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三國開頭與石頭的聯絡有點牽強的話,那西遊記孫大聖石頭蹦出,水滸傳洪太尉搬開石頭放出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紅樓夢開頭說賈寶玉是補天之石遺棄於人間,都是以石頭為開篇的。
回覆列表
-
1 # 行晉
-
2 # Zsain
為什麼外國喜歡從“很久很久以前”開始?常見的東西,常聞的說法,巧合而已,大自然的東西嘛。你也可以說是從其他開始啊,比如“水”,西遊記是水簾洞。水滸傳是水泊梁山。紅樓夢裡最有名的就屬賈寶玉說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三國就更別說了,滾滾長江東逝水……然後再裝個逼說中國文化嘛,上善若水。
-
3 # 燕過傾巢
這和“很久很久以前”一樣啊,類似的套話。只不過這是以傳說開始而已一樣,而且水滸傳裡是封魔的廟,西遊記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啊。
-
4 # 閱讀頑童
小說演義的作者可稱文人,中國的文化傳承手段方式其中重要的一種就是石雕石刻,小到民間捐廟打井,大到為高人樹碑立傳,喪葬文化是都和石有關。所以石作為文人的最愛,永久存在的東西,用在作品中給人以信任感,就好似金庸的武俠作品和正史一樣,虛虛實實。由此引出的考證文化如曹操和碣石,民間琢磨如補天石和賈寶玉孫悟空的關係等等,當然作者的真實意思無法考證,可由文人主導接力,民間宣傳的名著事件發生地和人物發生地的石刻文化效益仍在傳承。
-
5 # 隨石隨地
因為石頭是地球上唯一與人自己最相似的東西。無數平凡的人或石頭中會不斷出現無數的精彩與神奇。頑石以奇勝金玉!~
從女媧補天到精衛填海到烏鴉口渴了,石頭被用來或抗拒災難(補天),或實現抱負(填海),或滿足渴望(喝水),人類在用石頭做工具的同時,也賦予了石頭神一般的靈魂,自然也將很多情感與希望寄託在石頭上。
-
6 # 道味紅樓這本書
石頭,玉為自然之物,象徵崇尚無為自然的道。所以寶玉是道的化身,《紅樓夢》是一部道家經書,和《聖經》一樣,採用故事的方式。詳見《道味紅樓》分解。讀此書者得大智慧,不打誑語,有緣者渡之。
-
7 # 格貓
《紅樓夢》賈寶玉,寶玉之由來也是青埂峰上的女媧補天石
《三國演義》是為了一統天下,天子要有玉璽,那塊玉璽說是寶玉,可是玉也是石頭不是
第一、中國傳統的玉石文化
從古到今,華人對玉石都是有一種特殊的情節,而明清是中國玉器發展史上的一個鼎盛期,玉的產量較大,這一時期的玉器造型之豐富,使用之廣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作者自然對玉石也比較看重,如《紅樓夢》中的石頭後來就是賈寶玉的“通靈寶玉”,外加曹雪芹自己本來就是貴族階級,對於玉石的喜愛自不用細說。
第二、神話的影響
中國古代的神話系統主要是道教神話,道教雖然並不是道家,但是或多或少都有那麼一點點道家思想。對於長生、修仙之道上主要是道家思想中的靜,靜就代表著長壽和修為,典型代表就是龜,古代對神龜的傳說也是很多的。在道教神話中石頭有很高的地位,出現在神話之中也就多了。在以神話和傳說為基礎或者題材的文學創作中,石頭自然而然也就出現。如《西遊記》中的“開篇之石”—女媧補天掉下的五彩神石,很好的承接了女媧煉石補天的神話。孫悟空也就是從這塊石頭中誕生,是不是也蘊含著《西遊記》作為神魔小說的來源,就是上古神話。
第三、本土道教文化的影響
通行本《紅樓夢》中引出“石頭”的是道士空空道人,在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有說道:“又不知過了幾世幾劫,因有個空空道人訪道求仙,從這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經過,忽見一塊大石,……上面敘著墜落之鄉,投胎之處,以及家庭瑣事,閨閣閒情,詩詞謎語,倒還全備。”
通行本《水滸傳》中參與引出“石頭”的不僅有太尉洪信,也同時也有道士(真人)。洪信不信邪,非要開啟伏魔殿看個究竟,最終執意令人推開石碑,下意識的放走了一百零八將的煞星。在這過程之中,道士(真人)一直在起到推動作用。道士表面阻止,實則推動。就因為他與洪太尉反著來,才刺激了洪太尉的一意孤行。見於第一回《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
而《西遊記》中,雖然孫悟空是自己蹦出來的,但他一出世,首先引起的依舊是天庭為代表的道家的關注,而孫悟空的石頭的描述“那座山正當頂上,有一塊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依舊與道家息息相關。
第四、對作者的分析
吳承恩喜讀稗官野史、志怪小說,愛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類的書籍,如《百怪錄》、《酉陽雜俎》之類的小說或野史。
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親歷了一段錦衣紈絝、富貴風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曹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老宅。後又移居北京西郊,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曹雪芹素性放達,愛好廣泛,對金石、詩書、繪畫、園林、中醫、織補、工藝、飲食等均有所研究,他都這些研究在《紅樓夢》中均得以體現,而“金石”的研究就是靠“石頭”體現的。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傳》。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看完全本我們可以清晰的體會到,書中英雄的無奈和寵官的奸佞,對於英雄的失敗,在明朝文字獄氾濫的情況下,作者只能用“煞星”來妖魔化,反抗政府的英雄的出身,來預示他們的失敗。
第五、有關《三國演義》
有關《三國演義》中,關張用石磨對打被劉備分開 開啟了桃園結義,這在書中並無記載,是電視劇改編而來,所以不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