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羈絆1888
-
2 # 淘淘老師微課堂
一年級遇到不喜歡的老師怎麼辦?我今年就教一年級,給你以下建議。
一,先看是孩子不喜歡老師,還是家長不喜歡老師,要區別對待。
如果是孩子不喜歡老師,找原因,看看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老師。一學期即將結束,師生相處了也快半年,家長對老師也該有所瞭解。
如果孩子認為老師管得嚴,因此不喜歡老師,家長就要掰正孩子,能遇到一個嚴格的老師是孩子的幸運。如果老師對孩子不管不問,上完課就走,那孩子的未來堪憂。
假如是家長不喜歡老師,也要找原因。為什麼不喜歡老師?老師嚴厲?孩子跟不上?還是有什麼誤會。
如果這種情況,建議跟老師聊聊,老師也是人,也會有看顧不到,思慮不周的時候。有不理解的地方完全可以直接溝通,相信都可以溝通好。
二,還有一種不喜歡是戴有色眼鏡看老師。老師說話過度解讀。
舉個例子。今天平安夜,是洋節,我早晨去上班發現學校門口許多店都擺放了大量的平安果。心裡嘆口氣,這就是騙錢,一個小蘋果,裝在盒子裡就賣給學生好幾塊錢。其實老師並不想要這所謂的禮物。
去年我就把學生送的平安果放學時讓學生領走,回家送給父母,父母多辛苦,你送給她們,肯定很開心。最後皆大歡喜。
三,有可能會有的老師特別厲害,引起家長反感。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先溝通,溝通無效再看。假如老師真的做事脫離規矩,可以直接投訴。
四,不喜歡老師,轉校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方法。老師有錯,老師承擔。學生有錯,家長承擔。但是儘量多溝通,畢竟這世界上不可能人人都喜歡你,你也喜歡每個人。
配幾張看圖寫話,帶孩子練習下,好好複習迎考才是正道。
-
3 # liuyun流雲
這個不管是老師,孩子,家長都需要慢慢適應。大家都是剛剛接觸,需要三方磨合。不要因為一次或一件小事而做出不好的主觀判斷。
-
4 # 我艾帆
這個得看是個人不喜歡還是班級大部分家長都討厭這個教師的個人做事行為。如果是家長一個人,那麼就得考慮是不是自己的看法想法需要調節。如果大部分家長都不滿,可以集體像校長反應。如果是老師針對個別孩子歧視對待,就更得制止
-
5 # 小廷姐姐講故事
隨著孩子進入小學學習,大多數家長都會面對孩子可能對某一個科目的老師表示並不是那麼的喜歡,那麼家長應該怎麼辦呢。
其實,真的不是一個班裡面所有的孩子一定喜歡這位老師,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瞭解他是不是受到老師不公正的待遇?是不是有什麼事被老師冤枉了?是不是老師的批評或者小處罰讓他心裡不舒服…
家長該怎麼做?
家長感受到了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別急於表達自己的態度,不能在孩子面前表達對老師的不滿。
要了解現象背後的真正原因
有不公待遇或者處理不當的情況下,首先不當孩子的面抱怨老師,瞭解孩子不喜歡老師的真正原因。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1、正向引導孩子
家長要做到在孩子面前告訴孩子,老師也是普通人,肯定也會有優點或者缺點,有時候也會犯錯誤,老師不可能是完美的。先引導孩子,有時候可能孩子比較驕氣或者被大人寵壞了,老師一句批評的話就不高興了,對老師有看法…不一定都是老師的問題。
2、及時與老師溝通
3、心理攻勢
比如對孩子說,你看我放學時碰到你們班主任了,老師誇你哪方面有進步了,誇你特別聰明,說你特別懂事有禮貌。經常這樣在孩子面前說說老師表揚的話,時間長了,孩子覺得老師是喜歡我的在乎我的、關心我的。
那麼對於剛進入小學的初期階段,孩子要著重學習哪些方面?
進入小學確實要學習系統的文化知識,但這不是小學教育的全部,小學的學習不光是學知識,我們還有其它方面,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學習的基礎我們都要重視,應該說我們培養學生要先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再學會學習。
1.學會做人
對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講,我們要讓孩子學會對人有禮貌,學會尊重他人,關心別人,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友好相處。
再說的具體點,要對長輩、老師、同學有禮貌,學會尊重長輩尊重同學,學會傾聽,接受別人的意見,包括體貼父母,不給父母添麻煩,減輕父母的負擔,關心老師、父母的身體狀況和情緒狀態,學會安慰別人,基本的做人的情商要讓孩子具備。
同情弱者,同學們一起相處的時候可以去商量,不爭吵。這些都是做人的基礎,這些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事實證明,凡是會尊重別人、關心別人、與人友好相處的人都會有非常良好的人際關係,都會有比較高的生活質量,影響到以後有比較好的事業成就感。說實話,在社會上我們經常強調情商比智商還要重要,我們第一點要談的是讓孩子先學會做人。
2.學會生活
對小朋友的基本要求是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基本的生活技能,一年級的小朋友培養的生活習慣主要是早睡早起、早晚刷牙、飯前便後要洗手、勤剪指甲、物有定所等等。生活技能脫衣服、穿衣服、穿鞋、繫鞋帶、盛飯的技能等等,能自己做就自己做,現在就要培養,不能家長包辦代替,不能培養出孩子都是高知低能的孩子,這樣走到社會很難適應以後的工作。
3.學會學習
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還有掌握合理的學習方法,良好的學習習慣,當然這些任務主要是靠我們學校老師來完成,我們建議家長重點配合老師抓抓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的培養。
學習習慣的興趣主要來自外在的鼓勵,還有學習的體驗,良好的學習習慣建議在入學前孩子有一些閱讀習慣,經常去圖書館看書,還有善於思考的習慣,整理文具的習慣等等,學會學習。
綜上所述,家長不要認為我們上學主要是學習文化知識,像前面所談的,學會做人,學會生活,這點特別重要,一個情商的培養,一個能力的培養也是不可忽略的。
-
6 # 月妃7
班主任不是你喜歡不喜歡的事情,關鍵是班主任對工作的責任與態度問題,其次就是她本人的知識是否能勝任做班主任。
-
7 # 微胖的時光
你這種情況的話,還有點棘手哦。一般要麼換學校,要麼等到學校換老師。個人覺得一年級的孩子學習興趣是最重要的,只要對學習有興趣,在差也差不到哪裡去。如果討厭老師的話,學生對這個老師所教的學科都有牴觸情緒,學習成績也好不打哪裡去。我比較好奇的是,因為什麼原因討厭老師?(有條件的話可以換學校,沒條件還是繼續學,和老師搞好關係,老師如果多表揚你家孩子,也許孩子會慢慢喜歡老師)
-
8 # 智慧化弱電助手
孩子從幼兒園升到一年級,家長們就特別擔心孩子不能融入老師和集體,所以說經常有家長反映,孩子總是不喜歡自己的老師,那麼孩子不喜歡老師怎麼辦?應該如何和孩子溝通?
其實剛上小學的寶寶都這樣的,她們會跟幼兒園的老師做比較的,剛上學不久的孩子不會說自己不喜歡去學校。他們知道必須去上學,但又討厭上學,所以身體出現了各種症狀,比如,玩得好好的突然肚子疼得打滾,說自己頭疼一直哭。這時什麼藥都不用吃,只要安靜地抱著孩子輕聲地問他為什麼不喜歡去學校。雖然不一定能馬上問出原因,但安撫的確是治療孩子厭學情緒的特效藥。不要一直問孩子為什麼討厭上學。過分勉強孩子,可能會讓他們覺得學校生活就像地獄。老師提問回答不上來、和同學一起玩也不起勁兒,學校變成了黑暗的地方。如果發現孩子有厭學傾向,首先向老師尋求幫助。媽媽耍弄清楚孩子為什麼不想去學校,是因為學習上有困難,還是和同學、老師或其他人的關係出現了問題,再或者是跟不上課程進度。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就很容易找到原因了。要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因為症狀加重可能會引發憂鬱症等更加嚴重的問題。在孩子出現心理問題之前,要注意傾聽孩子說的話。如果媽媽能夠充滿興趣地聽孩子講學校的生活,孩子就會很自然地把所有的事情說給媽媽聽,從而認為學校是個快樂的地方了。
如果孩子遇到不喜歡的老師的時候,不要覺得是自己家孩子事情多,也不要覺得老師就是有問題。處理問題千萬不要極端化。家長應該跟孩子深入交流,要知道孩子為什麼不喜歡某一位老師。從個人形象到性格、素質甚至說話的聲音和語調等等,都有可能是不被孩子喜歡的原因。在這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情緒,叫孩子把情緒發洩出來,疏匯出來,而不是一味地堵住。傾聽就足夠了,不要著急表態。
所以,家長要從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入手,從各種細節處入手,像偵探一樣觀察孩子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才能給他們更好的建議,才能幫助孩子儘快地解決各種大大小小的問題。
-
9 # 微冷徐行
一年級的孩子遇到不喜歡的老師就要換老師,換學校。這不是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
“如果你的手上紮了一根刺,那你應該感到慶幸才對,幸虧刺沒有扎進眼裡。”這是契訶夫的一句話。在考慮問題的時候讓自己多角度的考慮問題。才會讓自己從問題裡找到驚喜。
在生活中遇到不開心,不如意的事,首先不要灰心,只要換個角度就會發現積極的一面。孩子不喜歡老師,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孩子能改變心態,接納老師,改變困境,難道不是孩子成長的最好鍛鍊麼?
相信家長很多時候會更有感觸,社會中的人情世故,勾心鬥角都讓人疲憊不堪。逃避不是唯一解。問題癥結就是太把自己太當回事兒了。
人有時候遇到事兒,摔的很慘,就是太把自己當回事兒了。孩子不喜歡老師,就一定是老師的錯,卻不知,這種心態下,再換幾個老師結果都可能是,孩子不喜歡。難道孩子喜歡的老師就一定是好老師嗎?過於重視自己,可能會讓自己成為最受不了打擊的那個。虛心接受別人的指導,才會讓自己更有力量。
與其埋怨中退步,不如在改變自己中進步。直面生活的不如意,只抱怨,逃避,卻不反省自己的態度,失去學習的動力,最終失去的是你自己的前途。
更多時候,靜下心來,想一下,凡事不過如此。修煉包容力,多元思維看待解決問題,不要糾結在小事上,心中寬廣才能成就大事。
-
10 # 立冬迎春花滿園
正確引導孩子學會適應社會,我們每一個人只能適應社會,不是讓社會適應自己。
不可讓任性寵壞孩子,如果是這樣嬌慣、溺愛、任性地對待孩子,家長可能就是孩子人生成長的幕後“黑手”。
-
11 # 雲下啊旗
小學一年級還是初一高一大一都一樣,對脾氣的十個裡面難有一個。先把知識學到手,畢竟出錢了,不然虧大發了是不是?
-
12 # zhoushizhong
愛是一粒種子,孩子的心田就是一片純潔,乾淨,且能滋生大愛的沃土,而老師和家長就是愛的播種人。誰把愛種進了孩子的心裡,誰就能收穫滿滿的愛。
五十年前的秋天,一個剛上小學一年級的靦腆小男孩,在一堂音樂課上,老師正在教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這首歌,老師剛唱完第一句,小男孩就迫不及待地跟著大聲的唱了起來,整個課堂就只有他一個人的聲音,這聲音很特別,也很刺耳。然後教室裡一陣鬨堂大笑。原來,老師說,他先唱一遍示範給大家聽,然後再一句一句教大家唱。可是這個小男孩開了小差,沒認真聽課,所以才出現了被同學們譏笑的尷尬場景。此時小男孩臉“刷”地變得緋紅,迅速地低下了頭,十分難受地沉默了一整節課。打這以後,他就十分討厭上音樂課。從此,他再也沒有開口唱過歌,一直到成年。
這個小男孩因為這件事以後,他只是不再喜歡音樂課。那麼當孩子不喜歡老師又該如何是好呢?
張女士有一個聰明,乖巧的兒子,這學期剛上小學一年級。張女士和丈夫都是碩士畢業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和不菲的收入,也特別重視對兒子的教育。兒子也遺傳了兩口子優良的基因,小小年紀不僅長像可人,而且活潑好問,尤其是他那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好像恨不得要把整個世界全裝進眼裡,平常特別喜歡看小人書,纏著大人講故事,還時不時提出些與年齡不相符的很大氣的問題。張女士兩口子甚是歡喜,常常因勢利導開闊孩子的視野,也很留意孩子在學校在學習上的表現的細節。
可是,突然有一天,兒子告訴張女士“他不喜歡他們的語文老師”。毫無心理準備的張女士,聽兒子這麼一說驚嚇不小,她不敢往下想,小小年紀怎麼會有這個念頭,才剛開始讀書就和老師處不好關係,以後咋辦呢?擔憂歸擔憂,總得弄清事情的原委吧,過了一段時間,張女士裝著很平靜的樣子,向兒子“為什麼不喜歡語文老師呢?”原來在語文課上,兒子思維活躍,悟性高反應快,表現很積極,凡是老師提問,他都舉手搶著回答。可老師覺得他學習很好,就忽略了在課堂上點他的名抽他的問,也沒表揚他鼓勵他,兒子就覺得受了老師的冷落。這下可難壞了張女士,她想了很久,也沒想到一個好辦法來解決這個問題。
快到週末了,張女士告訴兒子:你幫媽媽把這個小小的禮物送給你們語文老師吧。兒子雖有些不情願,但他還是照著做了。原來張女士用一張漂亮的彩紙精心地畫了一朵精緻的小花,在彩紙的背面模仿兒子的筆跡用鉛筆寫上了一句話:老師我很喜歡你,可你在課堂上為什麼不理我呢。然後把這張彩紙折成了一個優美的菱形。老師收到後開啟一看,她什麼都明白了。張女士就這樣巧妙地化解了兒子心中的不快,改善了兒子與老師的關係。
這兩個故事,對心中有“孩子不喜歡老師”這樣的疑慮的家長,興許有點用。
-
13 # 珍惜心鏡
如果孩子在上一年級時遇到不喜歡的老師時,這就需要家長加以引導,多向孩子傳遞一些關於該老師的閃光點和突出亮點的有關資訊,同時多與老師溝通交流,為孩子和老師之間嫁接一個感情溝通的橋樑!當然方法多樣,只要家長用心引導,我想會讓孩子和老師成為朋友的!
-
14 # lvyan750821
小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這個跨度有點大,得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多用心陪伴,讓孩子慢慢適應小學生活。當發現孩子出現對老師有牴觸情緒的時候,我們在安撫孩子的同時要告訴她(他),老師其實是愛你的,愛你才會關注你,才會教導你。另一方面,可以私下跟老師溝通一下,告訴老師孩子的性格特點以及心心理動態,請老師適時鼓勵。只要家長用心,孩子就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不建議遇到一點點問題就考慮給孩子換班甚至轉校,適者生存,我們要努力培養出適應環境和社會的孩子。
-
15 # 眉山微聞
一年級的孩子想問題是比較片面簡單的,如果孩子不喜歡老師,家長要和孩子深入溝通了解孩子不喜歡這個老師的原因,教孩子和老師相處的方式,孩子還小,他將來還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透過這樣的機會,同時也讓孩子學會如何跟別人相處。
同理孩子,深入瞭解“不喜歡”的原因
針對問題中提到的孩子,家長可以問:“當老師嚴厲的時候,你的感覺是怎樣的呢?你的心情怎麼樣呢?”孩子可能會告訴你:“我覺得老師嚴厲讓我感覺很不舒服。”這時家長可以說:“換做是我,我也會不舒服。”透過同理的方式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關係,成為他心目中真正的朋友,那麼再討論任何問題就容易得多了。
我們有必要和孩子深入分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有的放矢,這有助於孩子自己調整對老師的認同感。家長要讓孩子明白,我們是來聽老師講課的,學習是為了自己,只要老師的課講得還不錯,我們就不能“恨屋及烏”,連老師的課也不喜歡了。
讓孩子接受不完美的老師
當和孩子建立好良好的溝通關係之後,家長可以繼續問孩子:“既然你不喜歡這麼嚴厲的老師,那你希望老師是怎樣的呢?”孩子可能會說:“我希望老師是溫柔的。”這個時候家長可以說:“這是你的希望,可是你的希望不一定能實現,就算這個老師不溫柔,那他是常常不溫柔嗎?”孩子可能會說:“也不是啊,其實也有溫柔的時候。”透過啟發式提問,和循序漸進地引導,讓孩子慢慢接受老師。
就像問題中提到的這位老師,可能他教學和人品都沒有問題,但就是比較嚴厲和苛刻,這樣也容易不被孩子喜歡。但教師也是人,難免有缺點、有錯誤,最忌諱家長站在狹隘的立場,對老師評頭論足,一旦家長對教師失敬,再教育孩子是很難的。
當孩子心理上接受了老師之後,告訴孩子怎樣和老師相處。比如你可以跟孩子說:“當老師嚴厲的時候你要乖一點,當老師溫柔的時候你可以跟他親近一點。”
在家裡,一定要形成尊師重教之風,儘量幫老師樹立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了尊敬,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幫孩子看到學校和老師積極正面的一面,對自己的孩子學習和心理成長會有很大的好處。
老師確實存在問題,怎麼辦?
老師確實存在問題時,父母首先要理智地解決問題,而不要讓問題極端化,最後對老師一生造成傷害,對孩子也造成不好的影響。
如果老師比較豁達、開明,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委婉地指出;如果老師不很豁達、開明,家長也可以考慮向學校領導反映。如果教師的專業素質真的很差,家長可以適當地與其他家長溝通,如果大家都比較認同,就可以考慮向學校反應是否更換老師,但是這些都不能讓孩子知道,堅決杜絕孩子產生驕橫跋扈的心態。不能讓孩子感到,他不喜歡的老師是可以換掉的。
家長無論對學校和老師有怎樣的不理解,為了教育孩子,要用積極的態度宣傳老師,樹立老師在學生心中的形象,即使學生對老師有意見,家長在中間也應該正面引導,一旦老師在學生心中沒了地位,老師的教育就會在孩子身上“失靈”,直接受損失的是學生。
當發現孩子對某個任課老師有一些成見時,家長首先要做的是傾聽。先不要發表意見,讓孩子信任父母,然後深入瞭解孩子不喜歡老師的原因,找準原因後幫助孩子緩解這種“不喜歡”的情緒,與老師和孩子都進行良好的溝通。
-
16 # 紫萱de媽媽
一種是孩子不喜歡,一種是負責孩子學習的撫養人不喜歡,還有就是孩子和撫養人都不喜歡,。
如果是孩子不喜歡,做家長的當然首要和孩子溝通。一年級的孩子內心單純,不喜歡老師,大概是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或者調皮搗蛋經常被老師批評,也可能是害怕老師(有的老師比較嚴厲)。具體原因一定要和孩子溝通,可能孩子也說不清楚,就讓孩子說些具體的事情。家長弄清楚了再因勢利導。比如讓孩子觀察一下老師喜歡什麼樣的學生(通常老師會喜歡守紀律又能主動學習的孩子),正好藉此機會讓孩子修正一下自己的行為。家長也要注意配合老師的工作,管理好孩子的作業,複習以及文明禮貌。給孩子樹立正能量的榜樣,讓孩子不斷的進步。
家長如果不喜歡老師,只能忍著,因為咱們是中間人,孩子和老師才是直接接觸的人,只要孩子喜歡,家長可以剋制一下自己的情緒,畢竟和老師不愉快,夾在中間為難的是孩子。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尤其不要討論老師的缺點,真的,那樣只能使孩子迷茫和不安,畢竟才一年級呀!
最後,家長和孩子都不喜歡的話,只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本著學習知識的大方向配合老師和學校的管理。
還有就是可以轉學哈!
總的來說,喜歡與不喜歡都是相互的。而且奇怪的是,通常自己不喜歡的人,人家也未必喜歡自己。所以說,遇到這種事情還是要理智和剋制些,前提是沒有欺凌和不公平對待,否則就另當別論了。
-
17 # 高中數學技巧講座
只有想辦法適應老師的教學,畢竟你喜歡不喜歡老師老師都在哪
-
18 # 貫貫
有許多事情是不會以個人的喜好而發生更改的,所以無力改變別人,就要努力要改變自己。一年級孩子還小,喜好善惡應該沒有那麼分明,另外年齡階段的原因,即使有明確的喜好,也很容易引導。這就需要家長來給孩子傳達一個正面的資訊,某某老師對孩子相當肯定,表達老師對孩子的喜歡,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被肯定、被表揚。另一方面,家長加大與老師的溝通力度,這個溝通並不是要去給老師送禮,而是和老師交流孩子的情況,要做到不掩蓋孩子的缺點,不護短,適時讓老師知道孩子的優點。再就是加大對孩子的監督與輔導,每一個老師都喜歡作業認真學習優秀的孩子,多管齊下,一定會改善這種師生關係的!
-
19 # 拾貳TgLj
建議換一個班,小學老師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非常重要(不喜歡的深層原因是思維模式的衝突)
-
20 # 大話百科天地
對於孩子在上一年級遇到不喜歡的老師,一定要搞清楚是你不喜歡,還是孩子不喜歡,若是你不喜歡,那可能是你的問題,因上學的是孩子,在學校和老師相處的還是孩子,所以你要糾正心態,只有孩子喜歡就好,不要讓你的情緒影響到孩子。
若是孩子不喜歡,應從幾個方面去分析,上一年級的孩子對學習還很朦朧,可能有些地方不適應,應引導孩子取適應。由於孩子在家庭、幼兒園的環境與學校不同,教育理念也不同,孩子若不能轉換,可能會對老師產生反感,具體表現是不喜歡,作為家長需要引導,不要急於換學校或者過早的找老師交流。
回覆列表
那麼,如果我們偏巧遇到一位自己不喜歡的老師,該怎麼辦呢?
一、學會包容,接受不完美的老師
不喜歡一個老師,有的是因為老師的教學方式自己不適應;有的是因為老師太“兇”;有的是由於老師對自己不夠重視;有的甚至是由於老師講課聲音小,自己離得遠聽不到;或者是老師講課夾雜著方言,自己聽不懂,等等。但是,要知道,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也沒有完美的老師。你是一個有個人喜好的普通人,老師也是一個有優點也有缺點的普通人,當我們把眼光總是盯著人的缺點而看不到人的優點的時候,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對這個人不那麼喜歡起來。試想,如果哪位老師總是盯著你的缺點,看不到你的優點,因而很不喜歡你,那你該怎麼辦呢?
說實在話,不喜歡老師,這不是一種好的心理狀態,到頭來吃虧的依然是你自己。比如,有的同學很不喜歡比較嚴厲甚至苛刻的老師,但是,當我們進入社會,就免不了遇到嚴厲的上司或老闆,如果我們現在不能接受一位並不完美的老師,學會與一位苛求的老師相處,甚至總希望老師能夠什麼都隨我們自己的性子,那我們以後怎樣能適應社會呢?
既然我們已經碰上了這樣一位我們不那麼喜歡的老師,既然我們也知道會因為不喜歡這位老師而影響到對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的學習,而這又是我們不能改變的,那麼,我們倒不如把自己的個人喜好擱在一邊,更多地包容老師身上那些我們不喜歡的東西,慢慢適應老師的教學,努力學好我們必須學好的功課。我們是來聽老師講課的,只要老師的課講得還說得過去,管其他方面幹什麼呢?更何況我們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老師,怎能“恨屋及烏”?
二、學會尊重,培養和老師的感情
人都是需要尊重的,老師應該尊重學生,作為學生,更應該尊重老師。有了師生之間的相互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作為高中生,千萬不能以狹隘的個人喜好,來判斷老師的好壞,更不能由著自己的性子對待自己不喜歡的老師和老師所教的學科。尊重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尊重老師所教的學科知識,這是我們每一個成熟的高中生必須具備的良好品德。
其實,我們和老師的感情也是需要培養的。比如,有同學因為不適應新的換老師因而不喜歡時,就應該努力觀察、發現這位老師的優點,儘可能多地想到這位老師的閃光點,從而沖淡對老師的不良印象,慢慢適應新老師的教學,並且學會主動跟老師溝通交流,更好地讓老師瞭解你,從而建立起師生感情,你也會獲得老師更多的指導和幫助。
要建立起良好的師生感情,特別要學會克服對你不喜歡的老師的偏見,應該以尊敬、虛心的態度,傾聽老師的說法,包括對自己的批評。有的同學因為老師批評自己了,特別是有時老師的批評也許並不恰當,自己受了委屈,就排斥老師,產生對立情緒,這是萬萬要不得的。
如果老師確實批評不恰當,我們可以透過合適的方式跟老師進行溝通,消除老師對你的誤會,我想,沒有老師會故意委屈他的學生的,你只要及時溝通,老師會接受你的意見並且重新認識你的。但如果我們僅僅因為受了一點委屈就耍小性子,就認為老師處處跟自己過不去,從而產生對老師的偏見,並且在心理上排斥老師,那對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有害的。說得難聽一點,學生不喜歡某個老師,其實對老師根本就沒有什麼影響,但是對你而言,問題就大了。忽視老師,你就會無法得到老師最及時、恰當的指教,你就少了一位求學道路上重要的引路人。所以,最明智的做法還是克服對老師的偏見和排斥,這樣對你才最有幫助。
三、學會改變,勿因喜好荒廢學業
其實,在很多情況下,作為學生,我們需要做的是,不要企圖改變老師,那不是你所能控制的;你所能控制的是你自己,面對自己不那麼喜歡的老師,我們還應該學會改變自己,而改變自己的觀念和行為最為可行。
比如,有同學有一次上課回答問題聲音太小,老師當著全班同學訓斥了他,這位同學因而就不喜歡這位老師了。其實,老師這樣批評你,看似丟了你的面子,可老師批評的初衷卻是為你好,他對你有教育的責任,有盼望你成材的願望。他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你回答問題聲音小,是要幫助你改掉這個不良的習慣。因此,你要認識到,老師有時訓斥你並不是跟你過不去,而是恨鐵不成鋼;你要做的是,認真思考,充分準備,積極發言,聲音響亮地回答老師的提問。這就是改變自己的觀念和做法。
你如果討厭一位自負的老師,但要知道他肯定有值得自負的地方,所以你得改變自己,學會寬容;你如果覺得老師說話太平淡,那你可以把注意力集中於老師講課的內容,發現老師上課的獨特之處;你還可以做好你們自己分內的事,比如預習該學科、認真完成該學科的作業、及時有效地複習、帶著問題去詢問老師。等等這些,不都是在你的控制之下嗎?
如果老師不會變,那我們自己可以變。最重要的是,你到學校來是求學的,不是一定要找到你鐘意的老師的。在高中,師生相處,最多不過三年,而求取知識,成人成才,卻是你一輩子的事。因此,我們千萬不能因為個人對老師的狹隘的喜好,就荒廢掉自己的學業,耽誤了自己一生的追求,何況師生三年,本也是緣分一場,遇到一個自己不喜歡卻又不得不應付的人,這種事在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是一個大機率事件,恐怕誰也躲不開,這是我們好好處理這件事的思想前提。也就是說其實你要解決的不是一個老師的問題,而是一道人生命題或者說課題。我是當老師的,別人我不知道,我知道自己是一心想要自己學生好的。但是人的能力和水平以及眼界都有限,老師既不是聖人更不是完人,往往又因為長期和學生在一起而多一身臭脾氣,這就要看大家互相理解了。回到你的問題,怎麼辦呢?在目前的教育體制下,如果一個老師犯了原則性錯誤,那麼,他身邊的所有人都不會去保護他,沒有人想,也沒有人敢。領導怕丟烏紗帽,同事沒有這個能力,輿論恨不得斬草除根。所以如果你的老師犯了這種錯誤,你恰好又不想原諒,那他就要自求多福了。如果一個老師只是存在思想或者方法問題,那最好的辦法是交流。就像學生分成無數種一樣老師也不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奢望老師能是完美的理解自己的那一個,只能是緣木求魚。但是交流可以讓老師多瞭解你,讓你和老師之間多一些信任,少一些隔閡。增加信任,減少誤解。如果你的老師有水平問題,那麼這件事就有些棘手了。人的水平的提高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中間既有個人努力,又有環境薰陶,甚至還有機緣巧合,如果他的課你聽不懂,但是老師其他的優點很突出,你就要努力包容他,如果他既上不了課,又不會做學生工作,還自高自大覷得天下如無物,那就只好讓學校來培訓他,希望他能少禍害幾個學生。如果你和老師之間只是固有的性格不合,你不喜歡他的處事風格或者教育教學的風格,那就到了考驗你的時候了。老師忽然應該有教育的能力與水平,但是他無法突破自己天然的限制。所以遇到這種情況你必須意識到,可能你們彼此要求都太高了。老師就是傳授知識的,中小學階段的老師目前社會賦予的任務就是幫助孩子們提分考大學,至於其他,比如心靈引領,人生規劃,思想疏導之類的工作本質上應該是父母的責任,老師能完成是你的幸運,完不成是他的本分,不必介懷。其實世上的每個人都有時會覺得自己所生活的環境埋沒了自己,身邊的人對不起自己,於是一股無名火就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燃燒。這時候如果恰好有一個大家公認的該做好卻做的不夠好的人出現,哪怕就是當然的出氣筒了。如果你也這樣覺得,那你的老師很無辜,而你也真的好好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態,換個角度看人,換種方法處事,也許你會高興一些。現在的中學因為過度追求升學率,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還是家長,其思想行為都已經有很多不健康的傾向了。在我看來,教育本質上是一種成就,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老師,成就這件事在人生旅途上是小機率事件,所以調整心態吧!人生有太多時候要看運氣,就像賭博,自己說了是不算的。當然,如果你是某二代,家裡有超強的實力,能夠讓你在不適應不喜歡周圍環境時給你換個環境或者乾脆新建一個環境,那上面的話當我沒說。總之這個答案就是兩種情況兩個要點,一是,調整自己努力適應,大不了忍幾年,就遠走高飛了。二是,土豪,我們做朋友吧!因為,當老師,實在太辛苦了!就不要再彼此傷害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