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朱子慧

    在外奔波的你也要記得生活的真諦。這杯酒我敬你。 一碗東坡肉以此來寄託在外奔波的人的思鄉之情。江南第一名菜,

    東坡肉東坡肉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實為其小妾王朝雲創制(蘇被貶黃州之際王為改善其飲食所創)),最早發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贈肉, 為徐州“東坡四珍”之一。

    相傳宋神宗熙寧十年(1077年)四月,蘇軾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黃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帶決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圍困徐州,水位竟高達二丈八尺。蘇軾以身卒之,親荷畚插,率領禁軍武衛營,和全城百姓抗洪築堤保城。經過七十多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保住了徐州城。

    全城百姓無不歡欣鼓舞,他們為感謝這位領導有方,與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紛紛殺豬宰羊,擔酒攜菜上府慰勞。蘇軾推辭不掉,收下後親自指點家人制成紅燒肉,又回贈給參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後,都覺得此肉肥而不膩、酥香味美,一致稱他為“回贈肉”。此後,“回贈肉”就在徐州一帶流傳,併成徐州傳統名菜。這在《徐州文史資料》、《徐州風物誌》、《徐州古今名饌》中都有記述。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他自己開荒種地,便把此地號稱“東坡居士”。這就是“東坡肉”的由來。在黃州期間,他親自動手烹飪紅燒肉並將經驗寫入《食豬肉詩》中。蘇軾在徐州及黃州時烹製的紅燒肉,只是在當地有影響,在全國並沒有多大名氣。真正叫得響並聞名全國的紅燒肉,是蘇軾第二次在杭州時的“東坡肉”。

    東坡肉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一月三日,蘇軾來到闊別十五年的杭州任知州。元祐五年五、六月間,浙西一帶大雨不止,太湖氾濫,莊稼大片被淹。由於蘇軾及早採取有效措施,使浙西一帶的人民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他組織民工疏浚西湖,築堤建橋,使西湖舊貌變新顏。杭州的老百姓很感謝蘇軾做的這件好事,人人都誇他是個賢明的父母官。聽說他在徐州、黃州時最喜歡吃豬肉,於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就抬豬擔酒來給他拜年。蘇軾收到後,便指點家人將肉切成方塊,燒得紅酥酥的,然後分送給參加疏浚西湖的民工們吃,大家吃後無不稱奇,把他送來的肉都親切地稱為“東坡肉”。

    追本窮源,蘇軾的這種紅燒肉最早在徐州的創制,在黃州時得到進一步提高,在杭州時聞名全國[1]。

    菜品製作

    做法一

    食材

    豬五花肋肉1500克、蔥100克、白糖100克、紹酒250克、姜塊(拍松)50克、醬油150克。

    步驟

    1.將豬五花肋肉刮洗乾淨,切成10塊正方形的肉塊,放在沸水鍋內煮5分鐘取出洗淨。

    東坡肉

    2.取大砂鍋一隻,用竹箅子墊底,先鋪上蔥,放入姜塊,再將豬肉皮面朝下整齊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醬油、紹酒,最後加入蔥結,蓋上鍋蓋,用桃化紙圍封砂鍋邊縫,置旺火上,燒開後加蓋密封,用微火燜酥後,將近砂鍋端離火口,撇去油, 在外奔波的你也要記得生活的真諦。

  • 2 # 海口生活視野

    讀書的時候,海南炒粉最讓勾起我的思鄉之情。

    我讀書的地方是在西安,西安各類小吃比較豐富,鹹辣口味比較重些。作為海南的學生,平常也吃學校的米飯,炒個葷素搭配的小菜。但大部分平時吃炒河粉,炒麵就很多了。每每看學校的師傅的炒河粉,炒麵的時候。特別是吃的時候,我就無故的想起了海南的炒粉,海南的炒粉炒的時候,放適當的水,海南人常言叫“炒溼點”或者叫“溼炒”,炒海南粉的時候,放切細的瘦肉,豆芽,蟹柳,臘腸之類的。跟西安的河粉不一樣的還有,海南的粉比較細條,如果是湯煮海南的粉是白色的,但西安的河粉是透明的。

    像在海南當時讀書的時候,一盤炒粉就是3元,像我這窮學生,來一盤吃下去,基本上就感覺天大地大,唯我獨尊的感覺了。真是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呀!在西安讀書,一樣貧窮的我,每次感覺吃膩了的西北小吃,就開始想念家鄉了,想念海南的炒粉。

  • 3 # 木才不是鐵

    離開家鄉漂泊的日子,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家鄉那些簡單不過的飯菜。

    尤其在食堂吃得胃口發酸的時候,家鄉的念頭會變得愈發親切與牽掛。

    我的家鄉,一馬平川,出產著流傳數千年的五穀雜糧,沒有山珍,也無海鮮。

    來到海邊,知道了鼎邊糊,知道了佛跳牆,知道了魚丸鮑魚,略略嚐嚐,也可果腹。

    繞在腦海的卻是永遠的黃麵糊塗,白菜豆腐,粉條熬菜,麵條饅頭。

    服了老祖宗那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總結。

    家鄉菜餚沒有粵菜的精細,也無杭幫的養眼,更無川菜湘菜的名聞天下,但卻是養我長大的食糧。

    年輕喜歡嘗試多種不同的滋味,覺得家鄉土裡土氣,無論方言口語還是飲食習慣,比起外面缺了許多讓我留戀的內涵。

    每天的黃麵糊塗很普通;一鍋麵條臨了加一勺烹熱的蔥花油,覺得寡淡;粉條熬了白菜加點豆腐海帶,也只是偶爾吃吃。

    等到出來久了,才慢慢明白割捨不了的是家鄉的懷念。

    每次回家,總是早上出去吃碗我們那地方才有的扁粉菜,或者領了下學的女兒一起到小攤點吃點煎灌腸。

    有些情懷,不經歷分離無法領悟太深;有些感覺,沒有離開,不知道原來一直深深埋在我們心底。

  • 4 # 婁山雲峰

    家鄉的油茶,鄉氣宜人,提神醒腦,小時候的最愛,如今離家十多年了,每次回家都是沖沖忙忙,來不及品味那家鄉的味道,就衝忙離開,也許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再也聚不齊曾經一起喝油茶的左鄰右舍,再也找不到種鄉愁……願時光減慢,我們且行且珍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玉米麵做窩頭蒸多少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