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太陽小仙女吖
-
2 # 阿飛剪影
我個人覺得在電影前37分鐘裡給我們展示埃迪失敗的人生,我甚至認為這就是開局被差評並且讓人失望的原因,因為這樣超長的人物介紹,使得抱著爆米花心看特效大片的大部分觀眾睡意綿綿,也許路人你不知道《毒液》在北美爛番茄影評人口碑真的不忍直視,可觀的是觀眾買單並覺得很不錯,而我就是其中之一。
在電影立項時,我就有所關注了,也比較期待,在此之前看過2007年的《蜘蛛俠3》裡面就涉及到毒液角色,距現在也10年之久,雖說劇情已忘的幾乎為零,但至少確認的是這兩部電影講的內容幾乎不一樣哦,談不上重啟電影這個說法,因為這是一個新故事,所以你不用擔心看不懂,當然也不妨可以去看看前作,瞭解下毒液本身的一些性質特點也挺好。
這部全新的《毒液》電影還是以角色起源為重點展開,雖然電影宣傳主打“漫威第一反派角色獨立電影”,但實質有點誤導路人,但說誤導路人又有些絕對,因為毒液與宿主本身皆為兩個意識,只要兩方達不到共識那必定就是一個矛盾體,你說如果一方好一方壞你要怎麼去定義他呢?
在漫畫裡毒液設定為一種有思想的外星有機生命共生體,基本以液體狀形態活躍,需要與一個生命體(宿主)結合才能生存,也就是這樣的形態下(兩種生命形式的生命體)才能被稱作毒液,它能賦予宿主強大的力量和能力(比如電影裡展示的自愈能力,可算得上起死回生了)。如果宿主是好人,可以讓好人越戰越勇,成為超級英雄,如果結合的是壞人,會使其變成超級反派。
-
3 # 南寧黑湯哥vlog
初看《毒液》時,主要是因為海報做得很酷很另類,當時是熱點推送,哪哪都能見到。
所以懷著期望的心就去看了。
講真,因為之前看過《黑暗蜘蛛俠》,印象裡的毒液就好像是一種邪惡催化劑一樣,附你身了,便會把你內心的邪惡都激發出來,而且,你控制不了自己。而《毒液》一開頭,就是講外來生物的故事,而且與男主有商有量,和平共處,事件過渡得太溫柔了。接下來的情節也過於拖沓,看了快一大半了,突然來二場戰鬥,之後就大決戰了。心思淨是全整在特效上了。情節過渡得也是敗筆。還有,大部分打鬥都在黑夜,真的也太控制成本了吧。連個正常狀態下變身的畫面都沒有。
再回來講下《毒液》的英雄定位,類似於《死待》的反英雄類。可《死待》從頭到尾的嘴炮形象,讓人們很易於接受。不同於《毒液》,一開始各不配合,莫名到決戰時,毒液就決定幫助男主了,然後就氣味相投了。我是沒看懂了。
唉,《毒液》確實另類了一翻,但情節有點太明朗,沒太多驚喜的地方。
-
4 # 臺詞菌
關於毒液這部電影呢,在這部影片登陸國內之後引起了軒然大波,所有的輿論都將這部電影誇的沒有一點缺點。但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並不是的,毒液這部電影其實挺令人失望的。
首先就是這部電影講了一個非常俗套的故事,就是關於一個廢柴和他女朋友生氣之後,發現了一個驚天的大秘密,後來就得到了毒液的附體,然後就逆襲的一發不可收拾。這個電影呢,它的特效是非常的,好的,我覺得在兩個外星生物打鬥的那一段的特效簡直是無敵了。
但是除了特效換呢,我覺得他的故事線就略顯得僵硬了,因為人物的刻畫非常的擔保鋪墊相對比較弱,人物模式化,故事線僵硬。
又比如說吧,叫做毒液的這個外星生物?為什麼會被主角所吸引,那電影中並沒有明確的交代主角有哪一點吸引到外星生物,這一點就非常的僵硬了。可能我們當時在電影院中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會被它華麗的特效所驚豔到,但是在觀影之後呢,我們又會覺得這部電影的故事線確實沒有那麼的好。劇情比較的老套,其實關於拯救世界這個話題來說,也就那麼幾種,而毒液無疑是比較俗套的一種了。
回覆列表
看完電影《毒液》你會忍不住感慨影片的情節設計是如此保守俗套,埃迪安妮分手、毒液意外附身、得知反派陰謀、最終大戰勝利……我敢保證,以至於凡是有些觀影基礎的觀眾甚至在看到開頭後便可以預見如何收尾。簡而言之,都2018年了,還給觀眾看這些東西,實在是土。當然,就算一個故事再如何俗套,如果講故事的人水平夠高,也能夠給這個故事注入新的活力。但可惜的是,導演魯本·弗雷斯徹的火候還是差了一點。
你可以很直觀地感受到《毒液》的整體結構就是:沒有結構。如果硬要做出形式上的劃分,那麼勉強可以從埃迪被毒液附身前後將電影劃分為兩個部分,在埃迪被毒液附身前,呈現給我們的是埃迪與安妮之間愛情戲的不時尷尬,埃迪一步步淪為loser的冗長乏味,以及完全兇不起來、毫無特點的反派德雷克;在埃迪被毒液附身後,等著我們的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外星生命,簡單粗暴的情節推進以及幾場不痛不癢的動作戲。
順便調侃一下湯老溼角色的面具梗,令人無法相信的是,刨除彩蛋、片尾演職員表,整部電影正片的長度滿打滿算也就90分鐘,在每一分鐘顯得非常奢侈的情況下,導演居然大手大腳地花費了將近半部電影的時長去細緻描述湯老溼與小米之間的戀情,以及他淪為loser之後一蹶不振、貧困潦倒的生活,這些內容明明可以精簡壓縮到30分鐘,甚至20分鐘以內,而且它們甚至沒有很好地塑造出人物的性格,也沒有承擔起相應的情節轉折。
在生命基金會的職員找到埃迪時,編劇甚至讓埃迪拒絕了她揭發生命基金會的請求,隨後不經過任何鋪墊地讓埃迪看到前女友與新男友恩愛的樣子,受到刺激後的埃迪便突然改變主意,答應了女職員的請求潛入研究所調查。你實在是無法理解人物行為背後究竟有著什麼樣的行事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