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迷猴神通

    曹操除了是亂世奸雄,還是強勢的一家之長,比如,他曾經賜死過曹植的妻子崔氏。

    對兒媳婦下手,曹操是內心陰暗嗎?還是別有隱情?

    01.崔氏的來龍去脈

    崔氏的來龍去脈,在《三國志》及《三國志注》裡有所記載:

    “植,琰之兄女婿也。”

    “世語曰: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曹植的妻子崔氏,是崔琰的侄女,因為衣著華麗,被高臺上的曹操看到,於是被以違抗制度的理由賜死。

    02.曹操和崔琰的過節

    事實上,崔琰雖然和曹操是兒女親家,在政見上卻並不完全一致。

    曹操成為魏王以後,崔琰發表了不同意見,於是被曹操賜死。《三國志》記載了來龍去脈:

    於是罰琰為徒隸,使人視之,辭色不撓。太祖令曰:"琰雖見刑,而通賓客,門若市人,對賓客虯鬚直視,若有所瞋。"遂賜琰死。

    很顯然,曹操賜死崔氏,也是暗含了他自己和崔琰家族的矛盾。

  • 2 # 太陽知識局

    第一 導語

    曹操殺害自己兒媳的歷史事件,有很多的人會歸結到曹操的性情反常,可是我們不要忘記,一個擁有大作為的君王在每一件事情的處理之上都是非常理性的,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統治,讓整個王朝安定下來,為了達到這樣的一個目標,他們會使用各種的手段,其中一個常用的便是“敲山震虎”,曹操殺害兒媳崔氏正是使用了這樣的一個手段,希望以達到震懾他人的目的。

    那麼曹操要震懾的人是誰呢?這三個人分別是:曹植、崔琰和想要破壞秩序的人。

    第二 警告曹植

    眾所周知,曹植是一個有名的大文人,平常的行為也是十分的豪放,在喝醉酒之後往往會做出很多違反規定的行為。在曹操看來,曹植非常的具有才華,很是受他的重視,但是他同時也非常討厭他經常違反自己所定下的規定的行為,例如:他會在只有曹操才能夠騎馬的區域騎馬,這簡直是在褻瀆皇威。

    但是,因為曹植乃是自己的兒子,還具有才華,曹操並不想直接治罪,想要找個機會重重地敲打一下他,讓他自己規範一下自己的行為,不要如此肆無忌憚。這時候,曹植的妻子崔氏穿著華麗恰巧就讓曹操找到了一個最佳的方式去警告曹植,理由便是違反了節儉的政令。這想讓曹植意識到秩序的無情,請自覺規範自己。

    第三 警告崔琰

    在當時,崔琰在朝廷的大臣之中是非常具有威望,連他曹操自己都畏懼他三分。

    試想一下,一個連皇帝都會畏懼的大臣,他能不讓皇帝每天“牽腸掛肚”嗎?大多數的皇帝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都會選擇一個藉口然後殺掉這樣的臣子,畢竟皇帝都是希望自己才是那個最具有威望的人。

    但是,這個崔琰雖然威望高,但是人還是十分的忠心,並沒有什麼樣的謀反之心,也沒有想要捲入朝廷的繼承人的紛爭當中,所以,曹操只是想要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敲打一個他,讓他收斂一下。

    崔氏是崔琰的侄女,他的侄女違反了規定被殺,這不也是一種“敲山震虎”的方式嗎?曹操是想要讓崔琰小心一點,別太張揚。然而崔琰並不是很在意,後來因為一件小事就被曹操處死了。

    第四 警告想要破壞秩序的人

    瞭解曹操的朋友們都知道曹操是一個立下了規矩就得讓別人遵守的人,這在他早年使用五色大棒處死皇帝寵幸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就可以看出。

    這一次處死兒媳崔氏的行為之中,曹操也是想要達到一個立威的作用,我連自己疼愛的兒子的妻子都會殺,難道還會在意那些不是自己親人的人嗎?他想要別人謹慎行事,遵守自己的規定。

    第五 總結

    曹操殺掉崔氏並不僅僅只是因為某個原因,而是因為多個原因綜合在一起造成的,畢竟處死自己家人的事情上還是要有所顧慮一下的。

    除此之外,我們確確實實可以從這一件事情當中體會到了“伴君如伴虎”,且這頭虎還是會食自己親人的。

    不過,在一個封建國家的治理當中,一個有為的君王是不可以摻雜自己的個人情緒的,一套規定既然頒佈,那麼一定會去遵守。如果一個封建國家的君王帶頭違反既定的規定,那麼這樣的一個國家肯定不會長久,這也是如今為什麼會強調“法治社會”的重要原因,法律雖然無情,但是它讓社會可以更加穩定,讓大多數人受益!

  • 3 # 夜傷看電影

    曹操殺兒媳崔氏,一來打擊了崔氏,二來警告了曹植,三來嚴明瞭法度。曹操建立魏國,忠漢派謀士崔琰、荀彧、毛玠等人的反對異常激烈,只因違背了祖制“非劉不王”。為了清除建立魏國社稷的阻力,曹操就只能網羅各種罪名打擊崔琰等人,最後賜死崔琰。曹操生性多疑,殺了崔琰,兒媳崔氏自然而然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殺她心裡就不痛快。

  • 4 # 尋找老家味道

    《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說曹操有一次在高臺上看見兒子曹植的媳婦崔氏穿了一件比較錦繡的衣服,就說他違反了自己崇尚節儉的命令,回到家就把她賜死了。

    兒媳婦炫富,曹操竟殺了她,這事做得太不盡情理,但曹操卻是個既有管理手段的人,他應該不會只因為這件小事就殺了他的兒媳婦的。那麼原因是什麼呢?

    先看看這位崔氏的背景吧,崔氏是尚書崔琰的侄女,崔琰是個清正廉潔的人,早先他是跟隨袁紹的,當時袁紹計程車兵專橫暴虐,挖掘墳墓,崔琰規勸說:“昔日荀況有過這樣的話:‘對士兵平素不進行教訓,戰鬥力就不會強大,即使是商湯、周武王那樣的人,也不能憑藉他們作戰取得勝利。’現在道路上屍骨暴露,百姓未見到您的德政,應該命令各個郡縣掩埋屍骸,以顯示您的為死者傷痛的愛心,追隨周文王的仁慈之舉。”袁紹讓崔琰作了騎都尉。

    後來袁紹在黎陽縣帶兵,將部隊駐紮在延津渡口,崔琰又規勸說:“天子現在許昌,百姓的願望支援順從朝廷的一方,我部不如謹守治境,向天子述職,以便安定這一地區。”袁紹卻不聽從,於是在官渡大敗。等到袁紹死後,他的兩個兒子互相爭鬥,爭著想得到崔琰。崔琰說自己有病,堅決推辭,因此獲罪,被關進了監獄,依靠陰夔、陳琳營救,才免於一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打敗袁氏後,兼任冀州牧,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對崔琰說:“昨天查核戶籍,可以達到三十萬之多,冀州可稱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說:“如今天下分崩,九州分裂,袁氏兄弟同室操戈,冀州百姓露屍荒野。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佈仁聲,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敝州男女老少寄希望於明公的嗎?”曹操肅然動容,向他表示歉意,當時賓客都為之大驚失色。估計曹操當時臉上有點掛不住,雖然嘴上說他說的對,但心裡其實很不高興的。

    曹操身材較小,長得也不好看,所以一直很嫉妒帥哥,而崔琰就是當時公認的美男子,史載他體態雄偉,聲音洪亮,眉目疏朗,須長四尺,很有威重的儀態,朝廷中人對他很是敬仰,這不免讓曹操對他十分的羨慕嫉妒恨。

    還有一件事兒是很能說明曹操十分羨慕崔琰的帥氣人品的,曹操統一北方後聲威大振,北方各遊牧民族部落紛紛依附,實力很強的匈奴也派使者送來了大批奇珍異寶,匈奴使者請求面見曹操,曹操不好拒絕,但又覺得自己的形象實在不咋地,怕讓匈奴使者看不起,靈機一動想出一個辦法,就將老帥哥崔琰召來,要他代替自己接見使者。接見時,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賀,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挺立在坐榻旁邊。接見完畢後,曹操派間諜去問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估計使者早看出來拿刀的人是曹操了,他不假思索地說:“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側捉(握、提之意)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是為真英雄也!”

    後來,人們便將代替別人做事稱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謂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筆”,代人捉刀的成語由此而來!

    但這些還都不是曹操殺崔琰的理由,從史書上看,是因為這樣一件事。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作魏王,楊訓上表稱讚曹操的功績,誇述曹操的盛德。當時有人譏笑楊訓虛偽地迎合權勢,而楊訓這個人又是由崔琰推薦給曹操的,所以一些正人君子認為崔琰薦人不當。崔琰也很生氣,就從楊訓那裡取來他的表文草稿看,看後寫信給楊訓說:“讀表文,是事情做得好罷了!時間啊時間,隨著時間的變化,情況也一定會發生變化的!”崔琰對曹操加封魏王持不支援的態度,曹操當然很生氣,從此罰崔琰為徒隸,但崔琰在朝中的影響力非常大,曹操總想把他拉攏過來,後來就又派人去看他,希望他改變態度支援自己,但崔琰言談表情一點也沒有屈服的意思。曹操就決定殺了他,在令文狡辯說:“崔琰雖然受刑,卻與賓客來往,門庭若市,接待賓客時鬍鬚捲曲,雙目直視,好像有所怨忿。”於是賜令崔琰死。而曹操的兒媳、曹植的夫人、崔琰的閨女崔氏因衣著華麗被曹操賜死,不過是曹操殺崔琰的一個陪葬品罷了。

  • 5 # 楊過說歷史

    熟讀三國的人對曹操這個梟雄一定非常的瞭解,他是一位深謀遠慮,有著平定天下的雄心壯志。他也是性格反差比較大的人,寧叫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也是他的多疑,殺掉了華佗,導致了自己無醫可醫。

    曹操為何殺死自己的兒媳婦崔氏呢?

    曹操兒媳婦崔氏是曹植的老婆,也是崔琰的侄女。當時曹丕和曹植的儲位之爭鬧得可是滿城風雨,按道理來說,崔琰作為曹植的親戚應該支援曹植的,但是,他卻跟別人不一樣,他是支援曹丕的。不管是曹植還是曹丕繼位,他都不會有什麼影響,為什麼他卻受到曹操的誅殺甚至禍及崔氏呢?

    崔琰當時負責選官用人,他這個官職在當時還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官員都是靠著他進入官場的 。本不會惹上殺身之禍的崔琰,卻在這個時候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公然站隊,他公然支援某一方,勢必會形成一種勢力,對於性格猜忌的曹操是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的。儲位之爭導致崔琰之死,不管是現在還是古代,要懂得領導的意思才能走的更遠。

    至於崔氏之死,不過是崔琰失寵的副產品而已。若其被賜死於崔琰獲罪之後,固是覆巢之下無完卵,即便在此前,既然曹操發難已定,準儲君之側豈容異己酣睡?

  • 6 # 山鬼說歷史

    我是山鬼說,我來作答,

    曹操治國理念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要求令行禁止。曹操曾下令“衣不著繡,履不二彩”,以此推行節儉之風。然而發出這個命令後,撞在槍口上的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兒媳,曹植的妻子崔氏,她在出席一個重要儀式的場合,穿著繡緞,曹操看到後,就下令賜死了。(典故出自《裴松之注三國志》:“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在三國演義裡的曹操是個大奸雄,在歷史上卻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政治家。然而事實的真相真的就這麼簡單?曹操這麼殘暴?僅僅因為一件繡衣就賜死兒媳了。其實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而已。

    首先說說這個兒媳的身世:來頭也不簡單,崔氏出身名門望族,是崔琰這個三國名士的親侄女。崔琰曾為曹魏立下汗馬功勞,但他一心向漢。崔琰、荀彧、毛玠等曹魏謀士都一樣,都想著借曹操的能力,完成大漢的偉大復興。但利用是相互的,曹操靠著崔琰等人的輔佐,實力越來越強大,他不甘心當個鄴侯,他心裡想的是稱皇稱帝。

    曹操建立魏國,忠漢派謀士崔琰、荀彧、毛玠等人的反對異常激烈,只因違背了祖制“非劉不王”。為了清除建立魏國社稷的阻力,曹操就只能網羅各種罪名打擊崔琰等人,最後賜死崔琰。曹操生性多疑,殺了崔琰,兒媳崔氏自然而然就成了曹操的眼中釘肉中刺,不殺她心裡就不痛快。

    曹植與曹丕爭奪魏王世子的鬥爭過程中,形勢對曹植越來越不利。曹植過於虛華浮麗的性格讓他在曹操面前越來越不得寵,這種情況下,崔氏的處境也隨之越糟糕。可笑的是崔氏還是個沒有自知之明的人,還身著錦繡之衣出席重要儀式,或許這就是典型的不作就不會死。

    殺兒媳崔氏,也有另外一種解讀:曹操對曹植的警告。曹操是想用這種方法告訴曹植,繼承將來的魏國社稷的是曹丕。你曹植作為沒有繼承權的王子,現在我還能容你,繼位後的曹丕未必能容你,若想善終,你就老老實實做好本分。如此一來,既保全了曹植的性命,也成全了曹丕,而這一切的代價不過是殺一個不受自己待見的兒媳。

    外儒內法說的就是曹操的為君之道,他執法一向嚴明。他用兒媳的人頭昭告天下:“若誰違抗我,即便是親如兒媳之人,孤亦可照殺不誤。忤逆孤的發令,崔氏的後果就是你們的人生縮影。”

    看似殘暴的背後,一來打擊了崔氏,二來警告了曹植,三來嚴明瞭法度。所以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才智,殺個崔氏就一石三鳥,實乃梟雄!

  • 7 # 鄧海春

    曹操為人奸詐多疑,雖然並非良善之人,但他也決非暴虐之輩。這也是他能挾持天子號令諸侯多年,卻沒落得跟董卓一樣下場的原因。曹操能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禮遇有加,卻因兒媳婦的些微過失就將其殺害,這讓人大惑不解。曹操殺死崔氏究竟是心理陰暗,還是其中另有隱情呢?

    崔氏是曹植的第一任妻子,來自名門望族清河崔氏。在《魏晉世語》中記載,在觀禮時,崔氏衣著華麗。曹操看到後勃然大怒,認為她有違節儉的政令,便將其賜死。如此看來,僅因這些身外之物便將兒媳賜死似乎有些小題大做。曹操心機深沉,賜死崔氏看似是盛怒之下的不理智之舉,但是此舉卻大有深意。

    古人多以殺雞儆猴來立威,曹操此舉有為己立威之嫌。執政者若是毫無威信,也就難以立足,曹操深知此事。曹操討伐叛軍時,大軍經過農田。為保護農田,曹操下令踐踏糧食者,斬首示眾。結果曹操卻不慎馬踏農田,為貫徹軍令,曹操多次試圖自刎。此舉雖有作秀之嫌,但曹操最終還是削髮以抵罪。古人認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輕待。曹操斬發,可見他的軍令嚴明。

    曹操一向提倡節儉,反對奢侈浪費。這並非是逢場作戲,因為曹操死後,墓中都無金銀珠寶作為陪葬。在古代,這對於身居高位者而言,是極為難得的。崔氏作為曹家家族成員,不僅沒有以身作則,反而頂風作案。曹操如此政令嚴明之人,殺死崔氏以儆效尤也在情理之中。

    崔氏所代表的是曹植的臉面,打殺崔氏,也就是警示曹植。皇位之爭勝負已定,曹操以此來暗示曹植不要有其他心思。古往今來,皇位之爭總是與殺人流血相伴。在立嗣之爭中,曹植文人氣息太重,經常有任性之舉。曹植曾在酒後違背曹操禁令,乘車馳行於帝王舉行典禮的禁道上。曹操得知此事後,對曹植極為失望,這也就意味著曹植已經與皇位失之交臂。曹操既然已經立曹丕為繼位人,也就不會讓他出現差池。曹操拿崔氏開刀,正是告誡曹植不要有其他想法。

    崔氏出身清河崔氏家族,是名副其實的鐘鳴鼎食之家,其叔父便是大名鼎鼎的崔琰。曹操打殺崔氏,也是為了告誡崔氏家族不要恃寵而驕,有不臣之心。崔琰雖因侄女之故與曹植沾親帶故,卻主張立長立嫡,因而並未捲入立嗣之爭。可是崔琰威儀甚重,朝廷中人都對他極為敬仰,連曹操也對他敬畏幾分。

    久而久之,朝中便有人對此心生不滿,在曹操面前詆譭他。楊訓曾誇讚曹操功績,有人指責他虛偽。崔琰給楊訓寫信,信中寫“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本意是嘲諷那些對楊訓不滿的人,卻不想被人到曹操面前搬弄是非,說崔琰對曹操不滿。曹操最終將崔琰殺死。崔琰與崔氏之死看似都是偶然,其實也可能是曹操對崔氏家族忌憚已久的結果。

    崔氏在當時作為家族的附庸,她的死固然翻不起多大風浪。但是從崔氏之死中,便可以窺見三國時權謀詭計的盛行和時代的動盪不安。

  • 8 # 江湖小曉生

    曹植的老婆崔氏,是崔琰的侄女兒。

    崔琰原本是袁紹手下的官員,因為行事風格和家族關係,在北方的聲威很強。而崔氏一門在整個北方都是豪門大族,崔琰的弟弟崔林,在魏明帝時期,更是做到了司空的高位。所以崔家跟楊修的楊家一樣,都是豪族。袁紹失敗以後,崔琰成了曹操的部下,依舊得到重用。不過在儲位之爭期間,崔家顯然是要支援曹植的。

    這一點讓已經認定曹丕為繼承人的曹操十分不爽,因為崔家勢力過於龐大,這對曹丕來說是一種無形的障礙。曹操活著的時候還能控制住崔家,可是曹操去世以後,曹丕豈不是很麻煩?打擊崔家,從崔氏開始下手,曹操先殺了楊修和崔氏,隨後又殺了崔琰,其實就是將崔家和曹植的勢力逐一拔出。

    曹操這麼做,是對曹植的敲打。

    曹植當時已經從爭儲的狀態中戰敗,所以壓根就沒有希望繼任魏王。不過他心裡依舊充滿怨恨,所以就借酒澆愁。這件事被曹操知道以後,非常生氣。即使做不成魏王,至少也能成為輔佐兄長的賢臣吧?曹植實在是太讓曹操失望了,所以殺掉崔氏,其實就是對曹植的一次敲打。

    這次殺了你老婆,如果你再這麼玩下去,接下來可就沒這麼好運氣了。曹植在得到賜死崔氏的訊息以後,果然大為震驚。不過他也阻止不了什麼,曹操這個人的秉性他是知道,既然下了命令,那隻能執行。可憐崔氏成了丈夫的替罪羊,事後的曹植也十分悔恨,似乎已經預感到自己未來的命運。

    曹操認為崔氏太花哨,其實是對曹植無聲反抗的鎮壓。

    女人愛打扮其實是天性,這沒什麼不好的。不過曹操偏偏不喜歡這樣,可能過去喜歡,現在歲數大了不喜歡了。據說曹操晚年十分樸素,常常穿著打補丁的衣服,而且他也不允許家裡人穿著太華麗。這件事本來家裡人都知道,可是有一次崔氏偏偏就是穿著非常華麗的衣服出現在曹操跟前,曹操心裡非常惱火。回去以後,曹操賜死崔氏的命令就傳來了,原因也很簡單,她穿著太花哨了。

    這顯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我認為這裡面隱藏著一個資訊,那就是曹操不允許有人違逆他的意思!崔氏已經嫁給了曹植,那就算是曹家的人,所以也要受到曹操的管理。而她公然違背曹操的意思,是太不給曹操面子了,這會讓曹操誤以為,這是曹植的無聲反抗。既然曹植無聲反抗,那曹操就換一種方式鎮壓曹植的反抗。

    總結:曹操不會無端殺死兒媳,對曹植的打擊是關鍵。曹植的老婆崔氏,其實也是名門之後,正是因為她清河崔氏家族的背景,成為了曹操殺她的第一個理由,因為曹操繼而殺掉了她叔叔崔琰,剷除了支援曹植的龐大力量。當時曹植已經從儲位之爭中落敗,所以整日借酒澆愁,曹操殺掉崔氏,是為了敲打曹植,他老婆的死,跟他脫不了干係。曹操表面上認為崔氏穿著太花哨,所以殺掉她。其實主要原因是曹操認為崔氏公然違抗曹操的禁令,是曹植對曹操的無聲反抗,這也是曹操的一次鎮壓和反擊。

    曹植失去儲君之位後,確實過得十分淒涼。不僅媳婦兒被殺了,自己後來也差點被親哥哥給殺掉,可見皇室之中,並沒有真正的親情。

  • 9 # 我是越關

    曹操殺死的兒媳婦是崔氏,也就是曹植的第一任老婆。他殺死崔氏的原因當然不是因為心理陰暗,其直接原因在於崔氏違反了曹操的規定。

    曹操殺死崔氏直接原因是生活奢侈

    歷史上,曹操不僅是一個奸雄,更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他在治國理政方面基本上遵循了法家的治國理念,主張令行禁止。

    同時,曹操為了提升國力,極力的推行節儉的風氣,為此他制定了很多規章制度,號召大家遵守規定。比如,曹操主張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幃帳屏風,壞則補納,茵蓐取溫,無有緣飾。

    大致的意思就是,曹操主張後宮妃嬪不可以穿華麗的衣服,鞋子上面也不能有精美的圖案,那些壞掉的幃帳、被褥,打個補丁繼續用就行了。

    政策是好的,但總有一些人因為自己的私慾違背命令。

    公元217年,在一次重要的儀式上,曹操登臺看向下方,發現曹植的妻子崔氏竟公然違背制度,穿著一身錦繡的服飾出現在人群職中,這讓曹操怒不可遏。回到家中後,曹操親立刻自下令處死了崔氏。

    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裴松之注三國志》

    僅僅因為衣著華麗,違背制度,曹操就要處死崔氏,未免有些小題大做了,顯然曹操也不可能如此。所以曹操處死崔氏的原因有兩點,第一、為曹丕的繼位掃平障礙。第二、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為曹丕的繼位掃平障礙

    關於這一點,咱們先說清楚曹植老婆崔氏的人際關係。

    崔氏出身於世家大族清河崔氏,她的叔父是著名的名士崔琰,崔琰也因此成為了曹植的叔岳父。

    曹操進位魏公後,建立魏國,崔琰便成為魏國的尚書。但後來崔琰經常忤逆曹操,甚至不聽曹操指揮,最終被曹操處死。

    如今隨著曹丕和曹植奪嫡勝負已定,所以鞏固曹丕的勢力便成為了曹操首要的任務。現如今,曹操處死崔氏,目的就在於打壓曹植和清河崔氏。

    其次,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實際上,曹操制定節儉的政策後,經常以身作則,但大部分人根本不鳥曹操,這其中就包括他的兒子曹植,以及一些世家大族的人。

    《襄陽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荀彧非常喜歡薰香,身上的香氣百步之外都可以聞到。他去別人家坐一會兒,席子好幾天都有香味。

    要知道,古代的薰香異常貴重,最初只有宮廷才能用的上,以此可見荀彧等世家大族的奢侈程度。

    當然,曹操的兒子曹植也不是個省油的燈。他經常召集一些朋友飲酒,且飲酒之後狂妄不羈,甚至還公然違背制度,在皇帝的御道上駕車馬賓士。

    所以,為了敲打曹植,以及一些世家大族的人,曹操選擇了殺雞儆猴,打壓這些浮誇的奢侈風氣。而曹植的老婆崔氏,在明知失寵的情況下頂風作案,最終被殺也在意料之中了。

  • 10 # 秉燭讀春秋

    準確來說,是曹操賜死了兒媳婦崔氏,而不是殺死了兒媳婦,別看一字之差卻有天壤之別。

    賜死是古代君王對有身份的人,比如權臣、皇親國戚、貼身家奴等人,採用賜毒酒、賜白綾等物令其自盡的制度。

    比如歷史上的和珅雖然是清朝最大的蛀蟲,但由於位高權重,也曾為大清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所以嘉慶給了他一個面子,選擇賜白綾令其自盡。

    換言之,一般人還沒資格享受這一制度。

    <崔氏>

    殺死針對的是一般人或者罪大惡極的權臣。結果一樣,但性質不同。

    從賜死和殺死區別來看,曹操的兒媳婦崔氏所犯罪行並不嚴重。至少沒有像朱元璋用“斬立決”那樣對待兒媳婦。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崔氏所犯的錯誤幾乎微乎其微。

    那麼曹操的兒媳婦犯什麼罪了?曹操是出於什麼心理處死了兒媳婦?

    首先介紹一下曹操兒媳婦崔氏的情況。

    崔氏是曹操第三兒子曹植的原配,曹植是曹操和卞夫人所生的第三子。

    曹植就是歷史上被哥哥魏文帝曹丕逼著七步成詩的才子,他所做的“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詩,成了規勸“兄弟鬩牆”的佳作。

    <曹植>

    崔氏出身於北方著名的家族“清河崔氏”,她的叔叔崔琰是曹操的謀士。崔氏屬於“官二代”範疇之列。

    據《魏晉世語》中記載,崔氏衣著過於華美,曹操登臺看到後,認為崔氏違反了穿著華麗的禁令,回家後崔氏就被賜死了。

    親們看到了吧,崔氏穿的太漂亮,讓老公公賜死了。這要是發生在現代,我估計曹操會被人罵死。

    “兒媳婦穿得薄、漏、透華美,老東西閉眼裝看不見不就得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但在漢末三國這樣想就大錯特錯了,由於戰爭的緣故,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家家無隔夜之糧。曹操是漢朝丞相,他有責任為國家制定勤儉節約的制度。

    為此曹操下令禁止釀酒、飲酒和穿絲綢等貴重面料的衣服。

    <孔融被殺>

    釀酒會用到糧食,有和百姓爭口糧之弊,故禁止飲酒和釀酒。穿華貴的的衣服有奢侈浪費之意。

    曹操一生奉行節儉的理念,這和古代生產力低下有關,老百姓種地基本靠天吃飯,又沒有工業基礎,魏國GDP平均不到一分錢。誰不想吃好穿好的,但是國家經濟不允許。

    曹操位高權重,名為魏王實為皇帝,即便擁有如此身份的人,死前吩咐兒子們:“我死後不墳不樹,一定要薄葬”。

    然後對身邊的妻妾說:“我死後,把家裡的胭脂香粉分分吧,在銅雀臺供奉我的牌位,布璋用七尺粗布即可。每逢初一十五,給我上柱香就行了。沒事的時候別亂走動,在家做點針線活,做點鞋子拿到集市換點零用錢”。

    這就是成語“分香賣履”的來歷。所有這些說明曹操對勤儉節約的刻骨銘心。

    <崔氏>

    曹操一生最恨的就是鋪張浪費,事實確實如此,曹操在釋出禁酒令不久,他的謀士孔融竟然私自釀酒,被曹操得知,然後毫不手軟處死了孔融。

    曹操是賞罰分明的人,對國家如此,對家庭也如此。

    曹操的家庭觀念很濃,對兒媳們很尊重,比如對待大兒子曹丕的老婆甄宓。那時曹丕還當世子,曹丕宴請當時的文壇好友等諸屬官,命夫人甄氏出拜,在三國時,主婦在宴會出拜是待客之道。

    <甄宓>

    從這件事來看,曹操賜死兒媳婦崔氏並沒有其他陰暗心理,甄宓是北方第一美人,她比崔氏漂亮百倍,和南方二喬相提並論。當時有北方有甄宓,南方有二喬”之說。由此推論,曹操並非對兒媳婦有所企圖,也不存在有什麼陰暗心理。

    <曹操>

    而是崔氏觸犯了曹操的禁令——禁止穿華美的衣服。勤儉節約貫穿曹操的一生,崔氏觸碰紅線,被賜死實屬正常。

  • 11 # 斯幽故事會

    說到曹操殺兒媳曹氏,其實這裡面還要牽扯出曹操與另外一個兒媳的關係。

    曹操是個好色的人,而且她不喜歡黃花大閨女,盡挑那些別人的老婆。曹操滅袁紹前,就聽說袁紹的兒媳甄宓是個大美人,所以滅了袁紹後,曹操就迫不及待想要見甄宓,不過此時有人先下手了。

    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其實也都是喜歡甄宓的,這個曹丕是個很有心機的人,他知道父親的秉性,所以在袁紹戰敗後,先就找到了甄宓。曹操看到甄宓到了曹丕手裡,為了顏面他也不好再做什麼。

    曹丕娶了甄宓後,曹植也落空了,後來曹丕娶了崔氏,這崔氏可是當時河北望族,崔琰和她就是本家。不過後來曹操竟然殺了兒媳崔氏,對外說是因為崔氏穿著華麗,而曹操本人提倡節儉。

    這個理由其實是十分荒唐的,如果真的是因為一件華麗的衣裳,那麼曹操大可以警告或者懲罰曹氏,沒有必要殺了崔氏,讓自己與兒子曹植的關係變得緊張。

    其實曹操殺掉兒媳崔氏,與甄宓和曹植兩個人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曹操雖然沒能得到甄宓,但是心裡的那一份情一直儲存著,為了甄宓曹操殺了崔氏。

    甄宓和崔氏分別作為曹丕和曹植的妻子,她們勢必會捲入曹丕與曹植的爭鬥中。在當時,曹植是個有名的才子,口碑一直很好。

    在甄宓與崔氏的爭鬥中,曹操一直是向著甄宓的。據說曹丕有一次宴請賓客,讓甄宓斟酒,結果曹丕的一位好友,貪圖美色,眼睛直勾勾看著甄宓。曹操知道這件事後,把那個男子流放了。

    有一次曹操弄了個家宴,甄宓和崔氏都出席了。酒過三巡,甄宓站起來跳舞助興。崔氏不甘示弱,也開始跳舞,崔氏搶了甄宓風頭,這下曹操不開心了,後來找了個理由殺了崔氏。

    第二,崔氏的家族害了崔氏。

    崔氏出身名門望族,這是她與生俱來的資本,但也成了害死她的原因之一。河北崔家當時並不支援曹操,認為曹操是奸臣。最典型的就是崔琰和曹操的對抗了,這也是曹操除掉崔氏的一個原因。

    第三,曹操殺崔氏,“醉翁之意不在酒”。

    曹操能夠大敗袁紹,除了曹操自身才能,還與袁紹集團的內亂有關。當時袁紹的幾個兒子爭奪世子之位,這才給了曹操可乘之機。

    曹操害怕自己的兒子相爭,也會出現類似袁紹集團的事情。所以他必須告訴曹植,不要與曹丕相爭。曹操殺崔氏,其實就是暗示曹植,不要再覬覦大位。

    曹操殺崔氏,其實並不是因為她穿著華麗,違背了曹操的意願,也絕不是偶然。

  • 12 # 方圓讀書

    我是方圓,文史專欄作者,歡迎關注我;

    對於曹操這個人,千百年來褒貶不一,有人說他是一代梟雄,也有人說他是一代奸雄,甚至還有人說他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其實在我看來,曹操確確實實是一位梟雄,我們之所以會認為他奸詐,實際上還是從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書中得知的,實際上這只是小說對曹操的描述而已。正史上的曹操,實際上是一位很了不起的人物。出生寒族的曹操,先後剿滅了北方各地諸侯,統一了中國北方之地,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的老大。

    當然了,曹操為人生性多疑,雖然並不能算作是什麼善良之輩,但是也並非是暴虐之徒。曹操雖然也像董卓一樣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卻始終沒有落得像董卓一樣的下場,由此可見,曹操遠比這個西涼武夫要聰明得多。

    曹操——劇照

    此外,曹操唯才是舉,大力任用賢能之人,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曹魏政權的穩定和發展。但是這裡卻出現了一個問題,曹操心胸寬闊,能對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羽網開一面,禮遇有加,可為何卻對自己的兒媳婦崔氏如此的苛刻呢?只因犯了些許過失就被他下令處死了呢?這似乎有點讓人疑惑不解,關羽是自己的對手,而兒媳婦是自己的家人,為何會這樣呢?

    曹操處死兒媳婦崔氏,究竟是因為心理陰暗還是另有隱情呢?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現在看看這個崔氏究竟是何許人也!

    崔氏是曹植的第一任妻子,出生於北方名門望族“清河崔氏”。《魏晉世語》中記載到:在觀禮的時候,崔氏衣著華麗。曹操看到之後勃然大怒,便說她有違節儉的政令,於是便將她賜死。如此看來,曹操是因為崔氏違背了他頒佈的節儉政令才將她賜死的。但這似乎又有點小題大做了,不就是穿了一件比較華麗一點的衣服,訓斥一下也就可以了,為何偏要將她賜死呢?

    其實,曹操的做法大有深意。首先來說,曹操此舉可以實現“殺一儆百”的功效,崔氏作為自己的家人,而她的的確確違背了政令,所以將她處死之後,便給自己樹立了威望,讓文臣武將看到,自己是多麼的公正。這一點其實在曹操出征討伐叛軍的時候就有表現了。曹操在出徵的時候,正值小麥成熟之際,於是便下令不準踩踏,違反者斬首,但結果他的馬車卻不慎踐踏了農田,為了貫徹軍令,他便拔出刀做出要自刎的樣子。這個時候,身邊的謀士將領一看,立馬叫住,並先後以一番國家大義來勸阻曹操。曹操心領神會,於是便將自己的頭髮割下,傳視三軍。雖然這有作秀之嫌,但是在古人眼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割發就等於斬首,所以,這樣看來,曹操的軍令還是十分嚴明的。

    曹植——劇照

    所以這裡也是這個道理,曹操對於國家政令是固守不怠的,對於犯法之人,必定嚴懲,哪怕是自己的兒媳婦犯法,也絕不姑息。

    當然了,曹操此舉還有另外兩個目的;一是透過打擊崔氏,來警示曹植。因為對於世子之位的繼承人選,曹操心裡已經選定了曹丕。但是此時曹植、曹彰都是曹丕最大的“敵人”,更何況,曹植的文采極好,在北方文人心中的地位極高,所以,曹操為了穩固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曹魏政權,便只能透過此行為來警示曹植,讓其不要對繼承人之位蠢蠢欲動。

    最後一個原因,便是透過打擊崔氏來打擊北方望族“崔氏家族”,我們都知道,這個崔氏的叔父可是大名鼎鼎的崔琰。曹操透過打擊崔氏,來警示崔氏家族不要恃寵而驕,懷有不臣之心。如果熟悉魏晉史的人應該知道,曹魏政權和後來的司馬政權的更迭,實際上就是“寒族”和“望族”之間的爭奪。曹魏政權是寒族政權,所以曹操就必須要選賢舉能,因為他沒有可以依靠的名門望族勢力,更何況,兩者一直以來都是在對抗的。在最後司馬氏的上臺,實際上就是望族取代了寒族。

    曹植——劇照

    綜上所述,曹操之所以會將自己的兒媳婦崔氏賜死,最主要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崔氏違反了政令,還有其他的考慮!你們怎麼看呢?

    參考文獻:

    《魏晉世語》

    《魏晉南北朝史》

  • 13 # 豹眼看歷史

    曹操崇尚法治,在其一生中,對許多違背禁令的人大開殺戒,其中不乏具有影響的大人物,比如孔融,楊修等,同時也有一些小人物被殺,比如殺兒媳婦崔氏,一瓜殺三妾等等。

    一般認為這是曹操為了樹立權威,殺雞儆猴。

    但我認為,似乎其背後更有深意。並不能簡單地就事論事,認為這是曹操嚴格執法那麼簡單。

    最近我在寫作《一代才女蔡文姬》和三國時期《史上男女那些事兒》,對曹操的有關資料,查閱的比較多,我感覺:曹操主張法治,從嚴依法治國 , 治軍 , 治家是事實。

    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曹操執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這體現出他作為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和老辣狡詐之處。

    01

    罪不及死

    《裴松之注三國志》: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曹操主張儉約,並且專門頒佈法令,禁止奢侈浪費,並且以身作則。史書有許多記載曹操生活簡樸的事例,這裡就不繁述啦。

    曹植的妻子崔氏,因為穿著華麗的衣服,被曹操看到了,回家後就把她賜死啦。

    違背了禁令,就該接受懲罰,但也不至於就處死吧。

    曹操的禁令規定的很細,比如後宮衣不錦繡,侍御履不二採等等,但我沒有注意到違禁處罰的具體標準是什麼,但不會是一律處死吧。

    亂世需用重典,但總不能一有違禁就處死,豈不亂套了。

    02

    政治需要

    漢末時期,豪強地主把持地方,干預中央朝政。打擊豪強政治是曹操一直的主張。

    清河崔氏是豪門世族,在地方勢力強大。在曹操攻佔鄴城後,就下令採取措施加重懲治豪強兼併。當時豪強地主對土地的兼併非常厲害,嚴重影響了經濟的恢復。

    崔氏家族自然是在被打擊的物件之一。

    更為嚴重的是,崔氏家族在政治上與曹操不能保持一致,這從崔琰被殺就能看出其中的端倪。

    崔琰原來是袁紹的部屬,曹操佔據冀州後徵召崔琰任別駕從事。曹操對崔琰說“冀州戶籍達到了三十多萬,可以稱得上是大州啦”。

    不想崔琰卻說:“冀州百姓露屍荒野,王師駕到,沒聽說先傳佈仁聲,卻以擴充實力為當務之急,這難道是冀州百姓寄希望明公的嗎”?

    曹操肅然動容,立馬錶示道歉。當時在旁邊的賓客都嚇壞啦。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崔琰給楊訓寫信說“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對曹操進位魏公露出不遜之意。

    於是被曹操下獄賜死。

    曹操一系列的措施,打擊了豪強地主勢力,但引起該集團的強烈抵制。

    在政治上,崔氏家族已經走到了對立面,這是曹操必須打擊的物件之一。

    曹植之妻崔氏被處死與此不無關係。

    03

    為改朝換代做準備

    在曹丕與曹植的“立儲之爭”中,崔琰是堅定站在曹丕一邊的,並沒有因為曹植是崔氏家族的女婿就支援曹植。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發出密函徵詢臣僚的意見。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的支援立曹丕為世子。他說:“我知道《春秋》有立長子的大義,五官中郎將曹丕仁孝聰明,應當承繼大統,我將用死來堅持這個原因”。

    但這不足以說明,崔氏家族就堅定站在曹魏集團的利益上。

    崔琰是堅定的漢室的維護者,是反對曹魏取代漢室的,從其言論及被處死的原因就可以看出來。

    曹操有生之年沒有做出稱帝的事,但曹魏代漢已經是箭在弦上啦,只是時間問題。

    曹操自己沒做,但必須為曹氏子孫打算啦。他自己就說上天眷顧的話,就做周文王,其意已經很明確了,那就是曹丕要做周武王啦。

    曹植屢違禁令,都沒有處罰,兒媳婦僅僅穿衣違制就處死啦,這說不過去。

    曹操殺人很多,但其殺人時有很大的靈活性。那就是視情況而定。說到家不僅僅是有沒有違法,而是看是不是有必要殺。

    這就是曹操法治的歷史侷限性。

  • 14 # 斯幽故事會

    關於曹操殺兒媳的事,《三國志》中是這樣記載的,其中寫到:“植妻衣繡,太祖登臺見之,以違制命,還家賜死。”

    這裡看似曹操是因為曹植的妻子穿衣華麗,所以殺了她,其實這背後還有很多風流的故事。

    曹操這個人,一輩子最大的汙點就是對待女人,當初因為女人,曹操害死了大將典韋,害死了長子和親侄子。後來曹操又與兒子搶女人,結果曹丕更為高明。

    曹操與兒媳甄氏的故事,生不能為夫妻,死後比鄰而居。

    甄氏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甄姬,甄姬原本是袁紹的兒媳婦,是當時有名的美人。官渡之戰時,曹操就囑咐身邊人,如果拿下了冀州,那麼一定要把甄姬給自己留著。這件事曹丕也知道了。起初曹丕也沒有想和曹操搶甄姬。

    曹丕聽說父親想要甄姬,所以就身先士卒,找到了甄姬,他原本是想討好父親的,可是見到甄姬後,他被甄姬的美吸引了。曹丕情急之下,只好先納甄姬為妾,這樣甄姬就成了曹操的兒媳,曹操自然不能再有其他想法。

    不過曹丕雖然得到了甄姬,卻沒有好好對待她。後來曹丕又娶了郭女王,甄姬漸漸失寵,所以就發了幾句牢騷,結果被曹丕賜死。

    甄姬死後,她的墓葬就在曹操旁邊,曹操生前沒能得到甄姬,死後與甄姬比鄰而居,也算是一種緣分。

    曹操殺兒媳崔氏,穿衣華麗只是藉口。

    崔氏是曹植的妻子,曹植是個風流才子,崔氏也比較時尚,穿著比較華麗,但這只是曹操殺她的藉口,真正的原因是下面這兩個。

    崔氏其實是河北名仕崔琰的親侄女,崔琰當時雖然在曹操手下做事,但是他和荀彧一樣,忠心的是漢朝,他們是想借曹操的手,來振興大漢王朝。從這點上來說,他們和曹操是各取所需。

    曹操殺崔氏,這樣可以震懾到當時河北望族崔家人。

    當然曹操殺了崔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自己的兒子。曹植才高八斗,但是做事比較囂張,曹操這是要讓曹植收斂一點。

    曹操戀兒媳,殺兒媳,他死後兒子霸佔他的妻妾。

    曹操有個嗜好,他喜歡霸佔別人的妻子,給別人戴綠帽子。可是他沒想到,自己也有被戴綠帽子的一天。在曹操死後,他的兒子曹丕繼承大統,曹丕不僅繼承了曹操的權力,還霸佔了曹操的小妾。

    《三國志》記載,一天曹丕的母親卞氏來看曹丕,發現曹丕府裡的小妾,大多是原來服侍曹操的,她打罵曹丕豬狗不如。可是曹丕卻並沒有理會,依然我行我素。

    曹操殺兒媳,兒子卻給他戴綠帽子,曹家父子還真是有趣。

  • 15 # 聰明的小龍女

    東漢權臣曹操賜死自己兒媳崔氏,不是內心陰暗,而是因政治原因。曹操賜死自己兒媳崔氏,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打壓兒媳崔氏母族,削弱崔氏一族的實力。二、警告自己兒子曹植不要再有任何越規的行為。三、殺一儆百,樹立自己權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三國演義》的作者要醜化周瑜這個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