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油條說綜藝

    我認為國內科幻電影發展的侷限主要有以下幾點。

    1、科幻小說是科幻電影的來源與素材,但是國內的科幻小說讀者非常少,就比如說《科幻世界》的運營慘淡就能看得出來,讀者少,也就導致運營單位無法持續盈利,那麼科幻小說的作者也就難以憑藉寫科幻謀生,因此國內科幻小說的作者大都是兼職寫作,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電影《流浪地球》的編劇劉慈欣,他的主業不是作家,而是一名工程師,科幻小說的作者少,科幻電影的編劇就更少了,可以說幾乎沒有,國內編劇基本上都是文科出身,而科幻電影需要的是邏輯思維與天馬行空的想象,跟科幻小說不同的是,國內奇幻小說在網路上開始蔓延,修仙文更是受廣大讀者們的喜愛,因為這種修仙文通俗易懂,不需要去思考,但科幻小說跟修仙文不一樣,想要讀懂科幻小說中一些概念和邏輯,本身是需要一些基本的科學素養的。

    2、從科幻電影前期籌備來看,構架起合理不違和的世界觀十分困難,需要製片以及導演團隊耗費大量的精力與物力,甚至需要做出相應的論證與科學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的話,是很難拍出一部合格的科幻電影的,因為科幻題材的電影是沒有規律可循的,每一部都需要編劇、導演認真去對待,這就需要大量的前期籌備工作,而由於國內的環境,導致很多導演是不會去觸碰這塊燙手的山芋,但如果沒有紮實的研究功底作為支撐的話,是很難在當前的環境中創作出好的科幻電影的。

    3、從科幻電影中期拍攝來看,選取的場景要有科幻的代入感,不能太low,因為科幻片跟愛情片和喜劇片不同,所以場景的選擇必然要不同於喜劇片和愛情片,但是科幻片它又不能像古裝片和年代片可以去國內各大影視城取景,所以只有兩種選擇,要麼自己搭建影棚,要麼全用綠幕拍攝,靠後期合成,錢是一方面,但另外一方面就需要製片組和導演組對電影的全流程把控,從編劇的構思到銀幕最終的呈現,怎麼樣在中期拍攝時將所有不利因素規避掉,這就不僅需要影視方面的基本理念,同時又需要具備專案管理的能力從全生命週期對電影進行動態控制,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造成後期無法彌補甚至導致專案失敗,所以說,科幻片是既費錢又費時間。

    4、從科幻電影后期製作來看,特效假不假其實不重要,最主要的是怎麼樣讓觀眾看的爽,但雖然國內特效團隊的技術水平在逐步提高,但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他們對於自己的定位並非是想要改變國內電影行業的特效師,而是打工者,就像在流水線上作業的工人,溝透過程中回覆慢、態度差,自己做完直接丟給你,問你行不行,說的太少吧總覺得表達不準確,說的太多吧人家又說你這又不是好萊塢大片,預算還這麼低,我做不出來,能奈我何!

    說句心實在話,雖然中國產電影有很大的進步,但在科幻電影這方面我們是一塊空白,目前也只有《流浪地球》能夠拿的出手。而國內的科幻電影,目前存在的問題著實不少。但是咱們也不要對國內的科幻電影不抱希望,假以時日,我相信我們的科幻電影會像其他題材的電影一樣可以進入年度票房榜前十,我也相信未來國內會湧現出一批優秀且有想法的創作者,我也相信中國產科幻電影包括其實電影,總有一天會走向世界。咱們一起共同期待吧!

  • 2 # 菠蘿蜜娛樂八卦

    《流浪地球》票房46.7億,從電影工業的角度看這是里程碑,中國終於出了個像樣的科幻,這是中國影視工業體系的不斷完善和健全。

    劉慈欣原著小說中的科幻設定,成為電影的最大支撐--給地球裝上推進器與轉向器,把地球帶離太陽系,在宇宙中為人類尋找新家園,這確定了電影的“硬核”。

    但凡好的科幻電影,必然缺少不了這樣一個“硬核”,此前中國產科幻片並非找不到好的故事,而只是缺乏把設定與想象落實到畫面中的辦法。

    從文字到影像的轉換,是一項非常專業而又系統的工作。《流浪地球》的成功之處,在於簡單直接地完成了落地工作--把劉慈欣宏大的宇宙觀嫁接到成熟的科幻電影製作工業體系當中。

    科幻電影的製作可以分為兩個方面:

    一是軟硬體方面,比如幾乎囊括計算機所有視覺呈現創作藝術的CG技術、3D虛擬攝像機,以及用於電影特效製作的各種軟體;

    二是技術的實現--透過大量技術工種的配合與工時的消耗,來達到理想的

  • 3 # 節目大神

    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1,中國的科幻電影是一次比一次優秀,就拿去年大作,《流浪地球》

    來說流浪地球他們嗯,劇組經費是有點不足的,也很景區,但他們作出的流浪地球是非常非常的優秀,算是中國科幻電影很棒很棒的一批

    2,中國的電影不是像科幻電影釋出吧,我中國的電影很多很多種型別,比如喜劇呀,今年剛發的嗯,大贏家,去年中國機長超級真實,我非常喜歡咱中國的電影,戰國的電影是很優秀的

  • 4 # 保定愛挑戰

    這次國內爆發新冠疫情,有一家國企老總說過一句很經典的話:“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生產什麼!”由市場決定方向。中國的電影行業自建國70週年以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為滿足全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做出重大貢獻。有抗日戰爭片、人物劇情片、都市懸疑片、明著歷史片等等琳琅滿目眼花繚亂,甚至同樣的劇情翻拍了三遍,這些常規題材電影已經不能滿足當下人民的文化需求,再加上國家經濟實力推動的科技發展,渴望創新的呼聲此起彼伏,並且華人的視野已經包括不僅限於地球,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動力,科幻電影就是給人類探索宇宙的夢想插上翅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時候人們用的暖手爐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