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茶葉網

    知識從來是付費的

    孔子在講學的時候,要收幾條臘肉作為學費或者伙食費,陳安之講成功學盛行的年代,他的光碟,他的書,以及整個套餐全部都是收費的,我還記得我大學的時候優米網開始做線上培訓,還專門有一個學生的優惠學習卡。

    除此之外,我們上學,我們讀書,我們學奧數,我們學書法,等等,我們過去的人生經歷中貌似學到的知識都是付費的。

    從更久遠的歷史看知識免費才是趨勢

    一開始甚至文字都很少使用,大部分人都不識字,人們熟知的摩西、佛陀還有耶穌基督,都是藉助口語傳播社會文化的大師——據聖經》記載,耶穌只有一次用指頭在沙堆上寫了幾個字,而且隨即抹掉它們。

    再到後來,西方僧侶抄書,東方也是貴族皇室編纂各種書籍,你看,那個時候只有貴族才可以學習知識。

    再到後來印刷術發明之後,教育才開始普及,才有更多的人開始有資格學習知識。但是還是付費的啊。

    再之後,網際網路的出現,知識大爆發。

    整個歷史上,知識一直都是要付費的,甚至很長一段時間付費都學不了,你得有身份,網際網路誕生,整個知識開始大爆炸式發展,知識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少數人所佔有的資源,而是大多數人隨時可以獲取的東西,知識到了免費的時代。

    知識的特性在網際網路時代告訴我們要免費

    我們都說我們處於一個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跟農業經濟、工業經濟不一樣,知識不是對抗性的,知識不是對抗性這一事實跟我們使用知識付不付錢沒有關係,專利版權以及反盜版技術可以保護某一種知識,並且讓那些不付錢的人得不到,但是這是法律的產物,並非只是內在屬性,知識本身就是用之不竭的。知識不是對抗性的,事實上,使用知識的人越多,用知識創造知識的可能性就越大。

    知識的收費和免費有一個很典型的代表,精英化的TED大會是收高價的,但是演講影片全部免費放到網路上供人下載。

  • 2 # 斷舍離

    我發現了比知識付費更大的騙局01

    春暖花開,轉眼間,3月所剩無幾,即使你再不情不願,距離2019年只剩下不足9個月。

    每逢歲末年初時,人們總喜歡搞個總結盤點,梳理一下過去一年做完的事情,在一番激烈的心理鬥爭後,又心安理得,把舊年計劃裡尚未實現的事項原原本本抄在新一年的計劃裡。計劃末尾原本是從容淡定的句號,這回改成嚴肅緊迫的感嘆號,好提醒自己,這些事絕對不能再拖了,來年一定要完成。

    很慚愧,我說的就是自己。在那些未完成事項裡,雷打不動的總有一項是讀書。眼看2018年過去了三個月,我手邊堆了五六本新書,翻開看的不過兩本,剩下的幾本,連塑膠封套都沒拆開。

    當然,原因也只能從自己身上找,無非是時間規劃不好,喜歡玩手機,喜歡睡覺,浮躁,沉不下心。

    總希望讀完一本書後,自己的知識和洞見立馬能上一層樓,讀完後卻沒達到預期效果,難免心灰失望,讀書的熱情逐漸消退。

    02

    在自我反省中,我突然聯想到,那些喜歡買買買的女孩子們,在月月都有促銷打折的誘惑下,一次次清空購物車裡的時髦衣服,齊齊整整掛在衣櫃裡,到了年底,會不會也發現有好多件從來沒有機會穿過呢?

    那她們的心路歷程會是怎樣?多半也是反省自己吧。貪便宜,盲目追趕時尚,耳根子軟抵擋不住商家的誘惑,暗暗告誡自己,再買要麼吃土,要麼剁手。

    有沒有一種可能,不管是我買了沒讀完或讀完覺得沒效果的書,還是女孩子買了穿不過來或者穿了幾次後不喜歡的衣服,都是上當受騙了。我們應該聯起手來,義正言辭譴責商家,揭露這是一場騙局。出版社和電商就是在赤裸裸地割韭菜,收取我們的智商稅。我們一定要這幫大忽悠們道歉,退款。

    想到這兒,我自己都樂了,為我大膽而愚蠢的想法感到可笑。

    除非有嚴重質量缺陷,否則,一旦付款完畢,交易即達成,這應該是任何一個成年人必備的商業常識。書看不完,衣服穿不過來,這是使用者自己的問題,誰讓你買的呀,這和商家沒有一毛錢關係。

    03

    不行,承認是自己的問題太讓人沮喪了,我得再努力想想,找個人一起背鍋。

    對了,我想到了,知識付費,這兩年超級火熱,各種平臺層出不窮,各種玩法眼花繚亂,前景和錢景一片大好,連北大經濟學教授都辭了職全情投入。

    那麼,同樣是知識產品,為什麼有那麼多使用者可以公開指責知識付費貨不對版,完全是一場騙局呢?

    學了一堆新名詞、新思維、新概念,看似什麼都知道,但實際上一點用都沒有。薪水也沒見上漲,個人思考也沒見提高,原以為買到的是知識,結果只是知道——這是最常見的質疑批評知識付費的原因。可是,對很多人而言,讀實體書也會有同樣的感覺,為什麼他們不覺得出版行業是騙子呢?

    不管是虛擬的知識付費產品,還是實體的出版業,都可以算作教育行業範疇。要照這個思路想下去,整個教育行業都是騙局,而且是徹頭徹尾的大騙局,很多人被騙了一輩子還渾然不覺。

    比如說,高中教育,3年時間裡,學生們不光每學期都要交錢,還得坐在教室裡耗時間,聽了無數堂的老師講課,做了無數套《三年高考,五年模擬》,背也駝了,眼睛也近視了,到最後,還是沒考上重點大學,還有學生連普通本科線都達不到,只能讀個專科。這是多麼嚴重的付出低於回報,這樣的欺騙性質更加惡劣。

    知識付費好歹也就騙你99或者199,每天也只需要十幾分鐘的學習時間,而高中教育不光騙去了大筆學費,還騙人白白浪費了3年的大好時光。

    04

    可奇怪的是,為什麼從來沒有人質疑高中教育這個騙局呢?或者說,改良一下收費模式。先不用交學費,等高考成績出來按分數收:考上重點的多交,考上一般本科的少交,沒考上的不光不用交學費,學校還要給予一定賠償,用來彌補學生這3年荒廢的時間。

    這麼公平合理理智客觀的方案為什麼就沒人想到過呢?

    當然,對於落榜者來說,這樣抱怨幾句似乎可以理解。然而,站在更長遠的時間線上來看,對於那些經過三年苦讀跨進大學校門的人而言,高中教育可能非但不是騙局,反而是增長學識,跨越階層,改變命運的絕佳機會。

    如果不是老師像指南針一樣指明體系化的知識,提供學習方法和技巧,培養學習習慣,督促學習進度,僅憑學生在家自學,想必考上重點的難度會更大吧。

    想到這裡,我還是挺沮喪的,承認問題出於自身多難啊,有這甩一圈鍋終究甩不出去的工夫,我還不如老老實實多讀幾頁書呢。自己花錢買的書,含著淚也要讀完。

    我翻出自己的新年計劃,在讀書這一條的後面,再一次鄭重地添上一個大大的感嘆號。

  • 3 # 娛樂獨角獸

    單純談知識付費未免太過單薄,不妨結合當下音訊市場藉助知識付費蓬勃發展的趨勢來進行分析知識付費發展的機遇和問題。

    2013年或許可以看做音訊元年,彼時蜻蜓FM、荔枝FM以及喜馬拉雅FM基本集結完畢,但並沒有在市場上引起太大的轟動;2014年音訊市場成為資本的寵兒,融資一度成為常態;2015年在資本加持下掀起了一輪版權大戰,市場格局初步奠定;之後音訊市場迎來了沉寂期,直到知識付費風口的到來,才重新將音訊行業推到大眾眼前。

    “它(知識付費)可以說是喜馬拉雅FM的真命天子啊!”正如張永旭感慨的那樣,搭上知識付費的快車,各大音訊平臺迅速發展,喜馬拉雅FM尤甚。除了在之前版權大戰中搶佔的內容外,主播內容也成為各大平臺重要發力點,主播內容變現亦成為知識付費催生下的重要風口。

    當然,這並不難理解。一方面原創版權內容音訊化成本居高不下,不僅需要承受水漲船高的版權費和授權困難的現狀,還要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內容自制;另一方面大量UGC催生了海量的自制內容上傳,網路監管並非易事,同時大量原創作者在遭遇侵權時多采用息事寧人的策略,也側面助攻了侵權之風的盛行。

    侵權屢禁不止,究竟是誰之過,平臺、使用者、版權方各有責任。不過可以預見的是,在網路逐漸發達和原創維權意識逐漸普及的當下,如果平臺方不能端正自身態度、有效約束使用者、使用者不能提高版權意識,恐怕這樣的維權大戰會成為一種常態。而這對於雙方來講,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信念可以支撐一個孤獨的人走過高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