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lexanderG

    歐姓、歐陽姓與區姓是同宗一脈,自古不通婚,區姓傳說是漢景帝時皇帝賜姓。丘姓源自山東營丘,是炎帝神農氏之後,清雍正時下旨為避諱孔子名諱,凡姓丘者皆改姓邱。滿族和鮮卑族中也有改姓邱的。俞跟喻倒是不是同宗,喻姓起源諭姓,喻姓人以蒼梧太守諭猛為始祖。閆是閻的二簡字寫法

  • 2 # 歷史知事

    姓氏歐和區,丘和邱,俞和喻,閆和閻之間有關係嗎?它們算同宗嗎?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祖宗崇拜的民族,最典型的是每個人都很關心自己的姓氏以及姓氏所代表的祖宗。

    現在,中國很多家族都有族譜,綿延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族譜都有。甚至不少小孩出生,都是按照族譜的字輩進行取名。所以,在中國,姓氏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可是,歷史上因為很多原因,一些同音、形近的姓氏出現,很多人甚至認為他們不是一起的,這就很讓人迷惑了。

    今天,我們來聊聊那些同音字、形近字的姓氏。

    歐和區。

    歐姓其實是原來的歐陽簡化而成。傳說夏朝君主少康把自己的孩子分封在會稽,就是越國。越國滅亡後,末代王封於歐餘山之陽,大家就以歐陽作為自己的姓氏。

    和中國很多複姓一樣,歐陽逐漸被簡化為歐。歷史上的歐冶子、歐陽修都被認為是歐姓祖先。

    而區姓,其實也是歐姓的變體。尤其是近現代簡化字推行,區姓更是成了主流。

    邱和丘。

    丘姓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最早源於姜子牙分封的營丘。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丘姓名人,便是金元時期的道士丘處機,臺灣反割讓抗爭的丘逢甲。

    從漢朝開始,就有人要求避諱孔丘的名字改姓為“邱”,但數量不多。清朝雍正年間,雍正下令要求所有丘姓改為邱,甚至很多地名也該為了邱。

    1912年,丘逢甲提議要求恢復丘姓,一部分人改回來了,一部分人還是原來的邱。比如國軍將領邱清泉,他們家就沒有改回來。

    閆和閻。

    這兩個姓,實際上也是一回事。

    閻姓最早起源於勾吳,被滅掉後分封在了閻鄉,後世以閻為姓氏。

    閆字其實在簡化字之前就有,只不過並不是官方承認的字形,而是民間俗字。新中國的簡化字總表中,也沒有簡化為閆。

    反倒是後來出現的二簡字方案,閻字終於變成了閆。

    現在我們的規範字裡面,也沒有閆字。

    所以,閆和閻其實就是一家的,根本分不開。

    肖和蕭。

    蕭姓最早出自於春秋宋國公子大心,戰敗流亡到了安徽蕭縣一帶,後來成功翻盤被封在蕭地,於是子孫以蕭為姓氏。

    上世紀80年代的二簡字中,直接廢除了“蕭”字,一律以“肖”代替。於是,肖這個字變成了多音字

    同樣,當時的仝姓,竟然也改成了同,實在是太不好了。

    二簡字改革大部分被廢除,但是蕭姓人口太多,很多人懶得改過來了。

  • 3 # 尚拙齋主

    ●歐姓的起源最初出自姒姓。與歐陽姓同宗。在區、歐、歐陽三姓當中,歐氏和歐陽氏出現得最早,區氏是在漢朝才出現的。

    “歐”姓與“歐陽”和“區”姓的區別在於後期的姓氏分支,雖屬同一起源,但各自在後期的發展過程中產生演變。

    追溯起來,姜、呂、丘、邱同出一源,因為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本姓“姜”,他幫助大禹治水,封為呂侯,後人以“呂”為姓。

    至於“丘”姓與“邱”的出現是270年前的事。據邱氏家譜記載,邱氏族人本來是姓“丘”,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頒發詔諭指示,孔子是至聖,孔子名“丘”,為了尊敬先師,後人必須避諱。於是朝廷的文官開會討論,議決凡是姓“丘”的人,必須在“丘”字的右旁加上“耳朵”成為“邱”,地名如有“丘”字則改為其他名字。

    ●百家姓中的俞和喻是不是同一宗族。俞姓來源據《通志.氏族略》所載,古代有跗,獸醫,為俞姓之始。見於《史記》。喻姓來源西漢時蒼梧太守諭猛始改姓字為“喻”。東晉時有諭歸本為諭猛之後裔,改姓為喻歸。此後史無諭姓。所以百家姓中的俞和喻是不是同一宗族。

    ●是兩個姓.說文有閻無閆,今姓譜分為二.

    閻姓今多簡寫作“閆”字.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由於閻姓被“俗用”成閆,就產生了閻、閆二姓,所以在《百家姓》裡,兩姓並存。

  • 4 # 歐陽46783

    區和歐一一脈相承的祖宗,區只有廣東有一支人,他的祖先在朝庭做官,作了很多有利於老伯姓的事,皇上嘗識他,說你姓歐,歐有一個欠字,你那個欠字不要了,就姓區吧!皇上開金口,一說就定了,所以後耒就這麼樣了,因為我也姓歐陽,知道點來歷,其它的我就不知道了,

  • 5 # 月下毒蝶

    這個其實要追溯前人的歷史,以前這2個姓可能只有一個,後來隨之發展,簡體字的出現,以及取名的同音化,代替化出現了很多百家姓中不一定出現的名字。現在人不怎麼講究同宗。講究的化世代都會傳承。所以吧分析一下不管事實如何,答案只會是不算同宗,即使是,現在也不是。

  • 6 # 家譜背後的故事

    先回答歐和區。

    根據《姓氏考略》記載:“越王無疆之次子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後有歐氏、歐陽氏、歐侯氏,望出平陽。”

    由此可見歐氏和歐陽氏都是越王無疆的第二房子孫,而越王無疆則是2400多年前越王勾踐的七世孫。如果追溯上去,歐氏和歐陽氏的歷史不只2400多年,還可以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踐的祖先出自姬姓,公元前2079年(距今4072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於會稽,到了越王無疆,被楚所滅,封於烏程歐餘山之陽,為歐陽亭侯,他的子孫因而姓“歐”或“歐陽”。

    至於“區”姓始於何時,源自哪一位祖先?根據廣東新會《區渭泉祖家譜》記載,夏少康封少子無餘於會稽,伺奉大禹的宗祠,因為夏禹埋葬在這裡,食粟於歐山,因而以“歐”為姓。

    到了漢朝,歐氏族人歐安是一位富商,他樂善好施,深得人們尊敬,漢景帝很賞識他的為人。有一天,漢景帝對他說:“卿才德兼備,何欠之有,應去欠為區。”

    在封建時代,皇帝賜姓給臣民或叫臣民改姓,是一種榮譽,表示皇帝關心他的臣民,只有乖乖接受。這一來,歐安便改姓為“區”,成為區安。從此,他的子孫便成為“區”氏族人了。《區渭泉祖家譜》提到區、歐、歐陽同一衍派,一概不通婚。他們的始祖竹溪公於宋度宗鹹淳年間(公元1265—1274年)從粵北南雄珠磯巷遷徙到廣東新會來。在這之前他們的祖先居住在福建莆田。其實,不論是區氏、歐氏或歐陽氏,他們的祖先都是從中原,經過莆田,南下福建、廣東各地。

    不論在中國或海外華人當中,區、歐、歐陽三姓都是少數族群,相比之下,這三個姓氏的名人也就不如其它大姓的名人那麼眾多。不過,他們的始祖越王勾踐在歷史上卻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至於丘和邱,則應該是同一姓氏。

    邱姓一般認為是由丘姓避諱而來,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支孫 /子孫)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漢平帝時有扶風人丘俊,持節安撫江淮,居吳興,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吳興丘姓望族,丘姓主體已經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據《姓纂》記載:“齊太公封於營丘,支孫以地名為姓,代居扶風”。《後漢“邱”姓與“丘”姓書烏桓傳》提到“烏桓有丘氏”。

    從這些文獻可以知道過去的“邱”姓有兩個來源,第一支是周朝初年姜太公呂尚的後裔,由於他們的始祖受封於營丘(今山東省昌樂縣東南),而以地為姓,後來到陝西省扶風縣一帶繁衍,併成為當地的望族。第二支則是南北朝五胡亂華時,外族的丘敦氏改姓為“丘”的。

    追溯起來,姜、呂、丘、邱同出一源,因為姜太公的祖先伯夷本姓“姜”,他幫助大禹治水,封為呂侯,後人以“呂”為姓。

    至於“丘”姓與“邱”的出現是270年前的事。據邱氏家譜記載,邱氏族人本來是姓“丘”,清朝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頒發詔諭指示,孔子是至聖,孔子名“丘”,為了尊敬先師,後人必須避諱。於是朝廷的文官開會討論,議決凡是姓“丘”的人,必須在“丘”字的右旁加上“耳朵”成為“邱”,地名如有“丘”字則改為其他名字。

    文官們把議決案向雍正皇帝上奏獲得批准,從此,“丘”姓族人都奉旨改姓“邱”。到了民國初年(1912年)丘逢甲提出:“姜太公是周朝初年人,孔子是東周春秋時人,沒有前人避後人諱的道理。避諱是封建意識,現在是民主時代,不必避諱。”

    經過丘逢甲登高一呼,主張恢復姓“丘”,於是,福建、廣東一帶很多邱姓族人,尤其是與丘逢甲同屬一個方言群的客家人恢復“丘”姓,但是仍有不少邱姓族人繼續姓“邱”。

    俞姓源出:

      1.傳統的說法俞姓源於姬姓,出自黃帝屬臣跗之後,屬於以物事稱謂為氏。

      2.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公子洩堵俞,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3.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衛國大夫甯俞,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

      4.源於羋姓,出自春秋時期楚國官吏俞人,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

      5.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欽察部首領玉里伯牙吾•不花鐵木耳,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6.源於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女真諸部,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喻姓源出:

    喻的本義是告知,意同諭。它作為一個姓氏出現於西漢時期,由姬姓演變而成。

    其一,喻姓出自姬姓。西周時,周宣王之弟姬友封於鄭,後立族為喻氏,歷秦、漢。至漢景帝時,為避皇權使喻之字諱,改喻為諭,諭猛後裔又恢復為喻,所以喻姓始袓為喻猛。姬姓喻氏的歷史有1800多年。

    其二,出自遠古黃帝時代醫官俞。屬於帝王賜姓改姓為氏。據史籍《姓苑》記載,遠古黃帝時,有個醫官叫俞,俞的後代相傳姓俞。宋建炎年間,俞氏一族後代有個叫俞樗,聰明好學,舉為進士,精通世故,宋高宗趙構喜歡他“佯佯知喻”,就賜姓為喻,後裔稱喻氏,至今收集的全國喻氏譜書上並未記載,該支隨歷史的長河,融入喻猛一支。

      喻姓中融入外族的事件十分罕見。西漢惠帝時,呂后侄子呂佗(一作呂他)封俞侯,其後改姓喻。晉朝曲阜令喻歸本姓諭。當今西南地區的水族、土家族、布依族等有此姓,主要由中原漢族喻姓外流形成。

      當代喻姓人口約81萬,在中國姓氏中排第247位。喻姓在全國目前主要集中於湖南、湖北二省,約佔喻姓總人口的53%。其他多分佈於重慶、貴州、四川、江西4省市,佔全國喻姓的29%。湖南居住了喻姓總人口的30%,為喻姓第一大省。來源於《中華喻氏通譜》,中華喻氏文化展覽館

    關於“閆”和“閻”的關係,尚存有爭議。

    一般認為,閆和閻是兩個不同的姓氏,如語文出版社出版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特別註明:“‘閆’和‘閻’是兩個不同的姓。”,“‘閻’跟‘閆’不同,不能簡化為‘閆’。”但也有人認為閆和閻是同一個姓,閆是閻的簡化字。

    閆(Yán 閆)姓皆出自姬姓,為周文王姬昌後裔,源出有三:

    序:閆姓為閻姓的別支。據《姓譜》載,分閆、閻二姓。又據《五音集韻》載,閆“同閻義,俗用”。因閆、閻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黃帝族的後代,龍的傳人,故閆姓和閻姓人家的堂號都是太原,古代他們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說閆姓望族居天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餅鐺做餅為什麼表面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