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才新作
-
2 # 手機使用者詩意棲居
二者無所謂對立,作者著《西遊記》,其中對明中葉朝廷對道教諸多猖獗放任多有貶刺,也並非對佛教有多麼崇敬之意。吳承恩也不是什麼佛教信徒,雖然書中有大量佛教佛法及其場景的描寫渲染,但這並不代表作者認可佛法無邊,只是君子善假於物,寫作目的達到了,至於是否抑道頌佛全憑讀者自悟。
事實上,吳承恩所處的有明一朝,文化發達到精深,在宗教上的表現就主張儒道釋三教合一。只是道教門人弟子做得太出格了,皇權又多縱容亂象頻仍,作者便多有申斥。《西遊》一書所敘乃唐朝取經故事,而唐朝伊始便奉道教之祖李耳為始祖,道教也順理成章被皇權推崇。可是中唐武宗又發生過大規模之滅佛運動。可見,凡宗教都不可張狂太過,哪有什麼佛法無邊,還不都是皇帝金口一諾?
西方宗教與政權關係是君權神授,世俗君主還得聽教皇的。東方人可大不一樣,任何宗教只能是皇權的奴僕。唐僧取經說到底還不都是為李唐王朝服務和利用?到了明朝,皇權施行文化專制,三教漸一,共存共濟共榮。讀書人有感於此,多為神魔說部,最傑出者唯《西遊》與《封神》,一演佛旨一說道玄,五百年後的今天世人猶注餘波驚奇未已,足見宗教傳奇之魅力。
至於《西遊》中佛道兩家的較量,讀者自有見解獨到之處,能成一家之言總是好的。說到獅駝國三妖與車遲國三妖之比較,我看倒不是很明顯。事實上,作為佛門預備役,悟空四眾慘敗於獅駝三妖,於佛祖臉上不好看。而在車遲國鬥法,雖用詐勝了道門三妖,可這手段也不光彩。總之,前者敗之有愧,後者勝之不武。佛祖欲師徒罹遭取經路上最大劫難,只有用自己人佈局才最真最有效用。車遲三妖只不過是道門勉為其難,客情罷了。
我認為他們不是對立關係,而是主角和配角關係。
我們透過看《西遊記》的著作和影視作品可以發現,天庭的勢力非常弱,而西方如來所在的極樂世界並非如此,相反非常強大。為什麼呢?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唐朝盛行佛教,《西遊記》反映的是盛唐的景象;另一個原因是作者故意而為之,《西遊記》反映的內容與佛教有直接關係,與道教只能算是相關而已。為什麼唐僧要去取經是用來?因為西天有《大乘佛法》。《大乘佛法》是用來幹什麼的?就是“能超亡者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怨之結,能消無望之災”,這些道教都不行,在《西遊記》中連《小乘佛法》也不行,只有《大乘佛法》可以,就說明佛教的勢力先前還很弱小,而現在已經強大。唐僧能夠去西天取經,就說明在《西遊記》中只能允許佛教勢力要比道教強大。事實也正是如此,《西遊記》影視作品更加讓人深刻,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都爬到桌子底下,大喊“快去請如來佛祖”。但是,我們要注意,原著中沒有這個情節,原著中的情節是玉帝不慌不忙地請如來,就說明玉帝當時還是很自高自大的,把西天如來當做自己在西方的部門。但是我們從這樣一個行為可以發現,天庭已經沒有人可以降服孫悟空了?也許玉帝可以,但是除了玉帝以外,可能就沒有人了。足以見證如來的勢力之強大。
透過以上的說法,我們知道了,在《西遊記》中佛教的勢力一直在膨脹。回過頭來,在車遲國中,道教的三個妖怪很有意思,雖然也神通廣大,但是也只不過是呼風喚雨、隔空猜物的一些小兒科。而獅駝國的三個妖怪神通廣大到令人無法想象,一頭獅子竟然可以吃10萬天兵,這麼大的罪過玉帝竟然沒有懲罰,當年捲簾大將打碎琉璃盞就被罰貶在流沙河,受萬箭穿心之苦,這肯定是不公平的。為什麼呢?還是因為他們身後有背景,這個背景就是如來。小說透過這種間接的聯絡反映道教的勢力逐漸削弱。車遲國的代表道教的妖怪和獅駝國代表佛教的妖怪的法術也好,下場也好,都可以提現兩種勢力的不平衡,但是這種不平衡是作者故意安排的,他很可能想認為削弱道教的勢力,更加突出佛教勢力,否則在選擇和創作手法等各個方面都有點牽強。另外,還有一個原因,我們在瞭解佛教的時候可以看出,佛教有很多比較誇張的故事,去割肉喂鷹、孔雀吃人等,這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