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睿琳1879718

    哈哈,其實完全沒必要,我是做鋼琴銷售的,但因為是新手不是完全瞭解,但是聽單位老銷售人員說有一聲消音器,這樣就不會影響到鄰居,裝上後只是音量變小了而已。沒必要折騰到地下室,你要知道鋼琴單搬一下運費都不低

  • 2 # 南山一縷雲

    可以考慮,除此之外也可以在網上買些可貼滿房間的吸音隔音材料在家中專門準備一間琴房就行了。淘寶上面很多,價格也不算太貴,效果就像KTV裡面每個隔間那樣,既吵不到別人,就連隔壁房間的家人也不受影響,多好。

  • 3 # 英語喵的絮叨叨

    挑個合適的時間段練琴吧,比如飯點。我家小孩練琴平時就是放學5點開始,或者一吃完晚飯練。每次時間不長,一小時左右,如有必要就用靜音踏板。午休時間,晚上九點半後停止練琴,哪怕第二天多練點。走專業的每天時間長,更要規劃好。左右鄰居沒有抱怨過,而且時不時送點吃的給他們。樓上小孩一次在下午練琴,我小孩午休,還說終於知道什麼叫擾民了。互相體諒的事情

  • 4 # wusiyulu

    鋼琴也是好重的,搬來搬去太費人工物力。還是買些消音器。我是電鋼琴,有耳塞,但我不喜歡帶耳塞,也怕打擾鄰居,也打算買呢

  • 5 # 愛製作的孩他媽

    你有地下室,說明你的住房條件不錯,一定,一定,花大價錢把底下室的防水做好是必須的!剩下的就是通風問題解決好,就oK了!

  • 6 # 傳說中de萌萌

    個人感覺最好別放到地下室,第一地下室潮溼,並且不通風,溼度變化太大,鋼琴最怕溼度變化,木頭容易變形,導致音準問題,第二冬天太冷夏天太悶,長時間不適合長時間練琴,對孩子不好,第三在地下室練琴還是得做隔音,要不彈琴時也擾民

    綜上所述個人建議還是從家裡打造琴房為上策,如果有小書房,把小書房改成琴房最好,如果沒有就把孩子的臥室做全屋隔音隔音方案有兩種,簡單版和專業版,方案如下

    有件事需要特別強調,隔音與吸音是不同的作用,不能只做一種。

    第一種簡單版

    隔音氈加吸音棉

    四面牆把隔音氈用膠貼在牆面,在把吸音棉貼在隔音氈上,屋頂同理,地面先貼隔音氈在貼吸音棉再鋪木地板,木地板上面可以在鋪地毯,鋼琴下面鋪防震地毯,琴腿下面加上防震墊,如下圖

    窗戶做真空隔音窗,門換成隔音門,這樣做完隔音效果就很好了

    還有就是專業隔音,方案是房中房

    之前的隔音不變,做完了之後在離牆10cm左右在打龍骨,龍骨裡面填充岩棉,外側用石膏板,石膏板外面貼隔音氈,然後再貼吸音棉,這就相當於兩層隔音,而且實體牆與龍骨之間的縫隙會形成聲音反射,不斷的消減聲音,這樣隔音效果絕對是1+1大於2了。缺點就是工程量優點大,費用相對較高。

  • 7 # 博創聲景

    琴房聲學裝修以下注意事項

    1、房間尺寸;2、房間隔音;3、控制混響;4、低頻吸收;5、中高頻擴散

    本文文字較多,全是乾貨,請耐心看完

    一、房間尺寸

    房間不能太小,太小與比例不科學,會導致太多低頻駐波,發出的聲音會糊成一團,房間長高寬比例最好在下圖空白範圍。

    波爾圍線

    二、房間隔音

    為了給自己一個安靜的環境與不打擾鄰居,房間隔音很有必要,可以參照我的文章房間隔音措施

    三、控制混響

    混響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琴房混響根據房間大小與個人喜好決定,一般臥室可以將中頻混響定在0.3-0.5s,喜歡長混響的可是適當延長,混響長會很有感覺,太短了聲音會很乾癟。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小房間的話,需要考慮有些頻率是沒有混響意義的,不能用混響去衡量。計算公式如下:F=2000*√(RT60/V),RT60為中頻混響,V為房間容積(室內體積)。即在該頻率以下的頻段不具備混響意義。比如:一個15㎡的房間,高2.7m,我們定中頻混響為0.35s,則F=2000*√(0.35/40.5)=185.9Hz。那麼在該房間185.9Hz以下就不能用混響來做指標了。

    對於該房間,在185.9Hz以下應該著重吸收,避免在該頻段出現非常多的駐波。

    四、低頻吸收

    對於低頻吸收,應著重使用吸聲體來吸收。現有市面上幾乎沒有能對100Hz能有有效的吸聲效果的吸聲體。再次可以推薦兩款針對低頻的價效比高的吸聲體。一是BBC研發的低頻吸聲體,二是德國弗勞恩霍夫建築物理研究所開發的BCA吸聲體。

    1、BBC低頻吸聲體是透過在常規吸聲體後面加一層4mm厚的薄木板,在吸聲體後方還需要一定的空腔,透過薄板共振來對低頻進行有效的吸收,100Hz能夠有0.9的吸聲係數同時造價也相對便宜。缺點就是吸聲體總體厚度175mm,安裝完成面厚度200mm,同時對100Hz以下吸聲係數成直線下降。結構圖如下:

    2、BCA吸聲體也是透過在吸聲體內部的鋼板共振完成對低頻的吸收。優點是能夠實現在100mm的厚度下實現對低至60Hz,甚至不考慮重量的情況下可以對43Hz有1.0的吸聲係數,同時還能對中高頻也有1.0以上的吸聲係數。缺點就是吸聲體尺寸必須是1m*1.5m或者其倍數,尺寸固定,同時造價高,需要有一定的預算,結構圖如下:

    BCA是全頻吸收,CPA是隻吸收低頻。

    五、中高頻擴散

    擴散體對較難處理的小空間聲學起到了改善作用,透過合理使用擴散體,我們對展開牆面或改變吸聲材料的分佈來提供擴散的要求有所降低。同時透過合理佈局擴散體能產生較大房間的聲場,增強房間的空間感。

    聲學擴散器左)和近場散射模擬(右)

    擴散體可以在側牆、背面與頂面懸掛,國內的二維餘數擴散體基本上都是錯誤的做法,至於哪裡錯了這個只有單獨寫篇擴散體文章來闡述了。可以根據二維餘數擴散公式進行計算自己DIY,也可以直接聯絡我們做技術指導自行DIY。

    擴散體的擴散頻率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上擴散體越厚,擴散頻率越低。當然有條件也可以選擇GIK的擴散吸音模組。

    擴散離聽音位的距離要求也不同,以17階二維餘數擴散體設計頻率800Hz為例,要求離座位最小距離1.29m,如下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許巍和竇唯為什麼選擇遠離娛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