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8
回覆列表
  • 1 # 陝老喬

    首先,包子不能單純以鹹甜來分好吃難吃,中國包子歷史文化悠久,各地域都有不同特色。

    包子是街巷裡最為尋常的食物,沒有花裡胡哨。

    中國地大物博,什麼包子都有:天津狗不理,上海小籠包,武漢生煎包,廣東叉燒包、新疆烤包子……但以下幾種,堪稱小籠包界的領頭羊。

    1常州小籠包

    關於小籠包的歷史,有觀點說是誕生於清·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是當時位於小河沿浮橋南堍的萬華茶樓首創著名的加蟹小籠包和加蟹頂黃小籠包(頂部有大塊蟹黃)。

    常州桂花小籠包

    後來小籠包的工藝推廣到了附近的無錫、上海、南京等地,並與當地風俗相融合改進,成為江浙一帶的特色小吃。

    常州蟹黃小籠包

    蟹黃小籠包有“皮薄透明、滷汁豐富、蟹香撲鼻、肥而不膩、汁水濃郁、肉餡鮮嫩”的特點。會吃的人,會選擇輔以香醋、嫩姜,風味更佳。

    2上海南翔小籠包

    上海的南翔小籠包有百年曆史,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

    南翔小籠包初名“南翔大肉包”,後稱“南翔大包”,再稱“古猗園小籠”,現叫“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包的特點是“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每兩面粉必須製作 10 個饅頭,可見其皮薄;又以精肉為餡,不用味精,用雞湯煮肉皮取凍拌入,以取其鮮,灑入少量研細的芝麻,以取其香;還根據不同節令取蟹粉或春竹、蝦仁和入肉餡。

    3無錫小籠包

    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於1751年舊曆二月十九日到無錫,宿北營盤(石塘灣北)的龍舟上。他早在出巡前就決定要到無錫秦園(寄暢園)。二十日晨,御駕從黃埠墩換乘小船到秦園,品嚐了小籠包,之後小籠包名氣很旺,一直流傳至今。

    相比其他城市的小籠包,無錫小籠更多了一份鮮甜。加入了醬油、生薑佐料,口味層次更加多樣,讓人吃上一口就忘不掉!

    4天津小籠包

    狗不理小籠包是狗不理包子的基礎上,借鑑常州無錫等地小籠包的優點,具有皮薄,餡大的特點。

    據說,袁世凱任直隸總督在天津編練新軍時,曾把“狗不理”包子作為貢品進京獻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嘗後大悅,曰:“山中走獸雲中雁,陸地牛羊海底鮮,不及狗不理香矣,食之長壽也。”從此,狗不理包子名聲大振,逐漸在許多地方開設了分號。

    5開封灌湯包

    開封小籠包又稱灌湯小籠包,是開封的著名小吃之一,早在北宋時期,已有售賣,稱灌漿包或灌湯包子。東京汴梁(今開封市)70多家酒店之一的“王樓”,製售的名為“山洞梅花包子”,號稱“東京汴梁第一”。

    北宋之後,灌湯包子在開封流傳下來。外表看起來和南方小籠沒太大差別,只是更大、更扁一些。但其實,很多人研究後說,南方的包子,其實是沿襲了開封灌湯包的說法,後面會提到。

    被小籠包霸佔早餐那麼多年,你知道它的來歷嗎?瞭解它的流變史嗎?

    如果不知道,那就繼續往下看,讓我們做一個有文化的吃客。

    包子簡史

    它是一個有故事的胖同學

    一直到五代時期,包子才算正式登場。當時的文學家束皙在《餅賦》中這樣寫到:於時享宴,則曼頭宜設。這裡的“曼頭”就是“饅頭”也就是現在的包子。

    “包子”的稱呼又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呢?

    吳自牧在介紹南宋都城臨安城市風貌的著作《夢粱錄》中的“酒肆”記載,在包子酒店內專賣灌漿饅頭、薄皮春繭包子、蝦肉包子等,這裡稱呼的“包兒”應該就是方言中的“包子”了。但這個時期,饅頭指的是包子,包兒也是包子。

    靖江湯包

    說句題外話,沒有肉餡兒的饅頭也是唐朝時候發明的。有段時間,北方連年戰亂,人們無心飼養牲畜,由於缺少肉類,店家就做出無餡兒的實心兒饅頭了。而殷實的南方則保留了有餡兒的饅頭,這可能就是至今江浙一帶仍將包子稱為饅頭的緣故吧。

    宋朝時,包子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遍地開花。汴京(開封)一帶出現了一種“網紅”小吃——山洞梅花包子,是當時的名點之一。

    那時候的山洞梅花包子就已經以薄皮包子裡的湯汁為特點。有一種說法認為,如今火遍祖國各地的“杭州小籠包”,前身就是開封的灌湯包。歷史上宋王朝時期因靖康之變遷都,自然而然也將梅花包子帶了過來,賦予了杭州中原的味道。

    火遍全國的“杭州小籠包”

    真正的杭州小籠包

    這種說法可不是隨意揣測,咱們有歷史資料為證。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題臨安邸》將兩者之間的聯絡躍然紙上: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不過,如今的江南小籠包雖有北派作風,但也融入了南方人的口味習慣,比如,開封灌湯包拌餡兒用的是水,而江浙地區小籠包用的是皮凍;北方的純肉也被南方饕餮改為了蝦仁、蟹黃等。

    揚州三丁包

    直到清代,饅頭的叫法徹底有了變化。北方管沒有餡兒的叫作饅頭,有餡兒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卻把有餡兒的稱作饅頭,無餡兒的叫“大包子”……

    《清稗類鈔》有記:“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山東大包子

    清代時期,人們對包子餡兒的追求也到達了一個新境界,許多老字號流傳至今,比如天津的“狗不理”包子。

    天津狗不理包子

    中國名包何其多,每一樣都“包”治百病。包子的江湖,從來都是風起雲湧、暗藏殺氣。各門各派都堅守著自己的一方寶地,被忠實的追隨者牢牢簇擁。不管是有江湖尊稱的,還是沒山頭名號的,魚龍混雜,是華人早餐餐桌上的絕對主力。

    如此小個子不起眼,卻又流經百年,並受到外國友人喜愛的中國小籠,足以見得咱們中國美食的魅力。

  • 2 # 寅卯辰

    這個我要回答,曾幾何時,小籠包是我的最愛,江南一帶小籠包是偏甜的,尤其是無錫!我最喜歡的還是上海南京的,甜鹹適中,美味呀,配上碗湯,妥妥的。

    北方會偏鹹,口味有點重,包括開封的小籠包感覺都比南方差一些。

    還有個歧義,小籠包不是小籠的包子,一定是小籠湯包,不接受反駁。

  • 3 # 廚房娘娘

    我最近剛好做了小籠包的創作影片。我認為小籠包鹹的好吃,甜的小籠包應該叫叉燒或者糖包吧。

    我來分享一下我做小籠包的方法,僅供參考!

    1.用3分肥7分瘦的豬肉,洗乾淨,剁肉末,大蔥一根切碎末放入肉末。再放入耗油,薑汁,十三香,生抽,少許鹽,攪拌均勻,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冷藏一夜。

    2.普通麵粉加入酵母粉,白糖,白糖可以加速發酵。用40℃的溫水和成比較軟的麵糰,放在溫暖的地方醒發至兩倍大。夏天醒發20分鐘左右,冬天1個小時左右。

    3.醒發好的面,放在案板上,稍微揉搓排氣,揉成長條,切小擠子,用擀麵杖擀成邊緣薄,中間厚的麵皮,放入豬肉餡。捏出褶子包成小籠包。

    4.包好的小籠包醒發10分鐘左右,開水上鍋蒸20分鐘就可以吃了。

  • 4 # 張家口莜麵哥

    分享美食是一種美德,大家好我是莜麵和,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小籠包到底甜的好吃過是鹹的好吃我是北方人,我們一般愛吃鹹的,所以說鹹的比較好吃,不過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地方一個口味,像老豆腐,很多南方人愛吃加白糖的,我們北方人就愛吃打滷鹹味的,下面說說我們北方是這麼做包子的。

    第一步驟,發麵最關鍵

    1~用老肥頭天晚上發麵,正出來的包子個個鬆軟細膩.。

    2.~肉餡也有講究,選譯三七餡正好(瘦7肥3)

    3~肉餡上鍋炒熟調口,加一代幹黃醬,加入愛吃的蔬菜,餡以做好。

    第二步驟,包蒸過程

    1~包子皮一定要硬一點,包處來的包子️形狀,好看,講究18個折。

    2~蒸多時候一定要二次醒發5分鐘即可蒸。

  • 5 # 希妍小女子

    這要看個人口味了,也看地域和心情,上海人喜歡吃甜的多些 ,像四川湖南喜歡辣會偏鹹一點,像我就是看心情了 我兩種都能吃

  • 6 # 阿莫美食

    鹹的更好吃,純屬個人愛好的啦!分享一道牛肉小籠包!正在豬肉牛肉基本一樣價格,同價之下相信大家都更願意選擇牛肉包吧!一學就會,學不會的來打我老公!

  • 7 # 使用者6017782578166

    正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般來說呢,南方人比較喜歡偏甜的,北方人則不太喜歡。這主要是地理氣候變化的原因吧,再就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差別所在。歸根結底,必竟小籠包的起源是南方而非北方,且北方的大肉包菜包還是有一席之地的。

  • 8 # 美食VS健康

    小籠包全國著名的有河南開封灌湯包、天津狗不理包子,味道以鹹香為主,但是為了調劑口味,也有一些甜口的,比如豆沙餡兒、水晶餡(大油白糖調製),至於什麼味道好吃,還要根據自己的愛好,沒有一定的答案!

  • 9 # 肉嘟嘟的二黑

    對於小籠包甜的好吃還是鹹的好吃,個人覺得這個主要取決地方口味比如北方人喜歡吃鹹的,南方人比較傾向於甜食,比如說上海小龍包主要傾向甜口味,也是當地人比較喜歡吃的。另外一個就是取決於個人口味,當然個人口味也是因地方而起!

  • 10 # 川香小哥

    小籠包

    小籠包最早出現在北宋時期,後面陸續傳開導各地,形成今天各地不同的口味,在今天江蘇一帶稱為小籠饅頭,四川一道稱為小籠包子,還有的地方稱為蒸包。

    當然地方區域不一樣做法也不一樣,在今天的江蘇以北或者在北一點的地方也有小籠包,但是小籠包的麵皮不一樣,北方的小籠包麵皮是發麵做的,口感比較厚重一點,吃起來也不膩,口味以鹹鮮為主。

    在今天上海,蘇州一帶的小籠包,都是死麵皮做的皮,這樣做出來的小籠包,皮薄肉多帶湯汁,口感以進口鹹鮮為主,回口甘甜為輔,並不是說真正意義上的甜的口味。如果你是北方的朋友,突然嘗試到這樣的包子。你會想:我的天啦,還有帶肉餡甜甜的小籠包。這隻能說地方區域生活文化的差形成的。如果說非要小籠包到底是甜的好吃呢?還是鹹的好吃,我個人覺得自己喜歡就好,沒有非要那個號,我們要尊重地方文化。就像我以前的店裡的小籠包一樣,全是鹹的吃的人不多,反而以當地飲食習慣加入後生意反而明顯好了很多,有的客人專門開車過來就是要那一口味道。

    這款就是我以前店裡的全家福小籠包

  • 11 # 健康又美味

    小籠包是我最喜歡吃的小吃之一,我們這裡的小籠包只有鹹的沒有甜的,因此我只愛吃鹹的。小籠包麵皮柔軟,裡面的肉嫩滑多汁,咬上一口就能咬到肉和湯汁,麵皮和湯汁完美結合,一口接一口,意猶未盡。著實讓人吃了就無法忘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認為你最擅長的是什麼?你得出這樣結論的依據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