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德陽同城

    三星堆遺址群,被考古界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距今大約5000年至3700年之間。在三星堆出土的眾多青銅器中,只有銅尊、銅鼎與中原地區相似。至於其他數量龐大的青銅面具、人像和動物等青銅器,無論是從造型還是鑄造技術上看,都和中原地區的青銅器不同。  

    這些青銅面具怎麼看都不像現在的華人,而且在三星堆出土的任何一件青銅器上,都沒有留下一個文字,這一系列的奇怪現象,實在令人不可思議!三星堆出土的一件青銅器中,有一件高達395釐米的青銅樹,是目前國內出土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青銅樹的底座為圓盤狀,分為三層,每層三枝,一共九枝,每層樹枝都是彎曲橫斜。向下的樹枝長著豐碩的果實,向上的樹枝站立著一隻雄視四方的太陽神鳥。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湯谷邊上有一棵扶桑樹,是十個太陽洗澡的地方,在黑齒國的北面。在水的中間,有一棵高大的樹木,九個太陽停在樹的下枝,一個太陽停在樹的上枝。

    可見,《山海經》中記載的扶桑樹,和在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一模一樣。難道這一切都只是巧合嗎?三星堆的青銅樹,會不會就是《山海經》中的扶桑樹?很多人都說《山海經》是詭怪荒誕之作,可是現實中卻有不少的事物,冥冥之中與《山海經》暗合,我們是不是應該重新審視《山海經》的歷史價值?

    (圖據網路)

  • 2 # 立志成蟲

    《山海經》這部古籍奇就奇在出現的時代太詭異了,作為中國的古籍,卻記載了太多中國古人的生產力和科技水平沒有能力瞭解的內容,用今天的科技手段知道了很多地理資訊和動植物根本不在中國的範圍之內。《山海經》成書的年代和作者至今搞不清楚,爭議不斷,但肯定是親眼看到了什麼仔細瞭解觀察,親身到達過實地並進行過勘察測量。就說美洲大陸的地理資訊,中國古人有能力度過太平洋或者走的白令海峽的大陸橋,那勘察山川地貌用了什麼方法什麼儀器裝置,描述的成果跟現代科技手段勘測的結果誤差還不算大。作為不明年代的“上古奇書”,司馬遷著《史記》的時候還是因為不懂不瞭解無法印證而不能評論的“奇書”,就是到西漢時代仍然沒有人能達到《山海經》作者活動的範圍和活動力的水平。能描述《山海經》內容的人肯定是周遊了世界還返回了中國,至於有多少人,作者有多少人或者幾代人一起傳承合作,完成了《山海經》,甚至可以質疑這種世界範圍大規模的旅行和勘察會不會是國家組織發動的官方行為?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和在《山海經》裡有相似的記載應該不是巧合,至少在2000多年前司馬遷的西漢時代還沒有個人,團體甚至國家政權能完成《山海經》內容描述,究竟是哪個文明的產物就不得而知了,合理的推測是來自上一個文明吧,從古至今能看到並爭議質疑《山海經》,難免也會影響到古代的三星堆

  • 3 # 瞎搞學教授

    哪裡相似了,好像只有一個青銅鼎什麼的跟中原外型類似,而鑄造工藝是有很大區別的。

    所以別看三星堆在四川,它很可能是不屬於中國華夏文明的一支孤立文化,並且已經失傳了。

    發揮想象力吧。

  • 4 # 借櫓觀舟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與《山海經》中的描述相似,引發的爭論由來已久,並不是一個什麼神秘的巧合,而是一個很正常的歷史學中的假設學說而已。

    首先,說三個前提。

    一,《山海經》成書於先秦至漢初,作者佚名,古人認為是“戰國好奇之士取《穆王傳》 , 雜錄《莊》、《列》 、《離騷》 、《周書》、《晉乘》以成者”, 但史學界基本認為成書不是一時,作者亦不是一人,為楚國或巴蜀人所作。

    二,后羿射日,扶桑神樹等傳說出自《山海經》,傳說中后羿射日後組建的“十日國”都是太陽圖騰崇拜的族群,后羿嫦娥居住的湯谷就是扶桑樹生長的地方。也還有一個叫大羿的傳說,故事和后羿差不多,只是一個是遠古堯帝時期的,一個是夏朝“太康失國”時的,至於是否是一個人,這裡就不爭論了。

    三,關於成都三星堆文化的斷代,比較流行的說法是距今4500左右至距今3000年(也有一說至距今3700年),也就是從夏朝至商周時期。三星堆文化早期被認為是古蜀國文化,隨著考古發掘被確認為不同於巴蜀文化的特殊文明,是一種外來文化。於是,三星堆文化是來自中原夏王朝的人群建立的文明這一學說被許多人接受。

    從以上史料中,一個假設很容易就產生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銅樹有明顯的太陽崇拜元素,扶桑樹,金烏,十個太陽等等,都佐證了三星堆人是信仰太陽圖騰的,而夏朝傳說中和這些元素最接近的就是后羿族的“十日國”。結合“少康復國”的傳說,后羿族人敗亡後,沿大河而上,在巴蜀建立三星堆文明,這一歷史假設也就成了三星堆文明來源的學說之一。

    《山海經》成書在三星堆文明以後,先秦文化中關於太陽圖騰崇拜的傳說很多,扶桑樹,射日,金烏等等傳說許多地方都有流傳。《山海經》中有文字描述和三星堆出土文物相似的機率很高,這也是三星堆文明來源於崇拜太陽的后羿後裔的佐證之一,而不是神秘的巧合。而且《山海經》是巴蜀人所作一直也是說法之一,若是這樣,書中關於青銅樹的相似的文字就更不足為奇了。

    自然,關於夏朝的歷史,現今考古並沒有突破性的發現,三星堆文化和夏文化之間以及太陽崇拜的關係也沒有直接史料證明,這一切還在歷史的迷霧掩蓋之下,但這不就是讓人著迷的歷史魅力嘛!

  • 5 # 坐照入神

    《山海經》寫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看了上文,有很多人以為是扯蛋,甘脆簡單歸於神話,腦補上射日神話,然後開始懷疑整部書的嚴肅性,直到三星堆文化青銅樹出土,大凡看了此樹的人都目瞪口呆,這太象《山海經》裡的十日了!

    華夏文明底蘊深厚,有很多神秘不解之處,這無損一個強大文明的興盛,因為表面上看《山海經》與當代玄幻小說類似其實是不同的,山海經展示了九洲地球的物產金玉礦藏、物種分佈、人群特徵,是實實在在記載,是表達華夏文明深度和廣度,要鄭重其事交待給後人。三星堆展示的是華夏文明遠古面紗,拉開後必然有所領悟,很自然地看到山海經所描述的遠古文明痕跡,也側面佐證了《山海經》的不朽~

  • 6 # 隱士申子源

    上古文明,也可以說是史前文明,是有一定的共同性,這個史前文明至少是一萬年以前的事情。

    那個時代的人們,有千里眼,有順風耳,其實,人體本身就有很多潛在的特異功能沒有激發出來。

    比如,宋朝的精密紡織機械,現在就很難模仿。

    美洲的黃金之國印加帝國,在西班牙的殖民侵略者入侵之前,他們是富裕程度,難以想象,而且文明程度,城市衛生拋西班牙這些來自歐洲的野蠻人厲害一萬倍。

    注意,印加帝國採用的是結繩記事,而不是文字。

    對很多給垃圾侵吞的城市,到了最後會寧可選擇結繩記事+城市可持續發展,也不要現在的這種毀掉生存環境的文明。

    所以,不通文化發展起來的文明,表現形式會不一樣。

    而上古時代,上一次史前文明產生的社會結構,有共同之處,只不過現在這一期文明難以理解而已。

    他們也對現在全世界通行英語這種低效率的語言,表示震驚。

  • 7 # 考古君

    《山海經》描繪的景象是三星堆王國的真實圖景麼?

    三星堆1號和2號祭祀坑出土的青銅神樹,與《山海經》中關於扶桑、若木和建木等神樹的描寫確實有相似之處。《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這段文獻被部分學者多次引用,來證明三星堆出土的神樹就是扶桑和若木。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這種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三星堆出土1號和2號神樹的祭祀坑年代大致可以確定為殷墟時期,也就是商代晚期。《山海經》的成書年代至今沒有定論,從西周中期一直到漢初的說法都有。但其時代上晚於三星堆王國的時代是可以確定的。《山海經》中的這段文字是否是關於時代更早的三星堆王國的描述,現在很難證明。用晚期的文獻來證明早期的歷史,本身存在巨大的風險。三星堆王國沒有自己的文字,關鍵證據三星堆神樹上也沒有銘文說明自身就是扶桑和若木,所以我們結論也只能是一種假說。

    首先撰寫《山海經》的人到過蜀地或者本身就是蜀人。三星堆王國雖然滅亡了,但國內的圖景卻被王國的遺民經過數百年的口耳相傳,最後被《山海經》的作者所知悉並記錄下來,成為跨越時代的歷史記憶。

    其次這也有可能是早期人們的共同想象。三星堆與《山海經》之間有數百年的距離,不同時代的人們是可能擁有相同的自然崇拜和圖騰崇拜的,尤其是對太陽、對樹木的崇拜,在原始社會和歷史時代的早期是普遍存在的。區別在於三星堆的國王及臣民們將其具象在了神樹之上,而《山海經》則將這種想象記錄了下來。

    當然,也有可能是《山海經》的作者寫了一段神話而已,畢竟書裡面荒誕不經的例子比比皆是。司馬遷關於這些神話的看法是:“《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餘不敢言之也。”而今天的我們則恰恰對文獻做了過度的解讀,將一個神話寫成了另外一個神話。

  • 8 # 傲嬌的小農人

    在陝西曆史博物館中,陳列著十八件國寶級文物。有一件"漢金怪獸"特別奇怪,它的形態與山海經中的蠱雕特別相似。看到這款文物,很多專家都覺得,這件文物就應該是古籍中描述的異獸,可是西方考古學家卻不相信。

    這一件"漢金怪獸",是從匈奴墓中出土的。1957年,陝西省發現了一座古墓,不是漢墓,是匈奴墓。自從發現了"漢金怪獸"之後,因為長得很奇怪,引起了大家的高度重視。仔細研究之後發現,這款文物身上藏著17只小鳥,不仔細找,真的 找不到。而且,在現實生活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小動物。

    最後有專家提出,"漢金怪獸"與《山海經》記載的蠱雕差不多。長相很神奇,既像雕,又像獸,頭上還有長長的角。似乎只有在這本古籍中,才能找到與文物差不多的形象。

    關於蠱雕,在《山海經》中的記載,真的與"漢金怪獸"十分相似。但是西方專家卻說,兩者不可能一樣。他們覺得這本古籍是華人編纂出來的,內容都是虛造的,沒有任何證據。古墓中根本不可能出現這樣的文物,關於這一點,我們的考古專家也沒有辦法反駁。

    還有人提出質疑,匈奴是外族人。匈奴墓出現的文物,怎麼可能與《山海經》的內容一致呢?其實大家對於匈奴族有誤解,的確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匈奴一直騷擾著中原地區。幾千年以來,匈奴對於中原王朝的發展有了很大的影響,從未停止過。到了秦漢時期,匈奴更加張狂,遭到了中原王朝的攻擊。在大家的印象中,匈奴似乎異族,其實不是的,他們只是華夏族的分支。

    據歷史記載,夏朝滅亡之後,有一支後裔逃往北方,迅速吞併其他部落,成為了匈奴族。這就是說,匈奴並不是蠻夷一族。在後世的考古中發現,匈奴墓出土的文物,與中原文物差不多。所以"漢金怪獸"從匈奴墓中出土,沒有什麼稀奇的。可是奇怪的是,為什麼與古籍中異獸的記載很相似呢?

    這個問題誰也不知道,大家只是一種猜測。也對,《山海經》是一本虛造出來的書籍,裡面的異獸不一定存在。可是"漢金怪獸"與異獸長得很像,又怎樣解釋呢?

  • 9 # 林屋公子

    不是巧合,青銅器的影象和《山海經》的怪物,確實是有一定關係的。根據《左傳》的說法,以前夏禹稱帝的時候,四方國家把萬物畫在圖上,和金屬一起進貢給夏禹。於是夏禹鑄造了九鼎,並且把萬物影象刻在上面,使大家能夠分辨忠奸。而根據另外一些記載,《山海經》正是成於大禹時期,是大禹治水的時候,伯益、夷堅和他一起勘測全國,然後把影象記錄下來的。可見,古人認為九鼎影象和《山海經》是有關係的。

    雖然,這不代表這就是歷史事實,因為夏朝和大禹的存在,至今還是個謎團。《山海經》也被研究成書於戰國秦漢時代。而九鼎的存在性也被認為有問題。但即便如此,《山海經》的素材一定是經過古人口耳相傳的,而青銅器上確實也存在一些神獸影象,典型的有蟠螭紋、蟠虺紋等。三星堆的青銅器,自然也不能例外。而且相對於中原商周青銅器,三星堆的青銅器巫術色彩明顯更重,所以其影象也就更誇張一些。

    舉個例子,《山海經》有“目直”的燭龍,《蜀王本紀》也提到四川上古有“縱目人”,而三星堆出土青銅器正好也有眼睛凸出的人面形象。那麼這三者之間可能就存在關係,可能都是源於共同的“縱目”傳說。當然,不管是《山海經》文獻記載還是青銅器文物資訊,更多還是反映一種藝術想象,儘管有很大的相似度,也不能證明都是真實存在的。

  • 10 # 暖歷史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山海經》如此相似,一切都是巧合嗎?當然不是!

    隨著考古的繼續,三星堆又成為熱點,三星堆引發人們的強烈好奇,是因為它出土了大量的不同於中原形制的器物,尤其是青銅器。

    三星堆最具特色的文物

    但是,熟悉《山海經》的人,卻發現出土的器物和書中的記載有大量的相似,甚至一樣的地方,這就又激起了人們對《山海經》的興趣。

    比如這一次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大家知道現在的成都平原是沒有大象的,所以會感到困惑,象牙是哪裡來的呢?其實答案就在《山海經》裡。

    三星堆出土大量象牙

    《山海經》中山九經,裡面說“再往東北三百里,有山叫岷山,有江水從這座山發源,東北流入大海....山上多產金屬礦物和玉石,山下還產像玉石的白岷,所產獸多是犀牛和大象....”

    這樣一看,三星堆出土大量象牙就一點不奇怪了,同時也驗證了《山海經》所記載的就是當時的情形。

    三星堆還出土了黃金製品,同樣在中山九經裡,說:“再往東四百里,叫做蛇山,山上多產黃金。”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確切地知道山海經中這個裡是什麼概念,和我們現在說的里長度是不是一樣,但是三星堆周圍有盛產黃金的山是肯定的。

    金面具

    《山海經》應該說到現在還沒有完全破解,但從上面說的這個角度看,《山海經》起碼有一部分是記錄當時真實情況的一本類似“博物志”的書。

    但是《山海經》中又記載了大量的我們至今不理解的內容,就比如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中最典型的“神樹”。

    一號大神樹高達3.96米,樹幹殘高3.84米。有三層枝葉,每層有三根樹枝,樹枝的花果的形狀或上翹, 或下垂。三根上翹樹枝的花果造型上都站立著一隻鳥,鳥共九隻 。

    這個器物應該是祭祀上天用的,它是人類製造出來的。

    三星堆一號神樹

    《山海經》中關於神樹的記載有很多處,和這個出土的器物造型最相符合的,大概是《山海經海外東經》裡面的一段記錄。

    “(黑齒國)下面有一座湯谷。湯谷上有一棵扶桑樹,是十個太陽在這裡洗澡的地方,位置在黑齒國的北邊。處在大水當中,有一棵高大的樹,九個太陽住在樹的下枝,一個太陽住在樹的上枝。”

    那麼三星堆一號大神樹是山海經中記錄的扶桑樹嗎?如果是,那麼只有一種可能,就是古代三星堆聚居的人到過黑齒國,見過這個樹,而依照看到的,做了一顆樹,來祭祀“太陽”或者是天神?我覺得這個不大可能。

    《山海經》中關於巴蜀的記載,《海內南經》說夏啟王的臣子叫孟塗的,在巴地做巫教主,這個人很會斷案子,還說他居住在巫山上。

    但是在《海內經》中,又說西南有巴國,大皞生了鹹鳥,鹹鳥生了乘釐,乘釐生了後照,後照是巴人的祖先。

    這兩條的記載,其實也不矛盾,無非是說中原王朝的夏的臣子去到了巴地,而且還做了巫教主。

    值得注意的是,《海內經》關於九丘建木的記載。

    說在哪裡,有一棵樹,青色的樹葉,紫色的枝幹,黑色的花朵,黃色的果實,叫建木,高有八十丈,中間不生樹枝,只在樹頂生了許多彎曲的丫杈,又在下面長了不少盤錯的樹根,它結的果實像麻實,它的葉子像芒木的葉。大皞曾經攀援著它登天,它是黃帝造做,施為的。

    到了這裡,可以說這個樹不是扶桑樹,應該是建木。我們試著給三星堆一號神樹一個解釋。

    首先,這個神樹的確是祭祀之用,準確地說不光是祭祀祖先,還是祭祀天。

    很簡單,巴人的祖先曾經透過這顆樹上到了天上。在中國古代的神話裡,本來地上的人和天上的神之間是可以自由溝通的,人上天,要麼是順著天梯,要麼就是靠著神樹。後來重黎分管天地,人神就分開了,想要溝通,只能透過“巫師”這個職業的人。

    孟塗在巴地做巫教主,他是夏啟的臣子,古巴國的人,要想和他們的祖先溝通,要透過孟塗,孟塗怎麼讓他們相信他可以做到呢?透過“神樹”,而且大概孟塗還帶來了九個太陽的故事,更加增加了他的權威,所以在樹上有了九隻鳥。這個神樹,可能恰恰說明中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一個融合。也說明巴蜀文化,三星堆文化是中華文明的一部分,而不是來自外星或者別的什麼地方。

    所以,《山海經》不僅僅是一部“博物志”,它還是反映古代文化融合和古代人的思想和觀念的的一本書。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器,與《山海經》如此相似,絕不僅僅是巧合。是很真實的記錄。

    不過三星堆也好,《山海經》也罷,都充滿了太多秘密,我寫這些只是我自己的猜想,都不一定對,因為有太多的迷還沒有解開。

    (只是用神樹做例子做一個分析,三星堆器物和山海經中的描寫有關聯或者契合得很多,不一一分析了。)

  • 11 # 江西說書人

    我想不是巧合。

    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與《山海經》相似,恰巧說明了文學是現實的反映這個道理。

    《山海經》的神奇和荒誕現象不可能是憑空出現的,一定是有相關的事物誘發和聯想,只是基礎事物是什麼,想象面有多大,無法確定。所以三星堆青銅器和《山海經》描述出現相似正好可以印證這點,《山海經》不全是幻想,三星堆也不是外星文明。

  • 12 # 榮耀歷史

    隨著近期的發掘,神秘的三星堆再次吸引了華人目光。自1929年首次發現,迄今為止陸陸續續13次發掘,上千件青銅器、金器、玉器等稀世珍寶出土,被世人譽為可媲美兵馬俑的“第九大奇蹟”。在出土的文物中,有5件列為鎮館之寶,禁止出國展覽,其中有一件與《山海經》完美契合,不禁讓我們懷疑《山海經》中光怪陸離的世界真實存在過。

    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縱目千里”青銅人面像,禁止出國。標準的三星堆特徵——縱目,眼睛特別突出,根據史料記載,古蜀國王蠶叢就是縱目,結合出土的其他文物,可以發現古蜀人有眼睛崇拜。

    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金杖,禁止出國。這是一層金皮,內裡有木質殘存,推斷當年是套在權杖之上的,這是中國唯一一柄象徵王權的權杖,在中原王朝中,周以前象徵王權的是九鼎,周以後變成了傳國玉璽,獨獨沒有權杖,反而在埃及、歐洲等文明中,權杖作為王權或者神權的象徵。

    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祭山圖”玉邊璋,禁止出國。玉璋是祭祀用的重要禮器,這件玉璋整體呈黑色,中間偏上的位置因為焚燒的原因有點泛白,器形高大且儲存完整,非常難得,更關鍵的是它上面的圖案向我們展示了古蜀國的活動。圖案拓圖如下:

    這是一場在山地舉辦的祭祀活動,故稱“祭山圖”,可以看到圖中的古蜀人眼睛確實很突出。三星堆之所以神秘,因為它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出現、興盛、消失,沒有留下隻言片語,出土的上千件文物中,也沒有一個文字,祭山圖展示的圖畫就顯得尤為珍貴。

    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青銅大立人,禁止出國。大立人像身高達1.72米,底座高0.9米。底部有兩層座子,座子上雕有四隻象頭。大立人濃眉大眼、雙耳招風、頭戴花冠,兩臂環抱於胸前,雙手環握中空。表情凝重似乎是在溝通天地,正是作法的祭祀模樣。大立人身上的服飾非常華麗,有外衣、中衣、內衣三層,外衣左側是兩組相同的龍紋,每組兩條;右側是兩條豎形紋飾,分別是獸面紋和蟲紋;中衣為短衣,後背左側繪有一條龍紋圖案;內衣也分別繪了獸面紋、蟲紋、回紋等圖案。

    根據科學考證,三星堆文明擁有高超青銅技術時,中原文明還在玩泥巴(陶器時期),而此時他們就有了如此精湛的紡織工藝,著實令人驚歎,讓人不得不懷疑他們和外星文明的聯絡。

    三星堆博物館鎮館之寶——通天神樹,禁止出國。當年通天神樹第一次出現在公眾面前時,很多人腦子中的第一個反應:這就是《山海經》裡的扶桑神木!《山海經》裡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青銅神樹整體高3.96米,頂部有殘缺,據估計完整的青銅神樹高度應該在5米左右。整個神樹由底座、樹幹、樹枝和盤龍四個部分組成。底座呈圓形,共分三段,三面弧邊三角鏤空狀,狀似神山,座上還刻有象徵太陽的紋飾。

    青銅神樹共分三層,每層有三根樹幹,共九枝。每根向上的樹幹都各開一果實,於中間站立一神鳥(如上圖所示)。神樹一側立有盤龍,佔據了神樹約一半的空間。整條龍長179釐米,造型頗為奇特,龍頭四角且肩有小翅,頭朝下尾巴朝上,龍體呈繩狀沿樹緣逶迤而下,盤踞在神樹之上。

    在《山海經》中提到了兩種神木:

    《山海經·海內南經》:“有木,其狀如牛,引之有皮,若纓、黃蛇。其葉如羅,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其名曰建木。”

    《山海經·海內經》:“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 大暤爰過, 黃帝所為。”

    《山海經·海外東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山海經·大荒東經》:“湯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載於烏。”

    同時《山海經》中記載了絕地天通:

    《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日月山,天樞也。吳姖天門,日月所入。有神,人面無臂,兩足反屬於頭山,名曰噓。顓頊生老童,老童生重及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曀,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

    顓頊大帝為了維護人間秩序,命重獻向上頂天,命黎邛向下撐地,使得天地距離變得很遠,從此人不可亂上,神不可亂下,即絕地天通。但是人還是要和神溝通,傳說西南生長有一顆神樹,叫建木,可以溝通天地,是人和神之間的唯一交流途徑。

    結合《山海經》中對建木的描述,與青銅神樹極其相似,而且青銅神樹作為祭祀禮器,扮演的角色就是溝通人與神,再者三星堆所處的方位恰恰是西南,這都表明三星堆青銅神樹的原型就是建木。

    但是與建木不同的是,青銅神樹多了9只神鳥,其實我們現在看到的青銅神樹頂部殘缺,根據推測,復原圖如下:

    從上到下一共10只神鳥,9只居下,1只居於頂端,聯絡《山海經》中關於東海扶桑神木的記載,“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太陽在神話中就是金烏鳥,所以青銅神樹是建木和扶桑木的結合體。

    那麼問題來了,三星堆文明在歷史的記載中沒有留下一丁點痕跡,可以基本肯定他們與外界是沒有聯絡的,既然如此為什麼三星堆文明中最重要的青銅神樹與《山海經》如此契合?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猜測,《山海經》中記載的世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部分因為認識不到位而將其神話了!

    這一次的三星堆發掘,也現場連線了《盜墓筆記》的南派三叔,在書中他就以三星堆青銅神樹為原型,創造了秦嶺神樹!

    其實,隨著考古工作的各種發現,我們越來越覺得遠古時期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單純,有太多秘密等著我們去想象。

  • 13 # 雲隱

    《山海經》寫道: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這似乎為我們揭示了《山海經》與古蜀國之間的關係,其實,從“蜀”這個字的來歷,就可以看出《山海經》與古蜀國,與三星堆之間的內在淵源。

    先秦時代,中原文獻沒有直接記載上古巴國、蜀國曆史文化。但在《山海經》裡,有2/3的內容直接、間接書寫了巴蜀山川地理、歷史文化,以及上古蜀語基本上儲存在其中。今天三星堆考古出土的青銅器,更是與《山海經》相符。可見,《山海經》一書為上古天文地理書應為真,而非荒誕之言。

    我們先從“蜀”這個字開始,在《山海經》中這三個字屬於上古蜀語,已是不爭的事實。“蜀”字在《山海經》中出現2次,《南山經》曰:“又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孫”。“蜀”即蜀國。並作了2次偏傍,其一指鳥名;其一指國名。

    從“蜀”字演變過程看:上古蜀山氏與採桑飼蠶有必然的聯絡。野蠶性孤獨,各據一葉,以保證其食葉充足。故“蜀”字又引申為“孤獨”之意。楊雄《方言》曰:“一,蜀也。南楚謂之獨”。孔穎達《爾雅·釋山》疏曰:“蟲之孤獨者蜀。是以山之孤獨者亦名蜀也。”最早在岷江河谷養野蠶的部落,把他們居住的山,就稱之為蜀山,部落就稱之為蜀山氏,其後與中原黃帝部落聯姻。

    我們再從顓頊的記載來說。顓頊為古蜀國的先代,最早可見於《山海經·海內經》,其原文是:“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摧首、謹耳、人面、軍嚎、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擷頂。”

    成書稍晚的《世本》也有相同的記載,內容略有出入,說 :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大戴禮記·帝系篇》所記的內容與《世本》基本相同,但是將“濁山”寫作“蜀山”。後來《史記·五帝本紀》在轉記這條材料時,又將“泯水”即“泜水”改稱為“江水”,《藝文類聚》引《帝王世紀》曰“帝擷項高陽氏,黃帝之孫,昌意之子,姬姓也,母日景,蜀山氏女”。

    綜合這些記載青陽所居的泯水或稱為泜水,或稱為江水,其實都是指今之眠江而言。而淖子的“淖”與“濁”、“蜀”都應當是指蜀山之名,所以清人郝懿行在《海內經》箋疏裡說:“濁、蜀古字通,濁又通淖,是淖子即蜀山子也。”阿女者,《初學記》九卷引《帝王世紀》雲,“擷項母曰景懊,蜀山氏女,謂之女樞是也。”兩條水的地望,《史記》索隱認為“江水、若水皆在蜀,即所封國也。《水經》曰‘水出旄牛檄外東南至故關為若水,”。按漢代仍稱今雅龍江為若水,即可以為證。所以,就氓江、雅龍江以及蜀山等地望而言,昌意族的後裔顓頊氏族應當與古代的蜀國有關,蜀國之名或即取自蜀山之蜀。

    以上內容,都說明山海經與古蜀國之間的對應。所以,山海經是上古地理書已證據確鑿,特別是今天三星堆考古文物的出土,對於我們研究古蜀國與山海經,與黃帝氏族之間的關係,將起到關鍵作用。

  • 14 # 酷我桌布

    自從1986年三星堆遺址被發現後立即引起世界轟動,其出土稀世之寶眾多被稱之為“最引人注目的考古發現”,被稱為考古學上的“世界第九奇蹟”。去年9月時隔34年後,三星堆遺址再次啟動發掘,新發現6個祭祀坑,今年3月20日首度公開最新重大發現。

    神秘金面具:此前在金沙遺址博物館中儲存著商周時期的金面具,因此次發掘出體量更大的黃金面具,儘管受歲月摧殘成為了殘件,只剩下半張,但仍然足以讓人又驚又喜。

    三星堆遺址全新國寶:從去年至今經歷5個多月的努力,一座青銅寶庫現於我們眼前,

    除了上文提到的金面具之外,出土了數十件製作精美、奇特而且儲存完整的青銅器,包括青銅面具、頂尊跪坐人頭像、青銅罍、大口尊等等。

    35年前三星堆一、二號祭祀坑出土,神樹、縱目面具、大立人等等文物足以讓世人看得目瞪口呆,此次眾多青銅器被髮掘出來,足以證明當時古蜀國的富庶超出人們的想象。新奇特,製作精良,也說明當時無論在藝術還製作水平都非常不錯。

    3000多年前的絲綢遺痕:此次三星堆祭祀區全新發掘成果中正式公佈了在在祭祀坑中發現絲綢殘留物,檢測出蠶絲蛋白,這證明了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王朝便已經開始生產製作和使用絲綢了。

    象牙:古象牙被發現數量超過100件,還有不少象牙製品。在古代象牙是人們財富和地位的象徵,同時古象牙成為重要的生科研證據,對於巴蜀地區以及全國古地區的古代生物、地理、環境、地質等研究專案提供重要依據。

    沉睡於地下3000年的三星堆古文化陸續浮於水面,象牙、青銅神樹、巨青銅面具、金面具殘片、青銅器皿,合計已經出土500餘件重要文物。

    一、文物

    1、崑崙臺——青銅神壇

    《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臺,傳說中這是神仙居住、開啟天地的通道,“臺四方,禹闋之,三仞三沮,,乃以為眾帝之臺,在崑崙之北。”炎黃舜堯禹五帝是先居於太微之中,來到人間便居住於崑崙上。

    三星堆遺址發掘出來的青銅神壇,一共分為上、中、下三層,底層為圓形底座,有兩個造型奇特的怪獸守護;中間層是四個手持手杖的人背對站立,面向東、南、西、北方向;頂層為山形基座方鬥形神殿,四個山裡面雕刻著五個造型怪異的人首鳥身像,四角上分別站立著一隻立鳥,整個青銅神壇上都雕刻精細的獸形紋和雲紋。

    有研究人員認為三星堆遺址發掘出來的青銅神壇很可能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崑崙臺原型。

    2、貼金青銅面具

    這個貼金青銅面具不由得想起古埃及文明,同樣發現了一具精美神奇的黃金面具,屬於公元前14世紀法老圖坦卡蒙死後所戴面具。三星堆貼金青銅面具與之不同的是並非戴在木乃伊上,而是緊緊地包裹在青銅像上,巧妙地與人像渾成一體。造型奇特的人像戴上貼金青銅面具,顯得示出非常神秘的色彩。

    3、青銅神樹

    比起貼金青銅面具,青銅神樹更富有神秘色彩,三星堆遺址一共出土六棵青銅神樹,其中最大的一棵神樹高達3.96米,共分三層,每一層都有三個分枝,樹枝自然向下。神樹上一共站著九隻鳥,神樹的山裡面雕刻著一條巨蟒從樹上盤旋而下,猶如從天而降,既神秘又氣勢十足。

    《山海經海外東經》記載道:“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墨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意是神鳥是太陽的化身,每一天都有一隻鳥飛到天空中給人間帶來光明,書中記載的扶桑神樹與青銅神樹確實頗為有相似之處。

    作為中國古代三大奇書之一的《山海經》中的奇珍異獸或許很多並不真實,但是有些似乎又被找到與現存生物一樣的證據,

    二、時間節點、地理位置

    據《山海經》內容記載,古蜀國是真實存在的,其中《山海經》描述四川地域主體,古代五蜀國,文中提到的“天下之中”便是三星堆遺址所在的成都平原。

    四、三星堆文明是地外文明?

    文明的傳承最好的是利用文字、符號、圖畫等記載,三星堆文明卻並沒有發現文字遺蹟,比如外國的蘇美爾文明會把文字元號記錄在石板蘇美爾王表上。然而三星堆文明並沒有文字記載,這使得其更加迷霧重重,他們的文明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沒有言語沒有文字又或者他們根本不需要這些,直接用意識或者心靈來溝通嗎?假如是這樣只能說他們是來自更新維度更高層次的地外文明瞭,假如我們沒有發現三星堆遺址,就根本不知道有這個文明存在過。

    寫在最後:

    “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最後想說三星堆文明實在是太燦爛了,然而卻在史書上找不到隻言片語,後人們不斷努力試圖解開無數的歷史謎團,五千年的璀璨長河,有望一點一點被揭開。然而哪有那麼簡單,其中三星堆文明仍然有太多的未解之謎等著我們去發現探索。

  • 15 # 文物考古聊歷史

    絕非是巧合。三星堆與《山海經》可以互相印證。《山海經》的成書時間與三星堆應該很近。

    三星堆的所有出土物中與《山海經》聯絡最為密切的就是1號青銅神樹了。

    三星堆的1、2號祭祀坑裡出土了幾顆青銅樹,最高最大的便是1號青銅神樹。青銅神樹的構造與《山海經》裡的記載非常的接近。

    青銅神樹上有“一龍,九鳥,十二果”,《山海經》中有“十日,十二月”

    《山海經》中有“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齒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簡單的說就是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個太陽。湯谷有扶桑樹,扶桑樹矗立在水中,十個太陽中九個居於扶桑樹的下枝,一個居於扶桑樹的上枝。青銅神樹的構造與這段記載神似。

    作為傳說中的神樹,1號青銅神樹通高3.96米,這麼高的青銅器在整個夏商周三代都是絕無僅有的。

    青銅神樹圈形的底座上三足呈拱形,恰如樹的根。套鑄的三層樹枝上每層各有三枝,整棵樹共九枝,每枝上各有一隻鳥,一共便是九鳥。用金烏的形象來表示太陽也是古時常用的表現手法。因此,青銅神樹上的銅鳥或許正可以看作是太陽的化身。九隻銅鳥正象徵了九個太陽,對應《山海經》裡的“ 九日居下枝”。其樹頂無鳥,正是表現了“一日方出”。

    被網友戲稱為“方向盤”的三星堆輪形器或許正為配合青銅神樹。

    《山海經》中還說:“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再看三星堆的神樹,在神樹的頂端確實有桃子一樣的果實,一共12果。

    三星堆神樹的底座處攀援著一隻“馬面龍”,這是否就是《山海經》中說的那條“黃蛇”呢?

    《山海經》中記載建木生長在“天地之中一個叫“都廣”的地方。明代學者楊慎的《山海經補註》說:“黑水都廣,今之成都也。”而神樹的發現地就在成都。

    此外,三星堆有青銅縱目面具,《山海經》中有“目直”的燭龍。

    儘管《山海經》的記載看似荒誕,但在其似假似真的描述中,也有不少那個時代真實的東西。寫《山海經》的人或許聽說過古蜀國的一些傳說,又或者,古蜀人聽過《山海經》裡的故事。

  • 16 # 靜心匠道

    三星堆文化與上古奇書山海經,兩者不是巧合,而是相輔相成,只要解讀了三星堆文明就能證實山海經不是一個上古神話,山海經是中華遠古歷史的真實記錄,正如希臘神話中的特洛伊木馬的故事和和特洛伊遺址發現一樣,而三星堆考古意義同樣是證明中華上古文明不是神話,是真實存在的歷史,對中華文明的崛起也是意義非凡的。

    隨著三星堆多個新坑不斷相繼出土讓人驚奇的文物是,許多讀者透過直播發現,三星堆的文化和山海經存在了越來越多的相似之處,甚至一些的記載完全是符合的,最有利的證明就是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和山海經中的扶桑木的記載是一模一樣的,

    其實在山海經中許多故事和三星堆有密切的聯絡,而山海經中的神話,最著名的就是后羿射日的故事,這個故事裡面作為神箭手的后羿,射下了天上的九個太陽,也叫做九日,最後留下了一個,而這十個太陽就是十隻金烏,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故事,

    而山海經中記載著十個太陽,是居住在扶桑木上,其中九個因為出來做亂,最後被后羿收拾了,可是后羿就此得罪了天帝,到了西王母哪裡拿到了仙丹,這段神奇的故事,後來還有嫦娥奔月等等,

    這段的經歷和三星堆中的太陽金烏圖案非常的相似,同時還和三星堆的青銅樹的造型非常的吻合,可以看出三星堆和后羿是兩者是有聯絡,或者兩者曾經發生過一段讓後人遺忘的往事,如果撇開山海經神話去看歷史,我們過發現在夏朝的時候,后羿確實是真實存在的人物,並且當時還是有窮國的勇士,因為見到太康的種種不堪,就非常氣憤的將太康趕走了,自己做了夏朝的國君,這就是著名的太康失國,

    但是后羿建立的又窮國只是控制了夏朝一半的江山,剩下的一半在支援夏朝的部落手中,當然兩者之間肯定會發生許多的爭鬥,按照后羿射日的故事,我們去掉那些神奇的偽裝,在故事的後面,能夠看到的隱喻,就是后羿戰勝了支援天帝的十個部落中的九個,其中一個幸運的逃脫了,而後羿這個大神,雖然得罪了天帝,但是天帝卻拿他沒有辦法,這個確實也很奇怪,後來他還去西王母哪裡請來了仙丹,而在方位上看,后羿是去過當時夏朝的西方,很有可能三星堆和這段故時有關,更是有可能它們就是曾經的支援太康的九個部落之一,

    夏朝是啟在長江中游形成的最早國家文明,他和東夷的三苗部落形成了一個聯合,以中原和長江流域中下游為中心向外發展,而在年代上夏朝和三星堆還有和《山海經》是同一個時期。也就是在宏觀上看,夏國以長江流域為主,和有窮國接壤,那麼它的西邊就是古代的巴蜀文化,其中就包括了三星堆文化,這樣一分析能夠看到,《山海經》非常清晰記載了,夏朝的人文地理。而其中的記載和現在考古文物相一致。

    而這段歷史可以成為是神敘文明,這個時期的重要特徵是“人神雜糅”,這期間我們看到伏羲到女媧,三皇和五帝,這些聖王們,透過藉助自然或者是神的力量,來維護對各部落聯盟的統治,雖然這段歷史只是傳說,沒有實際的證據,但是伏羲建立的八卦,是上古神巫時期的一個重要的例證,到了夏朝經過啟以後,建立了家天下,夏商朝兩朝依然我們能夠見到神巫的許多影子,到了周朝以後,逐漸形成了以天子和諸侯的王權為主的體系,神巫被淘汰周禮所淘汰,而祭奠有神靈也變成了自己的祖先,可以看到周朝是中國上古文化的一個重大的轉變,

    所以也難怪在明朝的時候《封神榜》會有商朝的紂王和妲己為引線,牽出了一部比山海經還要離奇的神話故事,而這個是時間點正是周取代商的轉折時期,也是上午神巫沒落的開始。

    自周朝以後,許多上古巫族漸漸消失於人們的視野,同時卻在民間開始了眾多的神話傳說,這其中就包括了許多人看不懂的山海經故事,

    神話是歷史意識之母。從全世界各民族範圍尋找到的文獻來看,能夠發現大量早期史料來源於神話。而中國的歷史研究,特別是研究先秦的歷史,不能只看《史記》,更不能因為神怪,而回避神話材料。作為東方文明的代表華夏一族的文明,其很多的起源就在《山海經》中。

    而由於上古時期,智慧和知識的傳播侷限,人們對世界的理解,更多的是以自然是老師,存在著“萬物有靈”的概念。因為古代最高的統治者也經常會被人民神話,這樣一來反而可能創造許多的神話,而當神話的出現和確定,它將超越歷史和現實,同時深入人心,進入人們的靈魂深處。而古代人民相信自然,在他們感覺,神話所講述的是的故事絕對是真的,神話本身就是自己部落和民族的發展歷史,可以在某種意義去看,神話是人類進入文字時代之前的更和古來的時代,而神話傳說經過了口頭的相傳,最後被記載於書籍之中,而這些遠古的書籍則是記載原始時代的歷史書籍。

    對於三星堆的記載,除了山海經的印證以外,還有《蜀王本紀》、《華陽國志》等文獻,裡面記載的縱目等資料,在古人看來感覺都是非常的離奇,可是當三星堆的發現是,人們才驚覺,這兩本文獻的正確性,很肯定的說,成書的作者的當然是看到過什麼,或者在更久遠中的資料,收錄進了自己的書籍之中,雖然他們不知道人為何會縱目,但是必定縱目是在蜀國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標誌。

    所以三星堆的文明和山海經其實不是巧合,反而應該是山海經的記載,是收羅了三星堆,良渚、石峁等眾多上古文明的故事總結,同時經過特殊的傳播和加工形成的山海經。

    上古時期,人類因為自然環境的惡劣,同時因為食物的問題,所以遷徙非常頻繁,但是在遷移的過程中,卻讓許多不同的文化每個得到了交流,而華夏文明也就在這樣的交流中,不斷的形成,通過後來的炎帝和黃帝等大部落的推動,華夏文明終於形成了一個相對統一的文化,而強盛的大聯盟,也讓許多周邊的小部落從四面八方的匯聚到中原,這樣就帶來了更豐富的文化,形成了最早的的歷史記憶。

    《山海經》記載的資料地域遼闊,不但是包括了三星堆,更包括的古代東亞大陸所涉及的地理範圍,而有專家考證更是含括了全球。而所有的這些資訊,最後匯聚到中心點。也就是山海經的山經中的開始,

    試想一下人類經歷了數十萬年的演化,在華夏大地中,我們也發現了北京人,藍田人,馬壩人等古代人類遺蹟,可以說古代華夏先民很早就建立了文化交流。而在在這些考古遺址中,可以部分印證山海涇的許多文化元素,比如三星堆的縱目人面具和山海經中記載的燭龍形象;同時我們也能夠在良渚古城中發現,與山海經記載相似的的“浮玉之山”和“烏峪文化”;當然去年都神木石峁古城與黃帝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還有知名的龍山文化與《山海經》中許多的怪獸例如燭龍等非常的接近。

    《山海經》中記載的海外就有,一百多個州,其實我們可以看成是一些古代的民族。而裡面的許多怪獸形象,其中很可能還是真實存在過的,另外一些有可能是各民族的圖騰,但是隨著歷史的變遷,民族的圖騰被淘汰,而許多動物也漸漸的消亡了。

    《山海經》還記載了很多不同地方的礦產,而古代懂的利用礦產,就證明文明的先進性,我們在三星堆中看到了許多精美的金屬器具,能夠知道上古年代的古人,其實在礦產中掌握的冶金水平,已經非常的高超了,而這也側面證明了《山海經》中記載的大多是真實的,

    同時還有很多專家認為《山海經》是一部世界地理史,其實這也的確很有道理。因為我們看到三星堆中的象牙和海貝,就證明了上古時期,其實各民族之間早存在了文化交流線路,而這條交流的路線可能已經是通向世界,甚至是遠到了西方。

    在《山海經》所記載的古代,我們看到古人的的知識面非常的廣,因為他們知道來自世界各地的資訊。三星堆和《山海經》很多地方有相似之處,無疑為兩者都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不過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對比資訊你會發現兩者的許多內容,雖然都超出人的想象,可是反而在驗證了山海經真實之處。

    三星堆文明的神奇的地方在於它鮮少出現在史籍中,並且它的風格與中華傳統迥然不同。而到現在為止,我們在《山海經》中找到三星堆文明的相似的記載。可以說在如果《山海經》中描述是上古時代的一個世界。那麼借解來了三星堆的秘密,也就找不到山海經的秘密。隨著不久的將來,三星堆文明不斷的被解碼和證實,那麼山海經之中的青銅神樹的故事和巧合也就迎刃而解了,一切上古的秘密可能就會被考古科學所證實。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17 # 喜歡大山的大山

    肯定不是巧合,世間萬物多多事情,又有誰能說得清楚?是巧合還是巧作?也許我們本來就生活在一個別人設計的空間。也許所有的事情其實都是被設計出來。地球上到底經歷了多少代多少代的智慧生物。又或者地球上存在著我們看不見感覺不到的另一個空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晁蓋等人智取生辰綱的上一年,梁中書送給蔡京的生辰綱被誰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