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邊緣隱士
-
2 # 茶色青野
這句話出自——老子
簡單翻譯過來:
用眼睛去看而看不見的狀態,稱之為“夷”;
用耳朵去聽而聽不見的聲音,稱之為“希”;
用手去握取而不能獲得的任何實物,稱之為“微”。
這三種狀態形成一個整體之“道”,是一體的,不能簡單區分。
其一,道如果作為一個具體之物,它的上端是不明亮的,它的下端是不晦暗的。
其二,它是連續的狀態,不能用一個具體的名號去稱謂它,最終又迴歸到一種不是具體之物件的狀態。
因此,道是沒有一種固定形狀的、固定物件的因而從人的認知角度看稱之為恍惚不定。如果我們從正面去看它,看不見它的頭,從後面去看它,看不見它的尾巴。
篤守天地開端之前的遠古之道,可以統御當下的社會現實。如果一個人能夠理解遠古時代的開端這層道理,就算是把握了道的根本精神。
-
3 # 魏永臣550
“視而不見名曰夷,聽而不聞名曰希,摶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此是老子道德經十四章中的文字。此段文字充分肯定了“夷,希,微”,充分肯定了三者的混合作用或聯合作為就是“為一”。肯定“視而不見”在於消除人眼外感的副面影響或副作用,因為眼視所產生的外感最易產生假象,同樣,聽覺也是虛的外觀,也即聽覺是不可靠的;語言文化都是來自於說和聽,所以,語言文化是不可靠,不可信的。夷者,希者,都是不信不靠見聽外在文化的,而是堅守的獲取事物的內在本質文化。什麼可靠可信?只有人手探索得出的東西才是可靠可信的。“摶”字就是形容的專門專一提手,也即付出提高生產技術的努力才是最可靠最值得的。雖然“摶”不容易做到,也即“摶之不得”,但總有一些微小的積累和進展,長期堅持下去就可以取得效果。最顯著的效果就是“為一”,也即前所未有生產技術創新的作為,只有長期堅持才總有實現的。“此三者”就是言探索創新的“摶”者均是去皮取內在,去偽存真,去粗取精,去彼取此的;只有長期堅持這種文化取向,就可以聯合起來,為“為一”做出貢獻,就可以實現科技“一”的創新突破。取此有利於“為一”有利於技術創新的作用是不容致詰質疑的,這種作用是完全可靠的。
-
4 # 大任說
不請自來,讀耕談一談自己的看法,諸君請覽。
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十四章,原文是: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字面意思很容易讓人理解,用白話文可以翻譯為:看它看不見的,名字叫做“夷”;聽它聽不到的,名字叫做“希”;摸它摸不著的,名字叫做“微”。這三種事物無法用確鑿徹底的語言描述出來,因此它是混合一體的。那麼,老子為什麼這樣說?他所要表達的是什麼?
道,無色無聲無形在歷史上,註解《道德經》(原名《老子》)的有諸多學者。
其中,最著名的河上公在他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中這樣註解:
“無色曰夷,無聲曰希,無形曰微。”“夷”、“希”、“微”,這三個名詞都是用來形容同一個物體,即是感官無法捕捉而真實存在的“道”。老子在書中多處闡述一種觀點,“道”無形無色無聲,無法捉摸,無法描述,神秘玄妙。
因為道是沒有形狀的,所以它當然也沒有顏色,沒有聲音。形而上者的道和現實生活中的萬事萬物不同,它無形卻可化萬形,微而不顯卻包含萬物。因此,老子才說:“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博之不得。”緊接著老子又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都是在說明道是我們用感官無法認識的,道是一種超然的存在。
於是,老子感慨不可致詰。不可致詰就是不可思議。
老子闡述道無形的方法很特殊。現實世界中我們認識一種事物常用的方法就是先憑感官,再總結經驗,最後得出對這一事物的定論。因此,現實世界也可叫做經驗世界。而老子去經驗世界的概念描述道,然後在逐個否定其適用性,從反面顯示出道對經驗世界的限制。我們如果想要真正瞭解道到底是什麼,必須要突破所處世界的限制。可能從高維度空間能看到真相。解國學經典,品人生百味。我是讀耕,喜歡請關注吧!
-
5 # 悲心俱德
視之不見即是無
非執幻變即飛天
飛天無極夢是仙
仙人夢幻還是迷
道高無為非明心
所故只能飛天仙
-
6 # 江湖李白
本來不想回答的,看看其它的一些回答,筆者還是忍不住想說幾句。
夷希微,是三元。是老子所說的道的組成。而且,夷希微三元,均有陰陽兩種屬性。
為了讓讀者更好的理解道的這三種組成,可以比喻一下。
宇宙的中心就像一個大型的離心機,不停的高速運轉,在不停的高速運轉中,分離出三種粒子,這三種粒子的能量大的難以想象,並不斷地膨脹,不斷地擴張。
在這三種粒子膨脹擴張的過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宇宙,也就是不同的空間和時間,而這些不同的宇宙,對於我們所處的三維宇宙來說,科學家的命名是平行宇宙。
當這些粒子進行無序運動的時候,產生了碰撞,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粒子本身的能量就大幅減少了,正是由於這些粒子能量的減少,才“固化”成為了物質世界。
三元是我們人類肉眼所看不見的,因為筆者雖然比喻成為粒子,但實際上,它們不是粒子,它們如果按照人類的感官來說的話,是光。
順便說一下,夷希微是老子起的名字,實際上叫什麼都無所謂,阿貓阿狗都可以。而且,三元是有顏色,有聲音的。顏色是七彩光,聲音是“嗡(ONG)”。
-
7 # 馬振廷1
九竅之邪在於兩要。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
此兩句只是初步認識道,初級功法,明明兩大要還在用,但假借強忍不看不聽。從整體看,看不見道的首尾,聽不到道的行動聲音,那落腳點暗示一個,無,字。
大象無形,大道無名,大言希聲,目空一切,不聞天下事需多大的捨棄決心呀?一般人能做到嗎?死心才是功夫,道行。從沒出息,到出息的過程。
總體看,迎不見首,隨不見尾,不是暗示道沒頭沒尾的存在嗎。此章是給道確定了上崗位值,俗人不可知。知者脫俗。
回覆列表
這兩句話出現在《道德經》第十四章,從字面意思解釋,就是告訴我們道的特性,是看不到,聽不到也抓不到的(搏之不得,名為微)。老子本章內容就是告訴我們,僅僅透過我們的眼耳鼻舌的感官刺激,是無法真正能夠了悟道之本性的。我們經常說眼見為實,可是很多時候我們被眼睛所欺騙。比如我們所認為的空,就是真的沒有。但現代科技已經證明虛空之中依然有暗物質,能量的存在。不能因為我們感官無法察覺,從而否定道,否定宇宙的實相。很多人一生都在尋找道,認為道在深山中,在遙遠的某位大師道場中,其實這跟一條河裡的魚在尋找水一樣可笑,如果用清淨的心靈去感悟,就會知道道就像空氣,水一樣遍一切處,但我們一直用後天的知見,用自以為真實的感官刺激去尋找道,最後只能“其出彌遠,其知彌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