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練了大半年了,20元兼毫大白一支,普通墨水,9元一卷毛邊紙。要不要換毛筆練?要不要換墨水?要不要換紙?
3
回覆列表
  • 1 # 老跨鬥

    大多數人

    95%以上的人

    連學習書法最基本的一關都過不去,或者不願下苦功夫去過。

    是什麼關呢?

    就是【基本筆畫】這一關。

    我們不說過多的筆畫,我們只說那幾個最基本的筆畫,如:

    1、點

    2、橫(只說長橫)

    3、豎(只說垂露豎)

    4、撇(只說豎撇)

    5、捺(只說斜捺)

    6、鉤(只說橫鉤)

    這六個最基本筆畫衍生出的那些複雜的筆畫我們先忽略。

    你寫吧!

    標準範本在哪兒???

    你臨的在哪兒???

    把標準範本和你臨的拼圖到一起,自己看看。

    好多人都覺得自己臨的不像,看看基本筆畫。

    就全明白了!

    如果這一關過了

    你就上車了

    創造,

    是個人都會。

    一百個人寫字,

    一百個模樣兒,

    一百個體兒!

    誰跟誰也不一樣!

    不用創,

    天生你就和別人不一樣!

    這很容易,

    你不學任何東西,

    你天生的自成一家!

    那什麼不容易?

    模仿不容易!

    不用模仿古代書法家的字,

    你照著你父母、兄弟姐妹的簽名模仿一下,

    能寫的像嗎?

    所以,

    檢驗一個書法家,

    一個書法愛好者功夫如何,

    不要看他由著自己性子瞎寫瞎創的東西,

    你讓他模仿,

    模仿什麼都可以,

    讓他自己挑。

    比如他學顏真卿的多寶塔,

    可以,

    你讓他隨便挑一個字,

    讓他臨。

    目標是:越像越好!

    其它不要求!

    然後,把他的字和原帖的字拼圖。

    看看到底像不像!

    透過臨帖,模仿才能學到古人那些美的東西

    我用此文回覆了上千次了,說明大多數人不明白書法的法!

  • 2 # 歐楷愛好者武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怎樣把歐楷堅持下去?半途而廢是心血來潮的喜歡,心血來潮是羨慕別人書法寫的好的喜歡,只有心甘情願的喜歡,才是堅持練書法的動力,每天進步一點,時間久了就是大進步,就怕心血來潮型,高興了寫一整天都不累,不高興臨十分鐘都堅持不下來,每天臨十分鐘或一個小時,二個小時只要堅持就是學書法的動力。

    首先初學者練好筆劃,臨原帖筆劃,開始沒有經驗,藉助電視上不是正宗歐楷寫法,如果總看是柱著柺杖練書法,錯誤的起筆,越練越不像,歐楷原帖起筆都是藏鋒,沒有露鋒,露鋒起筆寫字像刀切,呆板的字,永遠也寫不出靈動千姿的歐楷,初學一定要慢慢來,打好基礎,練好筆劃,才能很好掌握組字結構。歐楷的筆劃是多變的,同一個字在歐楷中的筆劃有不同變化。想學好歐楷就要臨習歐楷中的筆劃特點,才能在臨寫過程中掌握好真正的組字骨架。

    二臨帖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好字的筆劃書寫技能,孰練用毛筆書寫漢字,掌握每個字的不同書寫方法,一篇作品中同樣字書寫不雷同,表達最好的書法藝術性。真正的走向書法成熟,只有每天堅持臨帖,一遍一遍加強印象,最終嘗握好書寫技巧,從摹帖,到對臨,到背臨,最後到意臨,真正掌握這些書寫技巧,為以後創作作品打好基礎。

    三要把身心集中寫字上,普通墨,普通筆,毛邊紙。而不是毛筆上,墨上或紙上,臨帖是掌握筆法,真正的能書寫好毛筆字不容易。書寫方法正確,就會越學越有進步

    最後堅持就是力量,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3 # 翰諾書法

    我猜你是在自學。

    歐楷自學是很難的。

    曾經我也在自學,我也寫了大半年,我也在問自己要不要把歐楷堅持下去。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放下了,但這個事情一直在心中懸著,不想半途而廢。

    但是我練習歐楷確實到了瓶頸期,不知道該如何進步。

    大概過了一兩年我寫聖教序,再聯想一下歐楷的筆畫特徵,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因為歐楷是學二王的,他的楷書很多筆畫是從王羲之學來的,準確的說是從王羲之聖教序裡面找到源頭。

    這就是我們說的要去取法乎上吧。

    第二自學從哪突破?

    你的問題一直在問要不要換筆,要不要換紙,要不要換墨,其實我猜你的意思是要不要換帖。

    這就是你到了瓶頸期。其實瓶頸期是突破的前兆。

    要突破,我覺得有兩點可以嘗試。

    一是先放一放換換帖。你可以換歐陽詢的其他法帖,也可以換其他人的法帖。換帖是開拓眼界一種很好的途徑。有人說臨帖不能三心二意,今天臨這個明天臨那個,但是我覺得處在瓶頸期時一定不要抱守成規。當你從其他的法帖中吸取營養時,你可以與歐楷進行比較,透過比較能更好的促進你對筆法的理解。

    二是推翻自己,從基本筆畫從頭開始。前提是找一個明白的老師好好的指點,現在也有好多書法科班生在網上直播,你也可以關注。我在抖音裡看到一個書法科班生講歐楷講的比較好,她講的基本筆畫非常透徹,而且是免費的,這裡我就不出她名字了,好像打廣告一樣。也希望你能遇到一個明白的老師。

  • 4 # 愛書法的小吉

    你好,作為初學者,根據您臨摹的現狀幫您回答下,整體來說您已經有一定的基礎了,但是筆畫和結構都還存在問題,我建議您有條件看下姚孟起/林則徐/王維賢寫的歐楷,尤其是王維賢的墨跡,可以看看借鑑一下,注意這裡是借鑑!我不太喜歡有些人一刀切,說到取法乎上就說現代人近代人的字不能學,這是一座橋樑,而不是目的!是一種方法而不是目標!生活在新時代的我們還是要學習鞏固下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當有臨碑帖不明白的時候,可以看看寫的好的墨跡是什麼樣的,找點啟發靈感,再下大功夫臨習歐楷原帖

    還有一點,我不知道您是怎麼臨帖的一種方式,建議做到對每個字的精臨,不要泛泛的通臨!正所謂百字一遍不如一字百遍

  • 5 # 馮凱8709

    以欣賞心態臨習,就會堅持下去。歐體點畫的精緻,結構的嚴謹,確實需要死磕到底的精神,想堅持下來,可以由簡入手,這個簡是你自己的感覺,一看就能寫的差不多的那種,寫好了會增強自己的信心。再者那些奇態的字,如深,美,逸,遙這類字,與眾不同,臨寫出來或逸或靈,情趣盎然,會培養自己的興趣點,讓自己慢慢愛上歐體。其三,一旦覺得自己哪一筆或一個字寫的好,不妨多以創的方式運用一下,激發自己的熱情和成就感。第四,一旦有新的發現,新的突破,新的感悟,就要以筆記的方式記下來,並不斷鞏固,變成長久的收益,給自己一個自我肯定。第五要敢於攻克個別難字,如鳳,家,飛或一些較難的筆畫等,有必要的話,每次臨習都要捎帶練一下,時間長了,功夫到了,難則變易,自然會無所畏懼,一路高歌。

  • 6 # 中州耕牛堂主

    必須吃準歐楷的用筆和結字特點,用筆突出精湛,結字突出險絕。堅持下去,就能成功!

    書者,不擇筆,不擇紙,不擇墨,關鍵是工夫要到家。題主才學半年,時間還太短,須堅持深入臨帖,量變產生質變的道理,題主應該知道吧?盧中南,田英章,田蘊章,他們都是臨摹,研習歐楷幾十年的,近年來才取得成功。所以說,學書法,不是年而半載就能成功的。

    歐楷難學。在臨帖時,可採用摹臨和對臨相結合的方法,對臨一段時間後,再返回摹臨階段,摹臨一遍比對臨二十遍的效果還要好。另外,要注意思考和研究歐楷的點畫布局比例,儘量向原帖上靠這個很重要!先臨出形似,再臨出神採,達到五六分像時,可嘗試背臨,達到七分像時,可嘗試意臨。在臨帖階段,先不要急於寫作品,如果有寫作品的衝動時,可嘗試集字創作。還有一點須提醒題主,自己寫的字,不要輕易拿給別人看。這句話是啟功先生說的。啟功先生說的這句話的意思是,把自己寫的字拿給別人看,由於他人的欣賞水平不一,有的說這,有的說那,始終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判標準,這樣會影響你的學書思路的。學書法,只要認真臨帖就可以了。碑帖是最好的老師。

  • 7 # 夜色主義繪畫

    如果水平一般般可以看看當今學得不錯的有深入研究幾位老師的學書方法和研究方法,這樣會少走彎路能走一些捷徑。如果你水平已經達到了深入的水平,完全能創作了就可以走出歐體看看其他諸家也無妨。臨帖的目的還是創作,可以用歐體作為創作的母體加入自己感覺或者其他字型的風格加以創新。

  • 8 # 美好手記

    你的歐體已經有進步了。你提到的筆墨問題,其中,大白兼毫是要換的,用硬號吧。狼毫或者七紫三羊吧。唐代的人還是用硬毫寫字的。你用墨水還是墨汁?練習書法要用墨汁,用好的墨汁,一得閣什麼的,因為練習書法,最小損耗的就是墨汁了,尤其是寫中楷。紙張不用換,毛邊紙練習書法挺好的,但要用厚一點的毛邊紙比較好。

  • 9 # 如石書藝

    學書法,主要是愛好,一個從心裡喜歡書法的人,無論受到何種干擾和影響,都會堅持下來。當然,喜歡也有靠後天養成的。心理學家認為,養成一種習慣,只要堅持三個星期就成。尤其書法在華人心裡有著特殊的情結,幾乎每個人都喜歡書法,只是受到外部環境及客觀因素的制約,有些力不從心,有些無奈。

    正如這位朋友所言,練了半年,就有急躁情緒的流露。這種現象在初學書法者中比較普遍,總想以最快的速度達到自己滿意的效果。

    其實,書法的堅持,除了喜歡和習慣的養成,還必須依靠自己內心的定力和毅力。而這個定力和毅力,主要取決於學書法的自信心,取決於學書的方法得到,進步明顯。否則,很多書法愛好者都難以堅持。

    一要取法乎上。從照片看,你學臨的是現代人的“歐體”,這對於初學者而言,雖然上手容易,但容易染上習氣。學“歐體”,就要從歐陽詢的書體開始入手,如果感到歐陽詢的楷書不易入門,建議你從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的楷書開始,父子倆的楷書一脈相承,兒子的楷書筆法鋒芒畢露,看得清楚,結體更有規律可循,如道因法師碑,就非常適合學“歐體”入門。

    二要抓準特點。這對於初學者而言,難度不小,但要習得書法精要,必須過這一關。大家都十分強調讀帖的重要性,但讀帖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讀帖因人而異、因書學階段不同而不同。你現階段,(1)是要明白歐體究竟好在哪裡,也就是要知道歐體的主要特徵。包世臣評歐體說:“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挺拔中不失俊逸,穩重中彰顯險峻。這是對歐體的總體認識;“中宮收緊四周充盈,重心偏左,左小右大,左收右放、左低右高”。這是字型的一般特點。(2)是要抓住點畫特徵。楷書的“永”字八法,是基本規律,而歐體的特點是:黃庭堅稱歐陽詢的點畫筆法是“直木曲鐵”。歐體的點畫看似直,實乃“勒”。這對於初學歐體而言,難度極大。所以,建議從歐陽通的筆法學起,容易掌握,就是這個道理。

    三要方法得當。作為初學書法而言,臨像是主要的,認真細心地臨摹,只需二、三年時間已經學得非常像歐體了。但如果方法不對,即使臨像了,也是不得法。無論學何種字型,形易學,而筆勢和筆力難練。我們學歐體,不是停留在學會一橫一豎一鉤的寫法,停留在寫像歐體上,而是透過臨摹,掌握歐體的基本點畫筆法和結體,以更好地理解楷書的基本規律,並進而寫出具有自己風格的楷書,這才是學書的正當方法。有人以為,作為初學者,能寫的像就不錯了,根本不要想寫出自己的風格,許多大家寫了一輩子,不還是在寫歐體嗎?這種說法似有道理。其實作為初學者,尤其要注重打基礎,不激不厲,享受書法過程,看淡書法功利,自然風規自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蒙古族忌食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