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寧微播報
-
2 # 阿陶桃子哥哥
作為新一代的年輕人,我認為月薪三萬以上才會有安全感,甚至更多呢,在這樣一個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有錢真的很重要,但其實真正的安全感卻不僅僅只和金錢掛鉤。安全感往往來自於恰好的經濟能力,恰好舒適閒暇的生活,發自內心的自信與滿足,以及自身在社會中的價值體現。簡單來說,安全感更多的可能是一種內心的滿足,精神的富餘,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滿足。
-
3 # 減肥中的丹丹
一萬收入是比較合理的,首先不是物質有那麼需求,滿足生活所需還是可以過的非常舒服的!
我們在充斥著滿滿物慾的環境中,不得不買買買,我們只要開啟手機都有滿天飛的廣告,吸引我們去購物,想想我們每天從睜開眼睛到晚上愛上眼睛之間被動接受多少廣告植入?吃喝玩樂投資理財只有你想不到的!當然我們不是一味接受,而是合理選擇。
“斷舍離”,一種生活態度,意思是把那些不必需、不合適、過時的東西統統斷絕、捨棄,並切斷對它們的眷戀,“斷舍離”之後才能過簡單清爽的生活。我捨棄物質上“累贅”
“好剛”用在刀刃上,人總得規劃未來吧!我們自己需要醫療,父母也需要,疾病真的是會找上我們,還是提前做好規劃心裡踏實,這部分必須花。
孩子的成長經費,從孕育那天開始,就有一大筆“待償還賬單”,不為回報,只是我們的選擇。
我們還有親戚朋友同學,各種“份子錢”也是快成為大部分生活開銷。
我們都是肉體凡身,難免心靈會受傷,我們透過一些“燒錢”的解壓方式比如旅行,比如參加大師課…
別說 投資金融,很多人還有房貸車貸,這都是需要錢的吧!
說了幾項開銷,不敢多寫,因為還有一個月三千多的朋友 ,他們也在努力,怕影響到他們的鬥志,但生活總是有希望的,加油!
所以一萬的月收入剛能滿足生活吧!
-
4 # 西山東居
朋友你好!
我是70後,我們不同齡,面對的情況也不一樣,只能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毫無疑問,收入的確是生活的經濟保障,高收入帶來更豐富的物質生活,和更大的選擇度。但安全感不能與高收入劃等號!為什麼這麼說?
首先,安全感是什麼?
個人理解,安全感可以從這幾個方面理解:
1、物質方面
物質豐富,可以滿足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需要金錢來購買,這時體現出你經濟實力的時候了。收入高,那你的購買力就強,就可以擁有更多的物質,這是硬實力。比如,房子、車子,是血淋淋的經濟實力的體現!從這一點上我們需要賺更多的錢,那樣才能擁有更豐富的物質!
2、精神方面
除了第一方面的物質外,精神層面也是安全感的一個方面。比如,原來普通的人由於機遇成為了暴發戶,雖然物質生活有了極大的改善,但是他會有不踏實,擔心自己的財富流失,怕別人貪圖他的錢財,內心有慌慌,不相信周圍的人。這就是缺乏安全感!說到底,是自己精神層面太荒蕪,沒有導航的燈塔,沒有人生目標。精神的安全感,這是金錢無法購買的。需要自我尋找、發現、收穫!
3、社會環境方面
社會環境,這是客觀存在的。作為社會的一份子,身在其中,必須面對的。社會環境也是安全感的重要一個方面,穩定、祥和的社會可以給人們帶了生產、生活的良好環境。假如是敘利亞、伊拉克等戰爭不斷的國度,即便你再有錢,精神層面也豐富,但仍不會有安全感。這一點我們還是比較幸運,身處國泰民安的偉大國家裡。
以上是本人的觀點,具體到90後,月收入多少才有安全感?我是這樣理解的,大致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衡量。
1、首先要明確你目前的每月的支出情況。
比如,是否支付房租,是否償還房貸、車貸、或者其他貸款;家庭開支多少,包含生活費、撫養費、贍養費,其他人情世故開支等。
2、其次你目前的總收入狀況
你目前的收入構成情況如何,除了每月的工資外,還有其他投資理財類的收入嗎?如果有那總數是否滿足每月的總開支,之間的差額是正還是負?
3、今後的目標
關於自己今後的目標是什麼?有的話,這個目標是否合理、健康。沒有目標的話,你想設立什麼樣的目標,有沒有實現它的計劃?
所以,具體說月收入多少有安全感,這個問題很複雜,也許你讀完上面這些,結合自己實際情況耐心分析,然後規劃一下,做出實施方案和細則,然後一步步地去努力堅持做。相信,會對安全感有真正理解的!
最後,祝這位朋友有滿意的收入,有安全感!
-
5 # 萌萌噠快樂美少女
現在很多的媒體真的不是傻就是壞,三不五時的總要製造一些話題,帶帶節奏,製造一些焦慮。
無一例外,類似話題每次都能引起大家的熱議,窺私和攀比的人性弱點永遠在伺機躁動。
總想看看自己到底能排在哪兒,是不是比別人優秀,或者別人是不是比自己優秀,又到底優秀多少呢?
2
根據這次的2019年第四季度單身人群調查報告顯示,超過5成的單身男女認為月收入一萬元左右才能安全感,另外有2成的人認為需要達到月入一萬五千元左右才有安全感。
看過幾次類似報告後,現在我對這種資料都是當做娛樂新聞在看的。
首先調查樣本是怎麼來的,抽取的是什麼年齡段的人群,在幾線城市抽的樣本,樣本基數有多少等等都不清楚,按照調查統計學來講,這種報告無異於就是個段子。
一線城市的月薪一萬和十八線小縣城的月薪一萬肯定安全指數不一樣,拿月薪一萬五,但是供著一萬八的車貸房貸,和月薪一萬五全款車房的人所需要的安全感薪水肯定也不一樣。
甚至即便在同一個城市同樣的月收入,收入結構不一樣,所帶來的安全感都是完全不一樣的,比如你沒房沒車在長沙,辛辛苦苦討好客戶和老闆,終於升職加薪熬到了月薪兩萬,人家房子拆遷分了6套房,每個月收租兩萬,拆遷哥每天能嗨到凌晨兩點回家,睡到太陽曬屁股醒來,安全感能一樣?
3
你看,年收入50萬都能焦慮沒有安全感,這收入都足以進入全國14億人口的top2%了,這都沒安全感的話叫剩下98%的人怎麼辦。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可以重新選擇的話真的就會安全感爆棚嗎?
不會的,大象有大象的擔心,螞蟻有螞蟻的恐懼,安居一小城,你還會跟在北上廣混的同學比,想想人家一套房價值千萬,可能是你在小縣城奮鬥一輩子也積累不了的財富,你能吃得好睡得香?想到你家女兒長大後還是要去北上廣租房做拼一代,你能不焦慮?
所以安全感這東西實在是太抽象了,一萬個人心中有一萬種不一樣的安全感標準。
4
人的本性,或者說劣根性,恐懼和貪婪,早已決定了絕大多數人都要在焦慮不安中度過一生。
恐懼決定了人們一輩子都在追求安定安穩,所以即便人們都不願意上班,可是追求安全感和穩定的本性還是會讓人們強迫著自己出去工作;而貪婪又決定了人們永遠都不能滿足,有了養家餬口的工作,還想走到更高的級別上去,獲得更高的收入買更大的房子,永遠都想要獲得更多。
很多人會認為只要錢足夠,就一定能獲得安全感。
那最近上了“老賴”榜單的大小王家算是足夠有錢吧,那可是2013年2015年的中國首富,2017年的亞洲首富啊,當年教育年輕朋友動輒就是先定個1一個億的小目標,魯豫採訪他時目無一切,信誓旦旦的公開說兩年之內萬達要乾死迪士尼,結果呢?
老王2017年開始就在賣賣賣,賣地產賣酒店賣影院,合計賣了2000多億的資產,現在國民老公也上了“老賴”榜單。
要說老王家真有多少安全感的話,也不至於大甩賣海外資產,骨折價把文旅和酒店專案賣給融創和富力,氣得轉過身去就大摔杯子,如今也只能眼看著小王子上榜單。
5
那為什麼我們會感覺身邊的人好像都是月薪過萬呢?
相反,這個時候要是有誰跳出來說沒買到票,估計立刻就能被噴出眼淚來,“不可能,我們都買到票了”“現在票可好買了,你肯定在撒謊”。
什麼意思呢?就是現在某些媒體發聲的主流人群,恰好就是月薪過萬的人群,比如知乎,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很多資訊都是已經被潛在的篩選過了,在今天,這5%的月薪過萬的人群正好掌握了95%的話語權。
6
那我們應該怎麼做才能獲得更多的安全感呢?
1、早點擺脫為錢工作,儘快讓錢為你工作:也就是說,前期大家都是努力工作,打一天工賺一份錢,而你要儘快建立儲蓄和投資意識,把每一塊錢都當做種子,積少成多,從主動收入轉變到被動收入,實現錢生錢的金額足以覆蓋你的生活支出,之後持續讓錢為你生錢,放大被動收入。
2、不著急,不攀比,不焦慮,做三四月的事,剩下的交給八九月:量入為出的消費觀,雙十一該買的買,不該買的別因為便宜了三塊五塊的就管不住自己的手,買回來一堆只因為打折便宜,但是不實用的東西堆在家裡吃灰。
別讓錢控制你,而是你去控制錢,就像如果你的感情不能控制思想,你的思想只能被你的感情和習慣所控制。
不著急不攀比,每個人的機遇、出身和天賦都不一樣,大可不必陷入著急,焦慮了時光,你只管夯實好自己腳下的土地,無論你的位置在哪,無論你現在是站票坐票甚至補票上的車,一定記得明天要比今天的自己更好。
因為就追求安全感來說,最應該學習的就是訓練並管理好你自己的內心。
-
6 # 愛生活的90後媽咪
壓力太大了,孩子花費很大又要買樓房,本身現在的人不可能像老輩那樣節衣縮食,每個月要4000一5000才會有足夠的自信
-
7 # 瑜宸勵志人生
大家好,我是小安,那麼2020年月收入最後在5千,現在生活壓力都很大,日常消費都很厲害,不向以前,種地,現在都是住高層,談戀愛,養活孩子,90後夜慢慢變大叔了,有家庭的也開始數不勝數了,所以壓力很大的,在此 致我們90後努力奮鬥,不怕艱苦,多掙錢,同時有個好身體!
回覆列表
這個要根據你當地消費水平及你個人的自控能力、一些嗜好都有關係,我這裡約在六七千就好。南方地區應該在一萬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