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懷竹69030252
-
2 # 勤修煉
善心當頭的人就會容易產生同情心,而你說的別人可能和你有一定的關係,或者就是很熟悉的人。否則就不會產生同情心,而同情心就是善心驅動的。想勸卻又不知從何說起,或者又不想亂摻和。還有就是:一般善良之人都缺乏表達能力,這是千準萬確的事實。其實就是心善嘴笨。
同樣是人卻嘴上功夫不同,有些人能言善辯,滔滔不絕 。任何事都能摻和,說的有聲有色。這種人適合社交但不真實,不知讓多少人吃過虧上過當。賢言說的好,能言不是真君子,善處方為大丈夫。題目中的人乃為大丈夫也!
-
3 # 醉語老湯
看到別人不高興心裡也難受,這也許就是同病相憐,觸動了心靈深處的某一線神智,有感而生情引起的共鳴吧!
人類是感性動物,對於喜怒哀樂之事,往往會要受到身邊環境的影響而共震。這就是為什麼看一場音樂會就會激情澎湃跟風痴夢,上一場專題講座就會讓許多人歡呼雀躍一樣。
正是這種人類天性的始原,所以,才有了大眾千百年裡反覆被一些有頭腦的人加已利用的必然結果。
同情弱者的善,感動天地的情,煽動怒火的氣,一些的各種各樣的感性認同,總是應隨時勢與環境的共鳴而達成目的。
感染於情感,傳染於認知。特定時節的煽染衝動,讓人毫無準備之下,不知所措而無所應變。
聖賢有說,智者凝於冷靜而應對萬千,愚人隨於跟風而盲從適應。也就是說,聰明人有大局觀,不會被某種特定的環境渲染而影響自己的思維,並能馬上想出應變的策略加以應對當時的局面。
別人不高興,自然有別人的理由,比如錢包丟了,比如老婆太蠻橫了;你看見別人不高興,你也不高興是情緒感染,稍遜即過時間不會太長,因為你沒有真正不高興的道理;如果你看見別人不高興,這個別人又與你不是沾親帶故,就長時間不高興,是你有病了——等疫情過,去醫院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