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cdgllz

    林語堂,因為曾經受過魯迅的批評而在中國,臭名昭著。但是他的銘記卻因為他的作品《京華煙雲》《我土我民》《生活的藝術》而在歐美名聲顯赫。美國著名作家賽珍珠曾經說過,在中國唯一能當選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就應該是林語堂。林語堂因為反對周某人說話象匕首一樣,一定要當戰士或者勇士,從而倡導自己說話要溫柔一些要有點幽默感,而被中國成為幽默大師的鼻祖。據說幽默一詞兒,就是林語堂從英語當中轉譯過來的。說話幽默一點兒要有點紳士風度與說話要象匕首一樣有點兒戰士的氣節,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人生態度。你到底喜歡哪一種呢?

  • 2 # 漁孩

    他出生在一個教士家庭,由於成績優異,成為赴美留學生,曾在哈佛大學文學系就讀。我們都知道,晚清後期叫停了留學計劃,(有時候不得不說,近代歷史上有名的人物差不多都是晚清政府送出的那幾批留學生,很有意思)林語堂就在此行列,但他沒有回國,而是輾轉幾國打工,後來獲得哈佛文學碩士學位。後又獲得博士學位,在萊比錫大學攻讀。

    回國後的林語堂先後在各大高校任教,與許多當時中國的有志之士一樣,積極引入西方的思想觀念,文藝理論。

    曾和魯迅長期為《語絲》撰稿。

    他在1932年創辦《論語》半月刊,以“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為遵旨。

    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閒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他們所倡導的小品文,成為文學史上獨特的一支。

    之後就是他的小說三部曲《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還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個人覺得《京華煙雲》還是不錯的,透過曾,姚,牛三大家族 恩怨糾葛,給我們再現的是那個時期中國社會,挺有特色!

    當然林語堂的英語十分不錯的。記得張愛玲就曾說過:

    “我要比林語堂還要出風頭,我要穿最別緻的衣服,周遊世界,在上海有自己的房子。”

    而且,那時林語堂寫得很多東西都是英文寫作,華人要看是需要再譯的。

    林語堂作為享譽國際的大師,有很多東西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至今都覺得,林語堂所寫的《蘇東坡傳》很不錯,他對蘇軾評價的那句也常常被人引用“

    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至於人們一時傳的他晚節不保,我所瞭解的並非如此。

    這樣的大師,恐怕今天再也找不出幾位。

  • 3 # 麟兒樂呵呵

    大家好,林語堂先生,我認為他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老男孩。”不合時宜”不是貶義,而是林先生自嘲。他一生最喜歡蘇東坡,以蘇為隔代知音,也寫了《蘇東坡傳》,而東坡先生,大家知道,他也認為自己”不合時宜”,因為東坡先生一生瀟灑自然,認為人最重要是心地坦蕩,隨自己心意而生活,這樣才活的自在。林先生就是如此。當初,林先生去哈佛大學進修,師從比較文學的大家歐文.白壁德,但林不認同老師崇尚秩序紀律的文學理論,在與人論戰中,竟然站到老師對手的一邊。後來,去德國萊比錫大學學習,費用不夠,還好受胡適先生接濟,可後來胡適先生創立《現代評論》,在胡適和魯迅的論戰中,林先生竟又站到魯迅的一邊,因為魯迅創辦的《語絲》,主張任意而行,隨意而談的文風,吸引了林先生。而說到”老男孩”這一點,林先生說過”永遠不要把自己的童心丟掉,丟到了,人生就沒有趣味了,就不美了”,而在他已經當上爺爺的年紀時,他還做過這樣可愛的事。把自己小時候照片和自己外孫,外孫女的照片重新沖刷拼接,給人看,說我們都是孩子,”我們家有三個孩子”,哈哈,真是童心滿滿。而且,林先生寫《生活的藝術》《吾國吾民》,傳播了中華文化給國外人,讓外華人知道中國男人不是還留著長辮子,女人也不是還裹著腳,而是中國有很多博大精深的文化,所以他在獲得威斯康辛貝路艾特大學榮譽人文學博士學位時,校長致辭說林先生是文化上”非官方的中國大使”。他在陽明山的書房叫”有不為齋”,貼的對聯是”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就是最好的寫照。謝謝。

  • 4 # 曉曉5031

    林語堂,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翻譯家、語言學家,新道家代表人物。他於1940年和1950年先後兩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曾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等刊物,是論語派的領導者。著有小說《京華煙雲》《啼笑皆非》,散文和雜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藝術》以及譯著《東坡詩文選》《浮生六記》等。

    林語堂的作品有著幽默的色彩,即使在中國被侵略的時候,這一點魯迅先生也提出過反對。林語堂的幽默不同於老舍平民的幽默,他的幽默是屬於文人式的幽默,講究品位的。

    用一句林語堂先生自己的話來評價他,“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 5 # 物道

    我們熟知的林語堂,是那個憑藉一部《京華煙雲》被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文化大師,是演講臺上幽默風趣的智者,是那個“兩腳踏東西文化,一心評宇宙文章”的語言天才。

    可林語堂卻認為,自己只是“痴人”一個。

    ▲ 年輕時的林語堂。

    一 · 痴迷於讀書

    一生三次被諾貝爾獎提名,可誰能想到,大學畢業後的林語堂卻只是半個中文通。

    林語堂出生在福建平和縣的一個基督教家庭,林語堂小時候就特別喜歡翻父親的古文詩書,還能快速背誦,天賦甚高。17歲就考入當時中國最好的英文大學──聖約翰大學。

    ▲ 上海聖約翰大學,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大學之一。

    沒想到,林語堂卻覺得學校的課程太容易了,常常在課堂上偷看圖書館借來的“閒書”。聖約翰大學藏書5000冊,林語堂不僅都借閱過,竟連這些書的性質都記得一清二楚。考試前夕,在大家拼命死記準備考試得高分時,他依舊優哉遊哉去江邊,邊釣魚邊看書。

    儘管如此,林語堂仍高分畢業,收到清華大學任教聘書。他從小一直在教會學校,聖約翰大學也是完全西式教育,更讓他把國文忽略了。特別是來到中國的文化中心北京後,他十分窘迫和慚愧:使巴勒斯坦的古都耶利哥城陷落的約書亞將軍的號角,我都知道,我卻不知道孟姜女的眼淚衝倒了一段萬里長城。

    ▲ 林語堂 第二排中。

    後來他去賣舊書的琉璃廠,淘舊書,與書商談話,閱讀大量中國傳統書籍,痴迷其中。幾年後林語堂去了哈佛大學讀碩士,更是把衛德諾圖書館比喻成“蟠桃盛宴”,自己則是那隻迫不及待想吃桃的猴子。

    正是因為他對讀書這份“痴”,讓他貫穿中西文化,讓他的筆寫出了中國文化的精髓,為世界瞭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林語堂最喜歡引用黃庭堅的話:“三日不讀書,便覺得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 林語堂的書房兼客廳,牆上的對聯為譚淑女士所贈,詠贊林語堂的文筆及人格。

    二 · 痴迷於發明

    如此高成就的國文大師,誰能想到他小時候的夢想是當發明家。小時候,他常常搗鼓一些草藥,調合成“包治百病”的神奇藥粉,還認真取名為“好四散”。

    上學知道了虹吸管原理後,喚醒他強烈的好奇心。好幾月時間蹲在菜園裡研究,連飯都不想吃,非要製造一臺抽水機,讓井水自動流到菜園裡。

    ▲ 林語堂故居,位於臺灣省臺北市陽明山仰德大道二段141號。

    ▲ 林氏大家庭,前排左一男孩是林語堂。

    中年的他,不改童心,為了發明中文打字機,再次著了魔。每天清晨起來畫結構草圖,排字。厚厚的一本《機械手冊》被他翻得破破爛爛。去瑞士開會時,還專程跑去英國找了個工程師請教。最終,一臺耗費他三十多年的心血和十二多萬美元的“明快中文打字機”成功釋出,他驕傲地說:“這是我送給華人的禮物。”

    ▲ 林語堂與他的打字機。

    當年林語堂為了發明這臺打字機傾家蕩產,還向朋友借錢,銀行的貸款。有很多人笑他痴,做著沒有盈利的事。

    最終,林語堂還是研製成功了,並且這就是我們現在中文輸入法的“鼻祖”,那時電腦尚未問世,這的確是一項了不起的發明。林語堂認真詮釋了: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 林語堂發明的打字機。

    三 · 痴情於妻子

    林語堂坦誠,自己是老式的婚姻“從父母之命,娶妻娶賢”,成婚之前對廖翠鳳並不太上心。可有一次廖夫人直接當著林語堂的面嫌他太窮,廖翠鳳很堅定地回答:“窮有什麼關係?”就是這一句,讓林語堂對妻子痴心不已。

    結婚當晚,林語堂竟把結婚證一把火燒了。“因為婚書只是離婚時才用得著。”這一次,林語堂認定一個人,就是一輩子。

    ▲林語堂與廖翠鳳結婚。

    婚後廖翠鳳陪林語堂到哈佛上學。在一個寒冷的冬天,廖翠鳳盲腸炎發作住院。林語堂每天變著法子給廖翠鳳送去營養餐,自己卻啃著最便宜的麥片。出院那天大雪紛紛,林語堂借來一輛雪橇,把廖翠鳳拉回家。雪地裡一步一步腳印,是林語堂對妻子濃濃的痴情。

    一晃眼兩人相伴了五十年,結婚週年紀念日時,林語堂送給廖翠鳳一個勳章,上面刻了林語堂翻譯後的《老情人》: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不僅如此,林語堂還寫了兩條做個好丈夫的標準:

    一、太太喜歡的時候,你要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著她生氣。

    二、少說一句,比多說一句好,有一個人不說,那就更好了。

    晚年林語堂接受採訪,他飽含深情望著妻子說道:“我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或許男人的情,不在求婚時那顆戒指,而是婚後的朝朝暮暮依舊對你痴情一片。

    ▲晚年林語堂與夫人廖翠鳳。

    四 · 人生帶一點“痴痴”的幽默

    鬱達曾形容林語堂“生性憨直、渾樸天真”,說白了就是:“這位兄弟,你有點痴。”

    有一次,在林氏宗親大會,主辦方非要林語堂上臺誇耀一下林氏祖先的成就。

    林語堂上臺後繪聲繪色地談道:

    “英勇無敵的林氏祖先,有《水滸傳》裡的林沖......詩人、才女有《紅樓夢》裡的林黛玉……另外還有美國大總統林肯……獨自駕機飛躍大西洋的林白……我們林氏家族可說是人才輩出、光宗耀祖啊!”

    ▲ 晚年林語堂。

    宗親聽了哈哈大笑:你是不是傻?那些都是小說裡的虛構人物,還有壓根打不著關係的林肯!

    可是轉念想想,林語堂這種幽默的處理方式,既不失學者顏面,又避免被世人說好虛榮,實屬智者之舉。

    林語堂比起前面的長篇大論,他只說出一句話,他是痴嗎?並不,反而這句話成為經久不衰的名言,將英文Humour音譯幽默的林語堂也被尊稱為“幽默大師”。幽默,也成了他從容不迫的人生態度。

    ▲ 林語堂先生在臺北對著一群年輕人演講。

    在他眼中:“幽默只是一位冷靜超遠的旁觀者,常於笑中帶淚,淚中帶笑。”但多虧了這位“旁觀者”,讓生活變得不那麼苦澀與乾枯。就算這塵世只是一個黑暗的地牢,但我們也總得讓日子過得美滿。

    ▲ 林語堂

    縱觀林語堂的一生,他的“痴”讓他成為文壇上的大師,讓他收穫美滿的婚姻,甚至讓他實現了童年那些看上去“可望不可即”的夢。

    他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一點痴性,人人都有,或痴於一個女人,或痴於太空學,或痴於釣魚。痴表示對一件事的專一,痴使人廢寢忘食。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在這個急功近利的世界,人人爭做一個精明人,卻不屑成為一個“痴人”。我也如此,可每當我浮躁之時,卻彷彿總能看到林老先生,慢悠悠地飲了一口茶,對我說:“人必有痴,而後有成。”

  • 6 # 十點讀書

    如何表達“我一輩子都不離開你?”

    文學大師林語堂給了一個痛快淋漓的答案——他一結婚,就把結婚證燒掉了。理由是,這玩意兒只有離婚時才用得著。

    難得的是,他們奉父母之命成婚,婚姻卻是終生甜蜜的愛情的開始。

    這便是林語堂與廖翠鳳的婚姻。

    晚點愛上你,餘生都是你

    在遇到翠鳳之前,林語堂也不是沒有愛過別人。

    他青梅竹馬的姑娘名叫橄欖。他們自小相親相愛,長大後,她卻不願意隨他離開家鄉。分手時,橄欖站在山上,髮絲隨風飛舞,那身影定格在林語堂的腦海中。

    大學時,他與一個叫做陳錦端的富家姑娘陷入熱戀,卻因為他的家境太貧窮,被棒打鴛鴦。他悒悒不樂,半夜在母親面前大哭。

    失敗的情感經歷,教會了他如何去愛;而與其他人擦肩而過,大概是為了和對的人一起走下去吧。

    他最終奉父母之命,娶了鼓浪嶼首富廖家的二小姐,廖翠鳳。他雖然是個借錢上大學的窮小子,卻也是學校裡數一數二的才子,加之相貌俊朗,與廖家又是舊識,婚事便很快定了下來。

    擬定終生之前,翠鳳的母親曾經質疑——“他是牧師的兒子,家裡很窮。”翠鳳卻果斷道:“貧窮算不了什麼。”

    經歷了與陳錦端失敗的戀情,廖翠鳳的這句話,深深打動了林語堂。他本也就對男女之間的虛幻戀情心灰意冷,便下定決心,既然與誰結婚都是一場賭博,不如憐取眼前人。

    新婚燕爾,林語堂徵得妻子同意,一把火把婚書燒了。

    他說:“因為婚書只有離婚才用得著。”

    這是他用實際行動對對翠鳳許下的誓言。無論他之前愛過誰,他的下半生裡,只有她。

    在最好的時光裡陪你看世界

    和在一起的人慢慢相愛

    林語堂窮,但他於讀書上極為優秀。翠鳳出嫁時,家裡給了她一千銀元做嫁妝。這筆存款,成為他出國留學的基金。

    他們的蜜月是在太平洋上度過的。誰知,她在船上盲腸炎發作,疼得沒日沒夜地打滾。但如果這時候上岸去做手術,他們留學的錢可能就一分不剩了。她咬著牙硬挺了幾天,痛苦慢慢減輕,他們決定冒險,繼續前進。

    到了美國,她的盲腸炎二度發作。林語堂把她交給洋醫生。那場手術並不順利,她的傷口感染,又做了一次手術。

    出院的那天,是一個大雪紛飛的二月。大街上空空蕩蕩。翠鳳的身體羸弱,受不了車子的顛簸。語堂絞盡腦汁,最終為她弄來一輛雪橇,將她接回家。

    幾十年後,林語堂說起這件事,還會星星眼地看著妻子,滿臉崇拜:“我的妻以艱苦卓絕的精神度過此難關,頗有英雄氣。”

    在美國、德國、法國唸書的那幾年,是他成長得最快的日子,也是他們最艱苦的日子。

    在林語堂還不懂柴米油鹽的時候,翠鳳已經從一個千金之家的大小姐,進化成一個一枚銀元掰成兩半花,還能心裡有數的小妻子。

    她能用最少的錢,把飯做出百般花樣;她一生最喜歡鞋子,卻能默默撿別人穿剩的舊靴子穿;快沒錢吃飯的時候,她揹著林語堂把自己心愛的陪嫁首飾當掉;沒錢看電影,他們去圖書館借書,燈下夜讀。

    在《林語堂自傳》裡,他回憶起那段日子。既無生活經驗,又無錢財,只有年輕人的冒險精神,有彼此之間的相依相賴,還有他們對前途的信心。他感慨道:“真甜蜜啊。”

    年輕時共同歷盡的艱苦患難,一直留在彼此心中,一生不忘。

    細水長流的日子裡,

    有趣是愛情的最佳保鮮劑

    後來,他們的日子漸漸安穩下來。平淡的生活,被他們過出千般花樣。

    他平常最愛抽菸,菸斗不離身,有時候卻把菸斗偷偷藏起來,然後大聲喊妻子:“我的菸斗去哪兒啦?”

    翠鳳急急跑過來幫他找菸斗,他就樂滋滋地在一旁點菸,欣賞她忙亂的神情。待翠鳳回過神,氣得要甩門出去,他卻一把將她拉到懷裡,輕輕吻她:“我一個人在書房裡太無聊了,想你嘛。”

    那時候,文化大師們的原配幾乎沒有好下場。廖翠鳳在聽到誰娶了年輕小妻子之後,就會暗自傷感。語堂看出了她的心思,便拍拍她肩膀說,你放心吧,我才不要那些小姑娘,我只要你。

    翠鳳反問他:“為什麼?”

    他聳聳肩膀,坐到床上,抽了兩口煙:“因為只有你允許我在床上抽菸。這就是完美婚姻的典範。”

    他還說,我的女性朋友們,對我的妻子簡直比對我還好!

    他說:“怎樣做個好丈夫?就是太太在喜歡的時候,你跟著她喜歡,可是太太生氣的時候,你不要跟她生氣。”

    她發小脾氣時,他總是去捏她的鼻子,說一些歡喜的話,哄她笑起來。他知道,妻子最喜歡別人誇她的挺直的鼻子。

    他也是一個有情趣的父親,對三個女兒極好,用膠泥和蠟燭做成有顏色的景物和人像擺在玻璃 上,喜歡和孩子們吹肥皂泡兒。

    林語堂說過,他理想的家庭生活,就是有一個言笑晏晏的妻子,幾個可以和他在大雨中奔跑的可愛孩子。還要一小塊田地,可以讓小孩搬磚弄瓦,澆花種菜,喂幾隻家禽。

    然後,他用一生的愛,和平實的浪漫,把理想變成了現實。

    他常常說,自己最得意的呀,就是把一個老式的婚姻,變成了美好的愛情。

    結婚五十週年,是為金婚。那天,至親好友齊聚林家花園,林語堂把一枚金質胸針獻給廖翠鳳,上面鑄了“金玉緣”三字,並刻了詹姆斯·惠特坎·李萊的不朽名詩《老情人》。他親自把它譯成中文:

    同心相牽掛,一縷情依依。

    歲月如梭逝,銀絲鬢已稀。

    幽冥倘異路,仙府應悽悽。

    若欲開口笑,除非相見時。

    這一輩子,他年輕時是拿獎拿到手軟的帥氣學長,中年後是享譽中外的大文豪,但回到家裡,他就是會和她一起摘菜做飯,一起逗孩子笑的,她的丈夫。

    等到兩個人老得臉上皺紋縱橫,走不動路,他還能捏捏她鼻子,哄她笑。

    我能想到的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深深相愛,慢慢變老。

  • 7 # 碧瀛1

    我知道,林語堂是在30年前的事,一個同事告訴我的,林語堂,可叫近代中國之文人,他和胡適,錢穆,蔡元培,都是近代中國文化精英,有底蘊,作品值得一看

  • 8 # 一往文學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林語堂。

    林語堂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文學家,曾獲美國哈佛大學文學系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廈門大學教授。

    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他與文壇巨匠魯迅齊名,與魯迅凌厲的文風不同,他倡導的文學風格與他的創作,都具有幽默的特點,被人們稱為“幽默大師”。

    對他來說,幽默既是文學觀,也是人生觀。因此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若是遇到種種憂心的事和煩惱,我只能說“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林語堂。”

    你知道嗎,“幽默”一詞就是他翻譯的

    “houmor”這個詞,是由林語堂最先翻譯為“幽默”的。

    1924年,他在《晨報》副刊發表《徵譯散文並提倡“幽默”》,第一次將“houmor”翻譯成幽默。其實,在他之前早有很多人翻譯這個詞“houmor”了,著名學者王國維曾將它譯為“歐穆亞”,李青崖意譯為“語妙”,陳望道譯為“油滑”,易培基譯為“優罵”,唐桐侯譯為“諧稽”。“幽默”一詞出自《楚辭》,但早就失去了它“寂靜無聲”的本義,對比其他譯法,還是林語堂譯的最好,也最終流傳下來了。

    在林語堂心中,他給幽默下的定義是:“幽默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一種應付人生的方法。幽默沒有旁的,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

    他還認為:“無論哪一國的文化、生活、文學、思想,都是用得著幽默的滋潤的。沒有幽默的國民,其文化必日趨虛偽,生活必日趨欺詐,思想必日趨迂腐,文學必日趨乾枯,而人的心靈必日趨頑固。”

    自1924年首譯幽默以來,到1970年在漢城的第三屆國際筆會上演講《論東西文化的幽默》,林語堂晚年還在《八十自敘》中不留餘力地提倡幽默,他確實在半個多世紀中與幽默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了一名幽默大師。

    他與幽默結緣的一生,留下了幽默哲學給後人思考,很多人覺得他說的確實是大道理:“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來源於生活中的幽默

    《林語堂》傳中記載到,林語堂的幽默感大概來源於父親。林父是個牧師,一次下午佈道,教堂裡的男人困得打瞌睡,女人則在聊天,無人聽講。林父在講壇上向前彎著身子說:“諸位姊妹如果說話的聲音不這麼大,這邊的弟兄們可以睡得更安穩一點兒了。”

    林語堂演講可以說是妙趣橫生。一次,他應邀參加臺北一所學校的畢業典禮,在他前面有不少人做演講,都講得十分冗長,輪到他演講時,已經十一點半了,學生們已經不太耐煩了。

    林語堂走上講臺,開口就說:“紳士的演講,應當像女孩子穿的迷你裙一樣,愈短愈好。”此言一出,全場鬨堂大笑。而林語堂的這句幽默,已成為演講界知名度最高的名言。

    當時的林語堂並沒有做任何準備,他不知道該說些什麼,靈機一動決定給學生們講一個故事,這個故事就是說有人在他還沒有任何準備的時候就讓他做演講,故事同時告訴了學生們要時刻準備著,要不懈努力的學習,自己所學的知識總有一天都會用到的,可能只一天來的比較晚但是隻一天總會到來。

    既表達了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又起到了幽默的作用,林語堂的幽默在生活中處處出彩。

    幽默與中國之文學

    各國都對幽默有著自己的定義,如美國《新時代百科全書》稱:“幽默是表達人們嘲笑自己的建立的社會時的得意心態。”《蘇聯大百科全書》稱“幽默是喜劇的特殊形式,是意識對客體個別現象和整個世界採取的一種內莊外諧的態度”。中國《辭海》稱:“幽默是帶著笑意的諷喻,能給人以輕鬆快樂,給人心理上的某種平衡和滿足”。

    但中國古代,一直沒有對幽默有個明確的說明,使一般人認為幽默是俏皮諷刺。即使說笑話,也必須關心時事、諷刺時事,才可以稱的上文章。

    林語堂的幽默文學主張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一脈相承的。

    老子是中國幽默始祖,幽默源於他的超脫。

    孔子的幽默是和藹可親,聽天由命的幽默。

    莊子有觀魚之樂、蝴蝶之夢也就夠幽默了。莊子的幽默是睿智和譏諷。

    孟子最雄辯,其鋒芒中見冷儁的幽默。

    東方朔、枚皋之流,是中國式滑稽始祖,又非幽默本色。

    ……

    幽默本是人生的一部分,所以一國的文化,到了相當程度,必有幽默的文字出現。

    從老莊到明清諷刺小說再到林語堂,林語堂從創辦《論語》,提倡“幽默”;到續辦《人間世》,主張文章鬚髮抒性靈,他一直肩負起了傳遞幽默文化的重任。

    林語堂最崇拜的人——同樣幽默的“蘇東坡”

    幽默在林語堂那裡是一種審美追求。“幽默是一種精神,你不能用手指出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中某幾行,說這就是幽默。幽默是指不出來但你可以體會得到的。”

    但幽默這種審美追求,想要達到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我們能發現,能寫出“幽默”文學的作家,往往被稱作大師。例如魯迅的《阿Q正傳》、老舍的《茶館》《老張的哲學》、錢鍾書的《圍城》《人獸鬼》乃至後期高曉聲的《陳煥生進城》······

    蘇東坡的幽默感就讓林語堂非常佩服。他在《蘇東坡傳》的序言中寫道:

    “這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一個百姓的朋友、一個大文豪、大書法家、創新的畫家、造酒試驗家、一個工程師、一個憎恨清教徒主義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一位佛教徒、一位巨儒、一位政治家、一個皇帝的秘書、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專唱反調的人。一個月夜徘徊者、一個詩人、一個小丑。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慧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

    與蘇東坡一樣,幽默是林語堂對抗無奈人生的方式。以這種帶有中國傳統色彩的“中庸、和諧”的幽默,是我們能求得思想解脫和心靈自由的途徑。

    凡幽默者,大抵熱愛生活。

    從某種程度來說,我們能以幽默感對抗人生不完美的常態,我們也會更容易理解世界和人生,我們也會變得更加通達、更加逍遙,苦惱也能隨風而去了。

    林語堂關於幽默的人生公式

    林語堂有幾個很著名的人生公式,現在還能提醒我們,幽默在人生中有多重要。

    1)現實 -夢想 = 禽獸

    2)現實 + 夢想 = 心痛(通常稱作理想主義)

    3)現實 + 幽默 = 現實主義(也被稱作保守主義)

    4)夢想 - 幽默 = 盲目狂熱

    5)夢想 + 幽默 = 美好幻想

    6)現實 + 夢想 + 幽默 = 睿智

    在林語堂看來,真正的幽默,應該是一種智慧。正如前面的第六個公式:看清現實,心懷夢想,幽默面對,才是人生智慧。

    智慧的最高型別,就在現實的支援下,用幽默感把人們的夢想調和起來。

    足見,幽默不僅是一種情趣,它亦是一種智慧,甚而可以昇華為種人生態度。

    我們也能從林語堂的很多名言中,窺見“幽默”這種人生態度

    1. 因為無能為力,所以順其自然。因為心無所恃,所以隨遇而安。別指望所有的人都能懂你,因為蘿蔔白菜,各有所愛。你做了蘿蔔,自然就做不成青菜。——林語堂《人生不過如此》2. 人生在世,還不是有時笑笑人家,有時給人家笑笑。

    3. 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林語堂

    4. 婚姻猶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樣去欣賞它,又怎樣去駕駛它。——林語堂《吾國吾民》

    5. 男人寧願要免費投入懷抱的女人,他們說這樣的女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所有男人都喜歡美貌多情而又分文不取的女人。——林語堂《林語堂經典作品選》6. 悠閒的生活始終需要一個怡靜的內心,樂天曠達的觀念和盡情欣賞大自然的胸懷。——林語堂

    我們今天閱讀林語堂的文章,還能窺見他最幽默一面: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未讀林語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們經常做夢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