫自然,自然實際就是萬物生長存在的天然現象,沒有任何新增劑成分的東西。比如日出日落,日出東方,日落西方;人類的生老病死的規律,會吃飯就會拉屎等。
道法自然就是老子追求的思想,慢慢就成了老子哲學體系的思想,總方針。實際上道法自然就是你所想所做所說的東西都要遵循自然這個規律。
你的道法要遵循自然這個規則,就是道法自然,不要想的太複雜。
-
17 # 天宇光明
物質層次論
整個物質界為域
最本然物質存在為自然,本性空無,特性為無極;無時空,永恆運動,無增減,無大無小。
自然由於運動衍化為先天陰陽,混成為道。性空無,無時空,無大小,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道衍生量子,而生後天陰陽為正負電正反物質,形成有形萬物。
此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故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
18 # 空則不空居士
我認為這個問題中的道與自然的關係,是體與用的關係!
我怎麼會這麼認為呢?就是從法這個字的語境來分析得來的,當然也可以論證而得。先看原句的意思:‘‘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首先,這句話很有層次感,所表述的意境有遞進關係。法在此句中的意思,我理解為依從,《當然,各人有各人的解釋和理解。》因為人做為一個生命體來說,要想生存下去,必須依賴地所生養的食物,而地要乃孕育萬物,則要順從天道的陰陽互為變易之理,而天道的執行又順從於本體道的屬性。好,到這裡都是在遂層遞進,而道卻無法依從它物,只能依從於自我屬性,也即是自然而然,在佛法裡面被稱為‘‘法爾如是。’’意為本來如此。
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生命體的話,那麼,道就宇宙的本體,自然而然的屬性就是宇宙的妙用,而自然所現的像就是自然界本身——宇宙!
而人體是外在世界——宇宙的縮影。而且人又是三位一體的,所以可以認定,宇宙也是三位一體的。即是體,相,用有機的統一。
如此可以斷定,若要用科學的那種探索方法來認證宇宙的話,幾乎是不可能的!用一個比喻來說明就更為貼切。就比如人體內部的一個微生物,突發奇想想跑到人體外面來認請人體的真實面目,等它真的費盡千辛萬苦,從裡面跑到外面時,就真的悲催了!原來,它發現它離開了人體,它什麼也不是了。
但願人類不要落一個同樣的下場!
-
19 # 長門文軒
《道德經》非常深奧,如果只從字面意思去理解註定要誤入歧途。我的看法是先整體去領悟,然後返回來再去理解某一章,再之後是某一段,最後去理解每一句。脫離開整體去理解區域性,無異於盲人摸象。
我們如何去理解“道法自然”這四個字呢?
從《道德經》誕生之日起,對這四個字的詮釋就沒有斷過,無論先秦諸子,還是歷朝歷代的大儒學者們,都曾分別闡述了自己的看法。乃至到現代社會,以現代科學為基礎的現代學者們也各抒己見,去理解這個。本人在這裡班門弄斧的確有些自慚形穢。不過題主既然問了,說下我的理解吧。
首先,我們看下以現代語言為基礎從字面上去看“道法自然”是什麼意思。“道法自然”,用現代漢語去看就是,“道”是個名詞,法是動詞,自然也是名詞,直接解釋就是,“道”以“自然”為法則。
我們按照上面的解釋去理解下題主的疑問。題主如下闡述的自己的疑問。
“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宇宙是熵增的,可產生於自然的生命為什麼是反熵增?如果道的弱化是熵增,產生萬物的自然卻是反熵增,那麼道法自然該怎麼理解?”按照題主的理解,“道”是我們認識到的宇宙或之上的東西,“自然”是生成世間萬物的東西,道的發展與自然的發展存在兩個方向的矛盾,那麼道又如何以自然為法則呢?
如果這樣去理解“道法自然”肯定存在著無法調和的矛盾。那麼我們如何去理解老子說的“道法自然”呢?
由此引出我們下面的論述。一、“道”究竟是什麼?
《道德經》開篇第一句說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三國時的王弼在《道德經注》中是這樣解釋的,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故不可道也。”說句直白點,王弼的意思就是,可以說的“道”不是通常的事物,只有不能說的“道”才是真的“道”。有點暈,老子想說什麼?又可說又不可說的。
老子繼續解釋“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什麼鳥?“道”是女媧?還是“上帝”?
我們繼續往下看。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是什麼?是“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物”,還有“精”,有點暈哈,道是有具體的表象,也有具體的物體,有及其細微的組成,的確是真實的可信的。不會是指物理上的“原子”吧?
老子說我是如何知道這些的呢?“以此”,透過“道”啊,又繞回來了。
下面老子又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意思難道是無中生有嗎?
後面卻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看來不只是無中生有,還能有中生無。
那麼後面這句如何去理解呢?“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無”,透過考古,我們發現原來是搞錯了,應該是這樣斷句,“天下之物生於有,生於無。”。原來萬物是有和無生出來的。有和無就是我們都知道的陰陽,老子接著說:
“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哦,原來是陰陽加一個衝就生成了萬物。那麼“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意思就是,“道”生成了不分陰陽的“一”,“一”生成了陰陽(有無)的二,陰陽透過“衝”(相反的運動)生成了萬物。有沒有點“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感覺。
不管“道”是什麼了,老子的意思就是有那麼一個及其細微的東西(精),生成了有各種表象的萬物。這個“道”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出來的(不可道)。無論是什麼,就是超越一切的“道”,分化出來了萬物。(不要用現代科學去理解,沒準一萬年後的科學能對上號)。
那麼題主把“道”理解成現代科學的“宇宙”或者之上的“東西”,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反正就是那個不知道是什麼的“道”吧,宇宙不過是道分化出來的一種“物”的“象”而已。問題的關鍵是後面的“自然”如何理解呢?根據題主問題來看,題主將“自然”理解成了我們現在的“世界”(大自然)了吧。是大自然加上某些外力孕育出的生命(生命的起源我們不討論)。事實是這樣嗎?
二、“自然“究竟是什麼?
我們看下“道法自然”原句怎麼說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裡有“人、地、天、道、自然”五個詞,還真是複雜哈。
我們看下那個大隱“河上公”所著《河上公章句》裡是這樣解釋的:
人法地, 注:人當法地安靜和柔,種之得五穀,掘之得甘泉,勞而不怨,有功而不置或制也。 地法天, 注:天澹泊不動,施而不求報,生長萬物,無所收取。 天法道, 注:道清靜不言,陰行精氣,萬物自成也。 道法自然。 注:道性自然,無所法也。我們試著解讀下,“地安靜和溫柔,可以種五穀,給我們甜美的泉水,確從來不埋怨炫耀。人應該向地這樣。而天淡泊沉靜,給予我們很多,確從來不求回報,讓萬物獲得生長也從來不索取什麼。看來地是從天那裡學來的哈,而道清靜不言,透過細微的自然而然的運動,萬物自己就生成了。原來天來自於道哈,而道的本性就是自然,沒有誰可以去法了。”
按照人、地、天、道的邏輯關係,其實是在說“人法自然”,這個“人”在當時應該指的是君主和聖人之類的,“自然”的意思是自己本來的樣子(指其內在的客觀規律)。
老子說: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天道是拿有餘補不足,而人道卻反之,以不足奉有餘。再看莊子怎麼說:
“何為道?有天道,有人道。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天道之與人道也,相去遠矣,不可不察也。”哦,天道是君,人道是臣,“無為”的人成為尊者是順的天道,忙碌勞累的做了很多事的是人道。
這裡說到關鍵了,黃老學說的“無為”出來了。無為不是什麼也不做,而是不瞎做,不強做,要法地、法天,最終要法自然。行天道,按照“道”自然的樣子去“無為而無不為”。而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道產生了萬物,需要用德去養護,尊道貴德靠的是“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靠“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那麼問題又來了,難道“道”上面還有個“自然”嗎?非也。
王弼注:
“法自然者,在方而法方,在圓而法圓,於自然無所違也。自然者,無稱之言,窮極之詞也”馮友蘭先生也說: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並不是說於道之上,還有一個‘自然’,為‘道’所取法。‘域中有四大’,指人、天、地、道,‘自然’是一個形容詞,只是在形容‘道’生萬物的無目的、無意識的程式。”。說白了,“自然”是“道”的天然屬性,只有“自然”才能得到“道”,自然的意思就是“自己本來的樣子”,不要憑我們的主觀好惡去幹涉事物的成長。應該去追尋事物本源的道所擁有的自然。不知道是否能理解,聖人的話得去悟才行,孔聖人不是也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嗎?我們沒有獲得成功,不是因為我們做的不夠,而是因為我們沒有領悟到“道的自然”而做的太多了。我在佈道哈。
-
20 # 錢塘漁翁1
道法自然,這句話就已經說明道與自然的關係。意思是說”道”是從“自然”的發展變化執行過程中,總結抽象出來的。
回覆列表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這句話的含義比較明確,但這裡有一個關鍵詞:“自然”,對於“自然”一詞的含義,究竟該如何理解呢?
“自然”一詞,在《道德經》中共出現了4次,《道德經》中提到的“自然”,主要有3層含義:一是自我化成。二是物極必反。三是無為而無不為。
既然如此,那麼,“道法自然”的意思就是說:作為宇宙本體的“道”,遵循著自我化成、物極必反、無為而無不為的運動變化法則。因此,“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自我化成、物極必反、無為而無不為。
01 自我化成自我化成,就是自我完成、自我成就、自我主宰、本來如此的意思。
《道德經》第十七章指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最好的世代,人民根本不感到統治者的存在。其次,人民親近他而讚美他。再其次的,人民畏懼他。更其次的,人民輕侮他。最好的統治者,卻是悠然而不輕於發號施令的。事情辦成功了,百姓都說:“我們本來是這樣的。”
這句話中的“自然”,就是自我化成、自己這樣、本來如此的意思。
也就是說,最高明的統治者從來不會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妄加干預,也不會動不動就發號施令,以至於讓老百姓感到手足無措、無所適從,而是善於遵循“道”的自我化成的規律法則,能夠做到尊重百姓的主體地位,充分相信百姓,放手發動百姓,讓百姓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完善,因而,當事情取得成功的時候,老百姓都說:我們本來就是這樣的。
在老子看來,這是治國理政的最高境界。
02 物極必反物極必反,指的是“自然”的運動變化規律,那就是:“自然”無時無刻不在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所謂寒來暑往、冬去春來、晝消夜長、月盈則虧、水滿則溢、日中則移、樂極生悲,等等,無不體現了“自然”物極必反的運動法則。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指出:“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不言教令是合於自然的。所以狂風颳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是天地。天地的狂暴都不能持久,更何況人呢?
這句話中的“自然”,正是物極必反的意思,縱然是狂風暴雨,也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發展到一定的階段,必然向相反的方向轉化,也就是雨過天晴。
《道德經》中還說:“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這句話中的“反”字,深刻的詮釋了“自然”迴圈往復、週而復始、生生不息的奧妙:任何事物發展到極端,必然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
03 無為而無不為“無為”是《道德經》的核心精髓之一,“無為”就是順任自然、摒棄人為的意思。正因為順任天地萬物的自然本性,從不會盲目妄為、也不會越俎代庖,所以宇宙萬物才得以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才得以安居樂業,這也就是“無為而無不為”的境界,也正是“自然”的境界。
《道德經》第五十一章指出:“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這句話中的“自然”,正是“無為而無不為”的意思。在老子看來,“道” 雖然派生了天地萬物,但它卻並沒有私心貪慾,不會將萬物據為己有,也不會居功自傲,更不會去限制萬物的自我發展,而是順任萬物自然本性,因而天地萬物才得以自我化成、自我成就、自我完善,整個世界才會和諧有序、安定發展。
04 “道法自然”綜合以上分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的“自然”,具有自我化成、物極必反、無為而無不為這3個特徵。
因此,老子主張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也就是說,天地萬物都應該、都必須、也都必然效法遵循自我化成、物極必反、無為而無不為的規律法則,這一規律法則既是“自然”的本質,更是“道”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