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一樣的維強

    要是按照電視劇情介紹,母子情深勝過祖訓。

    賠錢總比納土強,再說權宜之計,就是大位要穩,皇帝要保障能回來

  • 2 # 子由拍案驚奇

    如果要涉及到明朝的孫太后與明英宗朱祁鎮這兩位,子由以為,不能先入為主,因為,如果首先設定這二人就是破壞所謂大明朝不納貢、不和親、不議和祖訓之人,那就沒法從公允的角度來對此問題做出穩妥的解讀。

    那麼,我們不妨就題主所說的明朝“不納貢、不賠款、不和親、不議和”的祖訓做一個謹慎的探尋、

    近年來,經常看到又人引用這條所謂的大明朝祖訓;“我朝國勢之尊,超邁前古,其馭北虜西番,南島西洋諸夷,無漢之和親,無唐之結盟,無宋之納歲薄幣,亦無兄弟敵國之禮”。

    這就是傳的沸沸揚揚,到處被人引用的所謂大明朝祖訓之出處。

    有人說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語錄名言,還有人信誓旦旦的說這是明成祖朱棣第二次御駕親征漠北草原,萬里征戰,勝利班師回京之時,發出的豪言壯語。

    亦有一說,認為這是明成祖朱棣臨終之時,對接班之人留下的一道豪氣萬丈的遺旨。

    子由起初對此也是信以為真,可是,翻遍《明太祖寶訓》數卷,遍尋無跡。這是怎麼回事呢?讀書人畢竟有個必須明瞭究竟之心,就決意要察查端的。

    結果,真就找到了這段話的出處。

    可是,這段話與不但與明太祖朱元璋毫無干係,而且明成祖朱棣也與此挨不上邊,或者說,與明宗室人員都沒什麼關係。

    這些話,乃是出自一本《東谷贅言》的書,書的作者叫敖英,做過四川布政使,這個人寫下這本書,就是對於現實政治得失,社會形態,人情世故做一些思考,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以敖英的官階和影響力,他這本書在當時的社會上根本沒有什麼標的性,更代表不了明朝廷與皇帝的意志。

    這就是說,大明不納貢不賠款不和親不議和這些所謂的祖訓根本就是後人斷章取義的臆造,以此來推斷孫太后與明英宗朱祁鎮是否破壞了上述偽造的明朝祖訓就已經使得問題不能夠成立了。

    至於說到孫太后,子由不免闡述一下自己的看法。

    孫太后這個人,秉性善良,她原本是明朝第五個皇帝明宣宗朱瞻基的一個妃子,朱瞻基做了皇帝之後,胡善祥為皇后,朱瞻基以胡善祥所生二女,無有皇子的緣故,廢黜胡善祥皇后之位,另選當時還是妃子身份的朱祁鎮之母孫妃為後,而孫太后在當時成為皇后之後,對胡善祥極其尊重,關心備至,甚至後宮宴會之時,必使胡善祥坐首位,自己甘居末座,直到胡善祥病逝。

    而當年明軍與瓦刺一戰之後,明英宗朱祁鎮被俘,朝野震恐,孫太后立吳妃之子朱祁鈺做攝政王,因朱祁鈺無子,所以再擇自己兩歲的孫子做太子。

    可是,事情會變化,人更是瞬息萬變,朱祁鈺在做了不到一個月的攝政王之後,直接自己轉正,徑直做了皇帝,接下來,竟然廢掉了孫太后所立的朱祁鎮的兒子的太子身份,換上了自己的兒子,在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刺放回來的時候,馬上被軟禁。

    在這種情況之下,孫太后豈能不擔心自己的兒子朱祁鎮的安危?同時,還要照顧著被廢黜的太子,自己的親孫子的一切。

    隱忍之間,等來了兒子明英宗朱祁鎮的復辟成功。

    至於說到明英宗朱祁鎮,他一生當中最大的敗筆也就是御駕親征,反而被瓦刺所擒的這件事情了。

    站在局外人的角度想,一個敢於御駕親征的皇帝起碼要有血性,要有鬥志吧?另外,身陷瓦刺一年多的時間,明英宗朱祁鎮也沒有與瓦刺定了什麼投降的協議,相反,他回返北京城的時候,瓦刺的頭領反而哭的一塌糊塗,捨不得明英宗。

    至於說明英宗朱祁鎮又復辟皇位,這也是當時曹吉祥等人急不可耐,因為,當時的明代宗已經病得不行了,而其所立太子又已經夭折,所以說,即使明英宗朱祁鎮不搶班奪權,這皇位也還會是他的,只不過幾個臣下看明白形勢之後,自作主張,先下手擁立明英宗朱祁鎮了。

    所以,據《復辟錄》所載,當鐘鼓齊鳴,病中的朱祁鈺覺得異常,驚問左右:“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從這一層來看,明英宗朱祁鎮能屈能伸,而明代宗朱祁鈺終也是一個明白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人犯罪不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