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的小學生

    關於宋寧宗的智商問題,史書中稱其為“不慧”,由此可見,他確實患有精神疾病。宋寧宗趙擴是南宋第四位皇帝,他的繼位屬於偶然。由於其父宋光宗患有精神疾病,後宮李皇后趁機為非作歹,禍亂朝綱。宗室趙汝愚和大臣韓侘胄為了幫助統治集團消除這個政治危機,於紹熙五年(公元1194年)七月擁立趙擴即位。

    在封建社會,皇位是所有皇子終其一生的目標。可是,當太皇太后吳氏將黃袍披在宋寧宗身上時,他竟然非常慌恐的繞殿逃避,口中還大聲喊道:“兒臣做不得,做不得!”

    由於天生的智商缺陷,宋寧宗連奏章也不會處理。凡是大臣們的奏章,他一律批“”,兩個意見相左的大臣看到皇帝都在他們的奏章批了“”,卻不知該如何去做?除了在處理國事上暴露出自己的智商問題,還有就是個人的飲食習慣上。宋寧宗無論走到哪裡,都有兩個小太監扛著兩扇小屏作前導,一屏上寫著“少飲酒,怕吐”,一屏上寫著“少食生冷,怕肚痛”,可見他的身體狀態非常糟糕。

    關於禁止朱熹作官和為岳飛平反(實為追封),皆非宋寧宗所為,乃是受權臣韓侘胄所制。宋寧宗本身對朱熹代表的理學並不反感,相反,朱熹還做過他的老師。由於朱熹在為宋寧宗授課時,經常藉故諷今,攻擊權臣韓侘胄。因此,得罪了後者。在韓侘胄的操縱下,宋寧宗免去了朱熹侍講一職,並將理學定為“偽學”。凡是理學之子,不得參加科舉,不得擔任在京差遣,已考中的進士和太學生也遭到清查。隨後,韓侘胄又炮製出一份“偽學逆黨籍”。這份名單共計五十九人,宗室趙汝愚、朱熹、彭龜年(亦做過寧宗老師)、陳傅良等皆在其中,其餘牽連之人甚多。這就是“慶元黨禁”。

    由於韓侘胄大搞黨禁之風,又權勢熏天,飛揚跋扈,遭到天下臣民的不滿。韓侘胄為了轉移國內對他的不滿情緒,利用南宋臣民迫切希望洗雪國恥的民族情感,貿然發動了北伐金國的軍事行動,史稱“開禧北伐”。為了鼓舞士氣,韓侘胄奏請宋寧宗,追封岳飛為鄂王,削去秦檜死後所封的申王,改諡“謬醜”。這就是所謂的為岳飛平反。

    由於“開禧北伐”遭到失敗,金國逼迫南宋必殺韓侘胄為和談條件。韓侘胄當然不肯接受這樣的條件,就中斷和議,準備再戰,引起朝廷恐慌。大臣史彌遠認為殺掉韓侘胄就可以換取天下太平(史彌遠是另一個權臣,實際上他還有取韓侘胄而代之的野心),就暗中聯絡禁軍統帥夏震,趁韓侘胄上朝的時侯,將其棒殺。韓侘胄被殺後,宋寧宗仍然不相信韓侘胄已死,還連線下達了對他貶官、居住遠地、抄家的處置詔書。在確定了韓侘胄的死訊後,宋寧宗既沒有過問整個事件過程,也沒有追究相關責任人,而是聽之任之。

    宋寧宗雖然在生理存在缺陷,但天生仁厚,是一個心繫百姓的帝王。即位前,他護送宋高宗靈柩去山陰下葬,路上見到農民在田間艱難勞作,感慨地對左右說道:“平常在深宮之中,怎能知道勞動的艱苦!”他即位後,幾乎每年都頒佈蠲免各種賦稅的詔書。在日常生活中,宋寧宗也是崇尚節儉,非常樸素。他穿戴無華,使用的酒器也是以錫代銀。有一年元宵夜,一個太監見宋寧宗獨自端坐在燭光下,便問道:“上元之夜,官家為什麼不大擺宴席慶祝一下?”宋寧宗說道:“外間百姓沒有飯吃,朕怎麼能有心思飲酒呢?”由於寧宗有如此德操,時人評價他在位期間“無聲色之奉,無遊畋之娛,無耽樂飲酒之過,無事奢靡,不殖貨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無之”。

    雖然宋寧宗擁有較好的人品德操,但由於天生的生理缺陷,加上性格上的怯懦無方,在位三十一年,前期由韓侘胄把持朝政,後期由史彌遠獨秉朝綱。導致政治黑暗,人心失散,南宋的國力更加衰落下去。最後,宋寧宗連自己的死也不能左右。據《宋史》、《東南紀聞》記載,宋寧宗並非壽終正寢,而是被謀害的。他在病重時,史彌遠曾獻金丹百粒,寧宗服用不久後去世。之所以會出現這個情況,是因為史彌遠急於廢立的結果。

    南宋嘉定十七年(公元1224年),宋寧宗駕崩,享年五十七歲,葬於永茂陵,諡號:仁文哲武恭孝皇帝。

  • 2 # 蘇繼白

    政治

    重視臺諫

    雖然寧宗對政事少有自己的主見,但他對臺諫的意見卻是十分重視。宋代的臺諫官有糾正帝王為政疏失、彈劾百官的權力,他們的議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的公眾輿論,歷代宋帝都非常重視臺諫奏議。寧宗嚴格遵循祖宗之法,曾對人說:“臺諫者,公論自出,心嘗畏之。”[30]殊不知,臺諫的公正性是建立在帝王有知人之明的前提之上的,只有正直計程車大夫入選臺諫,才能使臺諫發揮正常、良好的作用,而寧宗卻缺乏辨別人才的能力,居心叵測之輩因而可以大肆引薦黨羽進入臺諫,控制言路。寧宗一味認定臺諫之議代表公論,不可不聽,至於臺諫官到底是君子還是小人,卻不聞不問。結果,原本受到士大夫尊敬和嚮往的臺諫職位上,充斥著敗類,他們打擊異己、討好權臣,是權臣用以控制寧宗的又一有效工具。[31]

    更化措施

    韓侂冑死後,宋寧宗聲稱要革除韓侂冑的弊政,為趙宋基業“作家活”。史家把嘉定初年的政治舉措稱之為“嘉定更化“。“首開言路,以來忠讜”是寧宗更化的第一個措施,他再次表現出“人所難言,朕皆樂聽”的誠意,但也只是聽聽而已。改正韓侂冑專政時期的國史記載,也是更化內容之一。

    此外寧宗的措施還有清洗韓黨,陳自強、鄧友龍、郭倪、張巖、程松等都貶竄到遠惡州軍,除名抄家的也大有人在。但清洗卻走向了極端,凡是贊同過北伐恢復的都被視為韓黨。葉適被奪職奉祠達十三年之久,陸游也以“黨韓改節”的罪名被擼去了職名。平反昭雪與清理韓黨是同時進行的。趙汝愚盡復原官,增諡忠定,算是充分肯定他在紹熙內禪中的忠誠與功績。朱熹被賜予文臣最高榮譽的一字諡,稱為朱文公。呂祖儉、呂祖泰與慶元六君子也分別有所表彰。

    但寧宗在用人為政上依舊懵懂顢頇,招用人才中竟有趙彥逾,右司諫王居安進言道:“用人稍誤,是一侂胄死,一侂胄生。”王居安曾參與政變,後任諫官,成為政變派論劾韓黨的急先鋒。但他的話觸著了錢象祖、史彌遠的痛處,立即被免去諫官之職。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都失望地說:“有更化之名,無更化之實。”[32]

    外交

    趙擴在位後期,北方形勢鉅變,蒙古崛起,金朝連年為蒙所侵,被迫遷都於汴京。宋朝廷中報仇雪恥之議又復起,紛紛請罷金國歲幣。嘉定十年(1217年),金又分道伐宋,趙擴遂下詔伐金,於是宋金之戰復起,東起山東,西至秦隴,互有勝負,延續了6年之久,迫使金國新君金哀宗在嘉定十七年(1224年)派人同南宋通好,明令部下不得進攻南宋。宋金雙方進入休戰狀態。[33]

    嘉定十四年(1221年),蒙古軍進逼汴京,與北伐宋軍接觸,膠西宋軍紛紛南逃,京東軍降於蒙古軍。由是宋被迫派使者通好於蒙古。

    曆法

    頒佈《統天曆》

    慶元四年(1198年),因所用《紀元歷》占候多差,宋寧宗下令更造新曆。慶元五年(1199年)五月,楊忠輔創制新曆,寧宗賜名為《統天曆》。這與現代所測數值只相差26秒,而與現行的公曆所採用的資料相同,比西方《格里曆》的頒行早383年。但因推測日食等不驗,《統天曆》只使用到開禧三年。同年又造《開禧歷》代替統天曆,行用於世45年。

    頒佈《慶元條法事類》

    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令大臣謝深甫等人編修的《慶元條法事類》成書,該書共八十卷。嘉泰三年(1203年),寧宗皇帝下詔正式頒行。宋初《重詳定刑統》基本照抄唐律,很多令文已不適用於宋代社會,且宋時法令彙編惟有《慶元條法事類》殘本傳世。儘管殘本不足原書之半,但仍儲存了有關政治、經濟、軍事、刑法、服飾等各方面的法令,為研究宋史,特別是中國法制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宗教

    寧宗在位期間,重視新建與重修道教宮觀。他即位之初,便遣使入九宮山向張道清致禮。慶元五年(1199年),朝廷賜名“真牧”。嘉泰四年(1204年)升觀為“欽天瑞慶宮”,加號“太平護國”。開禧二年(1206年),令江西轉運使又賜閒田,蠲其租賦。慈明皇后也賜錢為其置田莊。嘉泰元年(1201年),他將登位前的潛邸改為開元宮,祀火德真君;嘉泰四年,擴建開元宮;又增修中興顯應觀,賜田百餘畝。

    宋寧宗久聞洞霄宮住山名道龔大明,召他入宮舉行齋醮,賜與十分優厚。但後來龔大明要求回宮,寧宗封他為“衝妙大師”,賜紫衣、金幣,建造演教堂一座。開禧元年(1205年),寧宗賜內帑錢在洞霄宮內建造新法堂,並賜《演教堂》匾。嘉定五年(1212年)寧宗親自來到洞霄宮,見到了新建的演教堂,親書賜予匾額。開禧年間(1205—1207年),漕臣黃葷遊洞霄宮,道士提出要新鑄巨鍾一隻,希望得到皇帝支援。黃犖回朝後向寧宗表奏此事,寧宗很快下詔贊同,賜齋金50兩,白銀550兩,並派遣內侍省副都知、皇城司提點劉世亨奉旨監鑄巨鍾事,採用金、銅、鐵三合一而成,並造了鐘樓配套,由尚書刑部侍郎兼國史實錄院曹叔遠撰《洪鐘記》,刻碑立石。

    歷史評價

    總評

    宋史專家虞雲國先生在其著作《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寧宗時代》中評價道:光寧時代與南宋歷史的轉折政治史而論,南宋皇權的一蹶不振和權相的遞相專政始於這一時期。以經濟史而論,嘉定初年爆發的紙幣信用風潮標誌著南宋社會經濟自此跌入了全面失衡的困境;以軍事史而論,開禧北伐的潰敗和嘉定之役的支絀預示了南宋在即將到來的宋蒙戰爭中的敗局;以思想史而論,嘉定時期理學官學化的前兆折射出統治階級在社會危機面前向新的統治思想求助乞援的迫切性。

    如果把宋寧宗後期的統治放到更廣闊的歷史視野中去審視的話,展現的全景則是:一方面是蒙古鐵騎無往不勝的西征和南侵,一方面是西遼、花剌子模的覆滅和西夏、金朝、高麗的乞和,而另一方面卻是南宋完全缺乏現實的危機感。後人讀史至此,不能不為南宋方面扼腕和憂心。實際上,在勃興的蒙古馬背文明面前,南宋滅亡的種種症狀,早在宋寧宗後期就基本具備了。南宋之所以還能苟存半世紀之久,主要原因並不在於南宋方面,而在於夏、金的地理緩衝,在於蒙古騎兵更適宜在中亞、東歐廣袤的高原平野地帶馳騁,在於蒙古貴族的內部紛爭,一句話,在於蒙元滅宋時間表的確定。

    史書評價

    《宋史全文》:“帝謙仁恭儉,出於自然。蚤親師孺,留意學問。在位三十餘年,池臺苑囿,無所增益,府庫之財,未嘗妄費。褲履雖敝,或加補濯,而愛民之念,始終弗替,一遇水旱,憂見顏色。御眾臨下,率從寬簡,故吳曦以世將據蜀,不勞資斧而授首;江淮湖鎮之區,寇盜或作,旋即底定,皆履信思順之所致也。升遐之日,遠邇哀慕。”

    《宋史》贊曰:宋世內禪者四,寧宗之禪,獨當事勢之難,能不失禮節焉,斯可謂善處矣。初年以舊學輔導之功,召用宿儒,引拔善類,一時守文繼體之政,燁然可觀。中更侂胄用事,內蓄群奸,至指正人為邪,正學為偽,外挑強鄰,流毒淮甸。頻歲兵敗,乃函侂胄之首,行成於金,國體虧矣。既而彌遠擅權,幸帝耄荒,竊弄威福。至於皇儲國統,乘機伺間,亦得遂其廢立之私,他可知也。雖然,宋東都至於仁宗,四傳而享國百年,邵雍稱為前代所無,南渡至寧宗,亦四傳而享國九十有八年,是亦豈偶然哉。惜乎神器授受之際,寧、理之視仁、英,其跡雖同,其情相去遠矣。

    歷代評價

    趙惇:“皇子嘉王,仁孝之德,中外所推,居小心,未嘗違禮,嗣膺大寶,茲謂得人。”

    袁燮:“陛下尊居宸極餘二十年,無聲色之奉,無遊畋之娛,無耽樂飲酒之過,不事奢靡,不殖貨利,不行暴虐,凡前代帝王失德之事,陛下皆無之。”

    黃洪:“龍舟太半沒西湖,便是先皇節儉圖。三十二年安靜裡,棹歌一曲在康衢。”

    完顏璟:“趙擴昏庸懦弱,被有勢力的臣子控制,接連幾年違背捨棄盟約,增聚軍馬,招納叛變逃亡的人。”

    劉一清:“上始初雖為侂胄所誤,然三十一年敬仁勤儉如一日,天文示變,齋心露禱,禁中酒器以錫代銀。”

    王夫之:“高宗朝有恢復之臣而無恢復之君,孝宗朝有恢復之君而無恢復之臣。照此而論,寧宗朝既無恢復之臣又無恢復之君。寧宗之為君,韓侂冑之為相,豈是用兵之時?”

    蔡東藩:“初任韓侂冑,繼任史彌遠,兩奸專國,宋室益衰。”

  • 3 # 林川sourire

    禁止朱熹為官,為岳飛平反的宋寧宗,是個弱智皇帝嗎?我覺得他應該算是平庸,性格軟弱少有主見,愛受人擺佈,但是談不上弱智。

    宋寧宗趙擴,他是宋朝第十三位皇帝。他在位期間,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1、重視臺諫

    剛才說了,宋寧宗趙擴是一個少有主見的皇帝,但是在他從政期間,卻十分重視臺諫。為什麼如此,我認為可能是宋朝從開國伊始,歷代君主都非常重視臺諫奏議,所以宋寧宗才嚴格遵循祖宗之法,不敢怠慢。畢竟老祖宗辛辛苦苦打下了江山,前輩們都重視的東西肯定有他的道理和意義。

    宋代的臺諫官有糾正帝王為政疏失、彈劾百官的權力,他們的議論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當時的公眾輿論。如果正直計程車大夫入選臺鑒,會明是非、辯忠佞,為百姓發聲,這會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如果君主缺乏辨別人才的能力,佞臣進入臺鑒,忠良無法報效朝廷,甚至會導致結黨營私,禍亂朝綱。宋寧宗就是這樣的人,雖然他有重視臺鑒的心,但是能力欠佳,不知道誰是人才誰是庸才,結果,他在位的臺諫職位上,充斥著庸才敗類,臺鑒沒有很好地發揮。

    ·更化措施

    宋寧宗在嘉定初年的政治舉措稱為“嘉定更化”。

    “首開言路,以來忠讜”是寧宗更化的第一個措施,但也只是聽聽而已,效果甚微。

    此外寧宗的措施還有清洗韓黨,但清洗卻走向了極端,凡是贊同過北伐恢復的都被視為韓黨。歷史上偉大的豪放派詩人陸游也以“黨韓改節”的罪名被擼去了職名。

    宋寧宗在清理韓黨同時進行平反昭雪。趙汝愚盡復原官,增諡忠定,算是充分肯定他在紹熙內禪中的忠誠與功績。

    ·3、法歷頒佈

    宋寧宗在位期間,頒佈《統天曆》和《慶元條法事類》。《統天曆》比西方《格里曆》的頒行早383年。宋寧宗令人編修的《慶元條法事類》,現在流傳的殘本雖不足原書之半,但仍儲存了有關經濟、軍事、刑法、等各方面的法令,為研究宋史,特別是中國法制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綜上來看,宋寧宗在位期間,沒有將國家推向繁榮昌盛,他雖然有自己的想法,卻性格搖擺不定,易受人擺佈,初期趙、韓兩派鬥爭激烈,後期外戚專權,又重視史彌遠之流,在任期間收效甚微,致使宋室國運日漸衰落。

    宋寧宗不能算是弱智,卻可以用昏庸無能來形容。套用現在的一句話來說他,想法是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他頭腦裡也許有很多宏圖大志,但是卻一一被現實打敗了,性格軟弱搖擺不定,不要說是一個帝王,就是一個普通人,都是致命缺點。

  • 4 # 心向隴西

    某些人從女人影象變成不是人的影象,但是說謊騙人從來不變。某些人不承認岳飛平反。不平反會官復原職?豈有此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獻帝是死後才叫獻帝的嗎?《三國演義》裡的叫法規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