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宛西趣事

    素描是繪畫入門的基礎,它能幫助我們提高整體而全面地觀察世界,準確而客觀地表現物件的能力,是促進初學者眼、腦、手高度協調一致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各專業院校及系科都將其列為造型基礎課,也是初學者邁入藝術殿堂的必考專案。

    為了考生能對我們學校的要求有所瞭解,在素描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我們對歷次考試中,考生暴露的問題加以歸納總結,分列如下:

    缺乏整體觀念

    這是不少初學者和考生共同的毛病,由於他們缺乏長期性作業的訓練,在考試中不是在整體 觀念的指導下全面推進,而是急於求成,急著出效果,在缺乏對整體效果的把握下一味死摳區域性,因而造成區域性相互之間關係無法很好地銜接。常常是某一部分已經 畫得非常突出和完整,而其他部分還是空白的,其畫面效果可想而知。

    一個整體是由若干個區域性組成的,沒有區域性的整體,是空洞的不真實的;然 而,沒有整體的區域性,再精彩、再深入也是毫無意義的。因為素描的目的,不光是練就一手“好活”,而更重要的是培養一種藝術思維的“想法”和如何觀察事物的 “看法”。離開了這兩點,素描練習也就失去了它的意義。有人說:“素描就是比較,比較,再比較。”這話雖然有點片面,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整體是關係 到一幅素描作業的成敗,那麼區域性與區域性、區域性與整體的關係就顯得非常重要。如何解決這種關係,就是靠比較的方法,比色調的深淺,比形體比例的長短、寬窄、 大小,比透視關係的遠與近、虛與實。根據這種比較畫出來的物象,才是客觀物件真實存在的一面。

    缺乏理解物件

    物體的起伏凹凸,明暗 虛實關係,都是光線作用於物體的內在結構的外部表現。要想深入地刻劃物件,必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要研究其內在結構關係。有的同學面對模特兒,不是積 極主動地由表及裡地分析研究物件,不去研究外部表象的內在成因,而是機械被動地抄襲物件,哪些地方深點,哪些地方淺點,他就把這種深淺變化照抄下來,至於 這深和淺意味著什麼,卻知之甚少,或一無所知,因此,很難深刻地、真實地表現物件。

    缺乏敏銳感受

    有人說世上所有的人,沒有絕對相 同的面孔,每一個人都有區別於他人的相貌特徵,即使是雙胞胎也不例外,他(她)們也都有別人不易察覺的差異。捕捉物件的特徵和獨具個性的差異,是素描訓練 的根本任務。但是在素描寫生的過程中,常常看到有的學生不管畫誰,不管物件的長相如何,氣質怎樣,都畫得像一個人,模特兒似乎成了擺設,成了他們胡編亂造 的參照物。這種現象有一定的代表性。這裡有初學時期老師指導上的失誤,還有考生自己認識上的誤區。有的考生錯誤地認為:模特兒像不像沒有關係,只要畫面效 果好就行,反正評分的老師也不知模特兒什麼樣。像不像確實不是衡量一張素描作品優劣的惟一標準,但它卻能檢驗一個學生對事物所具備的敏感性和表現能力。如 果一個學生長時間脫離物件去感受,去編造所謂的畫面效果和廢棄對客觀物件感知能力的訓練,那麼他就有可能造成感知能力的退化,失去一個藝術家所應有的敏感 性。具體到素描寫生中的表現就是千人一面,概念化,臉譜化等等。而這些毛病一旦形成就很難糾正。這是因為作為一個畫家重要條件的眼睛已經退化了。無疑,這 樣的試卷是無法得到高分的。

    缺乏畫面把握

    在最後畫面調整時,最容易出現畫面灰,效果不強烈,和畫面鎖碎的毛病。為什麼會出現這些 毛病呢?這是因為光線照射下的物體都會產生三種基本的色調:黑(最深的色調)、白(最亮的)、灰(色調豐富的中間色)。有了三種不同的色調,畫面的層次就 清晰,畫面的效果就響亮,至於哪一種成分多點,哪一種成分少點,都要視客觀給你的感受而定。但不管怎樣的比例關係,三大基本色調都不應缺少其中的一個。

    造 成畫面灰的原因很多。比如模特兒的面部大部分都處在亮部裡,於是,畫面上基本都是亮和灰的色調;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畫灰。這時,應強調深灰的作用,儘量 拉開深灰和淺灰的距離,使之保持畫面的層次感。還有一種情況:模特兒的面板比較深,黑和深灰色調佔其面部的大部分面積,而淺灰和亮面所佔的面積很少。處理 不好也容易造成畫面灰暗、沉悶,影響作業成績。對此,考生應主動減少中間色調的深度,提高畫面(臉部)的亮度,保持畫面的層次感。寫生的過程當中,在整體 尊重客觀物件的前提下,允許對區域性的色調進行調整、或減弱、或加強的藝術處理。

    素描寫生的物件,或明或暗,或強或弱,或虛或實,都有著它 的規律和秩序。寫生時如果打亂了這種客觀秩序,就會出現零亂瑣碎,因而影響畫面的整體感。比如,暗部裡的反光,畫得太亮超出了它所在的範圍,就破壞了區域性 的整體。一個畫面是由若干個區域性所組成的,如果每個區域性都出現類似的情況,那麼這個畫面就會支離破碎。

    還有一種情況,每個區域性都畫得很好很完整,但區域性和區域性之間沒有聯絡,互不統屬,互不相讓,像一盤散沙。一 個物體在一個固定光源的照射下,必然會出現強弱、遠近和虛實的物象。因而就產生了物象主次關係———秩序感。這個秩序是客觀存在的,不是人為安排的。如果 畫面上沒有這個秩序,那就是畫者的觀察方法和思想方法存在著某些問題。如果認為每一個部位都重要,都要強調和突出,那麼秩序就被打亂,畫面的整體感就被破 壞。沒有整體感的素描,是不能算作成功的作品的。

  • 2 # 求索傳奇畫室老師

    不是說畫的不像就不能拿高分,但是畫的像得高分的機率比較大。

    素描頭像的評分都是有一個標準的,大體上是從畫面的構圖、比例、透視、結構、形態、造型能力、以及畫面的深入塑造能力這幾方面判斷一幅優秀的作品,出彩在哪裡。

    一副優秀的作品不僅是“像”就完事了。能畫得像說明了作畫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但是並不能說像就是最好的。

    但是素描最本質的東西還是形,畫的不像也是形不準的一種體現,尤其是對於美院類的學校對於形的要求還是比較高的,形都不準不像那肯定拿不到高分,假如說形不像但是人物畫的很舒服,其他方面都沒毛病,也能拿一個不錯的分數(二擋或者三擋),但是絕對到不了一檔卷(聯考九檔,一檔95+)。所以樓主還是需要多觀察多訓練提高形的準度

  • 3 # 手繪繪畫

    素描頭像考試評分標準主要三點:

    1.構圖要合理完整。

    2.造型特徵準確,結構理解到位,空間、體積感要有。

    3.畫面整理黑白灰關係以及虛實關係處理是否到位。

    而素描頭像中額頭和脖子是美術生最最容易忽視的地方,所以結構、造型很重要,結構造型理解不到位,想要畫的多像也不太實際。

    所以想要畫的像,拿的高分,請先理解人體結構,結合日常頭畫素描練習,拿高分指日可待!

  • 4 # 哲幽繪畫

    可以得高分的,因為考試是考對造型結構的理解,假如畫面能突出你對頭像的理解,能把結構交代清楚,表現好、五官細節的刻畫精細,表現好前後虛實,透視比例,然後有有明確的調子,畫面整體效果乾淨,做到了這些拿高分是自然的了,考官也不會在意你畫得是不是特別像了!

  • 5 # 小威演示

    畫的不像其實沒關係,因為閱卷老師根本不知道你畫的人到底是誰,所以,閱卷老師判斷你畫的像不象的唯一條件就是你畫的人結構正確,是個符合人比例,結構,頭骨,肌肉的人。

    想一想在體育館一樓館場內,學生的試卷已經平鋪在地上等待審閱。閱卷老師評閱挑選並分檔鋪好。這就是你的作品在分檔的第一階段該如何吸引閱卷老師的關鍵。

    做到以下幾點可能對你有幫助:

    1.要完整。畫面完整是考試素描的關鍵。

    什麼叫畫面完整?就是素描的三大關係,主要為明暗關係、空間關係和結構關係。明暗關係是自然或非自然光作用在物體上的變化,用黑、白、灰色表達明暗關係。空間關係是指要表現出三維立體效果以及遠虛近實。結構關係是指要準確的將參照物自身面貌等結構真實性的表達出來。

    2.有體積。特別是頭髮,

    體積表現的是物體的厚度,體積的表現要在理解了結構的基礎上。

    頭是個近似的球體,鼻子是個近似的長方體。那分解開來,或者你畫石膏像/分面像的時候所練習的,都是為了理解結構和學習表現體積。

    3.掌握頭部比例與透視

    在畫頭像時要多從各個角度去觀察頭部基本比例,“三庭五眼”是我們最常用的觀察頭部比例的方法,指的是臉的長度是三個鼻子的長度,而寬度則是五個眼睛的長度,不同的人會稍微有差別,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對我們抓住大的頭部比例關係非常有幫助。在寫生時要根據自己所處的視角來確定頭部比例,切不可生搬硬套,要想把形畫準,最好的辦法就是多觀察,鍛鍊眼力,做畫時多比較,及時調整。

    4.結構

    結構,光影就是依附結構的變化而起伏變化,掌握了結構就容易分析出該如何畫光影,如何塑造形體、畫出體積。

    除了構圖、頭部比例與透視外,我們還要對頭像內在形體結構深入理解與把握。頭部結構是以骨骼和肌肉兩部分為基礎,頭骨決定著頭像的基本造型和形體特徵,肌肉則依附於骨骼之上,把握好頭骨骨骼的連結和頭部肌肉的穿插是畫好素描頭像的關鍵點。

    5.頭部肌肉

    額肌:位於額骨正面,眉弓上方,向上:提拉眼眶上的面板與肌肉。

    皺眉肌:位於眼眶上沿,靠近眉心,拉動眼眶面板向中心運動。

    眼輪匝肌:位於眼縫周圍,負責閉最的工作。鼻肌:位於鼻孔上部鼻側處,擴大或縮小鼻孔。額肌:位於顴骨到嘴角處,提拉上屏和嘴角。上唇方肌:星放射狀分佈於鼻子左右的面部,起提拉上唇等作用。

    口輪匝肌:位於口縫周圍,主要負責閉嘴和其他嘴部動作。

    下唇方肌:位於下唇周圍,做各種嘴部動作。頜肌:位於正領上方,上:提頜部面板,前送下唇,咬肌:位於下領角上至顴骨處,完成明嚼動作。

    6.頭部基本特徵

    臉形即頭部基本特徵。中國古代畫論中將人的臉形分為“八格”,分別為“田,由國,用目、甲。風中”八字,以此來形容頭部正面的基本形作畫時,一開始就抓住臉形特徵,然後找出造成這些特徵的形體構造作具體表現,就不難解決形準的問題。

  • 6 # 如意和吉祥

    那當然不能高分,素描頭像畫面的構圖上應該儘量的做到上緊下松,然後畫面夠不切忌不要太大、太小和太偏。特別是畫側面角度的人物頭像,要根據模特視線的方向預留位置,模特看向哪邊,哪邊的空間就多留一些,讓畫面在視覺上有一個空間的延伸感,這樣的構圖才是比較優秀的。

    在我們平常寫生或者是臨摹的時候,一定要先觀察所畫物件的角度,所畫人物的透視要準確,包括人物的整個頭型、五官等方面,要符合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一般我們容易出錯的地方是人物側面角度時,人物五官兩個眼睛的透視變化,和四分之三角度五官與顴骨之間的穿插連線關係。因此在繪畫過程當中要細心觀察,不要著急。

  • 7 # 孫小盛

    你好,是這樣的,美術訓練過程中好多高考生都會遇到這個像與不像的問題,這只是其中一方面,下面我給你總結一下判分標準。

    首先,老師看到很多考卷會快速的區分開每張畫在什麼分數區間,就是分檔,這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老師眼球,那麼視覺衝擊力就是站在首位

    其次,有了視覺衝擊力接下來就會看造型會不會出現結構不準確的情況,如果各方面都很舒服沒有大的錯誤就會留在高分檔,如果結構出現明顯問題就會根據問題程度下調

    再次,看畫面細節處理,就是考驗塑造能力了,如果塑造很精緻就可以提到高分檔,如果沒有什麼塑造就不行了

    所以,如果你的畫只是不太像別的處理的都很好應該也不會低。同時祝你考試順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糖馬蹄糕的做法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