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菩提垚燁企業文化共創

    臘月三十又稱除夕,是一年的歲末,也是承上啟下的關鍵時點。

    中國有許多的習俗風情,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習俗。比如臘月三十給故去的三十燒紙,在江南人們是選擇在冬至這一天祭奠逝去的親人的。

    其實燒紙給逝去的親人,表達了對已故親人的懷念和關懷,這是一種紐帶,連線陰陽跨越生死,也是中華民族親情血脈的一種延續與表達。

    而在臘月三十除夕燒紙,更是增添了這種連線的溫情,同時也寓意天上人間同除舊共迎新。所以,它也成為一種民俗文化。

    不過,隨著時代的進步,表達親情思念與天地血脈相連可以有很多方式,而且即為民俗,也應體現時代的特徵,在具體的表現方式上可以更為環保更為科技。

  • 2 # 天山冰川

    臘月三十為何要給已故的親人燒紙錢?

    這個問題值得重視和回答。

    臘月三十又是除夕,這天要為已故的親人上墳、燒紙錢這是中國漢族人的傳統風俗。不同的地域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習俗。

    其實燒紙錢給去世的親人,就是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和關懷,這是一種紐帶,連線陰陽跨越生死,也是中華民族親情血脈的一種延續與表達,這並不是迷信,應該是傳統文化。

    記得在我很小的時候,由於父母遠離家鄉支邊,每逢大年三十吃團圓飯之前,父親領著我們選擇在一塊乾淨的空地上畫三個圈,面向老家的方向,分別鋪設好紙錢、點心、酒水、香菸、糖果等,這時父親拿出之前寫好的一封信(家書)開始輕聲讀起,大家誰都不敢出聲,顯得十分莊嚴肅靜,大約20分鐘後儀式進行完畢才能回家吃飯。也就從那時起我逐漸懂得和接受了這種傳統教育,從而理解了父母對家鄉親人的思念和對故土的留戀之情。

    後來,父親去世了,再後來母親也走了,我們兄弟妹仨及家人們都要去上墳燒紙,借用這個傳統習俗來祭拜我們敬愛的父母親。

    上墳祭奠選擇什麼時候?

    一般在大年30這一天,出門在外的親人都回來了,然後就會去上墳目的是給已經去世的家人,報平安,並告知一年之中的收穫等等。同時會燒點紙錢撒點食品酒之類的,和離去的親人一起過節,也是寄託哀思,告訴他們活著的人生活的很好,沒有將他們忘記,以安慰逝者。

    一般要在中午十二點以前完成,據說中午以後,已故的親人就收不到“錢”,無法“過年”了。既然是這樣的習俗,我們就得遵從。

    當然,有時由於遇到特種情況不能回到家鄉的,就在所在地繞紙錢祭奠故人,寄託哀思。

  • 3 # 使用者鑽石之戀

    這個話題聊幾句,三十給送紙錢太晚了,過完小年就得送供品,有心思給念念佛經迴向給亡人願佛力加持早日離苦得樂往生淨土

  • 4 # 陳府少爺

    這個問題不應該是這樣問吧,因為臘月三十畢竟是一個年,逢年過節都要去給老人燒點紙錢,這不是咱們中國的傳統嗎?

    我個人針對於這個傳統,有各人的理解和想法,第一,我覺得我們可以放棄這個封建禮儀,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覺得有很多人都認為這樣做特別孝順,其實都是安慰活人的心裡,都是為了祈求死去的人,能夠給他們帶來福。要是按照我的想法,就是說活著的時候,你們能夠認真地孝順的伺候他們,死去了就是死去了,在心裡記住唸叨唸叨就行了。有很多人活著的時候,不把老人當老人,不管不問,忙著自己的事情,死了之後倒是逢年過節,一家不差,每次都去燒紙送菜,有什麼用呢?他們也吃不著,當然了,我不反對這種形式,畢竟是老祖宗傳下來的,但是我真的看不慣活著的時候自己像祖宗老人,像奴隸死了,倒是畢恭畢敬的,因為她們害怕,害怕死去的老者傷害他們。世間的人虛偽的多,自私的多。

  • 5 # 布衣楊3347560628293

    這得看各地的風俗;我們的老家是打春之前一定要到老人的墳上去,燒燒紙錢,放放鞭炮,以視紀念!這樣的話說明這家有後人,要是不上墳上去燒燒紙錢,放放鞭炮,別人認為這家沒人了,斷後了

  • 6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除夕這一天給故去的人燒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給故去的人送錢去過新年。新年到了,天上、人間、地府這三界都過新年,把錢及時送去,讓故去的人也有錢歡歡喜喜過新年了。也有人認為是迷信,也有道理。儘管這麼說,人們還是要去燒紙的,迷信也罷,不迷信也罷,這是個心情,是個傳統習俗,不管故去的人是否能得到錢,卻能寄託哀思,是對故去的人的一種思念,最低也能反映出後人沒有把前人忘記,心情到了,活著的人過新年也就安心了。相傳這個習俗出現在漢朝,蔡倫發明了造紙,造多了,賣不玩,蔡倫詐死,讓人們給他燒紙,幾天之後,蔡倫從陰間回來,告訴人們,燒的紙到了陰間都變成了錢,沒燒紙的人家,他們家故去的人都窮,沒有錢使,他們都來搶我的錢。經銷商蔡倫一說,當時就有人買紙給他們故去的人燒,一傳十,十傳百,慢慢就出現了這個習俗。

  • 7 # 紅塵夢1119

    這是華人的傳統,尊敬去世的先人們,一輩一輩傳下去,告訴子孫們不能忘本,不能忘記自己的祖先。

    濟南南部山區的習俗是:大年三十下午三,四點鐘以後,陸陸續讀的有人端著傳盤,傳盤上擺放著本家祖先的牌位,裡面放著火紙,到村外,找個僻靜的地方,衝著自己祖墳的方向,燒紙,請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回家過大年,等紙燒完後,恭恭敬敬的叩十個頭,然後端著牌位回家,俗稱請家堂。

    把牌位擺在大桌子上面,桌子上面擺放著各式供品,雞,肉,水果等,放著香爐,三個酒盅,裡面倒上酒,點著香,放上香菸,供家人和拜年的時候給祖先們叩頭,去別人家裡拜年,看到請家堂的,必須先叩頭,以示尊重。這個儀式一直到年初三,下午去送家堂,雙手端著放著牌位的傳盤,到村外,燒上火紙,把牌位也燒了,告訴先人們過完年了,該回去了,明年再請祖先們,衝著祖墳的方向跪拜,叩頭。不能離了人,等送完家堂,家裡才能鎖門,這就給好多家庭帶來麻煩,家裡來客人沒處安排,自己有事也得等送完了家堂才行。

    現在好了,大部分人不請家堂,臘月二十八,九,或者年三十下午,抽空帶上貢品,帶上火紙,去上墳,告訴先人們過年了,來給您們送錢,該買的買,別捨不得花,孩子們每年都來。欲哭無淚,祈禱先人們一切安好,保佑人間的子孫後代平平安安。

  • 8 # 天天線上49061436

    中國自封建社會開始就是帝王以孝治天下,草民以孝銘祖先。所以才使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優良文化不斷檔,不斷延續。

    帝王登基去泰山祭天,草民去祖墳祭祖。是中華民族傳承文化中的特有的。如果說燒紙會引起火災,汙染環境,簡直是無稽之談!只要本人把火災意識增強,防患於未然,是可以避免的!

  • 9 # 悼亡吟

    臘月三十去給故去的人燒紙是“春節祭祖”的表現形式之一。祭祖是春節習俗中最古老的內容之一。

    春節祭祖:除夕之夜,中國民間有舉家團聚、設堂供齋、點香燒燭、恭請祖宗或已故的親人回家過年的習俗。祭祀活動時,堂屋中掛上祖宗或已故親人的遺像,擺放牌位,將點燃的香插入香爐,表明祖宗或親人已回家。為體現尊重,祭祖的牌位要坐北朝南。春節前把宗祠裡全部祖先畫像或牌位整理好。春節前或初一,擺上貢品品,集體祭祀全體祖先。

    祭祀分“喪祭”和“吉祭”,喪祭是“慎終”,是對剛去世的親人的祭祀;吉祭是“追遠”,是對宗親祖先的祭祀,“慎終追遠,民德歸厚”就是大聖人孔子提出的生死觀。

    祭祀先祖是作為一類以血緣關係為紐帶所形成的祭祀,又有更深入一層的意義,即透過祭祖,人們聚在一起敘一敘共同的祖先,增強認同感,這裡是“血濃於水”的感覺,同姓還三分親呢,所以透過祭祖,人們在無形中進行了一種聯誼社交活動。

    祭祖的目的是感謝祖先功德,並祈求祖先在新的一年裡保佑全家幸福,祭祖當然也有團結家族力量、加強家庭關係的作用。家庭是社會的基礎,祭祖加強了家庭成員、家族成員的情感聯絡。中國社會里宗族力量一直強大,與之相應的作為宗族思想的直接體現的祖靈崇拜也一直興盛。加上儒家思想“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影響,祭祖成為十分重要的民俗活動。

    祭祖活動都是人們維繫宗法、凝聚族人的重要形式,它是繼凝聚族人的一種槓桿,更是國家教化民眾的一類重要手段,不論是帝王或底民之家均是如此,在宗法制社會的中國起到難以想象的作用。

  • 10 # 戲說無字真經

    年三十(除夕)黃昏時把已故祖先請回家過年,年初三晚上再把祖先送走,是我們這一帶的最重要的年味之一,我們把這一形式叫做"請老的“與“送老的"。

    我是濟南長請農村人。按習俗三十下午五點左右,貼完春聯後,就開始張羅著 請老的 。讓年輕人在族家走一遭,以便步調一致,統一行動。下好水餃,點好燈燭,用菠萁端著先祖牌位,火紙,編炮等用品到村口指定地點。那裡早有人備好乾草靶(必備道具之一,意味著為祖先燒好熱炕以取暖),有的還專人用長竹杆挑起用公款買的大掛的編炮準備點燃。好多的菠箕把乾草靶圓形圍起,各自把火紙點燃扔向中間的乾草靶,頓時火光明亮,鞭炮齊鳴,形式出現高潮。燒完後磕頭唸叨著(指死去的祖先)老的少的,家裡熱炕頭燒好了,都回家去過年了!!!…。然後再各自端著牌位把祖先請到自已的堂桌上用供品供起來。直到初三晚上再把 老的 送走,過程大致雷同,就不再細說。

    以上就是 請老的 的基本過程。其實細節還有很多,都略去了。我之所以用力的去描述,因為以前年年如此,印象太深刻了,有些人還不太清楚,並且其意義也不瞭解。

    總的來說就是我們過年,不忘祖先。

  • 11 # 妙妙一角

    20044 大過年的不燒啥時候燒?

    提到燒紙錢,不得不說說這個習俗的本源。民間燒紙錢主要是表孝心和追祭逝去的先人,據考證,唐朝以前大多都是埋紙錢、拋紙錢,到唐朝才開始盛行燒紙錢祭祖。從拋紙錢、埋紙錢到燒紙錢,可能是佛教引入影響到人們對神佛的重新認識,印度或中亞人就認為,可以用火將祭品傳遞給鬼神,如婆羅門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傳遞物品的能力。口語中“燒紙錢”也恰巧與“捎紙錢”同音,更加速了這種習俗的擴散和延續。

    農曆過年,除了家人相聚,親朋互動之外,人們也藉此機會祭奠先人、禮敬神靈以求來年風調雨順、諸事順遂。所以年三十、年初一辭舊迎新之際,這樣的祭奠追思、祈禱禮敬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動,久而久之即形成習俗流傳下來。

    隨著文化的發展進步,人們對燒紙錢這種舊習俗越來越淡漠,新農村建設也使得大家不願意再在家裡燒紙錢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綜總是做不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