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藝齋
-
2 # 一笑貫長天
先練《聖教序》!
《聖教序》是碑帖,沒有完全體現出來王羲之書法的細部,那麼,為什麼還要先學習沒有完全體現細部的《聖教序》呢?
咱們可以從歷史說起,好像沒有那個大書法家是臨摹《蘭亭序》而達名的。不是《蘭亭序》不好,而是太出色了!沒有超凡的書法功底與藝術鑑賞力,別說是臨摹,就是讓你去欣賞,有幾個人敢拍拍胸脯地說,我能從技術與藝術欣賞力的角度去解析《蘭亭序》?
我看到過一些臨《蘭亭序》的人,確實有一些臨得非常出色。不過,能理解到實質的有嗎?沒有!而且,你臨《蘭亭序》如果過分注重細節則神韻不成,注重結構呢!又失去了臨《蘭亭》的整體意義。
《聖教序》是王羲之行書的精華,而且,大家對《聖教序》的缺點也都明知。所以,練好《聖教序》再臨《蘭亭序》有利於更充分地理解《蘭亭序》。
-
3 # 王乃棟說書畫
這個不成問題,蘭亭序和聖教序書體相似,都是典型的王羲之行書,先練那一個都可以。
關鍵的問題是要按筆法來練,在臨帖的過程中學到王羲之中鋒圓潤、遒勁有力的筆法。如果不注意筆法,字形寫得再像也無用,不過是書寫,而非書法。這是練習書法最為重要而又最易被人忽略的根本方法。
雖然古人會用毛筆寫字,但對於學書法首先要學的筆法是孜孜以求,以至墨池筆冢,狠下功夫的。
現代人練書法也下功夫,但是下錯了地方,功夫下到書寫上去了,以為用毛筆寫字就是書法,下的是無用功。
正確的筆法練習方法是什麼?是要中鋒用筆,寫出筆鋒。
什麼是中鋒?筆畫寫圓了就是中鋒。宋代米芾早就指出:得筆,雖細如髭發亦圓。不得筆,雖粗如椽亦扁。
什麼是筆鋒?筆畫入筆和出筆處有細細的牽絲,牽絲有連有不連的就是筆鋒。
怎樣才能寫出筆鋒?運腕就能寫出筆鋒牽絲,蘭亭序中很多下筆和連筆處都有牽絲,這就是王羲之運腕筆法寫出的筆鋒。聖教序是刻字,雖然刻掉了連筆筆鋒,只要運腕臨寫,自然就能寫出筆鋒。
這個筆法秘訣,不會運腕者是無法體會的。
-
4 # 高姓視界
先練《蘭亭序》還是《聖教序》?其實,這是一個不成問題的問題!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你有信心面對這兩帖時,相信已經臨過許多帖了!是在進一步提升當中。也是書法研究順其自然的一個過程。
為什麼這樣說?這兩帖是王羲之非常成熟的字跡,也是功力筆力筆法等綜合體現的結果。初學者實不可比肩,應知難而待後。
試想,當一個這方面都不具備的初學者去臨寫,其吃力程度可想而知,再費時也就表面一下而已,至於神韻方面是企望深入不了的。
通臨過兩帖者皆感知,面對萬般嫻熟的技巧運用,及神秘莫測的筆法變化,你能駕馭得了嗎?
-
5 # 瑤箏彈清風
當然先練《聖教序》!
相對於《蘭亭序》,《聖教序》還是比較容易被人接受的,雖說《聖教序》的難度也很大,可是依然沒有達到《蘭亭序》的難度!
從古到今,沒聽說那個書法大家是學《蘭亭序》而書法大成的,而學習《聖教序》的但是很多!
即使是學《聖教序》,個人也不建議直接入手,宜從趙孟頫,陸柬之或者是智永入手,有了一定的功底後再學習《聖教序》。而《蘭亭序》更是高難之作,能理解《蘭亭序》的人寥寥無幾,學習!太難了吧!!
-
6 # 翰墨古韻之字字珠璣
我是先練的蘭亭序,再練聖教序,然後又回來練蘭亭序,寫字時發現疑惑不解的,就回原貼反覆練。附字一幅,不知路子對否?
-
7 # 莊y
學習行書以臨摹《聖教序》為宜。要把握此帖的藝術風貌和特徵,如筆致遒潤儒雅、字態俊麗秀逸、氣息中和怡淡等,其用筆內掖收斂,線條瘦硬勁挺,點畫的組合、偏旁的揖讓、牽絲映帶、筆勢字勢等純出自然。通臨時注意糾正線條拖沓纖弱,即骨不健、氣不暢、墨不沉等通病。在通臨的基礎上,就要打好攻堅戰,從字型、字勢,筆型、筆勢及筆畫的粗細對比、墨色變化(可參照蘭亭墨跡)等方面,一個字一個字地過關。要在背字型上下功夫,達到在創作作品時如囊中探物般的熟練程度。一件作品水平的真正高低,甚至可以說書法的內行與外行的區別,往往取決於細微的一點點上,所謂“纖維向背,毫髮死生”是也。所以臨寫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細節,包括筆畫位置、粗細長短搭配、字形大小、墨色濃淡枯溼、筆畫及字形的揖讓、呼應關係等,哪怕是細微的變化也不放過,以訓練、提高自己的眼力。有了《聖教序》的基礎,學《蘭亭序》就容易得多,並重點學章法、貫氣及細微之處;然後再學王之諸手札,學習王羲之怎樣因字賦形、因情謀篇等等。
-
8 # 蝸行於文藝
不主張先練習《蘭亭序》,可以練《聖教序》
其實現在很多人,練習行書,誰的名氣大,練習誰的,就把目標瞄準“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其實這是學書法的一個誤區。
晉唐書法是一門大學文,歷代書法,大家在晚年才用心研究,其中以趙孟府董其昌為主的家就是典型。但是現在很多人認為不學王羲之,就無法談及書法。殊不知,沒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沒有一定的學識歷練,就直接入手,只是盲目自大,晉唐書法是中國書法的高峰,學書者必須從最低的臺階開始起步,方可到達,我們不妨看一看,當代學書法的有幾個學到了王羲之的精髓。
董其昌說,行書必須學《蘭亭序》,草書必須學《十七帖》,這個理論是針對董其昌層次上的書法家而言的,客觀的說現在的人直接學王羲之的蘭亭序是不可取的。
個人淺見!請方家指教!
-
9 # 墨寶
當然是先臨寫聖教序為好!因為聖教序為刻本,筆畫節奏慢了許多,有利於臨寫!而蘭亭序的筆畫牽絲連帶特別多,非常不好寫!蘭亭序是第一行書,書聖王羲之都不能超越,何況後人,所以臨寫蘭亭序不一定會有多大的收穫
但聖教序不同,聖教序是學習行書的首選經典法帖!適合單字練習,因為是集字,所以章法不太多!所以個人認為,聖教序單字只要把握結構,把握筆法等等就可以,但是這也是非常難的事情!
-
10 # 秋空彩練
這個問題,先大致瞭解一下《蘭亭序》和《聖教序》產生時代及各自特點。
王羲之於永和九年,與一些文人雅士,雅集會稽山之蘭亭,舉行曲水流觴活動,大家興致很高,作了一些詩,集為一卷,請王羲之作篇序言,王羲之乘著微微酒興,一氣呵成,即興發揮,寫成了千古名篇《蘭亭序》。
活動完畢後,王羲之對自己即興作品不滿意,力求精益求精,想再寫幅好的。無論怎麼寫,筆墨效果都不及這幅,只好作罷。後來在家族秘傳,以期流傳後世。
唐太宗非常崇尚王羲之,尊為“書聖”,廣為搜求王羲之書法,藏於內府。先後收集不少,但是聞名已久的《蘭亭序》,沒有一點訊息。經過商量,決定派御史肖翼暗中探訪,費了不少周折,於辯才和尚處騙取得到,從此朝夕臨習,不離左右。還命大臣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馮承素等人精心臨摹出副本,命去世後將真本墨跡陪葬,後來不知所終。
唐代玄奘法師,西去印度取經,唐太宗給予很多關照與方便。法師歷經千辛萬苦回到長安,太宗命建大雁塔,作為法師譯經工作場所,並親自為翻譯的經文,作了篇序言,這就是《聖教序》的文字。
懷仁法師,想以王羲之書法,整合這篇文章刻碑,太宗非常支援,命開內府,以所密藏王羲之書法,作為資料使用。經過二十四年,終於整合這個碑文,刻製成功。
唐代先後集王羲之書法,成佛教經典的碑文,還有好幾件,比較之下,都不及這件,更逼真於王羲之書法的精神風貌。集王《聖教序》,是儲存王羲之書法單字最多,資訊最豐富的書法寶庫。
後世學王的書法家,大都是從《聖教序》吸取營養取得成功的。
啟功先生是從初唐名家得筆法而成就的,吸收王書系統其他書家營養。有句著名論書詩“透過刀鋒看筆鋒”,就是說最好學墨跡,碑刻容易被刀刻痕及風化斑駁所誤導。一些學行書的人就執迷這句話,認為學《蘭亭序》更好。
很多大家根據歷史經驗,及兩“序”反覆對比,認為《蘭亭序》用筆、體勢極為靈活多變,高度精煉的藝術語言,不是一般初學者能掌握的,最多隻能得其皮毛,得不到筆力等實質。
《聖教序》字數多,神韻與王羲之親筆所寫幾乎一樣,筆法起始、行筆過程、轉換收筆,交代得清清楚楚,刊刻極為認真,開始入手可能有一定難度,進一步深入後,能得到王書更多資訊。《聖教序》更穩妥。
《蘭亭序》現在最接近版本就是臨本,《定武蘭亭》、《八柱蘭亭》也是刊刻本,風格相去甚遠,初學者更是無法理解。
還有很多富有教學經驗書家,也贊成先學《聖教序》比較好。有一定基礎後再學《蘭亭序》就容易理解,上手較快了。
-
11 # 子衿書法
學習書法最好的範本是墨跡。聖教序為集字石刻,蘭亭序為雙鉤填墨,和原跡並無多大差異,如果你練習行書,一定選擇蘭亭序。
行書不同於楷書工整端莊,字字獨立的章法佈局。它講求的是氣韻流暢連貫,大小錯落隨形,承接連帶自然,分間布白靈活。蘭亭序為王羲之最好的書法作品,作為行書的楷範,把人們對行書的認識定格於以蘭亭序為標準的基礎上。成為世代爭習的典範。李世民讓馮承素等摹工,把蘭亭序摹寫出來,賞賜給大臣,能夠得到摹本的,都是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
聖教序為李世民作文,懷仁收集王羲之包括蘭亭序在內的筆跡上石摹刻而成。在氣韻,神彩,自然,輕重,連貫,呼應等方面,和蘭亭序比相去甚遠。它只是單字結構上的相似。而書法,你的單字寫的很好,沒有通篇佈局章法,是不能算好的作品。所以給你的建議,不論學習什麼字帖,首先選擇墨跡本。別相信所謂的透過刀痕看筆痕。那是高深階層的人才能夠做到的事。
-
12 # 馮沫2
這個問題主要昰在於個人對書法本質的認知度有多少理解!從某些方面來講兩者可以兼學。但我個人是隻臨馮承素摹本《蘭亭序》,我認書法書法就是寫字的方法,這個方法分為初級與高階手法的問題。首先說說《聖教序》,它是唐太宗撰的文,由弘福寺沙門懷仁大和尚收集王羲之的字來組成這篇文章,然後再找一流的刊刻工匠鑿字而成的,最初肯定是很不錯的,但後來我們所見的最好拓本,對王字的精髓詮釋有點物是人非了的感覺r(只有形不見神),確實是降低了寫的難度!我反正是從來沒練過。至於馮承素摹本巜蘭亭序》那就完全不一樣了,是被當時所有專家一致認為:還原得最好最接近原作的摹本了,我確實能感受到右軍如龍見首不見尾,神秘莫測的筆法變化,這就是後來人無法超越的技巧,(唐•孫過庭算是學大王比較到位的一個,米芾實際上學孫過庭最多,元•趙孟頫對大王用功最勤,但已不見大王飄逸之氣,後面的書家學習大王就每況愈下了),這僅僅是其中之一,這是在《聖教序》中無法領略的風光!其餘的就不說了,先把技術核心搞懂5或6分再瞭解其它的,說多了無益!所以要學就學比較正宗的,學二水貨只是徒費年月尓!僅個人愚見。
-
13 # 倚天劍寒
好多都是推薦聖教序,因為是集字,所以裡面風格更多,可以零散學習。
而蘭亭序之整體氣韻不好把握,細微之處容易引起誤解而忽略了大端。所以大都建議先學聖教序,基礎扎牢再攻蘭亭。
-
14 # 柏柏刺客
都是王羲之的字,有什麼好糾結的?《蘭亭序》裡面的好多字也出現在《聖教序》裡面。這兩部字帖也不是三兩個月就能參悟的,不拿出三年五年的時間勤學苦練根本連毛都學不到。
《蘭亭序》肯給是有難度,但是有墨跡本傳世,用筆細節可以觀摩。當前也有不少優秀的影片教學。如果你有一定基礎,完全可以的從筆畫細節著手臨摹。臨習《蘭亭》優秀作品極多,可以用來借鑑。
《聖教序》是集字刻碑的,看不到筆法細節,但是後世有不少大家臨習,趙孟頫,沈伊默的臨本都不錯,也可參考學習。最近也出現了不少好影片,比如陳國召的,教的細緻寫的也好。相對來說難度也不低,集字的作品,連貫性差一些。
現在常常會遇到這類問題,先學哪個後學哪個,這多少有點急功近利的表現,先賢的名帖都是畢生功力的凝結,有多少人一輩子一本帖都沒學明白!
我的意見是兩部帖同時學,互相參照,但是要做長期戰鬥的準備,具備書法基礎的情況下是不難做到的。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議先學學別人臨摹的,有點感覺了再學原貼。
學書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只有靜下心沉住氣,持之以恆才會有所收益。千萬不能心浮氣躁,急於求成反而不成。最後只能以醜書示人,令方家貽笑。
-
15 # 大千堂主78446758
本人習字十年從未臨過蘭亭,一直寫聖教,今年偶爾興起,直接對臨一遍,效果也不知道好壞,不知道對大家有沒有幫助。
-
16 # 硯池禪心
學書路線!聖教序 手札 十七帖 淳化閣帖這幾本都整的得心應手就可以成為書法大家了。特別是王羲之的尺牘手札一定要好好把握,
-
17 # 三禾日72
《蘭亭序》是關於筆法、字法、章法、墨法等行書綜合練習的好範本,《聖教序》集字側重單個字法。鑑於此,可建議先臨《聖教序》,專攻字法,而後臨《蘭亭序》主攻它法。當然,無論臨什麼帖,首先必須認真讀帖,領會其主要特點,然後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進行針對性練習,必然有所長進!
-
18 # 墨之客江南煙雲1
《聖教序》《蘭亭序》皆不是王羲之真跡!《蘭亭序》摹本以馮承素的最肖。《聖教序》是集字刻本,有些刻板。《蘭》本較好。我認為《快雪時晴帖》最好。其碼是王羲之本人真跡留傳本。學習看印刷品。
-
19 # 崑崙139100429
蘭亭序雖屬臨摹,但它是整篇,氣脈貫通,聖教序是集王字而成。初學行書者一般已有楷的基礎,我看以學蘭亭為宜,不僅學單字,也有利於謀篇。當然任何事都不能絕對化,基礎不同,因人而異,二者可以變通。
-
20 # 米書叔叔
我認為初學者先臨聖教序為好,雖聖教序為集字帖,但集字者也是一位成功書家,況聖教序字多,安排空靈,歷史上眾多書法名家都從聖教序中得益。而蘭亭帖是王羲之的顛峰之作,書寫天真振迅,用筆極富變化,初學者不易領會和掌握,所以從聖教序過渡,是很好的辦法!
回覆列表
問這個問題的網友,一定是在網上看到了大部分的答案,那就是先練《聖教序》,當然也會有少數網友回答《蘭亭序》。
網友之所以問這個問題是因為覺得疑惑,不是蘭亭序最好嗎?古人不是說取法乎上嗎?聖教序還是一個碑刻,不是墨跡,而且還是懷仁和尚收集的王字,怎麼會先練《聖教序》呢?
然而我的回答恨意外。
新手不要學王字如果你是學習行書不到幾個月的新手,那麼你就不要練習王羲之的字了,《蘭亭序》格調太高,你看不懂,也寫不出來那種感覺,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會沮喪,如果你學習《聖教序》,由於他是碑刻,不是墨跡,沒有老師的話,你是很難學習的,每一個筆畫怎麼寫,筆法是什麼,你都不清楚。如果你有專業老師邊講解,邊演示的影片,那就可以嘗試練一練。這個是可以的。但是由於存在個人審美和眼光不高,寫完後,自己很難看出哪裡有問題,還以為自己臨的很好。仍然是學不好的。
這都是個人親身經歷。
有了篆隸基礎後,先學《聖教序》,後學《蘭亭序》,最後兩者比對學習。如果你有篆書或者隸書的基礎,並且運筆較好,至少拿起毛筆不抖,寫起來比較輕鬆的話,學習王羲之行書,學習《聖教序》就較為容易了。
那麼這裡為什麼推薦先學《聖教序》呢?
因為,好學!學習起來要簡單一些!
答案就是這麼簡單,這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易學的理由:
1、《聖教序》筆法簡單。蘭亭序筆法太精到了,太細膩了,那種流暢又有張力的線條是非常難學的,沒有幾年的書寫功力,沒有很好的控筆能力,根本沒法寫。而《聖教序》的碑刻,很多細膩的筆畫直接忽略,相對容易臨摹。
2、《聖教序》單字多,重在筆法和結構。由於初學書法,單字練習時必要的過程,很少顧及整體,而蘭亭序單字不多,而且風格相近,蘭亭序的精妙更的是在章法和氣韻上,這是初學者無法看出來的。《聖教序》多精彩在單字上,適合初學的習慣需要和審美需求。而且《聖教序》字數很多,是懷仁將王羲之最精彩的字集在一個碑上,能夠全方位的練習各種型別的字。
先學《聖教序》,後學《蘭亭序》,你的感覺會很不一樣。基本上很好把握《蘭亭序》的感覺。然後在兩者比對學習,在學習了墨跡的基礎上對於之前學《聖教序》的筆法問題,進行驗證,以盡力接近王羲之原始書寫動作。
總之,《蘭亭序》重在學習其中的章法韻味,品味高雅,適合高手臨摹。《聖教序》則非常簡單,適合新手,不需要很深的理解和認識,就能練好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