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專家兼教授的周樹人

    當年劉備打劉璋,幾萬精兵,一路凱歌打到成都,後又諸葛亮張飛從荊州趕來成都,劉璋守城一年,最後馬超也來了,劉璋徹底放棄投降,阿斗不愧是阿斗,鄧艾2000人他就投降了,阿斗的稱號不是隨便那個帝王都能拿的,東漢滅亡以後的那個時代是一個人才輩出的時期,蜀國有阿斗,魏國有阿爽,吳國有阿亮,西晉有阿衷

  • 2 # 繁落夙星

    當初赤壁之戰時就不應該讓關羽在最後防守,應該換一名大將來守,曹操就絕對死了,曹操一死,魏國必定軍心大亂,軍心一亂,就必定滅亡,魏國一滅,蜀國必定會來伐吳國,而吳國必定滅亡,蜀國本來可以一統天下,就因為關羽,才導致最後蜀國的滅亡。最後是有十萬兵馬,但沒有一名得力的大將帶領,又有何用呢?

  • 3 # 切割地球

    答 | 江隱龍

    蜀國的十萬兵馬是全國軍隊的總數,而不是益州腹地的軍隊數量;而這十兵馬中,大部分駐紮在蜀魏交界,尤其是蜀國後期姜維為避禍遠離朝堂屯田於沓中,其手下之兵多隨之北往,鄧艾偷渡陰平、破綿竹、軍臨成都之時,成都一帶是不是還有足夠的軍隊對抗鄧艾,是很值得推敲的。

    我們先看看鄧艾偷渡陰平的軍隊有多少人。鄧艾帶了多少兵,《三國志》中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做一下推算:

    景元八年(263年),魏國伐蜀“徵四方之兵十八萬”,這十八萬人以鍾會為主力,鄧艾、諸葛緒為側翼。《三國志·鍾會傳》中又有這樣的記載:“鍾會所統,五六倍於鄧艾,但可敕會取艾,不足自行。”總數是十八萬,就算鍾會是鄧艾的五倍,諸葛緒手下少說也有一兩萬兵馬,這樣算來鄧艾手下也就兩萬兵左右,最多多不過三萬。

    那鄧艾這兩萬人是不是完好無損地到達蜀國腹地呢?《三國志·鄧艾傳》記載如下:“(鄧艾軍)山高谷深,至為艱險,又糧運將匱,頻於危殆。艾以氈自裹,推轉而下。將士皆攀木緣崖,魚貫而進。”

    由此可見,鄧艾軍偷渡陰平這一路的確沒有受到什麼襲擾,但因為自然環境非常惡劣,加上斷糧,等其他們到達綿竹時,就算兩萬人沒有傷亡,也早已疲憊不堪。

    這時估計蜀國留守成都的軍力。蜀國軍民比一直在1:10左右,蜀華人口百萬,軍隊十萬出頭,這其中的大部精銳均分佈在漢中等地,為諸葛亮及其後繼者姜維所把持。蜀國後期國力疲弱,民有菜色,人口數量與軍隊數量只會更少不會更多,加上益州有山川之險,又以北防魏國為主導思想,大部均在劍閣一帶,留守成都的軍隊不會太多,估量下來與鄧艾軍的人數相差應該不大,兩萬到三萬,或許還會更少。

    諸葛瞻是諸葛亮之子,“督諸軍”,事實上是益州腹地的軍事總指揮。鄧艾破江油,臨綿竹,劍閣冠軍還不及回防,綿竹一戰就是最後決戰,諸葛瞻沒有道理不集結主力與鄧艾一搏。隨著諸葛瞻戰死,益州腹地自然也陷入了無兵可戰的境地。

    所以綿竹之後,蜀軍事實上已經沒有多少力量阻擋鄧艾了。但是也不能說蜀國完全無還手之力:綿竹一戰中,諸葛瞻、張遵兩人均非無能之輩,又有死戰之心,鄧艾雖勝,其損失也不在少數,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真正軍臨成都之時,鄧艾手上很可能只有幾千兵,而且是久戰的勞師。這時候劉禪如能堅壁清野以待劍閣援軍,未必就不能硬撐過去。只是這時候,蜀國官員早已離心離德,無法組織像樣的抵抗了。

    《三國演義》中譙周以天象認證蜀國當降魏,其實這一想法一直以來在蜀國都很有市場,只是被諸葛亮、姜維都將軍壓制住了。現諸葛亮已逝,姜維又危在旦夕,主降派遍佈朝堂,就算給他們十萬兵馬,也不一定有勇氣戰鄧艾了。

  • 4 # 寒鯤

    蜀漢總兵力十萬,全部無法保衛成都

    蜀漢末期的兵力不像諸葛亮主政時期大部分集中在漢中,而是分散在漢中、沓中、永安、南中、成都等處的。寒某就一一分析一下這幾處兵力為什麼無法保衛成都:

    漢中都督區的軍力在諸葛亮死後便不斷被削弱,並且隨著姜維賭氣分兵沓中而所剩不多。在魏滅蜀之戰中,蜀漢中央因黃皓弄權而應對不利,鍾會軍幾乎毫不費力地攻下了陽安關,蜀軍萬人則被包圍在漢城與樂城兩座城池之中,直到聽聞成都投降。

    沓中屯田軍是姜維為了躲避黃皓而從漢中防區拉出來的一支北伐隊伍,這支部隊在與鄧艾、諸葛緒、楊欣、牽弘、王頎等魏軍在隴南糾纏一陣後,雖然做出正確判斷退守劍閣,成功與鍾會所率領的魏軍主力對峙,卻也徹底被鍾會軍牽制在了劍閣,無法應對意料之外的陰平奇襲。

    永安都督區與庲降都督區的永安守軍與南中守軍,因為各自擔負了防禦孫吳、鎮撫南中的任務,而無法及時回撤成都,且吳蜀和平多年、南中已無大亂,兩處駐軍兵力並不是很多,即便回撤也於事無補。

    成都守軍主力基本上被沒有實戰經驗匆匆上陣且沒有及早佔據戰場險要的諸葛瞻浪費在了綿竹戰場。

    綜上,此時的成都不比劉璋當年的成都,僅僅剩下一些足夠維持治安的衛隊而已,野戰兵力基本上是空了。

    蜀中豪族力主投降

    以譙周為首的蜀中土著豪族,即便降魏,不僅能夠保持蜀地豪族的地位,而且還能透過與全國豪族聯姻爭取到更高的政治地位,甚至步入魏晉朝堂,成為世家望族。

    而且,蜀漢政權不像魏吳那樣採取了中正制與公平制,依然沿用著漢代察舉徵辟的老選官制度,蜀漢政權已然被跟隨劉備的一批老臣後代所牢牢把持,蜀中豪族沒有充分的機會獲得政治地位的上升。

    所以,對於蜀中豪族而言,與其幫助一個被內鬥與腐敗幾乎搞垮了的蜀漢政權,還不如主動投誠,歸附到魏晉中原政權的懷抱,至少能夠把坐在自己頭上的外來戶搞掉,自己把持益州本地的主導權。

    綜上,蜀漢中央統治集團無兵可用的情形與蜀中豪族的離心,最終促成了劉禪的投降。

  • 5 # 阿茲米叔叔

    赤壁之戰 孫權三萬人打曹操20萬。。大勝。。奠定三國基礎。。劉禪。。人家孤軍深入,,自己大本營前不放一槍,投降。鄧艾最多隻有2萬人。。成都就算有一萬人馬,閉門不出,鄧艾都無可奈何,更重要的是姜維已經回援,一旦裡應外合吃掉鄧艾,鍾會想打過劍閣也不容易。。這樣相持不下魏國必然撤軍。。赤壁時,江東投降派還少嗎?連張昭都說不能打。。孫權還是剛繼位。。結果呢? 其實還是領袖的能力起決定作用

  • 6 # 韶華傾夢

    其一,蜀國或許有十萬兵馬,但是成都的保衛軍卻沒有十萬。蜀國,在三國中本就是綜合實力偏下的小國。前期在劉備和諸葛亮都在的時候,他們還會練兵以自強。但是,到了蜀國的後期,劉禪不理國事,朝廷派系鬥爭嚴重,僅靠姜維只會是杯水車薪。而且,劉禪為了減少國家對軍隊的補貼,直接把馬閣山及江油地帶的一處兵營給撤了,而這也導致了鄧艾直接經過馬閣山,從山坡上下來了,出其不意的抵達江油。

    更關鍵的是,隨著劉備、諸葛亮,以及姜維等多次的征伐,本就人口不足的蜀國更是嚴重負荷,兵源年齡直降。而當時總體上還算不錯的宿衛營,也被諸葛瞻帶去抵擋鄧艾去了。

    其二,成都守衛的將領毫無軍事經驗。蜀國的官員提拔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有平民能晉升,但卻是難上加難。蜀國的官員大多數是世家大族在把控,而守衛國都這一崗位,在世家大族的眼裡,就是給世家弟子鍍金的地方。它不需要有多大的才能,也不需要去拼死拼活,只要在遇到危險的時候喊上兩嗓子“保護皇上”,就能領取俸祿,自由自在。

    因此,這些人在面對手無寸鐵的平民百姓還能“耀武揚威”,但真正到了拼命的時候,他們完全是靠不住的。

    其三,內部矛盾,“帶路黨”起關鍵作用。蜀國的後期,自諸葛亮、蔣琬,以及費禕等治國大臣相繼逝世後,國家已經沒有一個能真正統領和掌控局面的人了。姜維雖有大才,但奈何為降將,又不是蜀漢派系中人,自然不能服眾。

    因此,到了鄧艾破江油等地的訊息傳來時,上至皇帝,下至百官都惶恐萬分。這些人除了在朝廷上耍嘴皮,和自家人爭點利益外,靠他們想辦法拯救國家比登天還難。

    故而,當諸葛瞻戰死的訊息再次傳回成都,劉禪問起對策時,百官惶恐,光祿大夫譙周力排眾議,主張投降。而當時已經驚慌失措的劉禪,同意了他的說法。

    其四,劉禪治國才能不足。劉禪雖不至於昏庸,但也無大才,只能說他碌碌無為。諸葛亮在的時候,自己沒有過大的權力;等諸葛亮逝世後,他卻開始了放縱,聽信黃皓,整天只會吃喝玩樂,根本管不了國家大事。

    因此,當鄧艾,鍾會等要打進成都時,劉禪就茫然無措,根本提不起抗敵的鬥氣。再加上他的年齡大,惜命無比。故而,當譙周訴說劉禪,並對比投降和抵抗的好壞時,劉禪同意了投降,致使蜀國走向了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夷陵之戰中,魏國為何不偷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