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種地的秀才
-
2 # 夢迴樓蘭的蝸牛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讓我們共同用旅遊的心態去以丈量歷史!
在宴席上楚國國君問到重耳說:我這麼隆重的接待收留你,將來你怎麼回報我呀?
重耳莊重的回道:如果我做了晉國國君,我們兩國將來勢必在戰場相遇,我會對貴國軍隊退避三舍禮讓後再交戰!
果然在彼此的擴充套件戰爭中兩軍相遇了!重耳兌現了當初的承諾,更讓重耳的君子之風得到了諸侯國的認可,為晉國終成霸主奠定了基礎!
-
3 # 歷史倪說
當年,晉公子重耳承諾楚成王將來兵戎相見,晉國“退避三舍”。從歷史記載來看,楚成王未將尚在流亡中的晉公子重耳的承諾放在心上。晉文公一方面激怒楚軍,另一方面在晉楚雙方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以兌現當年承諾為由令楚軍不知所措,最終戰勝楚國。
晉文公不愧是政治高手,敗楚國,並獻俘於周天子,藉以擴大戰勝楚國的“國際影響力”。
關於“退避三舍”的來歷,以及過程,請繼續閱讀:
1、楚成王三十五年,晉公子重耳流亡途經楚國,楚成王準備以諸侯之禮招待他。晉公子重耳十分清楚自己現在的處境,一再拒絕接受楚國的高規格禮儀。據記載:“重耳去之楚,楚成王以適諸侯禮待之,重耳謝不敢當”。
趙衰認為,這是上天眷顧,以“子亡在外十餘年,小國輕子,況大國乎?今楚大國而固遇子,子其毋讓,此天開子也”勸諫晉公子重耳盛情難卻。最終,晉公子重耳以“以客禮見之”。楚成王厚待重耳,晉公子重耳卻表現的十分謙恭。
會見中,楚成王說:“您有朝一日回國即位,打算用什麼來報答我們楚國呢?”重耳回答說:“珍禽異獸、珠玉綢絹,您什麼都不缺,不知道拿什麼來報答您。”楚成王說:“即使是這樣,您總得給我一些報答吧?”重耳說:“如果將來不得已,我們兵戎相見,晉國甘願為楚王‘退避三舍’作為報答。”
楚國大將子玉聽說這件事以後,非常生氣,表示:“楚國如此厚待晉國公子,而今他卻出言不遜。末將懇請我王,殺了晉國公子。”楚成王說:“晉國公子品行高尚,即使離國多年仍是大批國家棟梁之才緊隨左右,這是上天的安排,我們楚國怎麼能夠逆天而行,對晉國公子做出誅殺的事情呢?這種不好的話不要輕易說出來。”
2、晉文公五年,楚國又包圍宋國,宋國再次向晉國發出了告急請求。
此時,晉文公特別糾結,若救宋國,一定會與楚國為敵。當年晉公子重耳流亡楚國時,楚國曾經大施恩惠。可是,宋國也曾經有恩於晉公子重耳,也不能見死不救。
正當晉文公為左右為難的時候,大夫先軫分析了當前形勢,又將晉文公四年“攻曹、衛救宋”計策獻給了晉文公,既避免了與楚國正面為敵,也可以解救宋國,還能再次教訓曹國、衛國,可以說是三全其美。《史記·晉世家》記載了先軫操作思路“執曹伯,分曹、衛地以與宋,楚急曹、衛,其勢宜釋宋”,即晉國出兵曹國、衛國,把曹、衛的土地分給宋國,壯大宋國,以此刺激楚國。如此一來,楚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安全必須放棄攻打宋國。
面對晉國來勢洶洶攻打曹國、衛國,楚國君臣也不是無能之輩,已經對事情的來龍去脈看得明明白白。
楚國大將子玉就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說:“我王對實在是太謙讓晉國了。今天情況是這樣的,晉國十分清楚楚國與曹國、衛國關係密切,卻有意攻打曹國、衛國。這是明擺著是在藐視我們楚國,有意輕視我王。”
楚成王卻回答說:“晉侯在外流亡十九年,忍受了長期的艱難困苦,最終才返回晉國即位。只有嚐盡了艱難困苦,才能夠了解百姓疾苦,才能善待他的臣民。這是上天在幫他,擋都擋不住。”
大將子玉仍堅持出兵,不能任由晉國妄為,並表示:“非敢必有功,願以閒執讒慝之口也”,即不求有功,但求止住閒言碎語。
楚成王對子玉不聽勸告,堅持出兵抵抗晉國的請求很生氣。最後楚成王只給了子玉很少的一部分軍隊。於是,子玉派宛春出使晉國,告訴晉國,放了衛侯,並停止對曹國討伐,楚國也不再攻打宋國。
晉文公採納大夫先軫建議,囚禁楚國使臣宛春於衛國,同時,私下答應恢復曹國、衛國,並讓曹、衛兩國派使者通知與楚國斷交。
晉國的所做所為徹底激怒了楚將得臣,並帶兵攻打晉軍。奇怪的是晉軍不但沒有迎擊楚軍,反而後退。
晉國軍官很不解,問道:“我們為什麼退兵呢?”晉文公說:“當初在楚國時,我已經與楚國有約在先,交戰時‘退避三舍,怎麼可以違約呢?”
楚軍不明白晉軍為什麼要撤退,擔心其中有詐,也想撤退,大將得臣卻下令不許撤退。後來,宋公、齊將、秦將也率兵前來,並與晉文公大軍一起駐紮在城濮。結果四國聯軍與楚軍交戰,楚軍大敗。楚將得臣帶著殘兵敗將逃走。
鄭國聞聽晉國戰敗了強大的楚國,牆頭草的本性立即暴露出來。據《史記·晉世家》記載:“初,鄭助楚,楚敗,懼,使人請盟晉侯。晉侯與鄭伯盟。”
晉文公把聯軍在與楚國交戰中俘獲得楚軍俘虜奉獻給周天子。周天子派王子虎宣佈晉文公為霸主。《史記·晉世家》記載:“獻楚俘於周,駟介百乘,徒兵千。天子使王子虎命晉侯為伯。”
回覆列表
當年晉國內亂,晉獻公次子重耳怕遭毒手,逃亡奔狄,後來為了躲避夷吾的追殺又開始了長達7年的流亡生活,先後到過衛、齊、曹、宋、鄭、楚、秦等國。在楚國的時候,楚成王對他優禮有加,不斷贈以財物。一天席間楚成王戲問重耳:今天如此厚待公子,日後公子接位晉君,怎麼報答我呢?重耳說大王你什麼都不缺,如果今後晉楚兵戎相見我當退避三舍。
公元前632年楚國圍攻宋國,宋向晉求救,晉文公因為楚成王有恩於如果直接兵戎相見情面上過不去,大臣狐偃說我們避其正面攻其必救,以當年曹、衛二國君無禮於我們的名義出兵曹衛,楚國必移師救援,宋國之圍不戰而解。重耳說到計策是不錯,但楚國移兵來救,我們便與楚國直接照面了,我們的實力難有勝算,如果能把齊、秦也拉進來,則楚國必敗,但怎麼向齊、秦開口呢?大臣先軫想了一個法子,就是先讓宋找齊秦勸楚退兵,齊秦使者出發後晉國就攻打曹衛,並將所攻佔的土地全部給宋國,楚國見這邊勸我不要攻宋,那邊宋竟佔領曹衛土地,齊秦於是被拒,齊秦面子全失,晉國此時出面邀請齊秦一起出兵結成同盟對抗楚軍。
之後晉文公一舉攻破曹衛,楚國震動,楚成王下令主帥子玉移師救衛,子玉派人送信給重耳說,只要你們恢復曹衛的原狀,楚國就解除對宋的包圍。重耳一面覺得舊情難忘,一面又覺得用已經被佔領的曹衛交換被圍的宋有點吃虧,所以有點難下決定。先軫對他說如果我們拒絕,宋絕望之下投降,而且曹衛也感激楚國的恩德,我們卻與他們三國結下仇怨,不如私下答應曹衛以此離間他們與楚國的關係,同時扣留楚國的使者激怒楚國,我們與齊秦集中兵力打垮楚軍。
子玉果然中計大怒,下令撤去宋國之圍全軍北上,發兵攻晉。
晉楚相遇,晉文公下令後退一舍(一舍三十里)眾將領不解,狐偃解釋說主公昔日在楚曾對楚王說過,他日晉楚相爭,晉當退避三舍以報今日之恩,現在後退正是不失信於人。我軍退後楚軍再若相逼,則楚是在以一名臣子逼晉的一國之君,道理上就虧了,我們以君避臣,全軍皆有怒氣,楚軍以臣逼君將士自成驕心,彼驕我怒,你們說誰會勝誰會敗呢?
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一次大戰城濮之戰就在晉軍連退三舍,楚軍步步緊逼中展開了,在城濮遭遇晉齊秦宋軍四面合擊,楚軍大敗,子玉自殺身亡。
晉文公擊敗楚國後,周襄王即冊封晉文公為侯伯,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又一代霸主。
退避三舍原本是一份人情,可是把人情變成陷阱這就是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