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樂帶娃

    不要打不要罵,首先父母要有耐心,遇事先讓孩子拿主意,鍛鍊他自我意識,平常生活中,可以增加一些對孩子的考驗,例如:10分鐘把某個問題解決,有什麼獎勵等等正規競爭刺激方式引導孩子,父母一定一定要有耐心

  • 2 # 母子舞蹈秀

    遇到天生慢性子的孩子,爸爸媽媽有時候也會哭笑不得。我們可能已經急得都火燒眉毛了,但他卻依然慢條斯理地“按部就班”,甚至還會埋怨我們:“這有什麼好著急的呢?”

    對於這種天生的慢性子,我們不能統一而論。比如,有的人雖然在平時看著慢悠悠的,可是一到了關鍵時刻,他卻會一反常態,認真嚴謹快速地將事情解決得乾淨利落;有的人的慢是一種沉穩的表現,這會給他人以安心感,事情反而能做得更快更好。而還有的人則是一直都慢悠悠的,到了關鍵時刻他的慢如果影響了事情的發展,這就很讓人頭疼了。

    小陽就是個慢性子,平常在家他做什麼都不著急不著慌,如果全家要出門,他一定是最後才收拾好的那一個,經常是全家人坐在那裡等著他。而他在學校裡就更加慢了。

    有一次隨堂小測驗,老師在測驗之前就告訴大家:“這次的題量有些大,所以大家要抓緊時間,儘量快些做。”所有的同學都加快了答題的速度。可小陽拿到試卷後卻坐在那裡削起了鉛筆。等他把鉛筆削好了,別人已經做了好幾道題了。他開始答題時,是將一道題在草稿紙上計算一遍,然後再謄抄到試卷上。最後,老師要收捲了,雖然題量大,但做完的同學還是很多,就算有沒做完的,也不過是剩下了最後一兩道題。只有小陽,他連試卷正面的題都沒做完,最後的成績當然也就很不理想。

    老師為此多次找過小陽的媽媽,可媽媽也很頭疼,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即便到了這種情況,小陽卻依然無所謂地說:“我不覺得這有什麼可著急的呀!”

    面對這樣的“慢半拍”孩子,老師和媽媽又怎能不著急?可是從小陽的故事我們又能看出來,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著急他卻依然不急,我們的教育在他身上似乎並不管用。但如果我們放任他不管,他又會逐漸養成拖拉、散漫的習慣。所以,我們要用一些巧妙的方法來“對付”這樣的孩子。

    引導孩子“體驗”慢性子

    慢性子的孩子大多都不認為自己很慢,他可能也會有小陽那樣的想法:“有什麼可著急的呢?”鑑於此,我們可以找?會讓他體驗一下他自己的慢性子。這個機會是需要我們去替他創造的,比如說我們可以像下面這位媽媽這樣,找個時間表演一下孩子平常的表現。

    小藝每天早上起床就像在放慢鏡頭,她穿衣服的速度堪比龜速。媽媽想讓小藝快一些,可是怎麼說她她都依舊“我行我素”。最終,媽媽決定使出她的“殺手鐧”。

    星期天時,媽媽說要和小藝來個角色轉換,也就是媽媽扮演小藝,小藝扮演媽媽。小藝對這個遊戲感到很好奇,於是便同意了。母女二人先從早上起床開始演起,“媽媽”開始叫“小藝”起床。只見“小藝”慢慢地從被窩裡爬出來,再慢慢地做?拿衣服的動作,然後一點一點地把手伸進一隻袖子,接著又是一點一點地伸進另一隻袖子,慢慢地整理衣服,慢慢地係扣子,慢慢地穿褲子……

    小藝看到媽媽這樣子,皺了皺眉頭說:“這也太慢了呀!你得快些,不然要遲到了。”

    媽媽笑了,從床上起身下來走到了小藝面前說:“你也覺得慢了是嗎?你想想看,之前你每天早上起床是怎樣的呢?”小藝忽然臉一紅:“好啦媽媽,我知道您的意思了。”媽媽點點頭說:“這就好,我知道你一定能快起來的。我們從明天開始努力好嗎?”

    小藝的媽媽採用的這種真實情景再現,對孩子來說也是一?視覺、心理的雙重刺激。這將能幫他明白自己的慢性子究竟有多慢,他能看到自己到底浪費了多少時間,同時他也就能體會到他人對這種“慢”的等待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會使他有意識地去變快。

    從我們自身開始糾正,在教育孩子之前,我們也該仔細審視一下我們自己,我們本身是不是就是慢性子呢?知道,身為媽媽,如果我們就是慢性子的話,我們所創造的這種“緩慢”的家庭氛圍對孩子也會影響深刻。

    因此,要教育孩子,我們就要從自身開始糾正,我們要適當地加快自己的辦事速度。如果我們的家庭變成了一種積極進取的家庭,我們能夠變得快起來,那麼相信孩子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也就能有所改變。

    教孩子從他人的評價中糾正自身,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會慢慢地聽得懂他人的評價;而隨著他思想的成長,他也會逐漸領會他人的意思。我們要教孩子正確對待他人的評價,並要他從這些評價中學會糾正自身的缺點。

    比如,當班級舉行活動時,如果他因為磨蹭而拖了班級的後腿,同學們是怎樣評價他的?有沒有埋怨他、嘲笑他?同時他也要多想一想,為什麼磨蹭就會受到他人這樣的對待?我們要用一種坦誠的態度去和他探討這個問題,千萬不要帶著指責與嘲笑的口氣,否則孩子就會因此而感到自卑。

  • 3 # 吃貨和和

    1.慢性格也不是壞的事情2.家長要有內心,你先不要著急上火3.慢性格有慢性格的處理事情的方式,只不過和急性格的人看不對眼了,4.要尊重孩子的成長習慣,

  • 4 # l悠然見南山l

    養孩子本就不是一個母親的主觀養他的,他就得什麼都符合母親標準的事兒!

    急性子必是意味著大包大攬,嫌孩子慢,就不給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嫌孩子拖拉,就直接給他準備好一切東西打包帶走,嫌孩子慢熱,就不給他變熱的機會,還沒來得及適應就被拉走了!

    然後他會更慢,因為他知道,自己越慢,母親越忍不住來幫他做一切事兒!多方便!

    懂事的孩子:他一直在努力的向著母親所期待的方向進步,就是慢了點,但是為什麼母親就不能等等他呢?好傷心!害怕母親!

    為什麼母親就不能在孩子反饋來的資訊下來好好反省自己呢?是不是太心急了?是不是不考慮孩子心理了?

    所以啊,這位急性子母親彆著急引導孩子了,還是先審視下自己吧!一味以自己的標準逼迫孩子改變的母親不是好母親,好母親應該是懂得自省,在孩子身上學習到東西來一起成長,一起進步,一起改正!這才是健康的母子的關係,才能建立雙方之間的良好溝通!

    我是南山,感謝閱讀

  • 5 # 心靈守護師張楠

    問友,你和孩子之間具體是遇到了什麼事情,你屢次教孩子,孩子就是不做或是做的很慢,具體是怎麼慢法,還是說無論是什麼事情,孩子都這樣?你可以具體說一說,這樣好友針對性引導,你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去落實。

    另外孩子幾歲,這一點也很重要,如果說是嬰幼兒,那麼根據埃裡克森人格發展理論來看,嬰幼兒也就是7歲以前,分為三個年齡段,所需要培養的品質不同。嬰兒前期(0-2歲)發展信任感,克服懷疑,獲得希望的品質;嬰兒後期(2-4歲)發展自主感,克服羞恥感,獲得意志品質;幼兒期(4-7歲)發展主動感,克服內疚感,獲得目標品質。而一個孩子如果在某一個年齡段需要培養的品質為培養出來,他就會停滯在這個年齡段。從問友的敘述來看,孩子性子慢,如果和大多數家長所描述的一樣,比如孩子上一年級,做一個作業,寫一個漢字,總是要花上10分鐘才寫好一個,而且中間還有可能出錯,或是沒有出錯,總是寫好一筆,覺得不好又擦了,是這樣的速度,那麼確實是慢甚至有著嚴重的拖延和強迫,那麼這個問題就不在於父母怎麼引導,而需要專業的嬰幼兒人格培養師來給孩子解決這個問題,而重點就是由父母來做,因為這樣吸收更快,家長也可以長時間來反覆指導孩子。那為什麼現在不直接給家長指導該如何引導,因一些關鍵資訊為具體陳述,這個時候的指導,更多的時候只是經驗,而非一定適用於你們家現在的情況。

    若是孩子一表現得慢,家長就急得全身緊繃,心跳加速,頭腦中老是出現控制不住想打孩子的想法,整個人都變得很焦慮,那麼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先學會把自己的情緒平復下來的能力。

    從人的發展來看,成人比嬰幼兒早來這個世界上至少是20多年,這20多年學過那麼多東西,經歷過那麼多的人和事,那麼勢必比孩子知道的多得多。而孩子才剛來這個世界上最多也就是幾年的時間,讓他按照我們意願來做事情,有時是強人所難,就像是,你有1米6以上的身高,孩子0.5米的身高,如何讓他看到父母能看到的遠方,他前面剛好有一個0.5米高的路障,父母如果這個時候說,孩子別怕你抬一抬腳就能跨過去了,你看看爸爸媽媽這樣很輕鬆就過去了。這樣的要求是不是就有些為難孩子。

    僅以此想法和問友分享,願你早日找到解決和孩子相處的恰當方法。

  • 6 # 格羅姆

    我老婆就是急性子兒子就是很散漫很慢熱的那種每次老婆輔導兒子寫作業10次就有8次是火星撞地球的,每次都是我倒黴,一邊哄老婆哄完之後又要去輔導兒子寫作業,每天工作完了回到家還要伺候兩個老闆,工作又老闆回到家也有老闆,那段時間真的是有點崩潰的感覺於是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叫老婆去找晚上的工作,她就問我為什麼我說你找晚上的工作的話就能避免和兒子火星撞地球,因為晚上老婆在家會忍不住兒子寫作業慢幹什麼都是慢吞吞的,後來找了一份賣衣服的工作,每天晚上都要到10點才下班所以老婆回到家孩子已經睡覺了,這樣隔開他們的時間就能避免他們晚上見面,之後我就輔導兒子寫作業我也耍了點小聰明對兒子說作業寫得快就給AP玩一個小時,起效很快,兒子每天回來第一件事就是寫作業還比之前快了不少以前都是寫2小時以上,現在都是1個小時就差不多完成,以前他媽媽晚上在家連電視都不給他看管得太嚴,現在老婆晚上不在家兒子做作業也不用怎麼操心了。

  • 7 # 快樂時光1026

    感謝邀請,我也是一個急性子媽媽,而我家二寶就是個慢性子,一開始的時候,我怕他耽誤太長時間,好多事情我都代勞了。可,突然有一天我發現:你不代勞,他真的什麼都不做,就玩自己喜歡的東西,我一下子意識到這樣下去可不行啊,他馬上要去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裡可沒人代勞啊。我跟他說了:以後自己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因為你長大了,馬上要上幼兒園了!他很高興能上幼兒園,前幾天還算過得去,自己能刷牙洗臉穿衣服,有時會收拾一下玩具,可沒幾天不幹了,說是有點兒累了,過一會在做,我這暴脾氣真是...我忍不住發火了,把他嚇夠嗆,趕緊該幹啥幹啥去了!事後想想,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何苦讓他一定要按照大人的想法去做呢,只要沒有原則性的錯誤,其他的慢慢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明明白鬍子殘血吊打赤犬,香克斯普通一劍擋下赤犬全力一拳,那為什麼還有人說沒有人能擋住赤犬一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