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兒子6歲,一直是學習和思維能力都不錯,發現每次下園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沒有主見,跟隨比他小的多的小孩子後面跑,不知道孩子是對的嗎?
21
回覆列表
  • 1 # seven麻麻

    有了小朋友之後,做家長的會有各種焦慮的問題,試想在我們小的時候,從幼兒園回來,或者是再大點下學回來,是不是也是一幫孩子追逐打鬧在一起玩耍,誰又會在意今天誰領頭玩個什麼,還是明天誰又出個什麼主意呢?

    喜歡和朋友們一起玩,大家能玩到一塊,就說明孩子已經具備不錯的交往能力,家長應該值得慶幸,試想,每個小朋友也都很有自己做主,領導的慾望吧。但是在一個小團隊裡,不可能每個人都能說得算,所以現在言及孩子沒有主見,我覺得還為時尚早,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能力發展自然也不同,所以,孩子只要健康快樂的成長,其他就順其自然,靜靜等待就好。

  • 2 # 悠然happy

    小孩子大部分都是這樣的,都是看見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們也跟著做什麼,也不是沒主見,主要是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的啊,都是玩而已,不對的地方家長指出來就行,沒必要刻意怎麼教育的。如果是大孩子就要針對不同的情況解決問題:

    1、對因氣質造成的,應接受孩子的這種個性,不要流露出“你真沒出息”這類情緒。要慢慢引導孩子樹立自信心,激發其競爭意識,鼓勵他在集體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意見。

    2、對因環境影響的"首先要主動為孩子的交往創造條件,如可和朋友、親戚、鄰居、同事商量好,常帶孩子互相串門做客,增加孩子之間接觸、遊戲的機會。同時還要關注孩子的夥伴群體,如存在專制現象,可考慮一方面促進孩子在認知、身體等方面的發展,另一方面可使孩子進入一個年齡比他小的孩子的群體,遇到問題時鼓勵他帶領小夥伴解決,這樣逐漸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領導才幹和競爭意識,然後再讓他進入與他同齡孩子的群體,他就不會因表現較差、缺乏才幹而自卑了。

    3、家長教育孩子時要有正確的態度和方法。

    (1)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和競爭意識。在家中,孩子的事情讓他自己做,切忌包辦代替,增強孩子自我服務能力;另外,可透過競賽等方式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和參與競爭的意願。

    (2)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克服屈從心理,提高是非判斷能力。

    (3)應尊重自然規律,不要超前教育,急於求成。

    (4)家庭氣氛應輕鬆、溫馨、民主,既不要過分寵愛,也不要不聞不問或嚴厲苛責,要多與孩子接觸,並創造條件讓他多與夥伴交往。

    (5)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讓他相信如果努力,他是很有能力的。

  • 3 # 夏茉莉134818616

    首先,媽媽要從自己的疑問中想想自己為什麼這麼問呢。您焦慮的是為什麼孩子不和同齡6歲的孩子玩,而是總跟小孩子一起玩。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問題,也是個好現象哦。

    請媽媽自己想一想,您的孩子可能正在發展人際關係哦。人際關係敏感期,不一定是要和同齡孩子一起玩,他也愛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也許他覺得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他可以做個大哥哥大姐姐,他可能想當老師教小朋友玩一些遊戲什麼的,發展他自己的成就感哦。又或是他覺得小孩子很可愛,很喜歡這些小孩子,想做個孩子大王

    又或是他可能在同齡孩子身上沒找到他想要的人際關係呢,媽媽可以給他長的同齡的伴,一起上學,寫作業培養感情就不會老找小孩子玩了

    記得我小時候就是的,很愛找小孩子玩,因為我可以教他們知識,很有成就感呢。

    所以建議媽媽可以側面問問孩子內心的想法,或者編個故事看看孩子的反應哦

  • 4 # 繁華消盡

    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好糾正的,今天你領著他玩,明天他領著你玩,多正常的事情啊!怎麼就能說孩子沒有主見呢!孩子不可能永遠當領導者,我覺得作為家長真的活的太累了,對孩子操心的事太多,凡事都想爭個先後。家長總是想讓孩子領導別的小朋友玩,如果別的小朋友沒有加入他呢?是不是就讓孩子獨自一個人玩呢?孩子能夠跟小朋友玩得開說明人緣不錯,社交能力也不錯,你也說了學習和思維能力都不錯,那麼家長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該放手時就得放手,給孩子自主選擇的權利,讓他想跟誰玩跟誰玩,想怎麼玩怎麼玩,不用過問太多。

  • 5 # jollyswan

    1、給孩子表達意願的機會

    相當一部分家長習慣於事事為孩子做出決定,而少有徵求孩子的意見;一旦孩子不遵從,就大加責備。其實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家長在任何時候都要注意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給他自主思想的機會。

    例如,帶孩子去超市購物,可以問他自己想買什麼;替孩子洗澡前,可以問他應該做些什麼準備;帶孩子出門,可以問他想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帶孩子去旅行,可以問問他自己覺得要準備些什麼東西;等等。

    2、用

    啟發式

    的話語代替命令

    很多家長在要求孩子做事時,往往喜歡使用命令句式,如“就這樣做吧”、“你該去幹……了”。這種語氣會讓孩子覺得家長的話是說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強迫做事,即使做了心裡也不高興。

    家長不妨將命令式語氣改為啟發式語氣,如“這件事怎樣做更好呢”、“你是否該去幹……了”,這種表達方式會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自己的尊重,從而引發孩子獨立思考,按自己的意志主動處理好事情。

    3、耐心傾聽孩子講話

    耐心傾聽孩子講的每一句話,鼓勵並引導孩子自由地表達思想,既體現了家長對孩子的尊重,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孩子的自主性。家長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注意:

    1)靜聽孩子的“嘮叨”

    孩子大都喜歡嘮嘮叨叨地講他見到的一些人或事,家長千萬不要嫌孩子羅嗦和麻煩,因為這種“嘮叨”恰好是孩子自主意識的最早的體現,他是試圖向成人表達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因此,家長不僅要靜聽孩子的“嘮叨”,還要鼓勵孩子多“嘮叨”。

    2)勿搶孩子的“話頭”

    不少家長在聽孩子講話時,有時會覺得孩子的語句、用詞不夠成熟,喜歡搶過孩子的“話頭”來說,這樣做無疑是剝奪了孩子說話的機會,同時也會讓孩子對以後的表達失去信心。

    因此,在孩子想說話的時候,即使他

    辭不達意

    ,家長也應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把意思表達出來,而不能搶做孩子的“代言人”。

    3)留意孩子的報告

    家長可隨時隨地提醒孩子注意觀察事物,給他們探索的機會,觀察之後,還應問一問他看見了些什麼,學會了些什麼。當孩子向家長作“報告”時,家長留意傾聽並適時點撥,會令孩子得到鼓舞。

    4)聆聽孩子的“辯解”

    當孩子為自己所做的事與家長爭辯時,家長千萬不能斥責孩子“頂嘴”,要給孩子充分的辯解機會;當孩子與他人爭吵時,家長也不需要立即去調解糾紛,可以在旁聆聽和觀察,看他說話是否合理,是否有條理。這對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大有益處。

    4、隨時隨地自主選擇

    家長對孩子自主選擇的尊重,可以隨時隨地體現在最簡單的日常生活中:

    1)吃的自主

    當孩子能力所及時,在不影響孩子飲食均衡的情況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吃什麼。例如在吃飯後水果時,家長不必強迫孩子今天吃蘋果,明天吃香蕉,而讓孩子自己挑選。

    2)穿的自主

    家長帶孩子外出玩耍時,在保證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切忌隨自己喜好而不顧孩子的感受。

    3)玩的自主

    不少孩子在玩遊戲時,並不想讓成人教給他們遊戲規則,更願意自己決定遊戲的方式,並體驗其中的樂趣。家長可讓孩子自己選擇玩具和玩的方法,這樣做可以極大滿足孩子的自主意識,幫助他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

    5、教會孩子說“不”

    要使孩子有主見,必須破除孩子對權威的迷信。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說不”遊戲,家長有意出錯,讓孩子挑出錯誤的地方。比如,家長說:“桌子、椅子、床頭櫃、

    毛巾被

    都是可以用的東西,都是傢俱。”孩子說:“不對,毛巾被是可以用的東西,但不是傢俱。”告訴孩子,無論大人還是孩子,都有可能出錯。孩子意識到這一點,就不會盲從別人,模仿別人了。

    6、和孩子一起做家庭

    智力遊戲

    家長可以找出一個主題或者難題,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解答。如小猴不小心掉進獵人為抓大灰狼而設的陷阱裡了,它該怎麼辦呀?人在什麼情況下容易口渴?引發孩子進行發散性思維,並提出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 6 # 美羊羊嘛嘛

    孩子總喜歡跟著別人後面玩,父母不要太擔心,可能小孩可有選擇性的跟人家玩。他喜歡跟著大一點孩子後面模仿別人的動作,和小的孩子說不定就起主導性作用。父母一定要細心觀察,平時要讓寶寶有自信,慢慢這種情況也會減少的。

    在家庭中,也不能鼓勵或批評孩子太多,這樣會讓孩子沒有主見,只相信別人。所以父母要鼓勵孩子的想法,堅持自己的主見讓孩子從中得到收穫的喜悅。這樣到了外面他也會堅持自己的想法的,從而不會發生你所擔心的情況。

  • 7 # 暖心娜娜姐

    你好,我原來也是和你有一樣的顧慮。

    我家孩子四歲時,發現有的孩子特別有主見,帶著小朋友往東往西,而我家孩子基本都是跟著人家在跑,人家做什麼他就做什麼,當時,我也是有些失落,覺得我家孩子怎麼就不能像那些有主見的孩子呢,多有領導範,我家孩子看來只是跟隨者了。當然,這只是我自己的心理活動,並沒有跟孩子說出來。

    期間,我努力調適自己的心態,這個階段是孩子發展自己的社會性,只要他在交往,他就是和小朋友在學習社交。每個人都可以具有不同的風格,反思自己,為什麼覺得自己孩子跟著跑,就是不好的呢?潛意識中,是不是總希望孩子是個具有潛力的領導?只有領導才是值得稱讚的?

    後來,我發現,不給孩子壓力,不干涉他的交往,就是對他最好的支援。他自己會學習。現在孩子漸漸大了,他慢慢也開始有了其他的行為模式。如果當初我自己著急,希望他怎麼怎麼樣,並且表現出焦慮,那麼反而會影響他的自我發揮。

    所以,面對這樣的情況,只要孩子覺得OK,我們大人接受他的狀態,不干涉孩子,就是對他最好的支援。不用擔心,孩子會知道什麼最適合他。

    ………………………………………………………………

    Hi,我是一個5歲男孩的媽媽,同時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和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喜歡從心理學的角度聊育兒。

    育兒育己,悅己悅人,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幸福成長!

  • 8 # 侯媽家庭教育

    孩子的性格來自父母的教育,父母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對孩子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有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孩子,這位父母說“我兒子6歲,一直是學習和思維能力都不錯,發現每次下園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時候沒有主見,跟隨比他小的多的小孩子後面跑,不知道孩子是對的嗎?”,如果孩子沒有主見,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呢?

    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心情愉快,會讓孩子更有自信;父母要相信孩子,對於孩子自己的事情鼓勵孩子自己去做決定,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父母都不要干涉孩子的決定,培養孩子的主見性;父母不能打罵孩子,不打擊孩子的自信心,不在言語上否定和嘲笑孩子,對孩子的想法和做法要多持正面的評價,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從小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讓孩子知道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減少孩子犯錯的機會,增強孩子的主見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有外星人嗎?誰能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