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觀的小魏
-
2 # 韓文茶語
在農村生活,靠種地過日子。因為沒有出去打工,沒有社保。等老了要如何養老呢?
隨著中國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養老成了日語突出的話題。以前,農村裡很多人的觀念是養兒防老。但是,隨著人們的觀念不斷的更新。而且,有些兒女比較孝順,會關心體貼父母。可是,遇到有些兒女不那麼孝順的,養老就比較難嘍。
很多人就擔心,自己老了,沒辦法從事勞動,怎麼辦。這應該是很多農民現在比較關心的問題。
其實,也不用太過擔憂。首先我們要相信,隨著生活水平的越來越高,養老問題一定會有越來越完善的體系出現。
我們可以參考下面幾種方法。
第一,參加國家的新農保
目前國家對農民生活的各方面都是很重視的,國家也有很多政策改善農民的生活。國家最近實行的新農保就是其中一個。這是專門針對農民群體們而設定的養老保險。農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繳納保險金,繳納的保險金,60歲以後領取的養老金會越來越高。
第二,可以把田地轉租給別人,自己收租金
我看到我們這裡山裡種茶的一些農民,因為自己家裡有茶山,但是他們有些是年輕的出外打工,年老的覺得沒力氣種,所以把茶山轉租給別人去種。還有一些是覺得把茶山轉租給一些有想法,有思路的人去種,發揮茶山最大的利用價值。
茶山可以,田地也是可以的。而且,一般想要承包田地,茶山的投資人,他們一次的合同都會籤至少10年以上的。
第三,其實,很多的農民,到了60-70歲身體都很健康,都還能勞作。所以,在60歲退休的時候,如果能一方面領養老金,一方面靠自己種植增加收入,這樣既鍛鍊了身體,又增加經濟收入。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其實,人要一直有年輕的心態,像現在有些老爺爺,老太太,隨著年紀很大了,但是依然保持年輕的心態。參加各種的活動,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
3 # 煙臺海一
作為農村的小果農一個,談談自己見聞,僅代表個人看法。
1、對於相當一批農村老人來說是沒有退休一說的,很多人會一直勞動到死,為了生活也是一種生活狀態。我記得我們村裡的很多老人是今天還幹著農活,明年可能就突然不在了,平時不體檢、很多小毛病都忍,真的毛病來了一下就不行了。
2、國家近幾年政策是可以發一些老年人錢,各地不同但大都一個月一百多元,錢不多但是對於廣大的農村地區很多老人指著這些錢老兩口也能夠生活必需品。當然這部分錢隨著年齡是有增長的,總體政策向好的情況發展。上一代的老農民也給國家貢獻了大半輩子的農業稅,是應該領取一定額度的退休金的。
3、農村講究養兒防老,年齡大了肯定是指望自己的孩子。除了金錢的直接孝順外,老人更看重的是精神寄託,這是他們活下去的希望。很多農村八十多歲的老人經常在門口坐著,期望自己的兒孫能夠來看看自己,即便他們知道很多時候幾個月孩子們才來一次。
4、社會發展到當下,大批的年輕人程序,把老弱病殘留在了農村。很多時候老人非但得不到孝順還要付出很多來照顧留守兒童,真是太難。作為農村人我是希望國家真的讓農村發展起來,真的做到鄉村產業化,這樣既能讓廣大農村人有工作可做也能讓社會的孝順更好的傳承。
-
4 # 時雲
您好!我是玉米棒子叔,謝謝邀請!這個話題極其的有現實意義。農村90後的孩子很少能知道自己家口糧地的位置了,00後就更不用說了。60後很快就會進入老年了,實際上你們的父母已經到了這個現實問題。說來說去根本上的改變就是改變生活方式!這是最簡單和核心的問題。遠處不說,建國以來,土地的改革一直就沒有停過,改來改去就是一種變化:土地的使用權歸誰所有的問題?現在沒人種地了(農村土地的利用價值很低),老年人種不動了,出生在市場經濟的農村孩子們,走了出去,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不見了,農村面臨的問題就是老人需要贍養,年輕人需要工作養家,土地需要很大的價值空間!問題來了,怎麼解決呢?大哥!我說了算嗎???
-
5 # 暢敏古今風雲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在鄉村扶貧已經2年了,對這個問題比較瞭解,也經常與村民交流,現在收集一些看法。
1,鄉村現狀。鄉村裡的青壯勞力大都外出務工了,留守的都是老人與孩子,年輕人在城裡買了房子,在城裡生活,孩兒也紛紛進城上學,老人們在鄉村。
2,鄉村怎麼養老?鄉村養老金很少,2019年才漲到105元,可以買一袋面,孩子們的錢都進城買房子了,也沒能力管老人了,自己年紀大了,種田也指望不上了……
3,鄉村養老的出路。
(1)成立孝善基金會,凡是有老人的家庭按月按一定數額繳納孝善基金,政府補貼一部分,社會捐款一部分,這樣,農村老人可按月領取了,生活有保障,無論孩子走多遠也不用擔心了。
(2)成立養老院,以村民組為單位,建個養老院,房子可以租的,閒的房子多,資金從鄉村振興裡面出。
(3)土地置換。老人有宅基地,承包地,可以拿出來置換,可以以集體形式出面融資,盤活了養老問題。
-
6 # 使用者5501026700899
農村養老問題令人堪憂,特別是閉塞落後貧困山區,土地少而貧脊,長期"靠天吃飯”。現在,種地農民主力軍是60後,當年正趕上國家實行計劃生育,養一個孩子的不少。靠子女他(她)們也沒有多少富裕,農民子女打工收入也"自身難保",靠國家,中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體系薄弱,養老基金盃水車薪,遠遠不夠需要。靠出租少而零散的土地,無利誰圖呢?個人認為:國家要體現共同富裕,重點扶持農村貧困農民,特別是種不了地,無生活來源的農村老人,讓他們真正感受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
-
7 # 綠色薯菜產業開發協會
現在農村老人是什麼實際情況呢?沒兒女的孤獨老人更好過了有國家政府管。有女無兒的獨生子女的國家給錢。就是兒女雙全的兒女更多的老人那才叫做難呢?兒女之間相互推諉推脫,相互攀比。你不管,我也不管。這些個兒女多的老人,年輕時就是為了兒女受苦受累最多最難,結果呢?沒有好的報應和回報。這鐵的事實現狀讓現在的年青人不敢多要孩兒了。 指兒養老,養兒防老在中國徹底徹底消失了。中國農村現在的老年人在計劃經濟時期做出過無私的義務的貢獻奉獻。現在呢?民富國強了。這些個農村老人呢?開始受苦遇難遭罪了。
-
8 # 與你相見就是緣
這個主題我用我們村的事實回答你,本村響應黨的農村土地政策,集體土地扭轉,讓承戶莊,個人每年可收入2000多元的生活費用。隨著國家建設的開發利度,工廠越來越多,年輕人上學畢業後都上班去了,在家種地的很少了,地都留給老人種,麥收秋種,年青人請假幫忙,廠子裡有時不準假,對家庭對廠子都不利。這一樣村支委經過民意土地承包出去了,有力於年青人上班,上年級的可以看看門,乾點另工收入,也可以帶孩子,解決了農村老一輩人的舊傳統觀念,不種地沒有飯吃。把地轉出去,一年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國家多少有點養老金,除去別生病,生活基本解決,能吃包,也對孩子們減輕了負擔。農村黨的政策,號召農村土地轉讓承包,讓承包人享受國家政策,有利於機械化種地,也是農村以後的地,’唯一出路,即能解決青年人也能解決老年人老了不在種地,不知你們那裡是怎樣做的?
-
9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這是一很現實的問題,同時也是一個現實上不好解決的問題。農民老了,幹不了活了,年輕人又不在身邊,老年人怎樣生活?
題目明確說到,年輕人不在身邊,說明有子女,或工作、或打工,工作打工基本目的就是養家餬口,這樣的家庭的老人,是不能享受國家給予的“五保戶、困難戶”照顧補貼的。因為有孩子們在外工作打工掙錢的,她(她)們的收益承擔著養老責任的。生活應該不成問題。
當老人確實老到生活不能自理時,原則上兒子(女兒)須回家照料老人,或聘請保姆照料,條件允許的話,也可把老人送養老院。目前,國家還沒有具體對這樣的情況下的老人,有什麼具體的補貼照顧,養老主要以兒女贍養為主。如果是孤寡老人或困難戶,國家有相應的照顧和補貼。
至於老了幹不了活了,土地的問題,現在正實行的土地流轉,可以把土地流轉承包給農民農業合作社,承包費、時間,雙方協議約定。現在農村多數的農戶都是這樣的方法。我也是這樣的辦法,待老了生活不能自理時,孩子們只有放棄工作及打工回來伺候了,去養老院或聘保姆,我們不會的,主要是條件不行,二是有兒女。養老院不交錢估計不好說的。再說,有孩子們的,把老人送養老院、或聘保姆伺候,即使不差錢,在我們這,鄉鄰也會認為你有那麼點不孝的意思。
-
10 # 碩果農社
這是中國在邁向城鎮化過程出現的必然顯象,因為好多農村處於偏遠地區,沒有交通優勢商業更談不上發展,有的地方又沒有礦產、水利、土地等資源,想發展產業更無從談起,年輕人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出去打拼。老弱婦幼便留在家中,留守婦女就成了家中的頂樑柱照顧老人和孩子,也有些會手藝的攜妻帶子外出經商把老人留在家中,也是無耐之舉。留在家中問老人其實很孤獨,一日三餐之外就是冬季曬太陽夏季村蔭下和同齡人嘮嘮嗑拉家常,時時長了思念兒孫也只能通個電話,只有逢年過節才能聚聚。在外事業有成安住家的就把老人接過去住,但好多老人不習慣外地的生活環境和飲食就又回來了。身處巨烈變革社會浪潮的我們其實更多的是辛酸和無耐,因為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這就是現實情況生活還得繼續,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家政策調整我相信這些問題終歸會妥善解決的。
-
11 # 老孫天天見
這個問題是農村普遍的現象了!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或者在別的城市安家落戶,解決農村老人養老問題也迫在眉睫,1讓有條件的子女贍養老人。2讓沒有時間盡贍養義務的子女出錢送老人去養老院,託老所。3政府扶植地方建立福利院。只有上下一心齊抓共管,才能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
12 # 陝西赫凡電子商務有限
這個問題國家已經著手解決了,現在鼓勵青年回鄉創業,政府給了很多優惠政策,加上職業農民培養,就是專門針對有知識,有技能,願意從事農業生產的青年舉辦的,發展科學種植,提高農產品質量,已經成為當下職業農民們的奮鬥目標,而且已經儲備了大量的人才,所以這個問題不必擔憂!
-
13 # 孟慶五
國家有責任為農村老人考慮養老問題,共和國的建立這些農民老人立下汗馬功勞,貢獻巨大,七十五歲的老人為國家建設盡了一輩子義務工,沒有得到國家一分錢的報酬。現在應該是回報這些老人的時候了,就算是報恩吧!給這些老人每月發放一干元養老金都報答不完這些農民老人對國家的巨大貢獻_資金來源有的是,全國以近四億多工薪貴族人群,他們死了以後,國家還給其家屬發放四十個月的工資,這個玫策太不合理了,應廢除。把這筆錢用養農村活著的老人才囗付天地良心。有同感的,伸出你溫暖的手,聲援這些可憐的農村老人,為謝了
回覆列表
如果農民老了,生活困難還要自己照顧自己的話,那要子女何用?年輕人不在家,難道就因為不在身邊他們就不該儘自己的義務了嗎?養兒防老養兒防老,養子女不就是為等自己老的那一天有人贍養,老有所依嗎?
對於父輩那一代的農民來說,生活條件沒有現在這麼好,他們吃的差,家庭環境很艱苦,種地又特別累人,相比同齡的城裡人來說,那一輩的農民看上去會蒼老很多。可是父母無論生活多艱苦,總歸把我們撫養成人,他們給了我們最好的!當已經成人的你,已經成家的你,有了自己孩子後難道你不能體會做父母的感受嗎?就因為你在城裡生活了幾年,有了點見識,就不管身在農村的父母了嗎?你忍心在他們沒有勞動能力的時候任他們自生自滅嗎?
孝順,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不論你身在何處,在做什麼,你都不應該忘記自己的父母,父母老了,不管你有沒有能力,贍養父母是我們每一個作兒女的應盡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