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AN730

    楊子榮打虎上山唱詞中的“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這一句是毛主席親自特意為《智取威虎山》改寫的。為此,作曲者化了最大努力,譜上了最美的曲譜和音樂。

  • 2 # 彭壁生

    僅僅是清唱還好說,有不少嗓子好的,都能唱出來,但是舞臺演出《打虎上山》可非一般人能勝任的楊子榮的臺步舞蹈可謂是真功夫,單單說那個大跳甩大衣,至今我沒見過能像童老那張照片的那個形象,都甩不出去,糊弄一下完事。連蹦帶跳還要唱,一般人很難達到完美。

  • 3 # 老頭156934080

    答:我喜歡童祥苓演唱的(迎來春色換人間),為什麼?

    因為,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是在老京戲的基礎上創作出來的,它是一種展新的陣容,才得到了人民的喜歡,而(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京劇唱腔內函,恰好是描寫新中國成立後,京劇藝術改革的一種新文化潮流作品。

    因此,童祥苓和於魁智相比較,我喜歡童祥苓唱的(迎來春色換人間),因為,童祥苓的唱腔,完全付合現代京劇,現代人的特點,而於魁智還帶有,老京戲的唱腔特點在裡面,所以,他們相比較,我更喜歡童祥苓演唱的(迎來春色換人間)。

  • 4 # 趙伯文41762883

    我是毋庸置疑的認為童祥苓先生唱得更好。

    依據是什麼呢?

    第一,慣性思維使然

    眾所周知,京劇《智取威虎山》是文革時期八大革命樣板戲之一。童祥苓先生是主演和首唱,那時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而他扮演的楊子榮高大英雄形象也是早已深入人心,不可磨滅。

    無論是戲劇還是歌曲,只要是首演、首唱出名了,那這個演員在人們的心目中就是Number one了,就是原版了。這樣的慣性思維,還是十分根深蒂固的。不管後來人演的再好,唱的再棒,也只是被模仿,無法被超越。人們只會說演唱的不錯,挺像的,絕對不會取而代之。沒辦法,已經先入為主了,反正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第二,童祥苓與戲的絕配

    可不可以這樣認為,命運使童祥苓為《智取威虎山》而生,《智取威虎山》又為童祥苓量身打造。

    據史料記載,京劇《智取威虎山》的前身是《林海雪原》,後來成了八大革命樣板戲之首,京劇現代戲之冠。而且劇本是一改再改,精益求精。特別是楊子榮的扮演者幾乎是千里海選,百裡挑一,最後一錘定音童祥苓。

    童先生是幸運的,也是必然的。那時他的文武老生就已是爐火純青,還有他那年輕英俊的外在形象扮演楊子榮也是非他莫屬。而以後的《智取威虎山》演出效果,也證明了人與戲的相得益彰。戲因童祥苓而精彩紛呈,童祥苓因戲而一舉成名。

    第三,巔峰之作難逾越

    在那個特殊時期而產生現代革命京劇,像童祥苓與《智取威虎山》、譚元壽與《沙家浜》、錢浩梁與《紅燈記》等,劇本已是千錘百煉,登峰造極;演員更是拔群出萃,頭角崢嶸。

    再就《智取威虎山》的唱段(迎來春色換人間)而言,一上來緊拉慢唱的二黃導板“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童祥苓先生唱出了器宇軒昂的革命英雄氣概,音域寬廣而遠邃。而同為京劇藝術家的於魁智先生,唱功沒得說,但是唱的中規中矩,在氣勢上相比童祥苓先生要略遜一籌。

    我認為那是和時代打上的演唱烙印和嗓音記憶有關吧,畢竟無論是唱戲還是唱歌都是要講究聲情並茂的。再之後唱段的回龍、原板、散板和西皮快板也是如此。這是文生。

    我認為,這段演唱應該是有武戲部分的,那就楊子榮的一連串的騎馬錶演動作。這段表演唱很難,沒有深厚的文武老生功底是演唱不下來的。特別是電影中童祥苓的轉身騰空一字馬跳,堪稱經典,成了劇照。

    就是專業的體操運動員也不見得能做到吧,況且上下還穿著厚厚的演出服裝呢。而從二人的表演來看,童祥苓先生要略勝一籌。

    結論

    以上論據可以說明,京劇《智取威虎山》尤其(迎來春色換人間)段,童祥苓先生唱得更好。

    其實,於魁智先生在京劇表演藝術上,也是不逞多讓,水平還是挺高的。

    畢竟童祥苓先生廉頗老矣,於魁智先生戲涯正旺。

    畢竟童祥苓先生已經是過去時了,於魁智先生是現在進行時。

  • 5 # 白頭翁1957

    童祥苓先生是馬連良先生弟子,在上海又拜周信芳先生為師,唱唸做舞比於魁智強,嗓音嘹亮,小轉音處理都比於魁智好,童老近八十歲時唱現場比較於魁智好多了。

  • 6 # 王潤璞

    八出樣板戲之一《智取威虎山》,裡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老藝術家,想起《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抒感情,寄壯志,面對群山,願紅旗五洲四海齊招展,哪怕是火海刀山,也要撲上前,我恨不得急令飛雪化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

    這難忘的旋律迴盪在耳邊,童祥苓老藝術家文武兼備,演唱富有韻味,善於刻畫人物,嗓音甘醇深厚,讓人百聽不厭,拜馬連良大師為師,卻擅長餘叔巖大師的餘派戲,餘,馬,麒,各派劇目都能演,稱得上一代名家。

    於魁智老師曾被譽為頭牌老生,拜楊寶森,李少春大師學戲,他在傳統京劇的唱法基礎上,又吸收了聲樂技巧,在氣息運用和發音位置上的科學方法,融會貫通,形成了自己收放自如,高低不限的演唱風格,讓人耳目一新,難以忘懷。

    若把這兩位藝術家做對比,我覺得各有各的韻味,可說是平分秋色吧。

  • 7 # 漢江一滴水883

    我也不懂戲劇專業知識。單評童先生與於先生誰唱的好,這還真不好評價。童先生的專業功底是沒法比的。據說當初江青挑選楊子榮這個角色,找遍了各大劇團,有六個人參加了試演都不滿意,唯獨童先生能入法眼。可想而知童先生的藝術功底是超群的。楊子榮這個角色若在古戲中是武生,不但唱腔出眾,而且翻騰跳躍的武打功底也要過硬。楊子榮的出鏡場面絕大部份都有跳躍動作,動量很大。在那樣的情況下如此唱功是難有人比的。加之那種唱腔的設計也是按當時的時代背景特定的,所以當時的風格與現代翻唱風格不同。但是掩蓋不了童先生的藝術功底。廣大群眾都喜愛!

    於先生也是當今京劇界的代表人物。藝術實力非凡。我也聽過他的唱段,很好!但是是在音樂會上演唱的,與當年童先生的表演環境絕然不同。不好比較,只能說兩位藝術家各有千秋,不要評判高下。

  • 8 # 乾杯安德烈

    要說童先生與於先生那位唱這段戲好之前,我還是根據我的體會,說說這段"打虎上山"。

    樣板戲都慣分別用西皮,或是二黃的成套唱腔來刻畫主要英雄人物。但這段"打虎上山"確是二黃,西皮共用!整段唱氣勢恢宏,慷慨激昂,振奮人心!

    本段唱的重頭是二黃導板,“穿林海跨雪原,氣衝霄漢......"!為了引出這段導板,其前奏是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首先是傳統打擊樂引導整個大樂隊的進入,管絃樂齊奏,表現出林海雪原的深遠與博大,很具畫面感。圓號稍低音部的獨奏,特寫出前途的不可預見性或是包含的危險!又加入了風雪效果氣氛的烘托,更加強了其意境。

    接下來的管絃樂齊奏,在較高聲部體現了英雄戰勝頑敵的大無畏氣概。再由京胡,京二胡奏出了二黃導板的前奏,楊子榮在唱腔中飛馬近前亮相。向現眾展示了演員的身恣與裝扮。

    轉身加鞭轉原板,,,,,,願紅旗五洲四海,,,,,唱出了任務的重大與光榮!接著在轉西皮快板的大過門中,設計了騎馬上坡,跨澗,飛奔的高難度舞蹈動作。用實景與虛擬表演相結合,用大武生的身段,表現楊子榮的高大英武和革命英雄主義的氣概!

    接下來轉為西皮快板,“黨給我智慧給我膽,千難萬險不怕難,為剿匪先把土匪扮。似尖刀插向威虎山,,,,,!

    一般傳統戲中,大武生的唱,並不象鬚生要求的那麼高。可恰好在樣板戲中,為了表現英雄人物。對唱,念,做,打,舞都有極高的要求!選擇了很多位高水準藝術家,才定下了童先生。

    如果說完成整場戲的表演,應該是童先生無人能敵。十年磨一戲的樣板,不是任何人都能勝任的!

    但單就能很好完成這段唱的,於先生,小冬皇等都十分完美。特別是於先生,在發聲上吸收了很好的音樂歌唱元素。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與中外藝術家合作的這段“打虎上山",也是非常完美的(眼神不好,指揮看不清,有點像汝俊先生?)。給我的感覺比童先生在電影中的唱,有點距離。但比童先生平時的演唱要好聽一些,畢竟童先生年紀大了,無法再現當年英恣!

  • 9 # 路上有心人

    謝謝帶頭大哥的邀請。因為好友的提問,我認認真真,從頭到尾把這兩個人的這個唱段又聽了一遍,用時十二分鐘。我不懂京劇,只能憑感覺判斷。於魁智的唱段是現場直播,國樂和交響樂混合伴奏,裡面還有馮鞏。童祥苓的唱段是唱片,交響音樂伴奏,聲音效果很好。毋庸置疑,兩個人都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高亢、清亮,餘音繞樑。但是,也許是先入為主,加上在細微之處的處理上略有不同,所以,我還是覺得童祥苓唱得更好一些。首先,在高音處,童祥苓的聲音更飽滿一些;其次,那句哪怕是火海刀山也要撲向前,童祥苓唱得比較厚重,而且感情上更投入;緊接著那句我恨不得急令飛雪花春水,迎來春色換人間,童祥苓的演繹更加聲情並茂,至於後面的快板,差距不是很大。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 10 # 明揚51

    京劇《智取威虎山》,當年被稱為“樣板戲”,且始終排在第一位。拋去政治色彩不說,不論是內容、演員、唱腔,確實可算是京劇現代戲的“樣板”,童祥苓、沈金波、施正泉、孫正陽、王夢雲、賀永華、齊淑芳在當時名聲雖不及馬、譚等大師,但放眼當下活躍在舞臺上的演員,肯定沒有超過這幾位前輩的。尤其以童祥苓的楊子榮、沈金波的少劍波、孫正陽的灤平早已深入人心,除去巫山不是雲。

    “打虎上山”是本劇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唱、做、武並重,很吃功力。其中“迎來春色換人間”大段精彩演唱,童祥苓先生演來更是曲妙唱絕,無出其右。

    於魁智雖是不錯的老生,以這段“穿林海”來講,差童老遠矣!差距主要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

    2:自身功力有差距

    京劇界有兩個家族式劇社,一是“童家班”,一是“厲家班”。童家兄妹五人有“五虎”之譽,最小的祥苓先生在天津初次登臺是被人抱起來放在凳子上唱的。幾十年的藝術磨礪,正值盛年時出演楊子榮一角,可謂厚積薄發。於魁智80年代末即小有名氣,但這三十多年來。除了“京歌”越唱越有心得外,京劇本身其實並無長進。說實話,於魁智是否有能力完完整整的唱一出《智取威虎山》,恐怕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3:風格差異巨大

    童老的楊子榮“打虎上山”氣勢恢宏,演唱高亢嘹亮,唸白鏗鏘有力,趟子利落帥氣,工架大方舒展,身上乾淨灑脫,表情威武正義,很好的表現出楊子榮孤身闖虎穴的英雄氣概。於魁智的演唱一向給人以“不溫不火”的感覺,喜怒不形於色,演誰都這一副臉,沒表情是於院長標誌性的表情。缺乏革命豪氣是唱不好樣板戲的。

    4:演唱態度不同

    於魁智演唱“迎來春色換人間”就是在完成一個唱段,不撒湯不漏水即告成功,他是在完成“演出任務”。而童老生活在那個特殊年代,有幸被選中出演革命樣板戲,不僅僅是演出任務,更是政治任務。稍有不慎或許就有滅頂之災。全身心的投入和完成工作的心態對比之下,高低不言而喻。

    如果說童老是用心來唱的話。於魁智只是在用嗓子唱。

    5:演唱水平確有差距

    童老幼年從藝,又得劉盛通、雷喜福等名家傳授餘派技藝,拜師“南麒北馬”,藝宗多師,沒有過硬的功力,當年是不會被欽定出演“第一樣板戲”的一號人物的。70多歲的童先生登臺演出“迎來春色換人間”依舊神完氣足。一張嘴能把全場注意力完全吸引過來,足見氣場之強大。同樣的這段,年輕許多的於魁智唱來,給人印象總覺得樂隊搶戲。說白了就是演員功力欠缺,演員不壓臺,觀眾肯定不給耳朵。

    總之,童老的“迎來春色換人間”稱得上巔峰之作,於魁智的演唱就是不錯而已。其實本人認為,拿於魁智和童老的《智取威虎山》做對比,多少有些對童先生不夠尊重。

    還是那句話:於魁智是否能完完整整把全本《智取威虎山》粉墨登場唱下來都不一定。

  • 11 # yaya

    當然是童祥苓。因為童祥苓是“智”劇的原唱者,它塑造的揚子榮威武有血氣英雄的氣概直指頑敵,氣壯山河。揚子榮英雄形象高大不可戰勝,由於童祥苓武功深厚,他把揚子榮演的活龍活虎,一招試都刻劃的那麼真實而動人,真是把揚子榮演活了。這段唱腔,童祥苓根據揚子榮深入虎穴的劇情特點高腔入雲拖腔適宜抑揚頓挫,把握音樂節奏到位準確,是一段難度較高的經典唱腔。就是這樣一段表現舞臺英雄的唱腔,經童祥苓演繹成為樣板戲的經典流傳至今,成為百姓愛聽愛唱的曲目,此曲曲調悠揚婉轉動聽入耳振奮人心鼓舞鬥志,是現代京劇的樣板唱腔十分難得。而後的翻唱者都是追逐童的表演和唱腔沒有什麼新意和特點。藝術原板最珍貴。讓童祥苓獨特的這段高腔永遠唱響京劇樣板戲舞臺,京劇的春天就在明天。

  • 12 # 涓涓溪流奔大海

    童祥苓和於魁智兩位藝術家誰唱《迎來春色換人間》唱得更好,匆容置疑唱的好的當屬童祥芩,這不是說於魁智唱得不好,是說於魁智他沒有童祥芩那樣深厚的藝術積澱和思想積澱。

    老一輩的童祥芩他們是經歷了舊社會和新社會的變遷,也有私家班底錘練,藝術如火純青,思想上對革命,對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感情是無比深厚的。就象“智取威虎山”中一句臺詞“對黨,對毛主席的赤膽忠心!”再加上排樣板戲是當時各院團重中之重,舉全國之力打造精品,那樣的一個過程是如今這代人難以想象的千錘百煉的,所以說有了這樣的牢固的基礎,童祥芩的《迎來春色換人間》是無人可以逾越的。

  • 13 # 王唯一老師講故事

    我的回答:京劇《智取威虎山》是八大樣板戲之一。當年童祥苓老師把劇中楊子榮這一機智勇敢、氣宇軒昂的英雄形象刻畫的惟妙惟肖、令人震撼、感動了整整一代人。

    童祥苓老師的高音:高亢嘹亮很有磁性,而且聲音中有一種無法比擬的(霸氣)!尤其是《迎來春色換人間》中第一句:從穿林海……到氣衝霄漢,這一句唱至今無人超越。還有誓把座山雕埋葬在山澗這一句中的(埋葬)二字唱的真是(霸)氣十足。童祥苓老師在唱平音以及拉長音時又有一種迂迴婉轉繞樑三日甜甜的(水)音。比如《迎來春色換人間》這一唱段的最後一句中的(來)字和(春色)兩個字童祥苓老師唱的婉轉動聽,不僅如此童祥苓老師唱的每一句詞:聲音、身段和麵部表情都是協調一致渾然一體。堪稱經典中的經典。童祥苓老師不愧為京劇表演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於魁智老師在演繹《迎來春色換人間》這一唱段時聲音高度和亮度也是可圈可點的,有大師風範。但我覺得於魁智老師的聲音(甜)度多一些,聲音中的(霸)氣唱出來有些(柔)。而且聲音、身段和麵部表情有些(軟)。但於魁智老師在當今京劇界演唱《迎來春色換人間》這一唱段還是屈指可數的,這是有目共睹的,也是不爭的事實。

  • 14 # 雄赳赳文夫

    那還用問,當然是童祥苓唱的好!童祥苓唱的是騎馬極速行進中的楊子榮,有一種速度感,十分契合人物當時的狀態,而且情緒飽滿,武功卓絕,鬥志昂揚,對勝利充滿必勝的信念,所以感人至深!於魁智演唱的時候,唱腔中傳統的韻味太多了,並不適合現代人物楊子榮當時的狀態和心境,理解人物不深,狀態不飽滿,導致聽眾不能完全投入到相應劇情裡,和童祥苓有著不小差距。另外,於魁智還唱過沙家浜中的刁德一,他沒有把刁德一陰險毒辣的狀態唱出來,光聽唱腔,感覺是一個打入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這也是他沒有深入理解人物所造成的!

  • 15 # 山上的風

    京劇《智取威虎山》尤其(迎來春色換人間)段,童祥苓和於魁智兩位京劇藝術家誰唱的更好?

    問道《智取威虎山》是董祥苓唱的好還是於魁智唱的好,我想熟悉這段戲的唱腔的人都會有同一個答案,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依然超後浪。

    童祥苓生於1953年三月,江西南昌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代表性傳承人,八歲學藝,多演娛餘派,後拜馬連良,周信芳為師,馬,麒各派劇目均能演出。表現在演出富有韻味,做工精細,瀟灑自如,善於刻畫人物。

    《智取威虎山》主人公的成功扮演是其藝術生涯中的巔峰之作,讓全華人民所熟知,直到他80多歲時 ,在某次晚會上唱起(迎來春色換人間)這個唱段時,雄風依然不減,高音嘹亮,唱腔激昂,與40多年前他正火的時候唱腔相比,看不出來有什麼差別不同。廣大受現代京劇薰陶成長起來的戲迷們,感嘆我們的京劇傳人真的老當益壯,筒直太棒了。

    於魁智生於1961年,現代樣板戲電影《智取威虎山》風靡全國時,他才是一個十歲剛剛學戲的孩子。他語學楊派劇目為主,同時兼學多出文武老生傳統戲。在中國京劇院獲得眾多前輩的關懷提攜。是京劇界難得的專業研究生,他嗓子好,肯吃苦,在行腔韻味上下功夫,牢牢掌握分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

    至於為什麼說(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唱腔於魅智不如董老?這裡面既有先聲入主的原因,又有時代不同,現代人與上輩多少有隔代的感覺。另外就是董老在演楊子榮的《智取威虎山》時,身上是背有一把政治利劍,從毛主席到周總理特別是江青對當時整個劇情演變發展特別是唱唸作打上那種精益求精的推敲,讓劇組的每一個人都在為演好戲毫無保留通力合作,所以在七零年董老所演現代京劇 《智取威虎山》拍成電影后,

    全國有數億觀眾由以前只能從廣播裡聽到,到現在從銀幕上看到了童祥苓表演唱段,而於魁智唱 (迎來春色換人間)這段時,

    相對董老所處時代來說只不是一種專業玩票性質,而且他也鑑定董老的唱法,畢竟董老的唱腔是現代京劇的頂峰,想越過頂峰是不可能的。

  • 16 # 楓丹白露緣

    小時候花五分錢看兩場樣板戲,臺上唱臺下也跟著一起唱…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估計大多數人會更喜愛聽童祥苓的唱腔。只要音樂一響,畫面馬上歷歷在目…

  • 17 # 皇城東子哥

    樣板戲是特殊政治背景下的產物,也是在那個時期唯一的戲劇藝術作品,雖然其政治色彩曾一度令人產生牴觸,但就其藝術價值來說,任然是令人歎服的。它是京劇現代化改革的創舉,解決了傳統戲表演不易聽懂的音韻問題,同時透過融合京劇、舞劇、芭蕾、歌劇、話劇等表演形式,使其舞臺表演的表現形式大大豐富,精彩之處令人叫絕。無疑地這種改造就對演員提出了跨藝術行當的巨大挑戰。那一世期的藝術家如童祥苓、劉長瑜等是經過千挑萬選、千錘百煉以及一日數場的表演實踐而是戲融於魂的。因此僅就當時的藝術家和當代的藝術家對相同唱段的演繹的評價就需要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從而體會京劇功力和京劇表演藝術感染力的雙重效果。客觀地說,文革時期的樣板戲演員是在不斷地突破錶演和演唱的極限,並透過表演去闡釋劇情的內涵,逐步形成了這些經典,它也不侷限於某個唱段,因此令人至今印象深刻。當代京劇表演藝術家,如於魁智,成為當代京劇藝術表演的名家和標杆,是基於不斷學習和發展此前的藝術家的表演經驗而透過自己的藝術功底的展現而去演繹從前的經典,能夠去粗取精,同時更符合當代觀眾的戲劇審美需求,因此可以說他們的藝術功力都是非凡的,他們對於相同唱段的演繹是各具精彩的。即便如此,僅就樣板戲而言,那一時期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經典是不可磨滅的。

  • 18 # 虎氣生生

    1.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無論從改革創新,編導,演員,樂隊,舞美等各方面來說,已經“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不愧為八大樣板戲之首!它已先入為主,深得廣大民眾的喜愛!成為中國現代京劇革命樣板戲之中的瑰寶!

    2.童祥苓和於魁智兩位京劇大師雖然各有特色,但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兩者沒有可比性,就好比藍田美玉怎能與楚和氏壁相提並論一樣?又好比唐詩《黃鶴樓》,天才詩人李白麵對崔顥的傑作,也只能望詩興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歡迎百家爭鳴!

  • 19 # 醉叟1528

    當然是童祥苓先生唱的更好了。當年的那一批創造了京劇樣板戲巔峰的人,同時也創造了中國京劇發展史的巔峰。自京劇樣板戲之後,京劇就開始了隕落的里程,與老一代京劇樣板戲演員相比,再無出其右者。至今無法重排京劇樣板戲,就是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證明。關鍵是,培養了那一批創造了京劇樣板戲奇蹟的個人成長環境和個人努力氛圍不存在了。

  • 20 # 平凡的何年

    特殊年代特殊效果,京劇樣板戲產生於政治高於一切政治大於一切的年代,童祥苓扮演楊子榮是經過千挑萬選挑選出來的,唱腔設計是經過千錘百煉提煉出來的,童祥苓與於魁智沒辦法放一起做比較,前者是用激情豪情唱出來的,後者絕對體會不到哪個年代的激情和豪情,只能是簡單的模仿前者,絕對超越不了前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門對聯要高大上,脫俗話,換新貌,上聯是,天施恩賜風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