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微故事
-
2 # 鄉村小年輕
寓意是農曆的三月3號,7號不下雨的話,農曆的四月份初一會下小雨,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最怕農曆四月十二下大雨,一經出現未來將是持續性降雨,降雨將持續到農忙時期,屬於災害年,古人用誇張的語氣,麥收要在水裡撈。
-
3 # 遊記碧藏樓味道
這段話是講氣候的。三月是春季、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又是播種的季節。農民大叔播完種、希望下場及時雨、又有“”春雨貴如油”一說.而四月因三月下過雨了、就不希望四月一直下雨不利於農做的發芽.只希望待到春暖花開、萬物復甦、一切重新回來正軌.你安好、我無恙.
俗語通常由民間口口相傳,通常是表示某些常識或道理。比如古人進行農業生產也需要一定的知識,像什麼時候翻地、什麼時候播種,但古人的文化水平比較低,為了將這些知識傳播下去就形成一些俗語。“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農民對於產量的擔憂和天氣的考慮。
三月份是二十四節氣春分的所處時間,春分是春季90天之中界,太陽直射太陽赤道(古代稱為黃經0度)之日,在中國所處的亞熱帶、溫帶地區容易出現倒春寒現像。
倒春寒現像
倒春寒是指初春氣溫回升較快,但是在春季後期卻突然出現持續的低溫天氣的一種現像。這種現像形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冷空氣帶來,春季是冬季風轉變為夏季風的過渡時期,這個時候北方冷空氣還會時不時來襲,冷氣南下與南方暖溼空氣相持,就會形成持續性的低溫、陰雨天氣。倒春寒現像一般會持續1—2個星期,會造成大面積的農作物受凍害。倒春寒發生的時候正值冬小麥返青或拔節生長階段,寒冷會導致小麥不同程度受的凍害。也可以使已播種尚未出土的棉花、水稻等作物出現爛種,已出土的幼苗大量被凍死。
“三七”和“初一”與倒春寒現像有何聯絡?在古代把五天稱為一候,這也是氣候的由來,說明五天是氣候衡量的的基準天數。“三七”其實具體指的初七、十七、二十七,剛好這相隔十天;倒春寒一般會影響1—2個星期,大概是兩候也就是十天。古人沒有我們今天的氣象預報,只能大致地這樣劃分。“三月怕三七”也就是對倒春寒的擔憂,“四月怕初一”中初一併不指是這一天,而是農民對立夏的俗稱。一般初一前後就是的這幾天就是立夏的季節,這一僅意味著夏季的到來,也意味著溫度上升雨水增多,這個季節作物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和傳粉。如果雨水過於頻繁,就會影響到植物的傳粉。雖然四月怕初一與倒春流並沒有什麼關係,但是也是對農業生產經驗的總結,所以就會將它們放到了一起。
總的來說這句俗語體現了天氣與農業生產的密切聯絡,也體現了華人民研究天氣和農業生產的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