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趙愛軍36
-
2 # 芙蕖看足球
網路時代,網路文學才是真正熱火朝天的,要不是莫言得了諾獎,大多數人肯定不認識莫言是誰,他們心目中只認識唐家三少 天蠶土豆,有點水平的可能知道金庸 古龍 梁羽生 黃易……但他們絕對不認識王小波這類甚至民國時期那群國學大師,王國維 章太炎 錢穆(曾經在史群裡鬧過笑話,一個歷史考全校第一的高中生不認識錢穆)他們只認識魯迅 老舍,胡適可能都不知道是誰
但是我在此說明,網路小說不是不好我只是單純敘述 網路小說比文學作品更深得人心
-
3 # 老火蜜
茅盾文學獎應該是含金量最高的文學作品大獎,基本上頒發給長篇小說。第十屆看了一本,陳彥的“主角”。這些年書價太貴基本上不買書了,是在我市圖書館借的“長篇小說連載”雜誌上讀到的,寫得不錯,可讀性較強。就如當下年輕人喜歡叫外賣般,傳統下館子不時興了。小說也是如此,被冷落了,貌似被網文擊敗了。文學雜誌有點風雨飄搖,長篇鉅製和者更寡。前些日子,牙疼到診所打吊瓶,隨身拿出一本小說月報讀來打發時光,旁邊一面容姣好的女護士對俺道“師傅, 好雅興,多年沒看到有人掛水時看文學雜誌了。”弄得俺怪不得勁,好象做錯了什麼。其實文學作品的價值會隨著時間而凸顯,文學特別是小說永遠是藝術的一部分。閱讀量並不代表作品價值的高低。
-
4 # 魯兀瓜
沒產生轟動效應與社會巨大影響的長篇小說作品,一句話,無非是因為其作者嚴重缺乏歷史責任使命擔當和沒有深邃的思想結合高超的語言藝術,這是幾十年來壓根沒有產生過任何一部堪稱傳世之作的原因。
-
5 # 跨文化
疫情中,不能談“熱”,更不能“發熱”。如今,關乎全民的過年都沒啥“年味兒”了,一個頒發過N多次、爭議很大的純文學獎能有多熱呢?所以,第十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熱不起來,這樣說,有道理。
先看看是那幾部長篇小說獲獎?
1、《人世間》(梁曉聲著)
《人世間》(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曉聲2017年寫成的長篇小說。小說系中國作家協會2017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選題,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專案圖書。
曾經作為知青小說家的梁曉聲,他的代表作《雪城》(上、下冊)影響很大,被拍成電視連續劇,1988年榮獲大眾電視金鷹獎。這部《人世間》網上評價很高,社會影響力應該不會超過《雪城》。
2、《牽風記》(徐懷中著)
徐懷中是著名的軍旅作家、莫言的老師。該小說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講述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卻在19歲不幸犧牲的壯烈故事。小說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
3、《北上》(徐則臣著)
大運河是與長城齊名的偉大工程。本書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4、《主角》(陳彥著)
演員有多種,戲曲演員不像喜劇演員,一般大家都不太熟。小說講的是戲曲演員的故事,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
5、《應物兄》(李洱著)
曾經在高校任教、如今任職於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李洱對知識分子題材很熟悉,在這部書裡,他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錄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作為俗人的知識分子的日常。
以上五部小說, 題材多樣,難以一概而論。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名家新作,其中有一位還是90歲高齡的老作家。
茅盾文學獎不是作家終身成就獎,而是作品獎,如果把它弄成為名家錦上添花的擺設,意義就不大了。我心裡不免犯嘀咕:它們能有往屆茅盾文學獎作品《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穆斯林的葬禮》那麼高的藝術水準和社會影響力嗎?
-
6 # 君洪890
看了兩本,《主角》總體來講不錯,作為小說可讀性較強,《牽風記》完全是咬牙讀下去的,一本味同嚼蠟的書,強烈不推薦。
-
7 # 春風化細雨
熱度,這僅是相對而言,純文學與現今流行的網路文學相比,確實沒有熱度,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文學的繁榮相比,更沒有熱度可言,但其實這是文學回歸理性的表現,純文學何去何從,在新形勢下有關純文學邊緣化的討論,一直在持續,要突破固有的樊囿,雖然艱難,但不是沒有希望。第十屆茅獎揭曉,有些書在書店脫銷這也是事實,網路書店的銷量也直線上升,這應該是一種獲獎效應,但這種現象持續的時間不會很長。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觀上許多人迫於工作生活壓力,沒有時間去欣賞這些作品,另一方面,許多作品與讀者漸行漸遠,執著地表現個人創新而忽視了讀者的感受,縱觀一至十屆茅盾文學獎的評獎結果,弊端叢生:如許多優秀作品落選而平庸作品入選;官員作家的獲獎;對著名作家照顧性獲獎;每屆都有5部左右獲獎,違背寧缺毋濫原則;40歲古華第一屆獲獎,二到十屆竟沒有打破這一年齡記錄,若說沒有論資排輩也難以自圓其說。
當今長篇小說中,使讀者讀了一遍還想讀二遍三遍的作品並不多,而表現當今現實的作品則更少,要改變這一現象,靠幾個獎項是不夠的,但如果獎項缺乏公平公正,讀者也會遠離"熱度"。
-
8 # 木南亮
現在處於一個快餐文化時代,人們的大量時間已經被各種海量資訊佔據。一不留神,看些個小影片,幾個小時就過去了。
生活壓力加大,人們的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在了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問題上,考慮的是怎麼能生活的好一點,輕鬆一點。那麼,泛娛樂的東西就成為了主要的精神食糧。與其花幾十塊錢買一本書看,大家更願意去看一場電影。
文化需要沉澱,現在不熱,並不代表將來不受追捧。當人們不再為了生活而四處奔波整日焦頭爛額時,而是有足夠的物質基礎保障,那麼,精神上的高層次需求,必定會迎來爆發式的需求。
不過,這也給文學著作者一個警醒。應該創作出一些符合當下人們精神需求的作品。因為我們不管處於什麼狀態,精神需求是不會停止的,而是持續增長的。某種意義上講,它比物質需求增長的更快。現在的人們,文化素質普遍來說比以前高很多,對精神食糧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也有更明確的判斷能力。
-
9 # 蔣新國
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公佈,《人世間》等五部小說獲獎。獲獎名單一公佈,就有人說閒話。什麼不公正,獲獎作品熱不起來等等。
其實,閒話幾乎伴隨著每一屆茅盾文學獎。但不管怎麼說,作為國內最具權威,榮譽最高的長篇小說獎,其獲獎作品的優秀性是不容質疑的。
至於熱不熱起來獲獎也不是決定性因素,純文學作品失去熱度,失去轟動效應是多種原因促成的。
建國後至八十年代以前,文學的熱度在歷史上都是空前絕後的,文學報刊雜誌如雨後春筍,多少熱血青年為文學夢而奮鬥。隨著社會轉型,步入經濟時代,資訊多元化,觀念多元化,人們的文化生活也呈現多元化。影視,網路,手機等的強有力衝擊,流行歌曲,相聲小品,綜藝娛樂等一波又一波的熱門出現,文學不能不由熱變冷。
我覺得這是歷史潮流,文學作為一種文化元素,不能也不應該獨佔半壁江山,由過熱變冷實際上是文學的理性迴歸。
在文學理性迴歸的大背景下,純文學更不可能期望如火如荼般的熱起來。那麼純文學何去何從?我感覺,純文學以後會像西方的油畫藝術鋼琴藝術一樣。高雅的品位不會變,主流文化元素的身份不會丟失,但想再度掀起八十年代以前的那種轟動效應恐怕也難……
-
10 # 宏文
網路時代,中國已經擁有十億網民,相對應的是網路文化的崛起,網路小說風起雲湧,擁有粉絲無數,相對矛盾文學獎,以純文學為評獎範圍,純文學的圈子和網路小說比較,屬於溫室,不在乎市場的需求,而在乎是否走主流路線,不在乎大眾的需求,而更在意“文學性”。
首先看看第十屆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
1、《人世間》(梁曉聲)
《人世間》(三卷本)是著名作家梁曉聲2017年寫成的長篇小說。小說系中國作家協會2017年度重點作品扶持選題,也是“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出版規劃專案圖書。
作為知青小說家的梁曉聲,《雪城》可以把人看哭,但這部《人世間》帶有很濃的“體制”色彩的小說,讀者恐怕不多!
2、《牽風記》(徐懷中)
小說血色唯美,空靈奇崛。既有對戰爭、人性的深刻思考,也有人與大自然神奇關係的表現,亦真亦幻,拓展了戰爭文學的創作空間。屬於軍旅題材小說。
3、《北上》(徐則臣)
本書闊大開展,氣韻沉雄,以歷史與當下兩條線索,講述了發生在京杭大運河之上幾個家族之間的百年“秘史”。
談到家族小說,四大名著中有《紅樓夢》,當代有《白鹿原》,電視劇有《大宅門》,然後是 一大堆跟風之作,超越者寥寥。
4、《主角》(陳彥)
《主角》是一部動人心魄的命運之書。作者以紮實細膩的筆觸,盡態極妍地敘述了秦腔名伶憶秦娥近半個世紀人生的興衰際遇、起廢沉浮,及其與秦腔及大歷史的起起落落之間的複雜關聯。
我只記得賈平凹的《秦腔》。
5、《應物兄》(李洱)
李洱借鑑經史子集的敘述方式,記敘了形形色色的當代人,尤其是知識者的言談和舉止。
什麼是知識者,自媒體屬不屬於,網路寫手是不是,如果把這些人排除在外,知識者會缺少一半精英。
從歷屆矛盾文學獲獎作品中,真的接地氣的,大概不會超過10本,《平凡的世界》時關注小人物的,《塵埃落定》筆法奇特,《白鹿原》寫了家族興衰,而讓這部小說火起來,和其中大膽的性描寫不無關係;《穆斯林的葬禮》也是一部很好的小說……
其次,不可忽視的網路小說文化
網路小說已經有十年的歷史吧!擁有的作者和讀者,以千萬計並不為過,《盜墓筆記》、《明朝那些事兒》、《鬥破蒼穹》、《金鱗豈是池中物》、《擇天記》、《斗羅大陸》等等,還有一大批根據網路小說拍成的電視劇,都火的一塌糊塗。有人看到我把《金鱗豈是池中物》也列在其中,有網友說,這不是一部很那個的小說嗎?《廢都》、《白鹿原》都能入選,為啥池中物不可以呢?
不要說網路小說低俗,網上擁有的網路小說寫手成千上萬,默默無名的網路小說,也有成千上萬部,這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一個網路小說家,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一戰成名,代表了網民的審美取向。
因為網路小說成名不易,是真正經受市場的考驗,所以,網路小說不可忽略,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的。
最後,想要熱起來,讓網友追捧,“要打破成見”
前一段時間的周杰倫大戰蔡徐坤,周杰倫完勝,再往前,周杰倫出道的時候,唱的歌那簡直叫做吐字不清,在周杰倫之前,通俗歌曲大熱,被所謂的美聲唱法認為是很俗氣,而現在,這種“俗氣”的歌曲,也成了經典。
今年夏天,一個史上最醜的哪吒,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斬獲了近50億票房,這部電影的一個主題就是“要打破成見”!“人們的成見就猶如一座巨山,任你怎麼努力都休想搬動”,這一句蘊含了多少辛酸與無奈,但是那又何妨?
這屆矛盾文學獎的獲獎作品,選擇的範圍很小很小,尤其是梁曉聲那部作品,直接是計劃內產品,梁曉聲的《雪城》我讀過,也被感動過,能力是有的,但是,一部沒有經過市場認可的小說,直接就得了茅盾文學獎,是看人還是看作品?
好的小說,好的文學作品,應該是市場說的算,應該是讀者說的算,否則,那只是在象牙塔裡,關起門來的文學,想要引起大家熱議,追捧,這有點難呀!
-
11 # 小刁誰也
茅盾文學獎,包括魯迅文學獎,一直都是文學圈內熱,圈外幾乎沒人知道,反而是網路小說被太多太多年輕人推崇。
這個其實不怪任何人,文學文學,真正理解什麼叫文學的人又有多少?真正懂文學的人不多,極少極少,偽大師倒一抓一大把,目前中國的文學分太多的各種流派,各派之間相互打壓,根本沒想過要把文學普及,只想著利益。這種情況怎麼熱?想做實事的文學排又到處受排擠,打壓,根本不可能。題目是說的熱度無非就是中國矛盾文學獎那麼大的獎,知道了解的人卻少之又少,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熱不熱是一回事,真正好的作品數不勝數,像莫言,格非,餘華,啊來,閻連科,賈平凹等等等等這些人的作品難道熱度低嗎?沒有!反而熱度低是獎,熱度高的是作品!
-
12 # 長安陳四
因為無法超越前人!《白鹿原》《平凡的世界》《塵埃落定》《穆斯林的葬禮》《解密》《鐘鼓樓》《秦腔》,隨便一本碾壓第十屆全部作品。
以上列舉的這些作品,都是中國文學黃金年代裡的集大成者。現在則是文學的衰敗與轉型期!因為現在的文學已經被社會邊緣化。究其原因,在於寫作的模式、體裁,甚至內容都已固化,語言節奏、寫作手法,皆是是翻譯體,主要作家的格局又都小眾,且年齡偏大,跟不上時代的主流與發展。
回覆列表
一講政治正確,評獎就失去章法了。像《國畫》、《滄浪之水》好看的小說就難以得獎了,至於《廢都》、《豐乳肥臀》更與茅獎無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