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魏延是會投降魏國,還是會擁兵自重然後逼阿斗退位?
5
回覆列表
  • 1 # 一葉小舟168521774

    魏延是蜀漢上升最快的將軍,是劉備非常信賴的人,即便是諸葛亮在世時,對他也是信任有加。

    魏延是蜀漢的將軍中少有的武功和謀略兼而有之的人物,可惜的是卻死於內部的火拼中。

    那麼,假如魏延不死於非命,他會有怎樣的命運呢?

    <<三國志>>記載: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也就是說,魏延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將軍,同時,又有著明顯的缺點。

    這種型別的軍人,如果能遇到欣賞理解他的領導,就會如魚得水。領導用的是他的特長,所以,也就忽視了他的缺點。劉備在漢中太守一職上,力排眾議,舍親如兄弟的張飛不用,把魏延用了,就是這個道理。

    諸葛亮當政期間,魏延的官職,爵位一路上升,同樣也是這個道理,皆因他們惜才愛才。

    劉備,諸葛亮以後,魏延還會有這種知遇之人嗎?難,非常難。

    姜維,除卻軍事才能可能略遜於魏延外,其餘都要優於他,結果怎樣,是避禍沓中。

    魏延驕矜高傲的個性,決定了,他不會去迎合任何人。諸葛亮對他如何,說魏延不知道,是低估了他的智商。可是,諸葛亮病死五丈原時,他說: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亊邪?完全不通人世常情,狂妄之極,不知感恩。

    蔣琬,費諱主政期間,對北伐已經無多大興趣了,魏延卻是力主伐魏的主戰派。魏延能看清這個形勢,不再執拗,還可繼續做他的漢中太守,如果,他還是不知收斂,仍難逃死於非命的命運。

  • 2 # 待定136

    這是個很逗逼的問題,諸葛亮是如何死後殺掉魏延的?難道真的是神?諸葛遺計殺魏延只是小說家的妙筆生花。史書記載楊儀,姜維問諸葛,如果魏延不聽將令該如何,答,隨他去。

    魏延的結局就是他性格決定的。無論魏延在三國後期有多麼武勇,他只能是一員猛將,不足以擔當統帥,王平一句話,就讓魏延計程車卒做鳥獸散,只剩下光桿司令,就足以證明。搶奪軍權,而導致魏延喪命。

  • 3 # 天宇的文史情懷

    如果諸葛亮臨終不設計除魏延,那對蜀國來說絕對弊大於利。

    假設諸葛亮不除魏延,當時魏延在蜀國中論資歷戰功無人能及,諸葛亮一死,蜀國軍政大權必然要落到魏延手中,可是諸葛亮看中的是姜維,這樣一來魏延和姜維必然要有衝突,而且魏延性格孤傲,在蜀國朋友不多,魏延一旦掌權,和姜維楊議等火拼是必然的,無論誰勝誰負,蜀國都將元氣大傷。

    其次,就算魏延和姜維等在火拼中獲勝,那魏延就會和諸葛恪一樣必然要把持朝政,而劉禪也漸漸長大,和魏延必然還會有衝突,這樣發展下去,不用魏國來攻,蜀國在內耗中就完了。

    退一萬步講,就算魏延和劉禪沒有衝突,如果魏國來攻,戰場上魏延也絕不是司馬懿父子的對手。

    最後說,諸葛亮臨終除魏延是對的,儘管姜維最後不能力挽狂瀾,但是畢竟蜀國還維持了幾十年,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了。

  • 4 # 歷史學渣

    魏延不會投降曹魏

    魏延有沒有造反?我的答案是沒有。人們對魏延之死的瞭解大都來自《三國演義》,諸葛亮說魏延背主,天生反骨。五丈原諸葛亮料定自己死後魏延必反,預留楊儀錦囊妙計,內書“若魏延造反,臨陣對敵之時,方可開拆,便有斬魏延之計”但以上內容皆系小說演義,沒有可信度。

    魏延( ? —234) ,字文長,義陽( 今河南信陽) 人。《三國志》載,魏延“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並無入蜀前的記載。所以《三國演義》中魏延斬殺舊主長沙太守韓玄獻地而降只是虛構,也就沒有天生反骨一說。

    魏延之死的悲劇在於其與楊儀的不合及諸葛亮死後蜀漢內部的權力鬥爭。

    魏延、楊儀素有嫌隙。魏延智勇過人,戰功卓著,但其人“性 矜 高 ”,頗為自傲。楊儀聰穎練達,精熟政務。諸葛亮使軍務節度皆“取辦於儀”。魏延由此極恨楊儀,二人關係“有如水火”。每當發生爭執時,魏延甚至會“舉刃擬儀”,使得楊儀“泣涕橫集”。諸葛亮自然深知此事,但因“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所以常感苦惱,“不忍有所偏廢也”,終其一生亦未解決此事。《三國志》並未明載諸葛亮臨終時將軍權交付與誰,但據其部署可推知諸葛亮將軍權一分為二,本營楊儀(姜維)一部、前線魏延一部,畢竟只有將軍權分開,方可使魏、楊不至於因受制於對方而在軍前爆發衝突。但在諸葛亮死後,楊儀卻立即部署奪權計劃,透過派費禕“揣延意指”、表奏對方叛變等一系列手段激怒並“逼反”魏延,使自己“師出有名”以便順利班師接權。魏延楊儀火併,實際上不是私怨,而是因“爭權”而導致“不和”。

    諸葛亮死後,魏延被排擠和欺瞞而憤憤不平,不願接受楊儀調遣,並未有反叛的心跡和行為;更想帶領蜀漢大軍繼續伐魏,展現自己被壓抑的軍事才能,其本意是忠於蜀漢統一大業夙願的。

  • 5 # 飛天琴羅

    234年,秋,諸葛亮於五丈原病危時,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商討退軍事宜,決議由魏延斷後,姜維次之;但若魏延抗命,就自行引軍撤退。

    諸葛亮病危的時候,主旨是有長史楊儀,司馬費禕,姜維負責撤退。而斷後的工作有魏延執行。如果魏延不願意撤退,就隨他去。自行領兵撤退。(史書可查)

    其實三國演義更多時候,只是一本小說,而不是一本史書。三國史書上裡面,諸葛亮除了否定了“子午谷奇謀”外,在北伐魏延更是身居要為。

    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與司馬懿對峙。據《漢晉春秋》記載,諸葛亮命魏延、高翔、吳班逆戰司馬懿,魏軍大敗。此戰漢軍獲甲首三千級、衣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司馬懿還保營。

    諸葛亮死後,楊儀掌握軍權,秘不發喪,並令費禕去端倪魏延之意。魏延說:“丞相雖然亡故,但還有我在。只需丞相府上親近之官屬便可將丞相遺體還而葬之,我當自率領諸軍擊賊(魏軍),怎麼能以丞相一人之死,而荒廢天下大事呢?況且我魏延(前軍師)是何等人物,居然還得要為(長史)楊儀所部制約,為其斷後!”

    因此留費禕一同留下率領部分,並令費禕與自己連名,告知以下諸將。費禕剛開始對魏延道:“當為君抓住楊長史(楊儀)及其手下一干文吏,以散楊長史之軍權,必不違背命令。”費禕出門後便騎馬賓士而去,魏延尋思,併為此感到後悔,但欲追之已經不及。

    同時魏延亦派人探之楊儀動態,得知楊儀已經依亮成規,諸營帳皆陸續引軍而返。魏延大怒,趁著楊儀所部還未進發,先率領自所部南歸,並燒燬棧道阻斷楊儀南歸之路。

    之後,魏延、楊儀皆上奏對方叛逆之意,一日間都飛繳致成都。後主以之問侍中董允、留營長史蔣琬,兩人都懷疑魏延而保楊儀。

    楊儀等人經由山谷通道,日夜並行,亦追跡於魏延之後。魏延先至並佔據了南谷口,遣兵逆襲楊儀等人,楊儀等人遂命討寇將軍王平(何平)在前抵禦。

    王平對魏延及其先行部隊罵道:“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部下將士認為曲翹在延,不敢為其賣命、軍隊潰散。魏延於是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楊儀譴平北將軍馬岱追斬之,並帶回其首級,楊儀起腳踏之:“庸奴!復能作惡不?”遂誅滅魏延三族。起初蔣琬率領宿衛諸營,行數十里,聽聞魏延已死,問其原委,乃旋而歸返。

    《三國志》言:“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還者,但欲除殺儀等。平日諸將素不同、冀時論必當以代亮。本指如此。不便背叛。”

    其實五丈原之戰,只是死了一個諸葛亮。蜀國大軍,還是具備和魏國一戰之力的。而為了籌備這次北伐,諸葛亮是舉了全國兵力籌得10萬大軍(實際7-9萬)

    而司馬懿那一放隨了帶了的自身部隊5萬人,和青徐的調兵,加上長安軍區的部隊,約莫13萬眾。

    只是諸葛亮用兵向來謹慎,在關鍵時刻選擇了撤退,而魏延在對陣魏軍的時候,一直都是勝多敗少。

    魏延死後:遺計護蜀漢

    244年春(魏延死後十年),曹魏大將軍曹爽率十多萬步騎攻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當時漢中兵力不滿三萬,諸將大驚。守將王平決定採取魏延長期在漢中所佈署的“重門之計”,護軍劉敏也贊同王平之舉,遂立即實行。漢軍撐到由涪城和自成都出發的費禕之援軍,逼使魏軍不得不退還。當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王平在北,為蜀漢守著各路的關所、要地。魏延的“重門之計”於其死後仍持續守護著主君劉備所託付的漢中。

    如果魏延當時沒被楊儀所殺,而接管了軍權。那將與司馬懿在五丈原進行一場史詩級的對決。若勝,蜀漢能還於舊都長安,若敗,那蜀國後期的姜維9伐中原也很難舉行。蜀國依然有自保之力,但很難再對魏國進行威脅

  • 6 # 使用者101564389450

    諸葛亮遺計除魏延,只不過是三國演義裡面小說的橋段,是羅貫中妙筆生花的手筆罷了,史書上寫到楊儀、姜維問道諸葛亮,若魏延不聽將令如何處置?答曰:隨他去。可以看出魏延的結局大多都是自己走出來的。

    那麼回到演義之中,如果諸葛亮臨終沒有設計除掉魏延。那麼魏延很可能在諸葛亮死後掌握了蜀國的軍權大政,或者說是成為蜀國的大將軍,在蜀國魏延的資質和戰功是一等一的。但是諸葛亮欣賞的是姜維啊,魏延勢必會和姜維有一定的衝突,拋開結局不說蜀國必定內耗殆盡,即便魏延最終獲勝也難於司馬懿父子一比高低。

    魏延性格孤傲在蜀國鮮有朋友,有一個有野心的將才,想要建功立業。我覺得他一定不會停止北伐的腳步,然而天下大勢已然,魏延不非是以卵擊石,加速了蜀國的國力的消耗,只會讓蜀國加速衰落。三國之中蜀國最弱,在諸葛除去魏延之後,蜀國進入了全面防禦時期,這也讓蜀漢可以繼續苟延殘喘幾十年。

    另外我還覺得魏延作為一個識時務者很有可能會走反叛之路,先前就是殺了前主投奔劉備。有這樣的先例,再加上劉禪的昏庸,而魏國如此強大,君明臣賢必將大有可為,所以魏延走反叛這條路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歷史還是選擇了姜維,魏延不論是被諸葛亮設計除去還是最終因為自己性格原因歸天,有一點是肯定的,如果魏延繼續活著對於蜀漢來說弊大於利的。儘管姜維最總不能顛覆,也算是蜀漢比較好的結局了吧!

  • 7 # 李果果

    謝邀,個人覺得魏延的命運飄渺迷離,因為諸葛亮死後大格局改變了,當政的是蔣琬,費禕,阿斗已經把相權分散,而二者主張以休養生息為主,連年征戰,勞而無功,在此前提下,魏延可能成為一方守將,但魏延性格似關羽,與上級關係難以搞好,考慮到楊儀和魏延的矛盾,以及魏延當時魯莽,主張北伐的主張派,可能其兵權會削弱,就算帶兵可能不會超過萬餘。

  • 8 # 飄雪樓主的歷史課

    魏延在三國是一個很特別的人物。他能文能武,武功出眾,力氣超群,以他的實力完全可以和關羽、張飛等五虎將相媲美。劉備在位時,對魏延還是頗為重用,他為劉備入川立下汗馬功勞。

    魏延因功績先後被任命為牙門將軍、鎮遠將軍,他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

    然而,儘管魏延是不可多得的蓋世名將,但因為性格過於耿直為人過於任性,一直不受諸葛亮喜愛。因此,儘管他多次隨諸葛亮北伐,並提出出子午谷奇襲的戰略,但諸葛亮一直不採納,結果魏延鬧情況,更讓諸葛亮"厭之"。他死後讓楊儀接班,又擔心魏延不服添亂子,為此設計處死了魏延。

    如果諸葛亮不對魏延下黑手,魏延也不得善終,也會死於"內鬥"。因為耿直的魏延得罪了包括楊儀在內的很多蜀中大神級別的人物,而魏延又不願屈居人下,在權力鬥爭中,他必遭人群起而攻之,死於非命也就在所難免了。

  • 9 # 古風93814281

    謝邀,第一種可能性存在,首先看魏延為何被殺,是因為他心高氣傲,不滿諸葛亮將兵權交付楊儀撤退回成都,認為自己可以代替諸葛亮繼續北伐。其才幹是否能取得北伐勝利不在討論之列,而軍權之爭必然是生死之爭。魏延是劉備心腹愛將,守漢中也很有成就。然而諸葛亮掌權之後,軍權牢牢掌控,並在軍中樹立起了很高的威望,否則不會有魏延燒掉棧道,阻攔楊儀軍隊之時,王平罵魏延的先頭部隊:“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魏延大軍知道錯在魏延,不聽魏延的命令,都散了。然後魏延率自己兒子和幾個親兵向漢中逃竄,被楊儀派馬岱率兵追上並殺死。因此,如果魏延能逃出馬岱追殺,回到漢中,但他在朝廷已經失去勢力,因為之前楊儀和魏延都互相上表劉禪說對方謀反,劉禪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到底是誰想造反,董蔣二人都擔保楊儀懷疑魏延。魏延此時會百口難辯,被蜀漢當作叛逆。他能做的只有三件事,要麼隱姓埋名躲藏起來,要麼投降曹魏,要麼自殺以表心跡。事實上,第一個選擇幾乎不可行,那就只有投降或自殺,一般來說投降的可能性更大,畢竟人都惜命,孟達和夏侯霸的例子也可做佐證。同理,第二種可能性就不存在了,因為一來漢中兵馬已經帶去參加北伐,在王平的呵斥下,魏延的部曲也都四散,所以魏延肯定無法擁兵自重,更不可能逼劉禪退位。因為說到底魏延是一員勇將,而不是軍閥,沒有真正建立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在蜀漢的軍功資歷很深,但是卻不具備巨大的權力和威望,與後世的桓溫、劉裕等軍閥將領有很大的差距。

  • 10 # 關東俠客

    魏延,字文長。原是荊州劉表手下大將後來跟了劉備,非常受器重。劉備兵進益州時,魏延屢立戰功封牙門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在沔舊自立漢中王,治自成都。劉備當時佔有荊,漢中和益州三塊地方,這麼重要的地方應該劉關張各鎮一地,漢中非張飛莫屬。可出人欲料的命魏延為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成為獨守一方的封疆大吏。魏延也不負眾望,鎮守漢中十年打退過曹軍進犯,封前將軍,徵西大將軍和南鄭候。魏延善養土卒,勇猛過人,但性格孤敖和朝中文武關糸不睦,尤其是和長使楊儀兩個人勢同水火,諸葛亮只能兩邊安撫才相安無事。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五次北伐,魏延作先鋒。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後,密秘令長使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作退軍節度,讓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排程聽其自便。諸葛亮死後楊儀密不發喪並派費偉到魏延那裡探聽意見。魏延說:"丞相雖然身亡,但還有我呢,怎麼能固一個人的死而荒費天下大事?再說我魏延何人怎能受楊儀擺佈做斷後將領呢?楊儀指揮大軍徐徐而退,魏廷大怒帶領軍隊日夜兼程趕上楊儀大軍前面並把走過地方的閣道全部燒燬。魏延和楊儀兩個人都上書劉禪互相說對方謀反。劉禪於是問對方究竟誰想謀反。侍中董允,留守長史蔣婉都為楊儀做擔保說一定是魏延造反。魏延佔據南谷口攻擊楊儀的大軍。楊儀派王平前去抵禦。王平罵魏延手下士兵說:"諸葛公去世屍骨未寒你們這些人怎麼敢如此?士兵們知道魏延錯了都不聽他的指揮潰散了。魏延父子二人只得領幾個人向漢中逃跑。楊儀命馬岱帶兵去追斬了魏延父子二人,後來滅了他的三族。魏延是蜀漢後期最重耍的將領,沒有之一。擔任著武將中最高的官職而且兩次封侯這個在蜀漢歷史上絕無僅有,卻死在內訌中。如果魏延這次聽命斷後安全回到漢中也不會有好結果。楊儀是個器量很小的人,心中容不下魏延,他把魏延的人頭踐踏在腳下罵道:"庸奴你還能再作惡麼?”說明他實刻想除掉魏延,日後必定會找各種機會下絆,魏延為自保只能起漢中之兵反抗。結果是兩敗俱傷投奔曹魏。

  • 11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其實魏延一直都沒有降魏之意,最多也只是在諸葛亮死後取而代之,倒是諸葛亮太擔心了,若魏延有反心,諸葛亮五丈原病重時甚至更便可尋機會殺之,何必等到諸葛亮死後才反呢?

    到後蜀論資格、戰略、武藝基本上是魏延堪稱一流,若諸葛亮在死前敢把兵權交與魏延並曉以大義,(也即洗腦),聯同姜維協助,確實諸葛亮雖死無必要急著撤兵回蜀。

    當然暫不發喪是對的,只需由楊儀等人護棺暗回漢中或半途埋葬便是,而魏延、馬岱等人照樣迎擊司馬懿,此時司馬懿尚不知諸葛亮己故,而死後不撤兵他更認為諸葛亮尚在人世,不敢冒然舉兵進犯。

    如今這樣安排魏延肯定生氣,剛開始負氣不合作,但最後有點後悔,已經反了,回不去了,只能燒掉回蜀棧道,別讓楊儀先回去告狀,也就出現了諸葛亮死前安排的偷斬魏延那一幕,雖屬該斬,實也可惜。

    但如果那陣子魏延沒被殺掉,相信他會立即剷除楊儀等人,排除異己,然後再後兵與司馬懿對抗,在漢中劉禪那邊仍然可以丞相自居,以他的性格,仍然會用以前的“子午谷奇謀”北伐,若贏了霸業可成,若打不過也可回漢中逼劉禪退位,若仁慈一點或許也扮演諸葛亮的角色,這個說不定。但有一個可以肯定,蜀國沒那麼快滅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正宇演的最好的電影是哪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