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滇魂
-
2 # 涵舍逍遙談紫砂藝術
在中國的瓷器技藝中,復燒是陶瓷燒造工藝之一,就是指將燒成的陶瓷製品重新入窯進行二次燒製。
在百度百科中,是這樣的解釋,復燒在陶瓷產品中有兩種含義:
一、有兩種情況:
1、是指古代名窯瓷器由於器身有損,取舊瓷修補,加釉入窯焙燒。
2、是指欠燒或過燒的不良色釉製品,視其現狀施釉重複裝燒,如銅紅釉用原來的釉漿再薄薄地施上一層,入窯再燒。
二、陶瓷顏料的一種加工方法。將陶瓷顏料成品置爐內燒至熔融、燒固或半熔融狀態。這個過程稱為復燒,可使色劑與熔劑融合更好,使顏料色調加深,光澤增強。
鈞窯產品
對瓷器有研究的盞友們其實對復燒一點都不陌生。復燒工藝的具體成型可追溯到南宋的鈞窯。鈞窯是宋代著名窯址之一,分為官鈞窯和民鈞窯。鈞瓷燒成工藝不同於其它,首創了復燒,其第一次為素燒,然後多次施加釉彩,多次燒成。龍泉青瓷的燒製工藝也是採用多次素燒,重複施釉的辦法,使表面釉層加厚,其創造的黑胎青瓷最終形成薄胎厚釉的工藝特徵,以及精光內蘊、青翠欲滴的審美品格,尤其是粉青和梅子青兩種釉色更是龍泉青瓷工藝達到歷史巔峰的標誌。
唐三彩
更典型的是,唐三彩的燒製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將做的坯體,裝在窯內燒至1000--1100度左右,取出施彩,然後,再放進燒窯內燒至850--950度即可。清代彩瓷在燒製過程中也選擇復燒法制作。
但對於建盞而言,建盞是一次性上釉,一次性燒成的。不純在二次復燒。如果建盞遇到復燒,那是什麼樣的一種情況呢?鷓鴣君不妨告訴你真相:
二次入窯復燒的南宋建窯盞
對於老盞而言,復燒的建盞可以說是一種造假。在瓷器十大造假陷阱中,復燒就是其中手段之一。也就是說,在瓷器贗品中,有一種贗品本身胎是老的,但是看起來非常新,這就要注意了。造假者往往從窯址等地方弄到一些古瓷,他們的胎是老的,但是釉面基本都剝蝕的非常嚴重,需要重新補釉修理一番。二次入窯燒製。二次重新進窯復燒的瓷器,往往氣泡增多增大,變的密集,青花髮色暈散甚至模糊不清。更有甚者胎體起泡。遇到這類的瓷器需要仔細辨別。然而這類二次復燒的高古瓷器今天往往被一些喜歡用老物件飲茶把玩的藏友們所鍾愛。
對於喜歡老盞的朋友而言,目前在北方的市面上,大量存在這種復燒的“老詹”。其技術是一些斑紋很差的老盞,進行重新上釉回爐燒過,形成了比較品質不錯的斑紋,同時進行做舊,變成了品質優良的老盞。如果識別呢?
某建盞大師的二次復燒的建盞作品
但對於新盞而言,這種二次復燒就是一個大問題了。首先一個是市面上存在的新的類曜變盞,都是二次復燒。再一個就是黃金盞,也是透過二次復燒。第三個就更加另鷓鴣君失望了,網上流傳某建盞大師的現代鷓鴣斑建盞,其建盞斑紋並不是一次性燒成,而是他採用了和古宋窯油滴盞不同的工藝,二次燒成。也就是第一次先燒出黑胎體,第二次再點釉,在相對較低的溫度下第二次燒成。
可以確切的說,新盞是二次燒成的建盞,都不是真正的建盞。真正的建盞,其精美的斑紋一定是一次性燒成,不是復燒而成。
回覆列表
建盞復燒是為了斑紋好看,復燒是二次點釉低溫復燒,傳統龍窯柴燒如果沒有花哨的斑紋就不會二次復燒,根據款瞭解作者的大概作品後基本就能分辨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