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年少時無意間看到的那一句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第一次讓我從書本的“行雲流水”中觸控到字裡行間淡淡的憂愁和無人能解的無奈;“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陪著我度過了朦朧青澀的雨季;“一生一代一雙人”是我對未來的嚮往和憧憬。王國維先生曾說過 “北宋以來,一人而已”。“清初第一才士”“相門翩翩公子”“江湖落落狂生”“千古傷心詞人”三百多年了,這是後人對您的評價,也是對您無限的眷戀,也許是因為21世紀的現在隨著高科技的發展,一切的事物都在追求速度,而忽略了“情”之所在,所以當代的我們對於“納蘭容若”對於《側帽集》、《飲水詞》的喜愛於三百年前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3
回覆列表
  • 1 # 徐小胖的吃貨生涯

    看過一本安意如的書是專門介紹納蘭容若的

    納蘭性德生於順治十一年臘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納蘭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因病錯過殿試。康熙十五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1]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於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彙編——《通志堂經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後發展奠定基礎。他還把自己熟讀經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成長經歷

    御前侍衛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不久後晉升為一等侍衛,多次隨康熙出巡。還曾奉旨出使梭龍,考察沙俄侵邊情況。

    寄情詩詞

    作為當朝重臣納蘭明珠的長子,本來註定榮華富貴,繁花著錦。作為皇帝身邊的,以英俊威武的武官身份參與風流斯文的詩文之事。隨皇帝南巡北狩,遊歷四方,奉命參與重要的戰略偵察,隨皇上唱和詩詞,譯製著述,因稱聖意,多次受到恩賞,是人們羨慕的文武兼備的年少英才,帝王器重的隨身近臣,前途無量的達官顯貴。

    但作為詩文藝術的奇才,他淡泊名利,在內心深處厭惡官場的庸俗虛偽,雖“身在高門廣廈,常有山澤魚鳥之思”。納蘭一生雖懂騎射好讀書,卻並不能在一等侍衛的御前職位上揮灑滿腔熱情。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納蘭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氏成婚。康熙十六年盧氏難產去世,納蘭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為《飲水詞》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後人不能超越,連他自己也再難超越。

    納蘭性德24歲時將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又著《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9首,合為《納蘭詞》。傳世的《納蘭詞》在當時社會就享有盛譽,為文人學士高度評價。時人云,“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可見其詞的影響力之大。

    納蘭性德交友“皆一時俊異,於世所稱落落難合者”,這些不肯落俗之人多為江南布衣文人,如顧貞觀、嚴繩孫、朱彝尊、陳維崧、姜宸英等。[4]納蘭性德對朋友極為真誠,不僅仗義疏財,而且敬重他們的品格和才華,如同“平原君食客三千”一樣,當時許多想升官發財的名士才子都圍繞在他身邊,使得其住所淥水亭(今宋慶齡故居內恩波亭)因康熙的御用文人聚集太多而著名。

  • 2 # 小王子愛上狐狸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納蘭容若是明珠的愛子,文武雙全,在詩詞方面的造詣,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實力派網紅。他對於亡妻的情思哀怨,打動了許多人。清朝的貴族當中,如果要選一個多情公子加才子,納蘭容若毫無爭議地要榮登榜首。

    大多數人對於 他的喜愛都來自於他的深情和才華,那些詩詞裡的美麗與哀愁,成為多少人心中最不可言說的白月光。這位英年早逝的才子、翩翩公子,屢受康熙嘉獎,卻淡薄名利,為人謙卑。在今天看來,應該算是大眾情人了。

  • 3 # 娛圈阿貓

    納蘭容若,又稱納蘭性德,因為容若與當時皇帝的名字有衝突,所以改名納蘭性德。

    對於納蘭容若的一生,我心裡永遠都是五味雜陳,很早之前便知道人生若只如初見這句話,卻不知道這句話是來源於他,記得高中時因為語文老師告訴我要在文章裡面多運用一些不是大眾所知的例子,我便想到了倉央嘉措,而緊隨的便是納蘭容若,納蘭容若第一次吸引我的不是他的詩情畫意,而是他的名字,容若容若,很好聽,我就是這麼膚淺的人,我就是這樣認識了納蘭容若,認識了那個讓人心生憐憫的納蘭容若

    為了瞭解他,我在高中買了很多關於他的書籍,書冊也好,經歷也罷,統統都看了個遍,我折服於他的才華,更感慨於他的人生,一個不屬於他自己的人生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容若的一生接觸過的有三位女子,一位是表妹,一位是才女還有一位是一次納蘭詞的小迷妹,按理說他的人生應該是很幸福,有喜愛的女人,有愛做的事情,可他的人生並不快樂,出生於官僚家庭,與皇帝親如兄弟,御前侍衛這個職務,限制了他很多自由,他的父親一心想讓他繼承家業當朝廷宰相,可容若心卻不再此,他喜歡恬淡自由的生活,喜歡吟詩作畫的藝術,而天生而來的憂鬱使得他不得不聽從家裡的安排,最初最愛的表妹,被送進宮裡當妃子,一位才女,也迫於家庭的壓力選擇分離,最後一位,有才也愛慕,可惜身份地位相差懸殊,古代相當講究門當戶對,所以自然也就不了了之

    三段無疾而終的戀情,一生不得自由的遭遇,使得他早早就患上了肺癆,命終於30歲

  • 4 # 牛頌通鑑

    康熙十六年(1677年)秋冬間。老師評價他:“閉門掃軌,蕭然若寒素,客或詣者,輒避匿。”“肆力經濟之學,熟讀通鑑及古人文辭,三年而學大成。”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納蘭性德的文學成就,來自於早年的刻苦讀書。超然物外的讀書生活,貫穿了他的一生。

    與順治帝福臨年齡相仿的明珠,與康熙帝玄燁年齡相仿的納蘭性德,都酷愛讀書,而且深深喜歡漢文化。納蘭性德的祖父尼雅哈歸降努爾哈赤的時,被授以佐領官職,死後其佐領之職由長子鄭庫承襲。

    “佐領”是八旗官職,滿洲入關前所建八旗制度中,有所謂“牛錄”的編制單位,這既是人丁戶口的基本編制,也是軍事編制。一“牛錄”統3萬人眾,漢語譯為“佐”,其首領稱“佐領”,平時負責管理本佐中的戶口、田宅、兵籍、訴訟等事,戰爭時期即為軍事指揮官率兵打仗。

    明珠是尼雅哈第三子,最初沒有任佐領職,後來做了兵部尚書,從族侄處奪得一個佐領官職。明珠得納蘭時年20歲。他後來將自己在八旗所任佐領分出一部分“餘丁”,又單獨建了一佐領,為兒子設了一個佐領的職位,無疑是想在八旗中擴大明珠家族的勢力。

    佐領不是虛職,而是軍政合一的實職,也代表家族的地位,而且可以承襲。納蘭性德實任佐領的時間,是在是在他被授予侍衛職務之後。

    納蘭性德自幼而少年至青年的興趣都在研習傳統文化、吟詩譜詞上,除完成侍衛職事外,對官場毫無興趣,既不鑽營也不招攬權力,更無弄權的樂趣,所以把佐領的職務幾乎忘記。把實職做成了虛銜。

    中華文明誕育延拓幾千年,到清一代,漢文典籍浩如煙海,漢族文士尚且要十年苦讀,皓首窮經方能成為有較高境界的學者,而一個自幼以習武為主的滿人,先要學會漢語言,再學好漢文字才能閱讀艱深的古籍經典。

    這一切在納蘭性德這一旗下神童身上,顯現出了文化奇蹟,是閱讀領悟運用漢語言文字,在一個少數民族天才少年身上發生的奇蹟。

    14時的納蘭性德已是一位“才舞象勺,已通六藝”的才子,“讀書敏異,過目不忘,常若夙習”,擅騎射,工詩,尤長於詞。17歲時入國子監讀書,“談經史源要及文體正變,老師宿儒有所不及。”18歲時中順天鄉舉人。

    19歲參加會試,但在殿試的關鍵時刻患“寒疾”病。按清初規制,錯過殿試再登考場,要三年以後。在這三年期間,他更發奮讀書,並在父親明珠的支援下捐資抄刻宋元以來各種儒家典籍的論釋,並開始撰寫《淥水亭雜識》,編輯《通志堂經解》。

    納蘭性德對漢文化的學習熱愛以及廣交江南漢族文士,都是在父親明珠的明確支援和讚許之下開展的。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時年納蘭性德28歲,明珠加贈太子太傅,終成康熙一代朝廷的名臣宰輔。納蘭性德三十一年的生活歷程,都是在父親的順勢中渡過,他的成長獲得家庭提供的富裕物質生活與充分的精神文化條件。同時,也遇有一個學習漢文化的時代,風行俗育。

    順治、康熙兩帝少年時都是在孝莊皇后的養育下矢志讀書、學習漢文,“早夜誦讀,無間寒暑,至忘寢食。”但在索尼、鰲拜等四大臣輔政時期,保守勢力抬頭,要求“仰法太祖、太宗謨烈,”保持“淳樸舊制,”抵制漢俗,反對信任漢官,不加區別地反對一切漢族文化。

    康熙清除鰲拜集團後,以明珠為代表的滿族大臣加快了由保守向開放的轉型,對“滿漢一體”有了更進一步的詮釋,對抗傳統的“華夷之辨”,不僅順理成章地接替明朝的正統地位,也從觀念將滿洲置於與漢族同等的地位上。納蘭性德的家庭特別是父親導育,使他得以飛向中華文化的廣闊天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完大蒜有味道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