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喵魚樂
-
2 # 碟碟不休的Kevin
這種正能量的電影還是很值得一看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總需要自我鼓勵一下。世界各國電影中都有許多積極向上的勵志電影,這是人類共同的需要。
生命中的百米這部西班牙電影講述了一個身患“多發性硬化症”的病人,在度過了初期的自暴自棄後,開始了頑強的抗爭。幫助他的是自己的老丈人,兩個人從一開始的矛盾重重到最後的齊心協力,最後竟然完成了鐵人三項賽的挑戰。
電影拍得真實而感人,並沒有傳統西班牙電影中的誇張,整個故事積極向上讓人看得十分感動。
指揮家荷蘭裔美國女指揮家安東尼婭·布里科的傳奇故事,一個女效能夠成為歐洲頂尖交響樂團指揮,這樣的成就即使在今天也那麼不同凡響。
二十世紀初的美國,女權運動風起雲湧,走出廚房邁向社會的婦女在各種崗位上嶄露頭角。電影《指揮家》的主人公安東尼婭·布里科就是一個傑出代表,這位荷蘭裔美華人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指揮世界頂級交響樂團的女性。電影講述了這個移民的後代如何一步一步走入音樂的殿堂,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大浴場法華人的勵志電影永遠拍的那麼超凡脫俗,一部講述中年危機的電影的勵志電影《大浴場》,看得讓人笑中帶淚。
一群失意落魄的中年男人,每個人都面臨著不同的困難和危機。他們採取的方法竟然是花樣游泳,在一個同樣失意的前法國花樣游泳國家隊隊員的帶領下,他們開始了自我修復的努力。在互相鼓勵之下,這群失意男子最後自說自話地報名了男子花樣游泳世界盃,最後還拿下冠軍。勵志的有點過分的法國電影,值得推薦!
-
3 # 花蹊
推薦印度電影 《嗝嗝老師》
在《嗝嗝老師》這部印度電影裡我看到了三類人。
第一類人,救贖者
影片的主人公嗝嗝老師-奈娜,她是一個“妥瑞氏症患者”,這種病症會表現出一些不自主的抽動,包括抽搐、眨眼、撅嘴巴、裝鬼臉,伴有不自主的出聲,清喉嚨,大叫和一些怪聲,且不可治癒。也就是說這個病症會伴隨奈娜老師一生,如影隨形。她在教室裡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責備,被學校退學,連自己的親生父親也因為受不了別人看女兒時異樣的眼光而拋棄他們。看到父母因為她爭吵,她躲在廁所,使勁把衛生紙塞到嘴裡,試圖抑制她不停發出的打嗝聲。在這種困頓中她遇到到可汗校長。在她無情的被十二所學校退學的情況下,接受了她,奈娜得以像正常的孩子學習並取得了研究生學歷。可汗校長是她混沌的人生中,撥開帷幕帶給她光亮的人。僅僅是因為這一絲的光亮讓她立志成為一位老師,去幫助那些跟她一樣遇到困境的孩子。而她的疾病也只是停留在她的外在,從未進入到她的內心,她成長成為一個積極的、自信的的人。在畢業求職的五年中,她面試了18所學校,僅僅被自己的母校拒絕就達五次之多,我們可以看到面試時她自然的討論自己的病症,雖然被拒絕卻依舊不放棄的堅韌。直至自己的母校讓她接管一個誰都不願意接管的班級。奈娜是一個純善的化身,她人生所經歷的病症、嘲弄、譏諷、誤解都是幫助她成為一個至誠至善的人,她從未因為別人的惡意埋下憤恨的種子,從未因為別人的嘲弄而去傷害別人,她身上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不僅拯救了自己,也奮力的去救贖別人,所以她在面對9F班這群令人頭疼、無可救藥的孩子時,她能夠承受她們的嘲弄諷刺甚至侮辱,還有因為他們導致的來自校長和同僚的壓力。克服一切艱難去幫助這幫孩子,她是偉大的救贖者。
第二類人:不可救贖者
在9F班的學生中有一個領袖式的人物—阿緹什,他有著強大的破壞力和影響力,在這個人物身上有著一種因為貧窮而滋生的強烈的自卑感和凌厲感。事實上因為土地的徵用,這些貧民窟的孩子被動的融入到聖蒂克這所貴族私立學校,這也是他們人生中難得的擺脫貧窮的機會。作為這所學校的意外闖入者,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對於他們不曾瞭解的闖入者帶著本能的疏離感和排斥。9F班的孩子敏銳的捕捉到了老師和同學的疏離和敵意,這強烈的刺激了他們敏感的自尊心,他們用叛逆、不屑掩飾內心的倉皇,並陷入了無盡的惡性迴圈,他們表現出的乖張、憤恨增強了中產階級孩子的對他們的厭惡。相比較奈娜,他們所承受的委屈其實沒有那麼重,沒有深刻到讓他們產生如此強烈的自暴自棄和傷害他人的傾向。但這些傾向在阿緹什身上表現的特別突出,他的破壞行為震懾人心,讓人不寒而慄。他身上有著典型的報復社會的黑暗人格,你讓我不爽,我就弄死你。針對奈娜老師的粉筆香菸,將聯絡方式貼滿大街,奈娜成為應召女郎,自制殺傷力的炸彈,差點傷到奈娜,這些舉動不僅會照成身體上的傷害,精神上的侮辱一點也不少。面對9A班的孩子,阿緹什總是主動挑起爭端,圓規扎破足球,伴有侮辱性語言的挑釁,因為9A班老師的一句蔑視的言語刺激,他輕易的毀掉了9A班六個月的心血。僅僅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他的手段讓人覺得驚悚。其實我很難相信奈娜的愛心、信任,同學們的指責會輕易改變阿緹什,隨著劇情的發展,也證明就算他有所覺悟有所收斂,但只要適時威逼利誘,他心中的魔鬼就會復活,比如送到他面前的考卷,這考卷差點葬送了9F班孩子的所有努力,差點斷送了奈娜的教室生涯。如果不是瓦迪亞先生的自我覺悟,那麼結局的走向將是另外一番情景。奈娜不得不屈從於父親的安排,其他孩子會重回貧瘠的軌跡,成為自己的父母。所以對於阿緹什我認為他是一個不可救贖者,在漫長的人生軌道上,他會隨時引爆自身的炸彈,連帶著旁人一起毀滅。
第三類人 蒙塵者,這類人的代表人物是歐露,雖然出身貧寒,但只要給予機會她就會散發出巨大的光芒,她是蒙塵的珠翠,只要遇到良人,便可憑著自身的努力擺脫既有的軌跡。在奈娜的指導下,她取得了年紀第一的成績,在阿緹什傷害了大家和奈娜的時候,她有力的指責他:“老師的口吃是在嘴上,而你的口吃卻是在心裡”。在9F班的轉變中她成為新的精神領導者,她的聰慧睿智,明辨是非等品質讓她快速成長起來,也必然會帶領著她走向更加廣闊的未來。
-
4 # 擱淺雲端的魚
《改頭換面》
一部紀錄片,一群面臨長期監禁的人透過教練,改頭換面的故事。
情節簡單,略有壓抑
本人曾有幸參與過類似的教練課程,感觸尤為深刻。
在體力和精神雙重高壓下,聚焦,自律,成長....
紅綠藍金,強者生存,屈服,流血,流汗,流淚,弱者專屬。必須成功,拒絕失敗———訓練營格言。
自律的人生才能走向心中所希望的彼岸,迷途知返不夠,更要有粉身碎骨毅然前行的堅持
回覆列表
《再見路星河》
積極向上,往往是指奮鬥、努力、前行以及樂觀的思想和行為。而在青春歲月裡,它們更顯得彌足珍貴、耐人尋味。有的時候,它們集中體現在夢想奮鬥、愛情追求以及成長努力等方面上。
袁菲指導、王櫟鑫和張鑫等人共同出演的青春音樂電影《再見路星河》,則可以說是一部表現了“積極向上的青春歲月”之影片作品。
這部電影,透過大學生這類正值青春歲月的人物形象,以他們在校園內外所發生的事件作為表達,進而展現他們積極向上的青春力量。其間,包括了夢想、愛情以及成長三個方面。
電影故事,首先展現了主人公們對夢想的奮鬥。主人公,是熱愛音樂夢想的。他們,試圖透過自己的奮鬥與付出,去完成那份屬於自己青春時光的夢想。儘管,在音樂夢想的路上,他們可能會相遇許多挫折和困難。
但是,他們對夢想的奮鬥、付出以及熱愛,恰恰說明了他們心中積極向上的思想力量。而他們在夢想奮鬥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則又較好地詮釋了積極向上之行為。如此,這份為夢想的奮鬥,又成為了他們積極青春歲月的有效組成部分。
電影故事,還展現了主人公追求愛情的美好事件。主人公以自己夢想的方式,去向愛情進行追求。不管這種夾著夢想的愛情追求結果如何,但是,主人公身上為愛付出以及為愛前行的思想與力量,恰恰又是積極向上的。
主人公,以自己合適的方式去相迎真摯的愛情。這種對於愛情的表示式,或多或少有著動人心絃的情感詮釋。如此,這份有著美好寄託、恰當方式的追求,也便成為了影片作品中積極向上的青春部分。
另外方面,電影裡主人公對夢想和愛情的追求,往往又經歷著一個閱歷由少到多、思想由青澀到成熟的過程。他們在這段過程裡,也許會碰到風雨、挫折以及艱難。但是,他們經歷了,也便成長了。
如此,他們的夢想奮鬥與愛情追求過程,無疑中又成為了他們的青春成長之經過。他們的努力,讓青春歲月擁有了成長的亮色。他們的努力,也讓青春歲月擁有了積極向上的意義。所以,成長中的努力正是積極青春的又一個組成部分。
主人公為音樂夢想而奮鬥不息、他在追求愛情時候的付出、他們在夢想與愛情歷程中收穫的成長等,其實都是電影《再見路星河》裡為我們展現的“積極向上的青春歲月”了。夢想、愛情、成長,則又成為了青春積極的組成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