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勇叔茶話
-
2 # 文字
第一部是《和聲》高中音樂課老師放的,老太太被執行死刑 全班抽泣之後就多了《泰坦尼克號》 兩人在木板上漂浮時 傑克說的話《忠犬八公》不解釋《當幸福來敲門》父子兩在廁所星爺兩部《喜劇之王》看圖《大話西遊》不解釋南韓的 《流感》 小女孩哭著祈求別殺她媽媽《素媛》《假如愛有天意》
-
3 # 老典典看世界
這是我們小時候看的電影,我們一家人抱著那個小電視 哭的稀里嘩啦的
一家人都哭了 真的 以至於我不敢再去重溫這部電影,太虐心了,“我們很窮,但是我們的日子過得很快樂”這句話 我耿耿於懷了許多年 -
4 # 麼麼兔小小隻
我鐵石心腸吧,從來沒有一隻電影讓我哭過。
看南韓電視劇藍色生死戀,哭得稀里嘩啦的。再沒有第二隻讓我哭的電視劇了。
以前室友推薦她覺得非常廢紙的南韓電視劇天國的階梯,我看了三遍,一滴眼淚都沒哭。可能是因為女主不符合審美觀吧。
-
5 # 大眾法治
媽媽再愛我一次。印象很深,小時候在老家看電影是電影放映員帶著機子走村串鄉,每週一次。我們廠裡是在一個籃球場上,全廠家屬和附近農村居民都來露天看電影。放這個片子那天下雨了,大家舉著傘觀看,雨中全是啜泣聲,雨也是老天的眼淚吧
-
6 # 觀影魅力
我看的最感動的電影是,天堂電影院,故事情節娓娓道來,不急不緩,很淡,不是那種用力過猛,透過激烈的煽情鏡頭讓觀眾落淚。電影講述兩代電影人的師徒情分,尤其最後男主功成名就,回到家鄉,放映師傅留下的影帶,滿滿回憶湧上心頭,簡直淚奔!!
-
7 # 八卦先森日日侃
《全民目擊》
依稀記得最後律師透過門縫塞給男主角女兒的紙條:他用生命換來你的自由,不是讓你偷生,而是讓你重生。
(Po一張當年的小姨媽,水靈靈的)
-
8 # 光影八爪魚
《魯冰花》
年輕氣盛的美術老師郭雲天(於寒)從大城市調到水城鄉小學後,發現其它老師眼中的“壞學生”古阿明(黃坤玄)是個繪畫天才,加上調查後得知古阿明家境貧困,郭雲天開始對他照顧有加,時常為他不惜同其它老師發生衝突。 校長委託郭雲天挑選一名美術選手代表學校參加比賽,郭雲天力薦古阿明,遭到其它老師的反對,據理力爭一番,郭雲天終沒抵過眾人之口,心懷對古阿明的歉意帶著他的一幅繪畫離開了水城鄉。而落選後的古阿明因為傷心外加營養長期不良,患上肝病不治身亡,不知他送給郭雲天作紀念的那張畫已為他贏得了世界性的榮譽。
當初看的時候,配上主題曲《魯冰花》,哭得我停不下來。
-
9 # 總有驚喜在身邊是吧
我們沒有去過伊豆,也不會見到那樣的一個小舞娘,但我們心底都曾有過青澀的愛情吧,也許這些情感從未向人展示,但那種青青的記憶在心底裡是難以忘記的。
那個清純的小舞娘,那個有點兒羞澀的大學生,是否也曾喚起你往日的記憶。
我那時大概十七歲吧,對異性開始有了朦朦朧朧的感覺。看了這部電影后,滿是惆悵,忍不住就哭了。
-
10 # 看最鮮網
看的第一部能讓我哭的電影叫《媽媽再愛我一次》。這部電影是90年代初上演的,那時候,國內很多中小學都組織學生看這部電影。在當時,不知道看哭了多少人。相信很多80後的這一代都會對這電影有印象。
這部電影以倒敘方式進行,描寫精神病醫生林志強尋找失蹤18年的母親秋霞的故事。這部電影當時在全國造成轟動。據當時的有關資料統計,這部電影的觀眾人數超過2億。當時的電影票價有1元到3元的,也有三五毛錢的,而票房能上億元。可見這部電影在當時有多轟動了,一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更成為了無以復刻的金曲。
《媽媽再愛我一次》堪稱是一部偉大的母愛電影。電影中的母子羈絆顯得如此的真摯純樸,那萬不得已的母子分離,那愛戰勝一切的呼喚,即便在今日看來依舊催人淚下。
-
11 # 剪輯手Edward
不記得第一部把我看哭的電影了,只記得讓我哭的最厲害的那一部,就是美版《忠犬八公的故事》。這是一部我不忍心看第二遍的片子。
本片根據上個世紀30年代發生在日本的真實故事改編,講述了教授帕克在火車站偶然撿到了一條寫著日語“八公”的秋田犬,處於憐憫,帕克將其帶回自己家中,八公在帕克的呵護下慢慢長大,帕克上班時八公會一直把他送到車站,下班時八公也會早早便爬在車站等候,八公的忠誠讓小鎮的人家對它更加疼愛。一次帕克上課時突發疾病去世,不明就理的八公仍然每天都會去車站等候帕克回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來沒有間斷,即便它老的頭也抬不起來了,它依然要拖著緩慢的步子趕到車站...
大學在宿舍和同學一起看的,後半段眼淚一直在眼圈裡打轉,強忍著怕同學看到笑話我,沒想到我會被這隻小秋田犬擊潰。愛一個人過一生也就是如此吧。
-
12 # 電影誰不看
第一次哭的稀里嘩啦的電影是很小的時候學校組織看的(媽媽再愛我一次)讓我印象最深刻,
長大之後喜歡養狗,朋友給推薦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不敢再看第二遍。
不敢再看第二次。
-
13 # RootLife
本人自認為淚點很高。但是看完《楢山節考》我真的忍不住了。
《楢山節考》反應了日本當時某個地帶的習俗。
講述了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由於糧食長期短缺,老人一到了70歲,就要被子女背到山中等死,以供奉山神的故事。
《楢山節考》無疑是時代的悲劇。但是,感動我的是偉大的母愛。
為了讓兒子心安理得的把自己背上楢山,她摧殘自己,不想破壞風俗。不讓兒子成為村子的笑話。
特別是最後的雪景,與阿婆單薄的衣物做反襯,不禁讓人淚目。
回覆列表
《海上鋼琴師》的主人公丹尼·佈德曼·TD萊蒙·1900是“佛吉尼亞人號”船上的一個棄嬰,他是在1900年的第一天,被好心的煤炭工發現並收養,因此取名為1900 。養父去世後,1900在無師自通的情況下,僅憑聽到的鋼琴演奏音樂後居然開始彈鋼琴,與之天天為伴,併成為才華矚目的鋼琴師。音樂使他沉迷,可他一生中從未有過走下船,走上陸地,開始平常人的生活,以至最後與船一起爆炸沉海,從而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看時不明白1900為什麼要死掉。
後來看時,當看到1900在空氣中揮動手指,春光波動,而郵輪已駛入大洋遠處,“膨~”爆炸的時候,我刷的淚就下來了。
有生為不是我自己的遭遇流淚,明白為什麼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給你看’。
以下來自於百度:
《海上鋼琴師》的悲劇性就體現在他人生的荒誕性上,因此,它是受存在主義文學影響的一個典型的荒誕派劇作。存在主義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的法國,二戰後達到發展的頂峰。存在主義文學在存在主義哲學基礎上產生,它是以文學的形式宣傳存在主義哲學思想。其特徵是理性多於形象,核心是“存在先於本質”,“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和自由選擇”,因此,“荒謬”和“痛苦”是存在主義文學的基本主題。它一方面描寫資本主義世界的荒誕性,另一方面表現人的不幸與毀滅,以及人類的孤獨、失望、恐懼與厭世的種種消極思想情緒。《海上鋼琴師》中1900的人生就像一面鏡子,極端地反映出現代人心理中最黑暗、最隱私的那一部分消極思想情緒。
在朋友MAX的眼中,1900的生活範圍是狹小的,狹小到他的整個一生都只在“佛吉尼亞人號”船上度過,至死都沒有踏上陸地一步。他的生命始於此,也終於此。1900以這種離奇的生活經歷,犀利地揭示了現代人心中的一道傷痕——孤獨感。在心理學裡,孤獨感是指長時間地獨處所產生的心理感受,指在孤獨環境下的一種心理反映。1900的孤獨僅僅是由於環境的隔絕而產生的,而現代生活中的現代人,一方面生活在熙熙攘攘甚至是擁擠的人群中,另一方面卻像得了感冒似的被孤獨情緒包圍著,這種身處鬧市的孤獨卻發自人們的內心深處。面對著種種慾望的破滅,激烈競爭陰影下的身心疲憊,信任感的喪失危機以及濃濃的自我保護意識,這些都無不使現代人產生了要去關閉感受社會情感大門的願望,孤獨感反倒成了現代文明帶來的“富貴病”。每個人都在心中或多或少地守著自己的“佛吉尼亞人號”,不但守著,還願意像1900那樣享受這種“孤獨”,把“佛吉尼亞人號”視為永恆的家,精神的寄託,生命的堡壘。但是,這種孤獨感畢竟是消極的,就像1900的命運悲劇一樣,一旦被這種“孤獨病毒”感染,就不願從白己心中的“佛吉尼亞人號”中走出。孤獨感也就成了現代人悲觀情緒的墓誌銘。1900享受孤獨的情緒是美麗而悲愴的,但是這種美麗是一種病態的美麗,隱藏在他命運悲劇背後的潛在因素是一種“恐懼感”。這種恐俱感來自他幼小的心靈,並在他成年之後結出了毒果。作為一名棄嬰,人生的開始就是一個悲劇。雖有養父的疼愛,但因養父怕失去他而不讓他離船一步的恐懼感慢慢注入他的心靈。成年後的1900雖然顯現出令人矚目的音樂才華,但心裡的恐懼情節卻注滿他的孤獨人生,導致他人生的殘缺。“佛吉尼亞人號”是1900生活著的世外桃源,而陸地世界是他所恐俱著的“猛虎遍地的國度”。“我眼中的整個世界,美麗而可怕。太過美麗。恐懼帶我後退。重新回到船上,永遠。”這種對未知世界的恐懼使他產生了對陸地某種程度上的隔閡,甚至是敵意。越是恐懼,越是封閉,甚至連最美最純的愛情,飛黃騰達的前途都無法激起他人生的支撐點。這種恐懼感不僅推進著情節的發展,還作為一種氛圍,瀰漫了整部作品,使其成為恐懼意識的藝術昇華。與孤獨感一樣,1900的恐俱感也被現代人感同身受著。面對現代社會的生存競爭和精神危機,人們也往往流露出發自內心的怯懦、迷茫和恐懼。在這種陰影下展現出的往往是人性的懦弱和自主有為精神的缺乏。可是,人畢竟是社會的一份子,不是與社會相對立的東西。儘管懷有令人懊惱的恐懼感,可生活還得繼續。1900則給讀者展示出了一種另類的美好人生。“一架鋼琴。琴鍵是始,琴鍵是終。”“琴鍵之上,音樂無限!這一點,令我欣喜,生命也得以延續。你彈奏著自己的幸福,在那並非無盡的鍵盤上。”1900的確是幸福的,他的愛,他的智力甚至整個人生都被那架鋼琴所佔用,他不允許這部分愛和智力涉足他不擅長的領域。恐懼把1900關在一個排外的小圈子裡,讓他忘卻了外面冰冷的世界,這種另類美好人生是其恐懼心理的藝術昇華。但是,這種消極情緒並不能使現代人也去效仿,因為美好的人生只能存在於美好的社會中。雖然某種愛好使人們暫時享受著幸福,但這也只不過是一種逃避的手段,使人暫時忘卻眼前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