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輕舟泛岄

    狹義上的格律詩係指五律、七律丶排律、五絕、七絕。講究押韻、平仄、粘對,其實就是一群鬱郁不得志又自以為是、窮極無聊的傢伙玩的文字遊戲而已,當格律固化以後,格律詩也就死了。現代漢語發音與唐宋時期已大相徑庭,網上一些人整的什麼格律詩平仄檢測工具都是扯淡,不知所謂。現代漢語發音只有四聲和輕聲,一二輕為平,三四為仄。古音太多,且發音相差太遠,本人不甚了了,不作贅述。竊以為現代人寫格律詩須慎重,不必照搬古人格律,但一些大體框架需遵守,例如押韻、對仗,否則就是打油詩了。至於平仄,以易於誦讀,朗朗上口為原則即可,不必苛求。其次寫詩須有意境,以意為先,看山是山是第一境,看山不是山是第二境,看山仍是山是第三境。再次則須用典,過於直白就不能叫詩了,但不能為用典而用典,須恰到好處,如信手拈來一般才好。以上是本人對格律詩的一些淺見,尚有許多不足之處,僅供參考。

  • 2 # 中原公子

    答:我們先了解格律詩的一些概念

    一、平仄:格律詩與古詩最大的區別是講究平仄,一般來講,平即指平聲,仄(ze)指上、去、入聲。

    二、律句:指構成格律詩的句式

    (1)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準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三、粘對:(1)粘:是指上聯的對句和下聯的出句的平仄必須是同一類,即這兩句偶數字的平仄必須相同。

    (2)對:同一聯中出句和對句的平仄是對立的,指的是同一聯的兩個句子。

    四、孤平:是在五言“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一個字和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中"的第三字必須用平聲,若用仄聲就是犯孤平,孤平只出現在對句中。

    五、拗救、拗救就是犯了孤平可以在本句中救(五言用第三個字救、七言用第五個字救)也可以在下一聯的出句救。

    凡是經過拗救的句子就算合律。

    六、對仗:對仗是兩個並例結構相同的修辭單位成為對偶,講究平仄的對偶叫對仗。

    對仗要求的是:

    (1)字數、句數相等。

    (2)平仄相對,上聯以仄聲結尾、下聯以平聲結尾。

    (3)意思相對或相反。

    (4)出句與對句的字一般不得重複。

  • 3 # 韓江水501

    把我的簡單理解和大家交流一下。按題目只講如何判別。

    簡單通俗來講普通話的第三聲第四聲為仄聲(多音字可平可仄通用,如"看"、"任")。第一聲和第二聲為平聲(入聲字除外。入聲字是仄,在現代漢語中有讀第三聲第四聲的歸在仄音不容易弄錯,如"骨"、"律";但很多讀成第一二聲的則容易弄錯,如"一、七、十、溼,接、捏"等等等等太多了,都是仄聲。具體可以查平水韻的入聲部。但講上海江浙方言的、粵語方言的、潮汕方言的,則保留了全部古入聲字,一讀就知道是入聲,根本不用查平水韻) 。至於輕聲字,就看它的正常讀音在第幾聲來歸類,是入聲字的當然歸在仄聲。管見。

  • 4 # 夢安詩詞

    格律詩,是平仄相間、駢散結合的韻文。包括: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一般是指平韻詩,下面的內容均從平韻詩出發,闡述觀點。

    這裡有三個要素。

    一、平仄相間

    二、駢散結合

    駢散結合,駢,即對偶句,要求對仗工整。

    在律詩中,將八句分為四組,兩句一組,稱為一聯,從上到下,分別為首、頷、頸、尾四聯。

    駢,就是指一聯中上下兩句,詞性相同或相近,平仄相反。

    散,就是說,上下兩句不需要詞性對仗,但平仄還是有一定遵循。我為什麼說是一定遵循,而不是必須全部遵循,這是因為,格律詩中每一聯下句,必須平收且同部押韻。

    下面我舉個例子:第一句如果是“仄仄仄平平”,那麼按平仄完全相反,第二句則變成“平平平仄仄”,成了仄收,這顯然不符合下句平收押韻的要求。所以需要變為“平平仄仄平”。反過來,如果第一句是“平平仄仄平”那麼第二句相反則為“仄仄平平仄”,也成了仄收,不符合,則需變為仄仄仄平平”。

    三、韻文

    即首頷頸尾四聯中,尾字為平聲的,均需同部押韻。可以百度查《平水韻》,個人建議,寫古典詩詞,儘量不要使用新韻。

    區分平仄字比較簡單。

    平,即陰平、陽平,就是現在的第一聲、第二聲。但是由於文字發展到今天,許多古時讀成仄聲的字,到現在讀成了平聲,藏進了第一聲第二聲中,這就尷尬了,怎麼辦?《入聲字表》送你一雙火眼金睛。寫詩填詞的時候,只需去“入聲字表”這個魔鏡前去對照一下,就會讓入聲字現真身。把它們替換掉就可以了。

    仄,就是上(賞)聲、去聲,即現在的第三聲第四聲,再加上入聲字,OK,搞定。

    但需要注意一點,有些多音字,會同時分屬兩個韻部哦。

  • 5 # 魯家武

    平仄,對於古體詩詞的初學者來說,既重要又不重要。以我個人學詩詞的經驗,覺得更重要的是練習好語感與意境。好的詩詞,首看意境是否能打動人,令讀者有同感,言出讀者欲言而未能言之意境。而不是平仄格律的套路,否則,套路再人工諳熟,格調不高,寫的只能是合符格律的廢話,味同嚼蠟。古人有“未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評,沒有字,哪來聲韻格律?有的只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儒雅氣息。

    自嘲兩首

    問舍求田與志違,才疏識淺自知微。

    詩文翰墨聊怡性,客去蓬門不掩扉。

    酖書嗜墨類聞韶,濁酒將傾欲問陶。

    敢借微才嗤俗世,半清半醒半逍遙。

    (拙書法一件)

  • 6 # 石湖老土

    看了好多老師的回答,不少是問非所答,問的是如何判定格律詩中的平仄聲字,有的卻說格律詩不用講平仄,格律詩第一要素是有嚴苛的平仄講究,規定,大家都知,不講平仄了還是格律詩麼?唐宋詩中哪首沒有意境?比古體詩差?比現代詩差?我只覺得象日記,散文,或囈語,或夢語,長短不一,不押韻,不講規則的所謂現代詩才最無詩意,意境。新詩百年,有多少詩能留給人背誦?有的簡直是一篇雜文,讀了尾,頭又不記得。而格律詩最長56字,最短2o字,要背誦很容易。加上它的平仄,押韻,(對仗)規律,可以校對是否背錯。唐詩一二千年了,人們猶傳誦不少篇章,而現代詩呢?

    對於平仄聲的判斷,拙認為第一應熟悉入聲字,因為,普通話把部分入聲歸於平聲如;學,白,雪……當然入聲歸於仄聲的就可不論,但押入聲韻則須區別入聲字與仄聲字(古體詩是不充許平仄入混押)。第二應注意多意字,中國字不少是多音多義,(同一字不同義即不同音)如石磨(名詞讀去聲),打磨(動詞,讀平聲)如重陽(重字不可讀去聲),重要(重字不應讀平聲)很多例子,不贅述了。注意了這二方面,其餘按普通話的陰平,陽平為平聲,上聲去聲為仄聲即不會有錯。(若要精確則須熟悉平水韻的韻聲部。此字在平聲,仄聲,入聲部,則是平聲或仄聲(包括入聲)若同一字在平聲,仄聲部,則是一字多音多義,按義去定平,仄聲。若有的是簡化字如咽,繁體字噎(咽)是入聲字,而繁體的咽字(咽喉是平聲),如繁體方發,髪均入聲,則發(簡化字)是仄聲。其實要判斷平仄聲字不難,只要多讀格律詩詞,多積累,現在有手機百度,有懷疑,百度搜即可,今人比古人聰明,何難之有?

  • 7 # 彩石阿君

    平仄指的是讀音的規律,大致如下,讀音

    平,緩,慢,輕!就是平音

    轉折,急促,重音,就是仄音

    古代那些老頭就是按這個規矩制定韻表的!

    讀音還有一個規律,非平即仄!

  • 8 # 煙雨芳舟

    (一)、七律的平仄:

    1、只有3、7句不押韻的平起平收(指第一句第二字為平,最後一字為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

    2、只有2468押韻平起仄收(指第一句第二字為平,最後一字為仄):

    實際就是把平起平收的後3、4行作為1、2行,再重複一次作為三四行。(所以這個簡單)。

    3、只有37不押韻的仄起平收(指第一句第二字為仄,最後一字為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

    4,只有2468押韻的仄起仄收(指第一句第二字為仄,最後一字為平):

    實際就是把仄起平收的後3、4行作為1、2行,再重複一次作為三四行。(所以這個簡單)。

    (二)七律的平仄:

    1、絕句都沒有對仗要求;

    2、不管是平起平收、平起仄收,還是仄起平收、仄起仄收七絕對應的平仄就是七律的前四句,所以不必單獨去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人的改變,是內因多一點,還是外因多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