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儲己圖文
-
2 # 迷失在遺忘
我覺得善良的定義,看見不平,看見可憐人,自己有能力。出手幫一把!做到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好壞堅持用國貨就是善良
-
3 # 夕陽落幕
以善養人,能服天下。所謂行善積德,不是說就行,要以實際行動衡量為標準。樂善好施的人,從善信念不會過度,真正行善者自家有米三鬥,遇見施求者如願樂善盡數,而不顧及自己的困境。以己能力範圍內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成為一個善良之人,必須經受住各種考驗,己不為利而樂善施人,不為色而輕友,互敬互愛互助,和諧共處,同甘共苦方是人上人。
-
4 # 讀書遇見價值
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做到推己及人和盡己為人。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思去揣測對方的心思,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假如這件事發生在自己身上會怎樣?自己會開心還是難過?假如自己的行為會造成對方的不開心,那麼最好不要有這樣的行為。
推己及人會讓我們做任何事不是隻從自己的角度去看問題,而是看看自己的行為產生哪些影響,保持不侵犯他人,同時給外界施加更多善意。
#盡己為人#,做事能無愧於心,我們很多時候沒有足夠的能量去影響和改變世界,但我們能做到對得起自己的工作,自己的家庭……做事認認真真,坦誠忠誠。對家人有責任、有擔當、可信任。
雖然幫助很有限,像是一道微光渺茫不可見,但微光是可以吸引微光的,當聚集多了就成了閃耀的光芒。不要怕善良太輕,積聚起來就是力量!
-
5 # 笨老頭711
用良心做事,善待別人,特別善待那些跟自己一樣的弱勢群體,給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力爭為貧困人做更多好亊,使他們早日脫貧!
-
6 # 煙羅秘語
善良必須帶有一點鋒芒。
盲目的善良只會給人可欺的感覺,一個真正善良的人並不是毫無底線和原則的,相反是帶有自己的底線的,知道什麼是可以幫助的。
盲目的善良只會給人討好的感覺,沒有任何的性格特色和魅力,當然也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
7 # 向道塵
怎麼做才算是善良呢?
有人把蛇的毒牙拔下來,以防它傷人,這是善還是非善呢?
站在蛇的角度,把它的毒牙拔了,如果在自然界中基本就是把它生存的權利剝奪了,對蛇是非善,但對其他生物就是善了。這怎麼說呢?
這取決與你所站的角度。有人形象的稱,屁股決定腦袋。
所以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看待善和非善是不同的。我們要做的就是求個問心無愧就可以了,但是問心無愧又是何其難的呢?這是需要我們一生去鍛鍊的。
-
8 # 瀾倪之悟
生活中遇到善待你的人,給你溫暖和幫助時,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呢?
①非常暖心,會覺得生活不是那麼殘酷,讓你遇到了心中有愛的人。
②他的善良、他對我的幫助,讓我非常感恩,會讓我有,有朝一日一定會用實際行動報答他的想法。
善良是用來給他人溫暖和幫助的,要把自己的善良給對的人。要有底線的去寬容,和關切你所關心的人。你的善良不是讓你所關心的人,感受到你在放縱和驕縱他,如果是這樣他會覺得你的善良,你的善意是應該的,這是他應該天經地義接受的,他根本不會去感恩,更不會去在意。你所付出給他人的善意和愛,應該不是為了讓他拿起手中的刀刺你的心,割你的肉吧!生活中確實有很多人,不懂得珍惜別人的愛和善意!因此請不要把善良給錯了人。
-
9 # 從前那個少年
何為善良?善良是時間的蛻變。
人們常說人之初,性本善。沒錯,每個人最初從產房降臨。聽,那嗷嗷大哭的孩童又是一個生命的誕生,那如同一張潔白無瑕的紙,是那麼的天真無瑕,都說剛出生的孩子能看到大人看不到的事物,孩子的眼睛是如此的明亮。
等到了學生時代的我們,每天聽著班主任講著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遵紀守法,團結互助,是不是還經常想起那兒時的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5毛錢把他交給警察叔叔手裡面。沒錯這就是學生時期的善良。
到了成年後,滿懷熱情的步入社會的時候,那什麼才是善良呢,我認為是我善待他人,他人也會善待我,這就是善良,但也許有時候並不是向我們想象那樣發展的。網路上的好多借用人們同情心去騙錢,坐落街頭乞討的,讓原本有善心的人們也變得不在亂髮善心。借用電影《人在囧途》中善良的擠奶工牛耿的故事。他在車站,看到一位跪地求錢的女乞丐未來給孩子看病,把身上的2000元給了她,後來牛耿發現被人騙了,他馬上就去追那個女乞丐,想要把錢追回來。但是在後面他們追到了女乞丐,卻發現了故事的真相,女乞丐和一群孤兒們在一個破房間裡。原來她是一名教師,她騙這些錢不是為了自己,她想要救一個女孩,她的學生生病了,眼睛如果不動手術,就很有可能失明。她迫不得已的跑到火車站行騙。最後牛耿把自己剩下的錢也拿了出來。
我想說的是,善與惡如同陰陽兩面,有善便有惡,社會上還是有好多像牛耿一樣的人,如何才能在社會中做個善良的人,我特別喜歡蓮花,就如同周敦頤的愛蓮說,蓮出淤泥而不染。沒錯在大千世界面對著複雜多變的世間百態,你要做的就是出淤泥而不染,要有孩童般明亮無瑕的眼睛,要有學生時代那郎朗上口般的習性,還要有經歷社會後分辨善惡後那不忘記自己內心的光明與淨土。我特別喜歡亮劍中“逢敵必亮劍”的精神,面對社會不良風氣說不,面對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也要給與幫助,讓他們知道人間真情。
最後想說的是人要善良,但不能軟弱。但願所有善良不被辜負與傷害!
-
10 # 陽光裡游泳的魚
合適的善良人,什麼是合適的?與人為善,尊老愛幼,與家人相敬如賓,還是樂善好施,急公好義。我覺著應該是根據社會的大環境來定義“合適的善良人”,社會需要什麼樣子的善良,我們就表現出來相應的善良。
在現在社會風氣下,優良的傳統文化我們要繼承發揚,比如:尊老愛幼,尊師重道,樂於助人等等,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自我約束,善,可以為,但是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盡力而為。在為善時也要有所戒備,因為現在社會中太多以善為目的的惡,比如老人摔倒該不該扶,應該扶,並不是所有老人都變壞了,但是存在一個問題:壞人變老了。那麼我們在為善時就要有所準備,比如:拍個照,錄個像。
贈人玫瑰,手留餘香,行善積德,乃是我們的優良傳統,但是時代在變,人心難測,所以只能做一個合適的善良人,才能即行善,又能保全自己。
-
11 # 依爾山泉
大多數人都有一顆善心,當下如何用好我們的善心?如何做一個合適的善良人呢?一,首善自己,胸襟寬廣,光明磊落,積極向上,樂觀豁達,真誠做人,努力做事,善待自己,塑造一個良好的自我形象,不善自己何以善他人?二,善待家人,對父母對家人擔負起你應盡的責任,努力給家人創造一個幸福快樂的生活狀態。不善家人何以善天下?三,與人為善,不做虧心事,不做缺德事。行善積德,不可濫施善心,要有原則,要有度,力所能及地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要有自我保護的能力和意識,避免自己因為行善遭受不必要的損失或傷害。對那些壞人行善等於助紂為虐,這樣的善行還是不要的好。
-
12 # 逸心閣字畫
《三字經》講到: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人生下來的時候都是好的,只是由於成長過程中,後天的學習環境不一樣,性情也就有了善與惡的差別。
善良,是種美。一個人,可以沒有讓旁人驚羨的姿態,也可以忍受缺金少銀的日子,但離開了善良,卻足以讓人生擱淺、褪色。不管外表如何平凡,但是內在的東西卻可以使人不平凡,做一個善良的人。
善良,是種修養。一個人只要有善心,就會變得有修養,有品味,更加有魅力。
一、做到誠實守信。 懂得守信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個人立足社會,與人交往取得他人信任的通行證,更是反映出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
二、做到性格開朗。對生活樂觀自信,積極進取,在困難和問題面前,不埋怨、指責對方,而是以特有的韌性在克服困難中去尋找幸福,並善於用知識和才華不斷豐富、完善自己,做到自立、自強。
三、做到心胸寬擴。敢於面對現實,敢於正視自己和正視別人,心胸坦蕩、純真無瑕。不去太多的計較現實中的亦真亦假,只要能讓別人開心,也能讓自己開心,何苦要認真地去辯別它的真偽呢,人生就是要難得糊塗。
四、做到樂於幫助。每當你幫助一個人,你在這個人心裡的認識就好一點,尤其是那種很危難的關頭你幫助的人,將來你有什麼需要的人都會全力以赴幫助你。朋友多了路好走,千萬不要被社會的壞風氣影響了,這個世界終究是好人多。
以上個人淺見,如果你都具備了,那你就是一個善良的人!
-
13 # 開心每一天70442
謝謝悟空問答。怎樣做一個善良的人,下面說說我的看法,做一個善良的人要從每一件點點滴滴的事情做起,大事或小事要以對方著想,不要有自己的私心,在自己的心裡不關是窮人也好,富人也吧,都要以善良的心態去面對他人。不要有高低,善惡之分,唉!人人不隨心願啊!多麼希望在自己的國家裡,人人都要有一顆善良赤誠的心態去幫助他人,那我們的國家會變得和諧美好。
-
14 # 舒文在路上
我從來不以為“善良”是一件多麼複雜的事。
人性本惡,控制住自己,逃開那些傷害人的行為與言論,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而心存善意,待人友好,花時間、精力和心思去做一些不期待回報的事,自然就是善良了。
看到別人傷心,不落井下石是應該的,而好心安慰便是善良;看到路邊別人掉落的財物,不據為己有是應該的,而找到失主送還回去便是善良;心情不好的時候,不遷怒於人是應該的,而仍舊微笑示人便是善良……
其實善良很簡單,就是不以自己的利益為先,做一些對他人有益的事,心存善意,自然善良。
-
15 # 廣西熊貓眼
善良是一種狀態,不是一個結果。如果你的價值觀是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你自然而然就善良了;如果你的價值觀是人不為己 天誅地滅,自然就不那麼善良了。
而不同的價值觀主要是原生家庭造就的。當然後期的環境也會有一定影響。建議多和善良的人做朋友,多看一些君子的著作,多看正能量的電影。最快的方法是:愛上一個善良的人
-
16 # 萌妹土撥鼠
關於如何做一個善良的人,其實想必大家都明白,只是難以實現,因為這個社會善良的人終究會吃虧多一些
講一個我身邊的案例,我的一個好朋友就非常善良,且富有愛心,說得略微過份點她就是太傻了,我們同學三年她幫助過很多同學忙,幫人買飲料,替人打掃衛生,樂於助人且毫無怨言,可以說身邊的人沒有說她不好的,畢業後我們依然保持聯絡,前陣子聊起某個同學她還不好意思地說起,這個同學欠她200多元錢沒還,她也不好意思催債,說對方手頭寬裕了就會自動還的,這顯然不可能了,好幾年連200多塊都拿不出來,說出來沒人信的,這個傻姑娘真的是····
可隨時如此也不能改變她善良的本質,也正因為她這份善良收穫了一段讓我們都為之羨慕的愛情,恭喜她了。
-
17 # 阿嚏2020
當今社會要想做好一個善良的人,實際上是很不容易的,有時候甚至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
生活中不難發現,現在人們評價某人“善良”,基本上就是在說這人忠厚老實。再難聽點,意思這傢伙傻里傻氣。別人壓根沒把他當回事,只當他是利用工具,他卻還傻傻的一味的付出。事實上是他在白白的付出,其他人則心安理得的享有他的善良,這樣的善良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再極端點,社會上經常出現的案例,老人倒地你善良的去扶反被訛,這都是典型的你的善良被狗吃了的現象,讓人不敢去善良。
那麼我們如何在做一個善良人的同時,又不會讓自己難受,我的體會是需把握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善良要有原則。
善良需要把握一個度。對一些違背底線、原則性問題,我們不能伸手去幫。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吧,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原則、底線,我認為這個不必要展開囉嗦。
善良需區別物件。
善良是需要看對什麼人的,有的人需要別人的安慰來給他療傷,你去幫助他正合適,可以幫到點子上;而另一方面有些人喜歡自己關在家裡療傷。並不需要別人去打擾,你這時候去幫助他,不一定會得到他的感激。
另外就是對哪些不知感恩的人,你的善良就是肉包子打狗,沒有必要。你沒有義務去當這樣的濫好人。
善良需要顧及他人感受。
有些時候守著自己的本心,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一下,不去傷害人,這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一種善良了。
比如說在別人困難時不炫耀自己的富足,在別人經濟拮据時,你吃肉的時候儘量別吧唧嘴,這也是一種善良呢。
-
18 # 大馬哈魚12
答
古話說得好“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我想,善良的人絕不能懦弱無能。他們應該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雖遠必誅!。
我理解的“善良”應該是遇到軟弱不欺,但是遇到邪惡不懼。有正義感和道德底線的人。我不喜歡把善良掛在嘴邊,欺軟怕硬的人。
我覺得“善良”必要有一顆善心,熱心腸,扶危濟困。不是整日的吃齋唸佛的,在家不孝敬公婆,在外面坑蒙拐騙。
“善良”是一種品格,一種身份,不會和狐朋狗友吃吃喝喝,偷雞摸狗。或者招搖撞騙,充富顯闊。他座在喧囂繁華里,你能感覺到平靜。他在風雨交加的地方,就是一堵避風擋雨的牆。
都說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那麼人海茫茫之中,你也會遇到善良的。善良的金貴不是因為它的稀少,而是因為不容易做到,我心善良,否則不會有什麼我心向善的話。
善良是一種修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這是我喜歡的《三字經》裡面的話,我覺得所謂的善良就是保持你的本心。
-
19 # 洋光與鹿
靠天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同樣能做到;靠天才不能做到的事情,靠勤奮也能做到。別人再好,關我什麼事;我再不好,關別人什麼事。有些路是非要單獨一個人去跋涉的,路再長再遠,夜再黑再暗,也得獨自默默地走下去。
有心裝著你,你該感恩;有人在乎你,你要珍惜!人心難測,真情難求,能有一個人不求回報對你好,是很多人求不來的福氣。有心裝著你,你該感恩;有人在乎你,你要珍惜!
不讓心靈負重,不去偽裝精神,步履輕盈,快樂常在。不貪功急進,不張揚自我,成功了低調,失敗了灑脫。簡單,才會活出真我的風采!
做一個乾淨的人,不偷不算,安心。做一個善良的人,多行善事,踏實。沒有兩面三刀,沒有陽奉陰違,踏踏實實地做事,要的是堅持到底,乾乾淨淨的做人,求得是無愧於心!
回覆列表
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孟子提出“性善論”,孟子認為人性本善,人之為善,是他本性的表現,人之不為善,是違背其本性的。
戰國末年,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荀子提出“性惡論”,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他說:人之生也固小人。至於仁義,是後天所學、所行、所為才獲得的,因此,他非常強調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中國傳統啟蒙經典《三字經》開篇就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意思就是人出生之初,稟性本身都是善良的,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後天所處的環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習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別。
無論是孟子的性善論,還是荀子的性惡論,它們不過是思想家的思想和理論,人們自然會有自己的認識。
我是更相信性善論的,也贊同《三字經》中所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認為,沒有人生來就是壞人,是後來的成長經歷改變了一個人。生而為人,應該做一個善良的人,要想做一個善良的人,必須加強思想道德修養,並身體力行。
樹立是非觀念,堅持正確的三觀。所謂是非觀念,就是懂得對與錯,這是很基本的一個要求,只有分清對的和錯的,才能行有所為,行有所止。明辨是非,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是第一任老師,從小父母就教給小孩子,什麼是對的,應該做,什麼是錯的,不應該做。年歲漸長,是非觀念基本形成,道德約束,法律規定,每個人的行為都必須符合規範。按照道德標準規範自己的言行,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不觸犯法律底線,至少不會變成一個壞人。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可以讓人們成為一個善良的人,又可以讓人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和什麼人在一起很重要。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有三教九流,什麼樣的人喜歡和什麼樣的人打交道,善良的人肯定願意和善良的人交往處事。但社會又是複雜的,善良的人與心懷鬼胎的人之間的界限不可能涇渭分明,好人和壞人有時候還不容易分得清。況且,總有一些一肚子壞水的人偽裝成善良的樣子,為了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拉攏、利用善良的人,而被利用的人卻矇在鼓裡一無所知,有時候這些歹毒的人東窗事發了,被矇騙的善良人才恍然大悟。其實,再狡猾的人也有露馬腳的時候,善良的人要善於發現心懷鬼胎的人身上的蛛絲馬跡,要麼揭露幫助他,要麼遠離他,做好自己的事。
從好的小事做起。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劉備臨終遺詔囑咐兒子劉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作為中國歷史上以仁義之德而有廣泛影響的一代君王,劉備的臨終話語可謂肺腑之言。人的能力有大小之分,但都可以做一個善良的人,善良的人,不應該拒絕做對社會、對他人有好處的小事。好的小事做多了,一直堅持做下去,就能成為一個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