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雞年大吉上課
-
2 # 全言
建國初想打的時候沒打過,被加拿大反殺爆出翔;後來打得過的時候又不想打了,反正兩國之間各種便利,吞併帶來的問題比得到的好處多。
當然,民間其實還是有過各種設想的,比如遊戲《輻射》裡的劇情就是加拿大被美國吞了……
-
3 # 長春的冬季
因為加拿大雖然是獨立的國家,但是它也屬於英聯邦的一員。美國建國初期打了但被打敗了,等到南北戰爭結束國家成型了,它的制度也成型了,再向外擴張也得不償失。況且與英國由敵對變成友好國家,自然對加拿大也不會有吞併的念頭了!
-
4 # xz520you
目前,和之前美國的實力,都是可以拿下北美所有領土疆域!……………為什麼不這樣做!實則是為了避嫌!本是囊中之物的領地作為後花園就夠了,沒有必要寫進教科書讓別人承認!這樣有利於美國國際關係的開展!……
-
5 # 大國春秋
當年美國沒那個實力。當時英國是加拿大的宗主國,美國根本就沒那個實力與英國對抗。
現在美國師出無名,不敢也沒那個必要。
-
6 # 縱橫觀智庫
謝邀。1776年,第二次大陸會議在費城召開,發表了《獨立宣言》,美國正式成立。成立之初的美國,僅僅有13個州、87萬平方公里領土。到了今天,美國已經擴張成為50個州、9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世界第一強國。令人不解的是,美國北方鄰國加拿大地廣人稀,美國為何沒有吞併加拿大。事實上,美國曾經打過加拿大的主意,結果被英華人暴揍。等到美華人有了超過英華人的實力,已經過了依靠擴張領土增加國力的階段,沒有了吞併加拿大的動機。
一、美國曾經試圖用武力吞併加拿大加拿大與美國都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在1776年獨立,而加拿大在1926年獲得英聯邦成員的資格,1982年才獲得修改憲法的權利,獲得正在意義上的獨立。所以,美國在擴充套件期無法吞併加拿大,根本原因是打不過英華人!
在1812年,英國軍隊主力集中在歐洲,對付在歐洲大陸所向披靡的法國皇帝拿破崙。美華人看到有機可乘,於是向英國宣戰,試圖吞併英國的北美殖民地,也就是今天的加拿大。戰爭初期,由於英國主力都回了歐洲,加拿大的英軍(多由本地加拿大人組成)雖然英勇善戰,奈何只有5000人,而美國陸軍卻擴充到了35000人,寡不敵眾被美華人攻入了本土。不過,到了1814年,拿破崙在滑鐵盧被徹底打敗,抽出手來英國,派遣遠征軍馳援加拿大。1814年8月24日,英國遠征軍少將羅斯帶領3000名英軍佔領了華盛頓,並一把火燒燬了美國總統官邸(美華人為了遮羞,用了白色塗料,也就成了白宮)。1815年,美華人不得不再次裝“慫”,與英國簽訂合約,雙方恢復了最初的邊境線。
事實上,在1815年以後,美國也曾經多次試圖吞併加拿大,都因為強大的英國而放棄了這個想法。美國不但沒有能夠吞併加拿大,反而被英華人擺了一道,美國北方工業資本階級與南方種植園奴隸主爆發了內戰。直到第二次大戰爆發以後,英國依舊是世界霸主,軍事實力與政治影響力非常強大。所以,在美國擴張期沒有吞併加拿大,根本原因是礙於強大的日不落帝國。
英華人火燒白宮
二、美國實力超過英國以後,為何沒有吞併加拿大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美國取代英國成為世界霸主,實力完全碾壓英國,為何沒有吞併加拿大?根本原因是美國已經過了依靠領土擴張增加國力的時期。在建國初期,美國需要擴張領土,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滿足工業發展原材料的需要,滿足農業農地的需要。從大西洋西岸一路擴張到太平洋東岸,已經滿足了美國經濟發展的需要。目前,美國與加拿大、墨西哥組成了北美自貿區。美國提供資金、市場,加拿大提供原材料,墨西哥提供廉價勞動力,三方互補。美國也沒有動力再去吞併加拿大。再者,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吞併了加拿大如何安置?作為一個州,顯然不可能。加拿大有10個省和3個地區,給予13個州的地位?恐怕美國50個州都不會答應。
美國總統特朗普與加拿大總理特魯多
在美國有動機吞併加拿大的時候沒有實力,在美國有實力吞併加拿大的時候沒有動機。就這樣,加拿大在1982年終於完全從英國控制下獨立,成為了獨立的國家。
-
7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美國在獨立之初僅僅只是由北美大西洋沿岸的特拉華、賓夕法尼亞、紐澤西、佐治亞、康涅狄格、馬薩諸塞灣、馬里蘭、南卡羅來納、新罕布什爾、弗吉尼亞、紐約、北卡羅來納和羅德島十三個州組成的國家,然而如今的美國卻發展成為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由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50個州以及關島海外領土組成的具備大洲級體量的國家。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1989年至1996年初始版美國總面積是9,372,610平方公里,1997年修正為963萬平方公里(加上五大湖中美國主權部分和河口、港灣、內海等沿海水域面積),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至於和中國誰排世界第三誰排第四目前在國際上有爭議。
美國的領土面積之所以擴大瞭如此多就是因為美國持續進行了長達100多年的擴張:1783年美國從英國手中獲得了阿巴拉契亞山以西至密西西比河之間的土地;1803年美國乘法蘭西皇帝拿破崙忙於應付歐洲戰爭之際從法國手中以1500萬美元價格購買了83萬平方英里的路易斯安那,使美國領土擴張了一倍;1819年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佛羅里達;1846年美國強迫英國訂約:把美國北部北緯49度的國界線一直延伸到大西洋沿岸,排擠走了這個地區的英華人;透過1846年至1848年的美墨戰爭又使美國獲得95萬平方英里的領土;1867年4月美國以720萬美元從沙俄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1898年美國吞併太平洋島國夏威夷。除此之外美國還擁有關島、北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美屬維爾京群島、美屬薩摩亞等海外領土。
如今我們翻開北美洲的地圖總感覺比較突兀的是:美國的阿拉斯加州居然是一塊同美國本土之間隔著加拿大的偌大國土的飛地。既然美國都能打起隔著這麼老遠的阿拉斯加的主意,難道說美國對近在咫尺的加拿大就沒興趣嗎?加拿大盡管就領土面積而言是世界第二大國,然而卻只有3628萬人口、5.9萬兵力,為什麼沒引起美國的覬覦之心呢?
事實上早在美國還在為獨立而與大英帝國激戰時就已打起了加拿大的主意:當時的尚未贏得獨立地位的英屬北美殖民地就試圖將加拿大拉攏到自己一方,成為反英聯盟的第14個成員:1775年11月R.蒙哥馬利率左路軍攻佔蒙特利爾,隨後與B.阿諾德率領的右路軍在聖勞倫斯河下游會合,然而圍攻魁北克的戰鬥卻兩次受困於惡劣的地形和天氣,與此同時加拿大無人響應美國革命,最終北美大陸會議輸出革命的企圖落空,在英軍和忠於英王的加拿大民兵的打擊下北美大陸軍不得不解圍撤退。1777年夏由約翰·柏戈因少將率領的由英軍和加拿大民兵以及一部分黑森僱傭軍組成的9500人的部隊從加拿大南下,9月19日這支軍隊在薩拉託加縣的弗里曼農場同北美大陸軍遭遇,戰鬥一直持續到10月7日。在這場戰鬥中英軍陣亡600人,大陸軍陣亡150人,這場戰鬥就是被譽為北美獨立戰爭轉折點的薩拉託加大捷。
事實上北美獨立戰爭並不完全是一場北美殖民地人民同大英帝國的戰爭,與此同時也是北美殖民地人民的一場內戰——這時的北美殖民地人口以英裔移民居多,他們中有的人萌發了殖民地應該脫離英國的獨立自主理念,也有人堅持效忠英王。在北美獨立戰爭勝利後原本生活在英屬北美十三殖民地的效忠派成員大量向北遷徙到加拿大,這改變了加拿大的人口結構和政治傾向,在此後相當一段時間內親英反美成為加拿大的主流民意思潮。
美國獨立後開始不斷開疆拓土:1803年美國用1500萬美元從法國手中購入了路易斯安那,使美國國土面積擴大了一倍。1819年美國從西班牙人手中奪取了佛羅里達。美國領土的迅速擴張引起了英國的警惕,於是以加拿大為基地支援印第安人與美國政府作戰,以期阻止美國進一步向西擴張。1812年6月18日美國向英國宣戰,第二次美英戰爭爆發。這時英國正忙於在歐洲同拿破崙爭霸,美洲的加拿大成為大英帝國防務體系中的薄弱一環,這讓美國認為有機可乘。
1814年8月19日由英國海軍陸戰隊和加拿大民兵組成的2500人軍隊趁大霧繞開美國海陸軍優勢攔截,迂迴到馬里蘭州海濱登陸,迅速擊敗匆匆拼湊的6000美國民兵,然後在華盛頓擊潰了500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抵抗,僅以200人傷亡的代價佔領華盛頓,並於24日火燒總統府,然後揚長而去。戰後的美國總統府牆壁被燻黑,慘不忍睹,1817年美華人不得不用白灰把牆壁重新粉刷,從此才有了“白宮“的名稱。而攻入加拿大境內的美軍也遭遇加拿大民兵的頑強抵抗,最終一無所獲地退出了加拿大。
1859年一個美國農民跑到位於美國和英屬加拿大之間的聖胡安島宣佈這個島是他的財產並打死了一頭他農場裡的豬。然而這頭豬卻是島上的愛爾蘭人的財產,而當時愛爾蘭尚未從大英帝國獨立,然後英、美兩國就宣戰了,然而卻是宣而不打,最後簽訂了停戰協議,那頭豬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唯一的傷亡。
1867年英國將自己在北美的殖民地合併為加拿大聯邦。儘管在獨立戰爭和第二次美英戰爭中美國都曾攻入加拿大境內,但最終都一無所獲。不過美國並未就此打消對加拿大的野心。20世紀初加拿大軍方獲悉:美國正在研究入侵及吞併加拿大的作戰方案。於是加拿大制定了對美國先發制人打擊的“國防部一號計劃”。當然加拿大深知:以自己的實力不足以同美國抗衡,所以將希望寄託在宗主國英國的援助上。然而隨著美英關係的改善,加拿大也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和美國的關係,1928年加拿大取消了“國防部一號計劃”。然而兩年後美國就秘密制訂了旨在消滅英國駐加拿大與北大西洋的陸軍部隊的“紅色帝國”計劃。
隨著納粹德國和日本的威脅日漸增大,美、英兩國越走越近,這時美國開始逐步放棄對作為英國自治領的加拿大的吞併計劃。二戰的爆發使美國徹底放棄吞併加拿大,轉而為應對共同的法西斯威脅而並肩作戰。二戰結束後形成了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這一時期加拿大已是美系陣營的成員,美國自然不再去打加拿大的主意。美國不僅不再打加拿大的主意,與此同時美國還為加拿大的國防安全提供支援——在冷戰時期美、蘇對立的格局下美國實際上將加拿大視為自己戰略縱深的延伸。如今長達8891公里的美加邊境線成為了全世界最長的幾乎不設防的邊境線——只有一名邊防人員值班。
-
8 # 木春山談天下
美國不是不想吞併加拿大,而是做過,但是失敗了。這段歷史不只是涉及到美國和加拿大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涉及到美國和英國的關係。
我們都知道美國和英國打過仗,英國失敗了,所以美國獨立。這在美國曆史上叫獨立戰爭,而歷史學家通常稱之為第一次美英戰爭。因為還有第二次美英戰爭。
這麼稱呼是個慣例。
就如同1948年以色列獨立後被一堆阿拉伯國家群毆,歷史學家稱之為第一次中東戰爭一樣,因為此後還有4-5次類似的中東大戰,就按照順序往下排。但其實1948年的那場戰爭在以色列教科書裡,就叫獨立戰爭。
所以我們一般只是清楚美國獨立戰爭,但對第二次美英戰爭介紹的比較少。因為這場戰爭基本沒有太多的國際影響,主要就是美國和英國圍繞加拿大問題展開的。
起因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剛獨立幾十年的美國覺得自己羽翼豐滿了,有點飄飄然了,認為可以和英國在美洲大陸繼續一絕高下,把英華人的勢力趕出美洲,自己可以在這個地方成為老大。
於是美華人經過一系列縝密策劃,當然也有一些找茬的舉動了,很複雜,就不細講了,總之美華人打響了第一槍。
在哪裡打呢,美國國土已經沒有英華人了。就在美國的北邊,加拿大。當時加拿大還是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美華人就向加拿大的英軍開火,英軍最開始還是很被動的,和加拿大人組織的聯軍一路敗退,美國甚至將加拿大當時的“首都”多倫多國會大廈給燒了。當然這裡其實是總督府,畢竟英國是他們宗主國,但基本起到的是首都的作用。
後期英華人反擊,進入美國境內,為了報復火燒多倫多,就把華盛頓的美國總統大樓給燒了。
後來美華人重新把這座建築用白油漆給刷了一遍,建築成了全白色,就被稱為白宮,而這個稱呼保留沿用至今。
同時英軍也燒了美國的國會大樓,這個沒粉刷,而是重新建了一個。
最終美華人也沒能佔領加拿大,和英華人談和了。因此這件事算是美國曆史上少有的奇恥大辱。對英國而言,雖然保住了加拿大,但是力量多少削弱,特別英國沒能一鼓作氣讓美國臣服與自己,反而和美國和談,等於損失了一次維護自己霸權的機會。
英華人沒想到,就是這個自己不太看得起的美洲國家,幾十年後超越自己,成了全球的霸主。
而加拿大,這片美華人當時用戰爭沒能獲得的土地,在幾十年後和美華人成了盟友,意識形態高度一致,社會制度基本相同,不僅上百年都沒有戰火,而且雙方開放邊境,不用簽證,拿護照透過邊境檢查站就隨便出入了。
在這個意義上說,兩國也算“統一”了。
歷史就是這麼有意思,和人際關係也差不多吧!有時候你越想努力得到的東西,反而得不到。
無心插柳,可能得到的比預想的還多。
你怎麼看待美國的這個奇恥大辱?
-
9 # 漂浮菌
事實上美國和加拿大之間並不是一直相安無事的友好鄰邦,兩國之間曾經爆發過好幾次戰爭。美國看著加拿大廣闊的國土也很眼饞,曾經也想過把加拿大給佔領了。而加拿大人也不老實,也幻想過先下手為強,把美國給吞併了。之所以能夠維持現狀的局面,也是國際局勢的不斷變換下兩國被迫做出的妥協。
曾經的北美洲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美國曾經都是英華人的地盤。後來美國爆發了獨立戰爭,成功的獨立出來,成立了一個全新的國家。但也和老東家英華人結了仇,英華人一直耿耿於懷,想把美國搶回來。
所以英國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邊境上進行騷擾,不讓美華人好過。
而美華人在一系列的吞併手段下,國土面積變的越來越大,野心也越來越大。1812年美國趁著拿破崙正在大鬧歐洲正式對英國宣戰,然後出兵加拿大。可是這場戰爭打的並不輕鬆,英美加三方人腦子都打出狗腦子了,結果誰都沒佔到便宜。
剛開始英華人很神勇,一路打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直接把白宮給燒了。後來又被美華人一步步扳回局勢。後來雙方實在誰都打不過誰,只能和談停戰,一切都恢復戰前的原狀。帶來的唯一結果就是,美國跟加拿大人也結下了仇。
後來加拿大自治,雖然成了英聯邦旗下的自治領,但是外交軍隊什麼的還得看英國臉色。加拿大人一直都擔心美國會來打自己,英華人同樣也有這樣的擔心。於是就在五大湖邊境線上囤了重兵,建了大量的碉堡等軍事設施,現在這些碉堡已經變成了獨特的景點。
這種情況一致持續到了一戰期間,後來美國大發戰爭財,一舉成為了整個歐洲的大債主,美國利用這個情況進一步的壓榨剝削英國,終於超過了英國,成為了當時數一數二的經濟強國。
到了1930年美華人醞釀了一個紅色戰爭計劃,主要內容大致上就是如何幹翻英國和加拿大,然後佔領加拿大全境。並且還詳細的制定了一個作戰計劃,兵分三路,如何一步一步的拿下加拿大。
美華人的計劃很完美,但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美華人覺得準備工作已經就緒,準備全面實施紅色戰爭計劃的時候,歐洲發生了一件大事,二戰爆發了。
起初美華人還準備落井下石,在英華人的後院也點上一把火。可是後來戰爭局勢的發展偏離了所有人的想象,德華人的戰爭往反人類那邊越靠越近,如果這個時候動手,幫德華人一起打英國,從道義上站不住腳,在輿論上說不過去。而且德華人在歐洲一家獨大,也不符合美華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美國在二戰中繼續發揚一戰時的風格,發戰爭財的傳統一點沒落下,一躍成為了第一強國,已經完全不需要靠小動作來打擊英國了,完全可以在北美橫著走了,所以紅色戰爭計劃就被放棄了。
二戰結束後,英國徹底日落西山,再也看不到當年日不落帝國的強大。而加拿大人也機靈,徹底的投靠到了美華人的懷抱。美華人不管是從道義上,還是從利益上來講,已經沒有了進攻加拿大的必要,兩國的關係才終於緩和,變成了現在的局面。
-
10 # 桃花石雜談
美國建國後,擴張了100多年,當年為何沒有吞併加拿大?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很簡單,首先美國曾兩次入侵加拿大,但都敗的很慘。其次是加拿大一直英帝國的一部分,直到其在二戰之後解體,如果想吞併加拿大,就必然會與英國為敵,而這對美國來說絕對是得不償失的。美國兩次入侵加拿大的失敗
美國在獨立戰爭期間其實就曾經入侵加拿大。在公元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激戰正酣時,美國大陸軍就入侵了當時由英國控制的魁北克地區,而此次入侵行動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要軍事佔領魁北克,並促使說法語的當地人加入13個北美殖民地的獨立戰爭。
(美國分兵兩路進軍魁北克路線圖)
公元1775年6月,美軍一部在名將理查德·蒙哥馬利的率領下從紐約州北部的提康德羅加堡出發,一路北進,先後攻佔了英軍在魁北克地區的重要據點聖讓堡和魁北克最大城市蒙特利爾。在當年11月進行的蒙特利爾戰役中,美軍還差點生擒英國任命的魁北克總督蓋伊·卡爾頓。
公元1775年12月31日,蒙哥馬利的軍隊與另外至少兩路美軍對魁北克城發動圍攻。如果此戰成功,今天的魁北克肯定不會是加拿大領土了,甚至加拿大這個國家也不可能再有了。但結果美軍不但沒能攻克魁北克,蒙哥馬利本人還在攻城過程中陣亡,另一員主將阿諾德也受傷。但此後美軍仍然包圍魁北克長達5個月之久,直到公元1776年5月英國海路增援的軍艦抵達魁北克,美軍才倉皇撤退。
(主導美國入侵魁北克的蒙哥馬利)
在此期間,美軍對其佔領的蒙特利爾實施軍管,以大陸議會發行的紙質發票強買當地人的各種商品,當時這種票據對當地人來說和廢紙無異,某種意義上等於是明搶,特別是令當時在當地具有重要地位的毛皮商人損失慘重,激起當地人強烈不滿。公元1776年6月18日,英軍收復魁北克,10月11日,雙方艦隊的決戰也以英軍獲勝告終,美軍佔領魁北克的企圖徹底破產。
而在公元1812,美國趁英國在歐洲忙於拿破崙戰爭,無暇顧及北美的時機,於6月18日向英國宣戰,再次入侵了今天加拿大東部的上下加拿大地區。公元1813年4月27日,美軍攻克了上加拿大首府約克城,也就是今天的多倫多,但入城之後,儘管當地民眾是與美軍幾乎一樣的北美土生白人,本應是美軍爭取支援的物件,但美軍卻大肆縱火劫掠,不但將其政府建築和大量民房燒燬,而且還縱容士兵隨意劫掠民眾財富,導致當地人暴怒,此後開始拒絕自稱“美洲人”(Americans,在英語中這個詞和美華人完全一樣),而開始自稱加拿大人,這也是加拿大民族開始形成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加拿大多倫多街頭描繪加拿大軍隊在1812年戰爭中擊敗美軍的紀念塑像)
而雖然美國主動挑起了這次戰爭,但英軍在歐洲搞定了拿破崙之後立即重新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不但很快收復了加拿大地區,還在公元1814年8月24日反攻佔領了美國首都華盛頓,美國總統麥迪遜被迫逃亡到弗吉尼亞州。而且為了報復美軍對多倫多的劫掠,英軍放火將白宮付之一炬。直到公元1815年1月,美軍在新奧爾良戰役中擊敗英軍,雙方的戰事才逐漸穩定,最終在當年2月雙方簽署和約,保持戰前邊界。此戰過後,加拿大人和美華人之間的親近感被打得蕩然無存,美國也意識到根本無力自己把英華人逐出北美,因此事實上已經放棄了武力吞併加拿大的野心。
(反攻英軍燒燬白宮)
美國對加拿大的承認而在公元1812年戰爭之後,雖然美國和英國,也就是和英國北美殖民地之間實現了冷和平,但雙方敵意仍存,美華人雖然意識到沒法在北美徹底打敗英國,但美國國內探討如何吞併加拿大仍然是比較熱門的話題,比如在公元1844年的美國總統競選中,美國民主黨提出的競選口號還是“54度40分,不然就戰爭”,這個意思是美國在西部俄勒岡地區與英國北美殖民地的邊界應該向北擴充套件到北緯54度40分,不然就應該和英華人再打一仗。
(美加邊界,北緯49度線)
而雙方之間關係真正的改變則在發生在公元1846年開始進行的美墨戰爭期間,此時的美國因為需要英國支援其一系列領土擴張舉動,比如在早期希望英國承認在其支援下從墨西哥宣佈獨立的德克薩斯,所以英美關係得到極大改善。同時加拿大在此期間也取得了長足發展,加拿大西部的定居點大幅擴充套件,美華人逐漸認識到吞併加拿大是不可能的了。在公元1846年,美國與英國簽署《俄勒岡條約》,接受了美國與英屬北美殖民地,也就是加拿大之間以北緯49度為邊界的現實。
公元1867年,美國又從沙俄手裡購買了阿拉斯加。而當時沙俄把阿拉斯加賣給美國,其實就是為了防止這塊土地被英國吞併,因為當時英國的國力仍然要遠遠超出美國,因此沙俄把美國拉來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和西伯利亞之間做緩衝。但美國購入阿拉斯加之後,也要考慮英國的感受,即不能讓英國感覺自己受到了威脅,不然英國也會找阿拉斯加的麻煩。因此在公元1871年,美國和英國又簽署了《華盛頓條約》,其中約定美加邊界要非實現軍事化。而這個條約雖然是美國與英國簽訂的,但之前不久建立的加拿大自治領也派代表作為正式談判方參加了條約的談判,等於在此條約簽署之時,美國已經從法律上正式承認了加拿大的政治地位。
(英國和加拿大出席《華盛頓條約》談判的代表,此條約簽署也意味著美國承認了加拿大的地位)
而在進入20世紀之後,雖然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強國,但其在國際事務上仍然長期需要英國的支援,特別是在歐洲事務上。而加拿大雖然在公元1867年成立自治領之後就已經接近獨立,但在二戰之前仍然是英帝國的組成部分,比如在二戰期間加拿大就還曾派兵為英國作戰。所以美國如果吞併加拿大,等於還是直接與英國為敵,對它的全球佈局來說得不償失。
而在二戰之後,美蘇一同促進全球殖民地獨立,全面瓦解了英法兩個殖民帝國,而他們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則可以透過強大的經濟、軍事與政治實力實現對不同國家相當程度的控制,這時的美國就更不能也更沒必要對加拿大直接動手了。這也就是加拿大能在現代保持獨立國家地位的根本原因了。
不過雖然美國沒有吞併加拿大,但應該認識到其對加拿大的政治和經濟影響力還是極其巨大,因此加拿大在很多時候都會在國際場合配合美國,對於美國來說,可能有些時候這甚至比直接吞併加拿大的獲益更大。
回覆列表
美國在1812年入侵加拿大,幾乎全線潰敗,侵略戰直接打成衛國戰
眾所周知,美國僅有200多年的歷史,美國建國初期只有13個州,10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如今美國疆域已經擴張到93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四。
美國的領土大多都是靠侵略和購買來的。在18世紀,北美洲是英法等國的殖民地,其中英國的殖民地最多,也包括北美東海岸的幾塊殖民地。
美國的領土擴張史,美國於1812年入侵加拿大,然後並未成功:
1776年,美國宣佈獨立,隨即就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經過幾年的戰爭,英國經不起戰爭的消耗,最終宣佈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時只有東部的13塊殖民地,總領土面積也就是100多萬平方公里。美國當然需要繼續擴張,
1803年美國從法國的手裡購買了路易斯安那,這致使美國的國土面積增加了一倍。
1812年,美國入侵加拿大,妄圖向北方和東北方向擴張領土。幾乎全線潰敗,侵略戰直接打成衛國戰,還被加拿大人聯合英華人燒了白宮。美國在1812戰爭中沒有佔到領土上的便宜,最大的收穫是寫了首國歌。
在西北,美國與英國也在路易斯安那地區的北部邊界問題上有不少摩擦。1818年,英美兩方在倫敦簽署《1818條約》,約定落基山脈與明尼蘇達地區之間的北緯49度線為美國與英國北美殖民地的邊界。而落基山以西的俄勒岡地區則因為人口稀少,由英美共管。在南邊,國力日趨衰弱的西班牙帝國終於認清了無力繼續掌握弗羅裡達的現實,再加上弗羅裡達的無論是資源上還是位置上的重要性又不及加勒比海與中美南美的各個殖民地,遂於1819年簽訂了《亞當斯-歐尼斯條約》(昆西·亞當斯時任國務卿,是開國元勳約翰·亞當斯的長子,後來當了美國第6任總統。歐尼斯是西班牙外務大臣),將東弗羅裡達割讓給了美國。作為交換,美國替西班牙還清了它對美國公民的500萬美元的欠款。條約同時釐清了路易斯安那地區西側的邊界,當然,這並不能阻止美國向西擴張的腳步。
在之後,1845年,美國合併得克薩斯。1848年2月2日,美國與墨西哥簽訂條約,美國只象徵性地支付1500萬美元,就得到了包括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地區在內的近140萬平方公里土地。
德克薩斯於1845年12月29日加入了聯邦.正由於德克薩斯共和國是惟一以獨立國家身份加入美國,所以它是惟一有權利自行退出聯邦的州,別的四十九個州在法律上沒有這個權利。
接著,在1853年,美國駐墨西哥公使加茲登又以1000萬美元購得美墨邊境近10萬平方公里土地。從此從墨西哥奪取到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
1867年3月,俄方再次接觸到美國。雙方几乎一拍即合,在短暫的談判後於3月30日凌晨4點鐘達成協議。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片幅員150萬平方公里的寒冷荒原阿拉斯加。
1898年美國西班牙戰爭後,美國吞併了波多黎各、夏威夷、關島和菲律賓。二戰後,菲律賓獨立。
而關島和波多黎各繼續是美國的領土,夏威夷在1959年成為美國的第50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