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膺天命

    無論是讀三國志,還是看三國演義,都很清楚的顯示楊修是個極聰明的一個人,然而愛惜人才的曹操為什麼要殺了他呢?

    一是楊修不懂何為“一把手”。曹操無論是“梟雄”也罷,“奸雄”也罷,他作為曹氏集團的“一把手”,必須保持絕對權威,對管轄範圍內任何重大事項都要有必須的、絕對的權威,也就是他在行使殺伐決斷的權力的時候,不允許任何人提出異議。而楊修恰恰沒有領會到這一點,他恃才傲物,很愛在曹操面前賣弄,原想得到曹操的賞識而加以重用,結果適得其反,曹操對楊修的這種挑戰行為甚是不滿。

    二是楊修觸到了曹操的絕對痛點。也就是參與到了曹操立儲大事上來,沒有做到“君子不黨”。《三國志,陳思王傳》記載了曹丕與曹植的太子之爭,就有楊修的參與,這無疑觸動了曹操的底線。曹操在曹昂、曹彰、曹衝死了以後,最想讓像自己的曹丕接班,然而楊修確處處和曹植保持統一戰線,是曹植的死黨,曹操為了給曹丕接棒後掃除障礙,顧慮曹植的勢力太大會成為後患,因為楊修愛耍小聰明,又是袁術的外甥,於是也就決定了楊修的一生必定以悲劇收場。

    楊修的死一則在於善於領導的心思,缺沒有維護領導的絕對權威,且給領導拆臺,讓領導難堪,二則楊修沒有擺正自己的角色,本給人打工,卻把自己放到了現任領導的對立面。所以說楊修必死無疑,不論是曹操,還是其他的英主,都不允許這樣的人存在。

  • 2 # 大鍋故國神遊

    關於這個問題,先說兩個比較流行的觀點。

    曹操為何一定要殺楊修,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是曹操嫉賢妒能,加上楊修又頗為輕狂,屢屢猜破曹操的心思,所以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羅貫中之所以要這麼寫,當然是為了“黑”曹操一把,為自己的小說主旨服務,這個自然是一種藝術化的處理,並不是歷史的真實。

    而舊史裡比較普遍的觀點,則是楊修捲入了曹植曹丕兄弟魏世子之爭,深陷曹魏內部權力鬥爭因為遭到誅殺。實際上這種看法,也並不全面,還很難解釋為什麼楊修死於嗣子之爭結束兩年之後,而且同樣參與了這場“爭鬥”的其他曹植黨羽沒有致誅,所以這個看法並沒有觸及到楊修之死的實質。

    那麼,曹操到底是為什麼一定要置楊修於死地呢?楊修之死的實質到底是什麼呢?大鍋覺得其實是主要因為這個兩個原因,一是楊修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立場實際上是擁漢的,二是楊修本人的政治立場和政治才能,已經和曹操政治需要之間產生了巨大的矛盾,甚至於已經開始威脅到曹操身後的曹魏政局了。因此,對於曹操來說,“楊修必須死”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

    一、楊修的政治背景和政治立場

    談楊修的政治背景自然繞不開楊修的家族,楊修出身於漢代冠蓋豪族弘農楊氏。楊修的先祖,漢安帝時期的楊震在和宦官的鬥爭中,以死明志,開清議的先聲。楊震的兒子楊秉在漢桓帝時期,官居太尉;楊秉之子楊賜,在漢靈帝時期更是歷任司空、司徒和太尉;楊賜之子楊彪,也就是楊修的父親,在東漢末年任漢獻帝的太尉。弘農楊氏是名副其實的“四世三公”,屬於海內第一流的高門。楊氏子孫秉承楊震的遺志,前赴後繼,幾乎代代都敢於冒死規諫,以匡扶時政、澄清天下為己任。楊氏的影響力在漢代有多大?我們從漢順帝即位之後,也不得不下罪己詔說自己“不德”,來為楊震的冤死平反的事件中,就可見一斑。

    到了東漢末年,首先和曹操發生聯絡的是楊修之父楊彪。有顯赫家族背景,有和宦官集團殊死鬥爭的家族傳統,又忠於漢室的楊彪,自然不可能認可曹操這種“贅閹遺醜”,又有篡逆之心的當權者。因此,楊彪和曹操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了。

    《後漢書·楊彪傳》:

    “時袁術僭亂,操託彪與術婚姻,誣以欲圖廢置,奏收下獄,劾以大逆。”

    曹操早年曾經想“找茬”藉機殺掉楊彪這樣“不服”自己的人,但是馬上就遇到了來自朝野的巨大阻力。孔融就曾經站出來為楊彪發聲,“四世清德,海內所瞻。”他首先提醒曹操,楊氏是具有巨大影響力的。接著孔融又警告曹操如果擅殺楊彪,將會引起可怕的後果,“橫殺無辜,則海內觀聽,誰不解體!”,最後孔融堅定地站在了楊彪一邊,表示如果曹操執意妄為,自己也會“明日便當拂衣而去,不復朝矣。”曹操在這種情況下,也只能作罷。

    在意識到弘農楊氏在東漢社會具有巨大的影響力之後,以政策靈活著稱的曹操轉而拉攏楊彪。應該說,楊彪和曹操的合作,大概介於荀彧和孔融之間。荀彧雖然乃心王室,但是卻和曹操有著階段性的一致利益,所以在大部分時間內仍能盡心輔佐;孔融自視甚高,發自內心瞧不上曹操,但是手中無兵無權,只能靠嘲諷開“嘴炮”,經常以觸犯曹操的權威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楊彪被曹操授予太常這樣的高位,雖然也不是真心和曹操合作,但是卻維持了表面的“和諧”。

    曹操拉攏楊彪,自然也會拉攏其子楊修。但是,因為楊修的政治立場和其父一樣,所以楊修和曹操的關係其實也只是表面看起來風平浪靜,而實則暗流湧動。

    二、楊修對於曹操身後曹魏政治的威脅

    《三國志·陳思王植傳》注引《典略》:

    “楊修字德祖,太尉彪子也。謙恭才博。建安中,舉孝廉,除郎中,丞相請署倉曹屬主簿。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自魏太子已下,並爭與交好。又是時臨淄侯植以才捷愛幸,來意投修,數與修書,書曰:“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想同之也。”

    大鍋覺得,這段材料至少展示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曹操拉攏楊修,是“下了血本”的。作為曹操的主簿,楊修無疑可以參與機密,具有“總知外內”這樣的重要地位。其次,因為楊修具有這樣地位,所以曹魏方面諸多達官顯要都爭相巴結楊修。這裡甚至包括了曹丕,當然還有曹植。

    而楊修之所以會選擇輔佐曹植和曹丕爭奪魏世子位,當然是不僅僅是因為他和曹植的私交不錯。真正的原因在於,曹植本人其實也具有擁漢立場,關於這一點其實值得深入討論。但是因為這不是本題的重點,所以這裡不再做展開。而曹植最終在爭奪世子位的競爭中敗北,根本原因也是由於他的忠漢立場,讓曹操覺得他“不堪大事”,而最終選擇了更具有野心的曹丕。

    從這個角度講,楊修捲入立嗣之爭並不足以導致他被誅,他的擁漢立場才是他不見容於曹操的真正原因。否則,就很難解釋下面的情況,曹操殺楊修之時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而曹丕在被立為魏太子則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的事。此時距離立嗣之爭結束,都已經過去兩年多了。如果楊修真的只是因為捲入立嗣之爭被殺,那為什麼曹操會在自己離世前百天才決定殺掉楊修?另外,曹植的“黨羽”眾多,何止楊修一人?涉及到的人眾多,比如司馬孚、賈逵和王凌一干人等,為什麼只有楊修“如此倒黴”?要知道,就連立嗣之爭的另外一位當事人曹丕都不認為楊修有罪至死。

    當然,如果楊修只是個草包,即便他具有擁漢立場,掀不起什麼風浪的話,曹操也不至於臨終前還放不下心。楊修的才能是顯而易見的,從我們先前所引的材料“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來看,楊修的政治才能十分出色,這一點就連曹操都感到很滿意。另外,《世說新語》還記載了大量楊修機智過人,才華橫溢的事例。這些就有大家熟知的“門寫活字”,“一人一口酥”,“曹娥碑”和“雞肋口令”等等。

    《三國志·陳思王植傳》:

    “植嘗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太祖大怒,公車令坐死。由是重諸侯科禁,而植寵日衰。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修。”

    這段材料已經清楚地表明,曹操正是因為考慮自己身後的政治局面,怕曹丕難以應付以楊修為代表的世家大族的勢力,出於“以絕後患”之目的除掉楊修。楊修繼承其家族風尚,懷抱忠漢之心而始終不願更張,終不見容於曹操。曹操又因其“頗有才策”,“慮終始之變”擔心其身後的政治形勢,出於抑制漢廷一切殘存力量的考慮,最終還是舉起了對楊修的屠刀。

    總結一下,楊修因為其政治背景和政治立場不為曹操所容,而楊修本人又是一個極有政治才能的人,這樣的人如果不能為自己所駕馭,以梟雄曹操的性格,自然是會毫不猶豫地舉起屠刀。所以,曹操才會在自己臨終前,決意除掉楊修。

  • 3 # 滿地落花未央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在《三國演義》小說和《三國志》正史,還有其它資料的記載中,原因完全不同。小說中,小說中楊修恃才放曠,高智商低情商,惹曹操忌妒因而被殺。正史中,楊修謙恭而有才華,但因為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下面我就把兩個原因及其推論過程寫在下面,大家做一回歷史偵探,看看哪個原因更接近真相。

    第一個原因:小說中楊修恃才放曠,高智商低情商,惹曹操忌妒因而被殺

    這個原因是《三國演義》小說中寫的,最為大家所熟悉。《三國演義》(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卷十五)這一回的題目就叫“曹操忌殺楊修”,可謂一言道出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小說中,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是“雞肋事件”。當時曹操在斜口對蜀漢用兵,但沒取得啥戰績,想退兵又怕人笑話,因此猶豫不決。當晚,夏侯惇進賬問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湯碗中有個雞肋,隨口就說:“雞肋,雞肋。”於是雞肋就成了當晚的口令。楊修得知口令後,就對手下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魏王這是要撤軍了,我們趕緊收拾行李吧!”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魏營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撤軍。曹操得知大怒,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交代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後,小說用“恃才放曠”來定性了楊修的性格,說他屢次惹曹操不快,惹曹操忌妒,是被殺的根本原因。

    小說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修門事件”、“一盒酥事件”和“夢中殺人事件”。這個幾個例子大家也都很熟悉了,我簡單說一下。

    “修門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曹操讓人造一個花園,花園造好後,工匠請曹操驗收。曹操也不吱聲,只拿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都不知道曹操啥意思,這時,楊修又出來當“最強大腦”了,他說,“門+活,是闊字,丞相嫌門太寬了。”工匠改了門,又請曹操來看。曹操很滿意,說:“誰知吾意?”工匠回答是楊修。小說中說,“操雖面喜,心甚惡之”。

    “一盒酥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有人送酥給曹操,曹操很高興,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看到字後,開啟盒子,把酥分給眾人吃了。曹操發現酥被眾人吃了,就問原因。楊修說:“丞相有令,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命令,所以就都吃光了。”小說中說,“曹操大喜,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曹操多疑,怕睡覺時有人害他,就公開稱,“我夢中好殺人,睡覺時你們可千萬別靠近我。”有一天睡覺,被子掉地上了,一個近侍趕緊去給曹操蓋被,曹操從床上跳起來,拔劍殺了近侍,然後上床繼續睡覺。又過了一會兒,曹操假裝睡醒,見到屍體故作驚訝狀,問:“誰殺了我的近侍”?大家說,丞相夢中殺人。曹操假裝痛哭,命人厚葬。從此之後,大家都知道曹操真的夢中殺人,不敢靠近睡著的曹操。只有楊修識破了曹操的詭計,在近侍的葬禮上說,“君乃囊中之錐也”(這句話說得有些含糊,用了“脫穎而出”的典故。後來毛本《三國演義》修改為:“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意思是丞相是清醒的,你們才在做夢呢!)小說中說,“操聞而惡之”。

    小說這一段後面,還寫了曹丕曹植爭奪曹操繼承人的位置,楊修站在曹植一邊,出了幾次餿主意,更加引起了曹操的不快,原文是“殺修之心愈忿矣,唯恐多人議論,故隱忍之”。楊修捲入曹操繼承人之爭的事情,下面我們還要詳細說。

    不過,小說把曹操殺楊修的主要原因,還是歸結為“操平生為人,雖然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於己”,意思是曹操主要還是因為忌妒殺了楊修,從這一回的題目看,也是這個原因。

    小說這一回寫得相當精彩,把恃才放曠的楊修,和姦詐狡猾的曹操,兩個人物的主要性格,都描述得活靈活現。所以後來很多人解讀“楊修之死”,都和職場厚黑學聯絡在一起,認為楊修是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只顧自己出風頭而傷老闆的面子,所以最終沒落下好下場。

    第二個原因,正史中,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在《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中,曹操殺楊修的原因不是因為“雞肋事件”,而是這樣記載的,“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

    具體什麼罪名呢?裴松之點評《三國志》,引用《點略》說,“公以修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所以,楊修之死,在正史上,直接原因是“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意思是洩露機密,私交諸侯(一說私交王室成員),而根本原因則是,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

    直接原因史冊上沒有記載,“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這種事兒可有可無(當時謀士武將紛紛站隊,交關諸侯恐怕非楊修一人),而且曹操殺楊修是在自己死亡前一百天左右,所以更像是隨便安了個罪名來殺楊修。

    所以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下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

    第一個原因,楊修的身份很敏感,政治上站在曹操的對立面。

    楊修出身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東漢名臣楊震、後來的隋文帝楊堅,都出自這個家族。楊修往上數四代,都位列三公,他爸爸楊彪就官居太尉。此外,楊修的母親還是袁術的妹妹,算起來他還是袁術的外甥。所以,楊修首先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官N代。

    但不幸的是,楊修的這個家庭背景讓曹操很不爽。為什麼呢?因為楊修的爸爸楊彪,以及其代表的弘農楊氏,擁漢不擁曹,他們是站在皇室一邊的。

    那楊修本人是擁曹還是擁漢呢?他的政治立場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非常可疑,很可能是擁漢的。曹操就曾經給楊彪寫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意思是你兒子仗著你家的勢力,不和我一條心,我說他他也不聽,真生氣啊!

    擁漢不擁曹是什麼下場?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的主要謀士荀彧,盛名震動天下的孔融,都沒有好結果,別說一個小小的楊修了。

    第二個原因,曹操決定立曹丕為太子後,曹植陣營的主要謀士楊修就非除掉不可了。

    小說中,用“恃才放曠”四個字形容楊修,把楊修定性為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人物,可正史上,楊修並不是這樣的。裴松之引用《典略》說,“謙恭才博”,就是這個人不但有才華,而且為人謙恭,和小說描述的,性格正好相反。

    正史的記載大概是靠譜的。因為楊修從二十五歲就開始給曹操當署倉主薄(官位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並且把曹操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曹操很滿意,手下的人也爭相與楊修交好。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楊修是個恃才放曠,嘴沒把門的人,曹操恐怕不會讓他給自己當秘書長。

    也就在這時,楊修的才華,引起了曹植的注意,曹植幾次給楊修寫信,拉攏楊修。曹植的信寫得很客氣,“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意思是幾天不見,你想死我了。楊修則欣賞曹植文學上的才華,兩人就這樣勾搭在一起。

    不過曹植是個文學上的天才,確實政治上的蠢材。

    剛開始時,曹操是比較喜歡曹植的,並且一度想立曹植為太子。因為曹植很聰明,才思敏捷,是個天才型的人物(以致後來謝靈運形容曹植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但曹植的才華,主要體現在文學上,在政治上是個低能兒。《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說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因為恃才放曠,喜歡喝酒,曹植在政治上連續犯錯。

    有一次,曹植喝醉,“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司馬門是曹操專用通道,大臣們看到車架,都伏地叩拜。曹操聽到後大怒,殺了掌管司馬門的官員。

    還有一次,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讓曹植帶兵救援,但曹植喝得大醉,竟然不能帶兵出征。史載,“(曹操)於是悔而罷之”,就是以後不再提立曹植為太子的事兒了。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典故》記載,曹植因為驕縱被曹操疏遠,楊修也受到了牽連,但這時楊修也不敢斷絕和曹植的關係,最後終於被曹操安了個罪名殺死。

    那曹操為啥一定要殺楊修呢?就是因為“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曹操這一生,頗以袁紹的敗亡為教訓,所以他很擔心自己死後,兒子們重複袁紹諸子內鬥的故事,所以既然已經決定立曹丕為太子了,那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再加上楊修的政治立場和身份背景,楊修就必死了。

    楊修也意識到這一點,《典略》記載,楊修臨死時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意思是我被曹植給害死了。

    上面就是楊修死亡的兩種原因,一種是小說中的,曹操因為忌妒殺死楊修;一種是正史的,楊修因為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 4 # 文史長廊

    且先說說楊修所做的事情。

    有一次曹操府上修建一個花園,在花園入口有個門,曹操走到門前,不言片語。只掂筆寫下一“活”字,眾人不解。楊修一眼識破丞相心機,說一個“門”加上過“活”就是“闊”,於是命人把門拆了。

    另有一次,馬騰送曹操一盒酥,曹操依然只在上面寫了一個字,字曰“盒”。曹操離去,楊修就把一盒酥每人一個分給眾人。曹操問其原因,解釋到:一盒字表示一人一口酥。再一次有名的事件是“雞助事件”。曹操久攻漢中不下,一小卒問今天的口令是什麼,曹操覺得,現在攻取漢中,多日來並沒有成果,但自己的糧草兵馬不足,必須儘快回去,但是丟掉漢中有顯得可惜。曹操忽言今天口令是“雞助”,楊修聽到了,“雞助,雞助,食之無味,丟之可惜”。如同打仗一樣,曹操是想班師回朝呀!就命令軍士們提前準備回去。

    就這樣,楊修從被驚歎,到厭惡再到最後的忍無可忍。他惹怒了曹操,被殺了。這其實反映了一個很深刻的職場道理:曹操是主子相當於老闆,而楊修是將士相當於員工,楊修作為員工不想著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來博得老闆開心。而是喜歡揣摩老闆的心思,用自己的小聰明向其他“員工”玩弄手段,表現出比老闆更優秀的姿態。在一定的位置領導就會表現出一定的尊嚴,這般讓老闆天天顏面掃盡,他能讓你好過!

    一般老闆都有這個心理,何況是曹操,那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楊修行為相當於自撞槍口。楊修精通各種兵法,卻不懂官場哲學,自持聰明舞弄玄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易讓領導厭惡,碰到一個不好的老闆走到生命的盡頭也是在所難免。但楊修是不是真的該斬,我想論才能他並不應該被殺。楊修的才能是有目共識的,多次為丞相出謀劃策,以至於曹操之後又後悔不該殺楊修。只能說楊修之死是綜合因素下所導致的局面,什麼綜合因素:一個性格暴躁、喜歡殺人的曹操,一個自持聰明、喜歡使領導難堪的楊修,一次導火線。

    三國故事,有因有果令人回味。

  • 5 # 愛尚文史

    楊修當然該斬!!!

    曹操很欣賞楊修,原因有二

    第一:文學修為:

    楊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對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等文學形式頗有研究,且造詣極高;楊修一生的著作,總共有十五篇,大部分已經失傳,流傳至今的,有《答臨淄侯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數篇;

    曹操,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一名政治家,政治謀略深遠;他也是一名軍事家,軍事眼光獨到;同時,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曹操的詩詞歌賦,往往文筆優雅,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曹操愛才,除了愛善治、善謀者,他還特別喜歡這些“筆桿子”;比如陳琳、曹植等人,都是因為文筆過硬,才討得了曹操的歡心;

    第二:聰明,善於揣度人心:

    楊修非常之聰明;

    夫雞肋者,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絕矣;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黃娟幼婦,外孫鎣臼——絕妙好辭;

    楊修非常之善解人意,曹老闆的意圖,總是被他第一個偵破;在觀碑一事上,曹操甚至對其讚賞有加,自愧不如“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所以!曹老闆對楊修,並非不喜愛,恰恰相反,他非常欣賞楊修,並委以丞相主簿之重職;楊修領職之後,也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是時,軍國多事,脩(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曹老闆非常滿意,更加器重楊修,以至於“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很多人爭相去結交他,當然也包括曹丕、曹植在內;

    曹植主動與楊修通書,幾番拉攏、勸說之下,楊修下定決心,在世子之爭的問題上,站在曹植一方;

    他為什麼不站在曹丕一方,反而鍾情於曹植呢?

    其一,曹丕方支持者眾多,而且還不乏賈詡、司馬懿、吳質、崔琰、陳群、桓階等大咖,即便是投靠曹丕,為其爭贏了世子之位,楊修也得不到太多功勞;其二,楊修獨具慧眼,他深知曹老闆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植,曹丕雖然是“嫡長子”,但曹操最想立為世子的,並不是曹丕,而是曹植;

    楊修多次給曹操進言,勸說曹操“廢長立幼”,曹操也曾幾度動容;於是就以密函詢問眾臣的意見;

    崔琰曰“《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曹丕)仁孝聰明,宜成正統,琰以死守之。”毛玠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邢顒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察之”

    讓曹老闆萬萬想不到的是,朝中的大臣們,幾乎沒人支援自己“廢長立幼”的舉動,崔琰更是直言“以死守之”;聽完眾臣的建議之後,曹操一邊想立曹植為太子,一邊又害怕觸犯眾怒,所以猶豫不決;但他心中的最佳人選還是沒變,依然是曹植;

    曹丕聽聞此事之後,內心惶惶不安,於是作了兩件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第一,請教賈詡

    賈詡對他說“只要你發揚德行和氣度,孜孜不倦的去做寒素之人的事情,不違背做兒子應該遵守的規矩,這樣做就可以了”得到賈詡的支援與保證之後,曹丕就按照賈詡所說,暗自磨鍊自己,終於贏的了曹操的關注;

    沒過多久,曹操就開始找賈詡談話了,專門詢問賈詡的意見;賈詡號稱“毒士”,典型的“老狐狸”;對於曹操的問話,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故作深沉,並不理會;曹操很生氣,質問道“我問你話,你居然不回答我?”賈詡說“我正在考慮,所以沒有立即回答您。”曹操轉而好奇,問“你考慮什麼?”賈詡說,也沒什麼,我正在想袁紹、劉表兩對父子;聽完賈詡的話,曹操開始有些動搖了;

    第二,與吳質密謀

    他讓左右把吳質裝在舊木箱中,用車結過來暗中商議;此事被楊修知道了,跑到曹操面前告了一狀;曹丕非常恐懼,吳質說,沒關係,於是第二天,又用木箱裝了一些絹進入曹丕的府中;楊修果然再度告狀,曹操派人開啟木箱一看,只是一些絹綢而已,於是漸漸對楊修產生了懷疑;

    經過眾大臣的勸諫,以及賈詡、吳質的出謀劃策之後;加之曹植為人驕縱,喜歡喝酒鬧事,又不知檢點,不聽勸告;曹操漸漸疏遠曹植,楊修也因吳質一事,被曹操所猜忌,曹植集團徹底失勢;曹丕集團開始崛起!

    楊修想要脫離曹植,但曹植經常主動找他,所以他又不敢這麼做;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幫曹植出謀劃策;楊修揣度曹操的意圖,顧慮曹植做事有不妥之處,預先為他擬定十幾條回答,以便於曹操訓悔來時,曹植可以對答如流;有時候,曹操得訓悔剛送出去,曹植的回答就送過來了,曹操非常疑惑;

    曹操感到非常奇怪,於是暗中調查,發現果然是楊修從中作梗;現在的曹操,對楊修開始改觀;由最初的信任有加,變成了現在的“忌憚”;為什麼會“忌憚”楊修呢?因為這個人太聰明瞭,自己在世的時候,尚且可以壓制;一旦自己駕鶴西去,楊修必定攛掇曹植造反,給曹氏集團釀成大禍;

    所以曹操就給楊修定了一項罪名“洩露言教,交關諸侯”,在臨死前把楊修殺了;

    換句話說,曹操之所以殺掉楊修,完全是為了鞏固曹丕的地位,拯救自己一手創立的曹氏基業;

    所以對於曹老闆來說,楊修肯定是該斬的!!

  • 6 # 滿地落花未央

    曹操為何要殺楊修,在《三國演義》小說和《三國志》正史,還有其它資料的記載中,原因完全不同。小說中,小說中楊修恃才放曠,高智商低情商,惹曹操忌妒因而被殺。正史中,楊修謙恭而有才華,但因為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下面我就把兩個原因及其推論過程寫在下面,大家做一回歷史偵探,看看哪個原因更接近真相。

    第一個原因:小說中楊修恃才放曠,高智商低情商,惹曹操忌妒因而被殺

    這個原因是《三國演義》小說中寫的,最為大家所熟悉。《三國演義》(二十四卷嘉靖壬午本卷十五)這一回的題目就叫“曹操忌殺楊修”,可謂一言道出曹操殺楊修的原因。

    小說中,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是“雞肋事件”。當時曹操在斜口對蜀漢用兵,但沒取得啥戰績,想退兵又怕人笑話,因此猶豫不決。當晚,夏侯惇進賬問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湯碗中有個雞肋,隨口就說:“雞肋,雞肋。”於是雞肋就成了當晚的口令。楊修得知口令後,就對手下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魏王這是要撤軍了,我們趕緊收拾行李吧!”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魏營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撤軍。曹操得知大怒,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交代楊修被殺的直接原因後,小說用“恃才放曠”來定性了楊修的性格,說他屢次惹曹操不快,惹曹操忌妒,是被殺的根本原因。

    小說舉了幾個例子,分別是“修門事件”、“一盒酥事件”和“夢中殺人事件”。這個幾個例子大家也都很熟悉了,我簡單說一下。

    “修門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曹操讓人造一個花園,花園造好後,工匠請曹操驗收。曹操也不吱聲,只拿筆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工匠們都不知道曹操啥意思,這時,楊修又出來當“最強大腦”了,他說,“門+活,是闊字,丞相嫌門太寬了。”工匠改了門,又請曹操來看。曹操很滿意,說:“誰知吾意?”工匠回答是楊修。小說中說,“操雖面喜,心甚惡之”。

    “一盒酥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有人送酥給曹操,曹操很高興,在盒子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楊修看到字後,開啟盒子,把酥分給眾人吃了。曹操發現酥被眾人吃了,就問原因。楊修說:“丞相有令,一人一口酥,我們不敢違背命令,所以就都吃光了。”小說中說,“曹操大喜,而心惡之”。

    “夢中殺人事件”大概經過是這樣的:曹操多疑,怕睡覺時有人害他,就公開稱,“我夢中好殺人,睡覺時你們可千萬別靠近我。”有一天睡覺,被子掉地上了,一個近侍趕緊去給曹操蓋被,曹操從床上跳起來,拔劍殺了近侍,然後上床繼續睡覺。又過了一會兒,曹操假裝睡醒,見到屍體故作驚訝狀,問:“誰殺了我的近侍”?大家說,丞相夢中殺人。曹操假裝痛哭,命人厚葬。從此之後,大家都知道曹操真的夢中殺人,不敢靠近睡著的曹操。只有楊修識破了曹操的詭計,在近侍的葬禮上說,“君乃囊中之錐也”(這句話說得有些含糊,用了“脫穎而出”的典故。後來毛本《三國演義》修改為:“丞相非在夢中,君乃在夢中耳!”意思是丞相是清醒的,你們才在做夢呢!)小說中說,“操聞而惡之”。

    小說這一段後面,還寫了曹丕曹植爭奪曹操繼承人的位置,楊修站在曹植一邊,出了幾次餿主意,更加引起了曹操的不快,原文是“殺修之心愈忿矣,唯恐多人議論,故隱忍之”。楊修捲入曹操繼承人之爭的事情,下面我們還要詳細說。

    不過,小說把曹操殺楊修的主要原因,還是歸結為“操平生為人,雖然用才能之人,心甚忌之,只恐人高於己”,意思是曹操主要還是因為忌妒殺了楊修,從這一回的題目看,也是這個原因。

    小說這一回寫得相當精彩,把恃才放曠的楊修,和姦詐狡猾的曹操,兩個人物的主要性格,都描述得活靈活現。所以後來很多人解讀“楊修之死”,都和職場厚黑學聯絡在一起,認為楊修是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人,只顧自己出風頭而傷老闆的面子,所以最終沒落下好下場。

    第二個原因,正史中,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在《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中,曹操殺楊修的原因不是因為“雞肋事件”,而是這樣記載的,“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誅脩”。

    具體什麼罪名呢?裴松之點評《三國志》,引用《點略》說,“公以修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

    所以,楊修之死,在正史上,直接原因是“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意思是洩露機密,私交諸侯(一說私交王室成員),而根本原因則是,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

    直接原因史冊上沒有記載,“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這種事兒可有可無(當時謀士武將紛紛站隊,交關諸侯恐怕非楊修一人),而且曹操殺楊修是在自己死亡前一百天左右,所以更像是隨便安了個罪名來殺楊修。

    所以下面我們主要分析下曹操殺楊修的根本原因。

    第一個原因,楊修的身份很敏感,政治上站在曹操的對立面。

    楊修出身名門望族“弘農楊氏”,東漢名臣楊震、後來的隋文帝楊堅,都出自這個家族。楊修往上數四代,都位列三公,他爸爸楊彪就官居太尉。此外,楊修的母親還是袁術的妹妹,算起來他還是袁術的外甥。所以,楊修首先是一個根正苗紅的官N代。

    但不幸的是,楊修的這個家庭背景讓曹操很不爽。為什麼呢?因為楊修的爸爸楊彪,以及其代表的弘農楊氏,擁漢不擁曹,他們是站在皇室一邊的。

    那楊修本人是擁曹還是擁漢呢?他的政治立場沒有明確記載,不過非常可疑,很可能是擁漢的。曹操就曾經給楊彪寫信,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意思是你兒子仗著你家的勢力,不和我一條心,我說他他也不聽,真生氣啊!

    擁漢不擁曹是什麼下場?為曹操立下不世之功的主要謀士荀彧,盛名震動天下的孔融,都沒有好結果,別說一個小小的楊修了。

    第二個原因,曹操決定立曹丕為太子後,曹植陣營的主要謀士楊修就非除掉不可了。

    小說中,用“恃才放曠”四個字形容楊修,把楊修定性為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人物,可正史上,楊修並不是這樣的。裴松之引用《典略》說,“謙恭才博”,就是這個人不但有才華,而且為人謙恭,和小說描述的,性格正好相反。

    正史的記載大概是靠譜的。因為楊修從二十五歲就開始給曹操當署倉主薄(官位相當於今天的秘書長)並且把曹操的事情處理得井井有條,曹操很滿意,手下的人也爭相與楊修交好。我們可以想一下,如果楊修是個恃才放曠,嘴沒把門的人,曹操恐怕不會讓他給自己當秘書長。

    也就在這時,楊修的才華,引起了曹植的注意,曹植幾次給楊修寫信,拉攏楊修。曹植的信寫得很客氣,“數日不見,思子為勞”,意思是幾天不見,你想死我了。楊修則欣賞曹植文學上的才華,兩人就這樣勾搭在一起。

    不過曹植是個文學上的天才,確實政治上的蠢材。

    剛開始時,曹操是比較喜歡曹植的,並且一度想立曹植為太子。因為曹植很聰明,才思敏捷,是個天才型的人物(以致後來謝靈運形容曹植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

    但曹植的才華,主要體現在文學上,在政治上是個低能兒。《三國志·任城陳蕭王傳》說曹植“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因為恃才放曠,喜歡喝酒,曹植在政治上連續犯錯。

    有一次,曹植喝醉,“乘車行馳道中,開司馬門出”,司馬門是曹操專用通道,大臣們看到車架,都伏地叩拜。曹操聽到後大怒,殺了掌管司馬門的官員。

    還有一次,曹仁被關羽圍困,曹操讓曹植帶兵救援,但曹植喝得大醉,竟然不能帶兵出征。史載,“(曹操)於是悔而罷之”,就是以後不再提立曹植為太子的事兒了。

    裴松之注《三國志》引《典故》記載,曹植因為驕縱被曹操疏遠,楊修也受到了牽連,但這時楊修也不敢斷絕和曹植的關係,最後終於被曹操安了個罪名殺死。

    那曹操為啥一定要殺楊修呢?就是因為“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曹操這一生,頗以袁紹的敗亡為教訓,所以他很擔心自己死後,兒子們重複袁紹諸子內鬥的故事,所以既然已經決定立曹丕為太子了,那就要剪除曹植的羽翼,再加上楊修的政治立場和身份背景,楊修就必死了。

    楊修也意識到這一點,《典略》記載,楊修臨死時說:“我固自以死之晚也。”意思是我被曹植給害死了。

    上面就是楊修死亡的兩種原因,一種是小說中的,曹操因為忌妒殺死楊修;一種是正史的,楊修因為身份敏感,立場可疑,並且在曹操繼承人之爭中站錯了隊,最終因政治鬥爭被殺。

  • 7 # 文史長廊

    且先說說楊修所做的事情。

    有一次曹操府上修建一個花園,在花園入口有個門,曹操走到門前,不言片語。只掂筆寫下一“活”字,眾人不解。楊修一眼識破丞相心機,說一個“門”加上過“活”就是“闊”,於是命人把門拆了。

    另有一次,馬騰送曹操一盒酥,曹操依然只在上面寫了一個字,字曰“盒”。曹操離去,楊修就把一盒酥每人一個分給眾人。曹操問其原因,解釋到:一盒字表示一人一口酥。再一次有名的事件是“雞助事件”。曹操久攻漢中不下,一小卒問今天的口令是什麼,曹操覺得,現在攻取漢中,多日來並沒有成果,但自己的糧草兵馬不足,必須儘快回去,但是丟掉漢中有顯得可惜。曹操忽言今天口令是“雞助”,楊修聽到了,“雞助,雞助,食之無味,丟之可惜”。如同打仗一樣,曹操是想班師回朝呀!就命令軍士們提前準備回去。

    就這樣,楊修從被驚歎,到厭惡再到最後的忍無可忍。他惹怒了曹操,被殺了。這其實反映了一個很深刻的職場道理:曹操是主子相當於老闆,而楊修是將士相當於員工,楊修作為員工不想著幹好自己的本質工作來博得老闆開心。而是喜歡揣摩老闆的心思,用自己的小聰明向其他“員工”玩弄手段,表現出比老闆更優秀的姿態。在一定的位置領導就會表現出一定的尊嚴,這般讓老闆天天顏面掃盡,他能讓你好過!

    一般老闆都有這個心理,何況是曹操,那個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曹操。楊修行為相當於自撞槍口。楊修精通各種兵法,卻不懂官場哲學,自持聰明舞弄玄虛。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易讓領導厭惡,碰到一個不好的老闆走到生命的盡頭也是在所難免。但楊修是不是真的該斬,我想論才能他並不應該被殺。楊修的才能是有目共識的,多次為丞相出謀劃策,以至於曹操之後又後悔不該殺楊修。只能說楊修之死是綜合因素下所導致的局面,什麼綜合因素:一個性格暴躁、喜歡殺人的曹操,一個自持聰明、喜歡使領導難堪的楊修,一次導火線。

    三國故事,有因有果令人回味。

  • 8 # 愛尚文史

    楊修當然該斬!!!

    曹操很欣賞楊修,原因有二

    第一:文學修為:

    楊修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文學家,他才華橫溢,學識淵博,對賦、頌、碑、贊、詩、哀辭、表、記、書等文學形式頗有研究,且造詣極高;楊修一生的著作,總共有十五篇,大部分已經失傳,流傳至今的,有《答臨淄侯箋》、《節遊賦》、《神女賦》、《孔雀賦》等數篇;

    曹操,大家都比較熟悉,他是一名政治家,政治謀略深遠;他也是一名軍事家,軍事眼光獨到;同時,他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文學家;曹操的詩詞歌賦,往往文筆優雅,意境深遠,讓人回味無窮;所以曹操愛才,除了愛善治、善謀者,他還特別喜歡這些“筆桿子”;比如陳琳、曹植等人,都是因為文筆過硬,才討得了曹操的歡心;

    第二:聰明,善於揣度人心:

    楊修非常之聰明;

    夫雞肋者,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絕矣;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黃娟幼婦,外孫鎣臼——絕妙好辭;

    楊修非常之善解人意,曹老闆的意圖,總是被他第一個偵破;在觀碑一事上,曹操甚至對其讚賞有加,自愧不如“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所以!曹老闆對楊修,並非不喜愛,恰恰相反,他非常欣賞楊修,並委以丞相主簿之重職;楊修領職之後,也把自己的才能發揮到了極致,可以說沒有人比他做得更好了“是時,軍國多事,脩(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曹老闆非常滿意,更加器重楊修,以至於“自魏太子以下,並爭與交好。”很多人爭相去結交他,當然也包括曹丕、曹植在內;

    曹植主動與楊修通書,幾番拉攏、勸說之下,楊修下定決心,在世子之爭的問題上,站在曹植一方;

    他為什麼不站在曹丕一方,反而鍾情於曹植呢?

    其一,曹丕方支持者眾多,而且還不乏賈詡、司馬懿、吳質、崔琰、陳群、桓階等大咖,即便是投靠曹丕,為其爭贏了世子之位,楊修也得不到太多功勞;其二,楊修獨具慧眼,他深知曹老闆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植,曹丕雖然是“嫡長子”,但曹操最想立為世子的,並不是曹丕,而是曹植;

    楊修多次給曹操進言,勸說曹操“廢長立幼”,曹操也曾幾度動容;於是就以密函詢問眾臣的意見;

    崔琰曰“《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曹丕)仁孝聰明,宜成正統,琰以死守之。”毛玠曰“近者袁紹以嫡庶不分,覆宗滅國。廢立大事,非所宜聞”邢顒曰“以庶代宗,先世之戒也,願殿下深察之”

    讓曹老闆萬萬想不到的是,朝中的大臣們,幾乎沒人支援自己“廢長立幼”的舉動,崔琰更是直言“以死守之”;聽完眾臣的建議之後,曹操一邊想立曹植為太子,一邊又害怕觸犯眾怒,所以猶豫不決;但他心中的最佳人選還是沒變,依然是曹植;

    曹丕聽聞此事之後,內心惶惶不安,於是作了兩件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第一,請教賈詡

    賈詡對他說“只要你發揚德行和氣度,孜孜不倦的去做寒素之人的事情,不違背做兒子應該遵守的規矩,這樣做就可以了”得到賈詡的支援與保證之後,曹丕就按照賈詡所說,暗自磨鍊自己,終於贏的了曹操的關注;

    沒過多久,曹操就開始找賈詡談話了,專門詢問賈詡的意見;賈詡號稱“毒士”,典型的“老狐狸”;對於曹操的問話,他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故作深沉,並不理會;曹操很生氣,質問道“我問你話,你居然不回答我?”賈詡說“我正在考慮,所以沒有立即回答您。”曹操轉而好奇,問“你考慮什麼?”賈詡說,也沒什麼,我正在想袁紹、劉表兩對父子;聽完賈詡的話,曹操開始有些動搖了;

    第二,與吳質密謀

    他讓左右把吳質裝在舊木箱中,用車結過來暗中商議;此事被楊修知道了,跑到曹操面前告了一狀;曹丕非常恐懼,吳質說,沒關係,於是第二天,又用木箱裝了一些絹進入曹丕的府中;楊修果然再度告狀,曹操派人開啟木箱一看,只是一些絹綢而已,於是漸漸對楊修產生了懷疑;

    經過眾大臣的勸諫,以及賈詡、吳質的出謀劃策之後;加之曹植為人驕縱,喜歡喝酒鬧事,又不知檢點,不聽勸告;曹操漸漸疏遠曹植,楊修也因吳質一事,被曹操所猜忌,曹植集團徹底失勢;曹丕集團開始崛起!

    楊修想要脫離曹植,但曹植經常主動找他,所以他又不敢這麼做;無奈之下,只好繼續幫曹植出謀劃策;楊修揣度曹操的意圖,顧慮曹植做事有不妥之處,預先為他擬定十幾條回答,以便於曹操訓悔來時,曹植可以對答如流;有時候,曹操得訓悔剛送出去,曹植的回答就送過來了,曹操非常疑惑;

    曹操感到非常奇怪,於是暗中調查,發現果然是楊修從中作梗;現在的曹操,對楊修開始改觀;由最初的信任有加,變成了現在的“忌憚”;為什麼會“忌憚”楊修呢?因為這個人太聰明瞭,自己在世的時候,尚且可以壓制;一旦自己駕鶴西去,楊修必定攛掇曹植造反,給曹氏集團釀成大禍;

    所以曹操就給楊修定了一項罪名“洩露言教,交關諸侯”,在臨死前把楊修殺了;

    換句話說,曹操之所以殺掉楊修,完全是為了鞏固曹丕的地位,拯救自己一手創立的曹氏基業;

    所以對於曹老闆來說,楊修肯定是該斬的!!

  • 9 # 不太愛睡覺的魚

    其實很簡單就能解釋,沒有人願意有那麼一個人在自己面對他時猶如自己沒穿衣服,職場也如此,看破不點破,人生的大智慧太多,楊修聰明足夠,卻也聰明太過,這點明朝劉伯溫就強他太多!

  • 10 # 星輝650

    楊修話多,有點討厭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曹操看不上曹植了,要除掉曹植的班底。避免世子爭位兩派大打出手。

    曹植不適合繼承王位,如果失掉楊修也許會是一個逍遙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如何欣賞李商隱的《北青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