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小白詩畫

    如果是國畫畫家,就必須練習好書法。因為國畫重線條,畫樹木、竹子、梅花和蘭花,沒有書法基礎,筆力就會很一般,畫出的枝幹軟綿無力。且不說書畫同源,題跋這塊怎麼辦?總不能每幅畫畫完只蓋章吧!那樣感覺畫面都不美觀,精氣神都沒有。所以說一定要有點書法基礎,能寫一手好字也是為你的繪畫作品錦上添花了。一幅好的繪畫作品,是幾種藝術形式的統一,因為國畫和西方畫不一樣。國畫它更注重詩情畫意,注重線條,書法也同理。所以說,會書法的人不會畫畫正常,但會畫國畫的人一定會練習書法。

  • 2 # 張言好書畫

    中國書畫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書畫同源而異派,歷史上無數的經驗告知我們一個優秀的畫家的書法水平一定很不錯,但一個書法家不一定需要會中國繪畫!

    我們從來都是說“書畫”、“字畫”等,而不會說“畫書”、“畫字”等,這並不僅僅是敘述習慣,是因為書法必須列在繪畫之先!實際上真正懂得中國書畫藝術的人都知道書法的難度要大於繪畫,並且中國最高水平的書法欣賞價值要高於最高水平的國畫欣賞價值,主要原因是中國書法是高度抽象的象形文字,與畫同源,但是隻用簡單的黑白線條來創造無比豐富的藝術效果,千百年來令無數人如痴如醉,欣賞價值極高,可以說是中國文化的精華所在,比如說《蘭亭序》、《祭侄文稿》、《玄秘塔碑》等書法經典作品的藝術價值很難有國畫作品可以匹敵!

    從技法上來說中國繪畫所用的用筆技法全部來自書法,一個畫家若不能熟練掌握中國書法中的中鋒、側鋒等關鍵用筆,可以斷定其繪畫水平不高!有經驗的鑑賞家判斷一幅國畫作品的水準時只所以一打眼就能看出其藝術水平高低,實際上人家第一眼就是看繪畫中的線條質量、落款水平,水平高低在這兩項上一覽無餘!

    中國工筆畫基本上是勾勒線條填色,在大的外形上每個人都能勾勒形狀繪畫與填色,但是高水平畫家掌握書法用筆,中鋒畫出的線條會很有力度,不會書法的人畫的線條粗糙、無力!中國其他畫種如大、小寫意畫雖然不如工筆畫對線條要求的質量高,但是要知道是“寫”意,即繪畫是“寫”出來的,書法用筆的技巧在沒骨,點厾,勾筋等會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不會書法技術如何“寫”出畫來呢?

    從中國畫的構造上來說,詩、書、畫、印水平具佳的作品才是高質量的作品,書法、印章兩項都是書法,落款的水平直接決定一幅國畫的水平高低,有“三分畫,七分字”的說法,可見國畫作品中書法因素的重要性!

    我們看歷史上宋徽宗趙佶、元初趙孟頫、明末清初藝術大師石濤、清末吳昌碩、近現代張大千、齊白石等大師級畫家同時都是書法家!最典型的是吳昌碩,50多歲才開始繪畫,但是有高深的書法基礎,直接創造了海派繪畫,影響力之大到現在都不衰!

    附藝術大師石濤作品欣賞可見書法因素的重要性

  • 3 # 妙之藝術

    確切的說書法應該是每位中國畫家的必修課,西洋畫另當別論吧,中國畫講究詩、書、畫、印相結合的綜合能力,具有較為獨特的審美觀念,學習書法不僅是增添畫面美感,更重要的是提高和鍛鍊國畫線條與用筆的力度和精道,所謂骨法用筆、以書入畫明確點明瞭書法在國畫中的重要性,古人以毛筆為日常書寫工具、詩詞為學養,所以繪畫作品尤其文人畫中書法得到了充分體現和發揮,遺憾的是當今隨著毛筆退出實用範圍,如今的中國畫家很多在書法及用筆上存在基礎性的硬傷,我認為書法是提高中國畫藝術的當務之急和必修課!

  • 4 # 景小舟

    是,不然你落個款還要請人來題嗎?書畫都講究對筆的控制,通了一門,另一門也就不那麼難了,只要意境到了,一切水到渠成。

  • 5 # 書法有云

    書法是每位畫家的必修課,你認為是這樣嗎?這個需要按照具體的情況來分析,主要是按畫家所學習的畫型別而定的,倘若是學習國畫,那麼,書法一定是必修課,因為這涉及到書畫同源中的筆墨技巧都是一樣的緣故;但是,若學習的是西方油畫類的,那就基本上沒有這個必要了,當然,能夠將中國書法中的筆墨技巧融入其中也是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油畫的技巧跟中國書法的筆墨技巧沒有直接的聯絡。

    圖片:姨母帖

    因此,題主的問題應改為:“書法是每一位國畫家的必修課。”如此方才有針對性。中國書法與國畫的起源都是先人對自然以及生活等的記錄開始的,它們有著共同的筆墨技巧,只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的發展發生了變化,“書以言情,畫以狀物”。

    圖片:齊白石畫作

    我曾經在一家畫業公司從事過一段時間,也曾看到畫師在進行油畫的創作,說實在的,的確跟中國書法沒有直接的關係,當然,一些油畫學習者在創新的路上是可以考慮融入書法技巧的內容,但本質上這樣的油畫家是不需要學習書法的筆墨技巧的。

    圖片:孔侍中帖

    總而言之,若是國畫家,書法是他們的必修課,若是油畫家,書法對他們而言可有可無。

  • 6 # 宇宙之外美協畫家正果

    你的提問有問題。就好像畫家都是中國畫家?那油畫家呢?荒唐。中國畫油畫都畫,也寫書法,我應該有發言權。西畫家當然不用練習書法了。

  • 7 # 一笑貫長天

    對於國畫的畫家來說是必須的!

    因為國畫不同於西方的繪畫,西方的繪畫注重光影,注重寫實!而國畫注重的是線條,注重意境!

    尤其是線條!對於中國畫來說,意境需要的修養,是文化與審美的結晶!而線條是功力,是技能!沒有技能的繪畫,即使意境再好也鄙陋,粗糙!

    國畫需要提款,國畫需要線條,這些素質都是書法的技能,所以,書法應該是國畫畫家的必修課!

  • 8 # 素里布衣楊半

    書法是畫家的必修課,這是必須的,必須的!

    中國的繪畫藝術也是建立在書法藝術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繪畫史也是書法史,書法史也是繪畫史,這是一對孿生的姊妹藝術,它們始終交織纏繞在一起,它們的發展從來都沒有分開過。把書法從繪畫中分離出來的想法和行為都違背了中國書畫藝術的運動規律,不能不說,不會書法的畫家和不會繪畫的書法家都是一種缺憾,都不是中國書畫藝術完美的實踐者。

    書法繪畫不能並進絕對是一種遺憾。

    天廣鳥欲舞 淵深魚易行

    其實,書法不僅僅與繪畫的關係緊密,書法與詩歌篆刻兩門藝術同樣緊密相連,詩書畫印四項才藝構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中國傳統藝術的執行鏈條,這個鏈條中的每一個環節都絲絲相扣,互相補充互相彌合,完整的瞭解研究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細節,都會對自己的藝術實踐帶來益處,古代先賢的傑作無不體現著詩書畫印的珠聯璧合,此處分享一首清代金農【畫梅】題詩,讓大家再一次領略其中的魅力吧。“硯水生冰墨半乾,畫梅須畫晚來寒。樹無醜態香沾袖,不愛花人莫與看”。

    守清風明月 觀大海高山

    書畫同修的關鍵是要知曉原理,早日佈局。☘️☘️

    許多畫家朋友都是在初期直接進入繪畫藝術的學習,隨著在專業上的深入,才發現自己的書法水平已經越來越跟不上繪畫的水平,兩種藝術嚴重脫節,書法的滯後已經形成了障礙,到此時已經沒有勇氣和能力為自己的作品題字,事已至此非常被動,所以,有志於搞書畫專業的人士應該格外注意這樣的問題,最好做到書畫同修,書畫共進,甚至你的詩歌篆刻方面也不要落後,你要特別知曉的是詩書畫印同時並舉,並不影響你的繪畫進度,早佈局,杜絕才藝發展失調,對自己的藝術事業相當重要。

    詩書畫印同時並舉是中國畫家的必由之路。

    何方結天下知己 此地有仁君名門

    附圖照片作品均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 9 # 李禾書畫藝術

    是。石濤說“筆”是生活,“墨”是蒙養。“筆”是什麼?就是書寫意味的線條;“墨”是什麼?墨就是把筆放倒,筆尖蘸墨,筆根清水,側鋒一抹,墨分五色。古代的人寫字用毛筆,早早就知道用筆之道,而用墨的確是一個人綜合修養的體現。可以說古人用筆,從認字習字就開始了,到了一定階段才開始學畫;而今天的人,認字習字初期都用硬筆,學畫中國畫初期根本不知毛筆的內涵,像畫水彩畫一樣畫中國畫,如果遇不到畫中國畫的內行指導,就會走許多彎路。總之,今天的人大多都是先畫畫,後練字,練字又很枯燥,能下苦功補書法課的人少的可憐。所以就看到了一些畫,畫看上去麻麻虎虎,再看字,不能看,當然畫上的線條肯定也不是中鋒行筆的線。

    畫中國畫,不補上書法這一課,終究路不正。

  • 10 # 張正存

    書法是每位畫家的必修課,也是基礎課。書法是線條藝術,繪畫要靠書法線條來表現。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練書法對國畫的用筆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書法在國畫當中的地位相當重要。

    我們想要學好中國畫,成為一名優秀的畫家,必須要先學好書法。首先我們要學好書法中的線條,線條在繪畫中最具有生命力。線條是基礎,是功力,也是技能,繪畫中沒有線條豐富的表現力,就無法表現繪畫中的神韻,更談不上藝術的靈魂。

    書法是一門藝術,博大精深,要想練好書法,也絕非一日之功。要判斷一幅國畫作品的水準時,只要人家第一眼就是看繪畫中的線條質量和落款的水平,便見知曉。畫家要學會書法用筆,要熟練地掌握中國書法中的中鋒,側鋒等用筆要領,才能駕奴繪畫藝術之上。實際上真正懂得中國書畫藝術的人都知道書法的難度要大於繪畫,並且中國最高水平的書法欣賞價值要高於最高水平的國畫欣賞藝術,因為中國書法是抽象藝術,高深莫測,要想練好,必須要有毅力,堅持臨帖,只有過了書法關,才能畫出高水準的國畫作品。

    一位優秀的書法家不需要會畫畫,但一位優秀的畫家必須要有一定的書法功底,因為中國的繪畫藝術是建立在書法藝術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中國的繪畫史也是書法史,書法史也是繪畫史,是一對孿生的姊妹藝術,它們的發展從來都沒有分開過,不會書法的畫家是一種缺憾,更談不上中國書畫藝術完美的實踐者。

    書為道,畫為藝,技窮而藝衍,藝絕而道存,中華文化,術為莖,道為根,此乃是真理。

  • 11 # 郭鎮之

    書為道,畫為藝,技窮而藝衍,藝絕而道存,中華文化,術為莖,道為根,故而各種文學藝術當然包括繪畫,都終究尋根溯魂——皈依於書道。所以,此問題的回答應是肯定的,只不過,書法又在書道之末,是書道的結果。

  • 12 # 吳自強書畫藝術

    剛過去的建國70週年,舉世矚目的國慶大閱兵,讓全世界對中國的大國風範與崛起刮目相看。讓每一個華人都揚眉吐氣,愛國的情懷與振奮空前的凝聚。文化自信,民族復興更是當下我們每一個華人的踐行責任,尤其深受華人喜愛的中國書畫更是中國的國粹藝術。

    ″做好華人,寫好中國字"的書法己被教育部納入中小學教學體系。中國書法史自甲骨文至今己三千多年悠久歷史。自秦始皇定天下,″小篆之祖"的李斯丞相,定郡縣之制,下禁書令,變倉頡籀為小篆始,漢代″草聖″張芝、東晉″書聖″王羲之、唐代歐陽詢、唐太宗李世民、孫過庭、張旭、張懷瓘、顏真卿、柳公權、宋代的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趙佶、元趙孟頫、鮮于樞、明董其昌、王鐸、文徵明、傅山清鄧石如、徐渭、八大、近現代吳昌碩、林散之、於佑任、沈伊默、黃賓虹、齊白石……,歷代誕生了這麼多彪炳千秋的大書法家。其間也不乏很多亦是畫家。元趙孟頫在《秀石疏林圖》中作了總結,“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與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方知書畫本來同”,一語點出“書畫同源”的要旨。對於“寫竹還需八法通”,趙孟頫在題《柯敬仲墨竹圖》時,作了更為詳細的詮釋:“寫竹竿用篆法,枝用草書法,寫葉用八分法,或用魯公撇葉法,木石用折釵股、屋漏痕之遺意。”

    可見,一副好的藝術品是以書法之筆入畫,″詩書畫印"完美的結合缺一不可。吳昌碩也曾雲″苦鐵畫氣不畫形",近代的潘天壽也非常的注重書法的骨力在繪畫中的運用。啟功的書法先前太弱,知恥而後勇,後來書畫雙絕而迎上。李可染畫的山水用線積點成線,追求書法線條的品質。成為山水畫大家……

    中國的書畫藝術是點線面的線條藝術,錐畫沙、印印泥、屋漏痕、這些強呼叫線質量的術語,要求書法線條要功力深厚,要求在繪畫之中經得起推敲。作為畫家,書法線條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創作的藝術品質量。林風眠、吳冠中因長年留學法國畫西畫而書法欠缺,否則藝術品造詣會更加的完美,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總之,作為一個畫家,書法是必修課。否則,就是一條腿艱難的在走路,難以走的更好更遠!

  • 13 # 墨軒國畫油畫裝飾畫

    書法是必修課,對的,自古以來,書畫不分家,相輔相成,練書法對國畫的用筆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有相當大的益處,一個畫家不會寫字那是什麼境異,

  • 14 # 西園秋竹

    前賢有言,八法通六法。古來有書畫同源之說,認為書畫的法度是相通的。學書法的人,如果能參悟出其中相通之處,達到淹通的境界,即可以寫書之法畫畫,或以畫畫之理寫字。這方面有突破的書畫家,歷史上有吳道子、蘇軾、郭熙、王詵、趙孟頫、吳鎮、唐寅、徐渭、陳道復、董其昌、石濤、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等。

    並不是說,會拿起毛筆寫幾個字,就能做到書畫同源了。此中之難,難在參悟出其法度相通之處。很多人以為通筆法,就能打通書畫同源之理,實則哪有那麼簡單?即使書法強如王鐸,其書於畫之理,尤有未到之處。而當代對書法法度的認知,尚存在不健全之處多,能創作而又自具面目者,鳳毛麟角,想打通書畫同源,則不是容易之事了。

  • 15 # 炳宏書畫

    俗話說書畫同源,作為一名真正的中國畫家,大家都清楚書詩畫印是融為一體的,書法也是一種造型藝術。學書法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提高自己對造型的一種訓練,提高自己對黑白塊面感的處理,提高自己對線條的一種認識,繪畫有點線面的組合,書法中的線條就是其中的一種,有這個機會,為什麼不認真去學習呢?我相信經過大家的努力,一定會提高的,很快提升的很大,有不同看法的兄弟朋友美女,請共同探究,共同學習,謝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間應如何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