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言談車
-
2 # 汽車旅行黔線
由於多數人對摩托車發動機瞭解得不夠充分,缺乏一定的維護保養知識,使用機油普遍較為隨意,而其中較多的是誤將汽車機油加入四衝程摩托發動機內,由此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可能許多人都會問,那到底汽車的機油可以和摩托車通用嗎?許多的老司機估計自己都沒弄明白,現在來揭曉答案。
其實,汽車的機油是可以用在摩托車上的,但是不能經常使用,偶爾的時候用一兩次也沒有什麼多大的問題,並且對摩托車發動機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影響。因為汽車加油比較貴,許多的車主就選擇將自家的摩托車的機油加到汽車裡,這樣的混用會讓車主們自己覺得節省了不少錢。
但是由於汽車與摩托車的發動機構造是不相同的,汽車發動機與變速器、離合器是分開潤滑的,曲軸箱內的機油溫度約在75-90C之間;而摩托車發動機中包括溼式多片離合器、高速以及變速齒輪、換擋機構以及活塞、氣缸、進排氣閥等運動零件都在同一結構體內。兩者之間的溫差可以說相差的很大,共用同一容積內的機油,會產生很多的熱量,所以最好還是不要混合參和使用。
其他的區別還包括他們之間的冷卻效果大不相同,機油粘稠度不一樣,每升功率大小也不相同。汽車的排量功率一般為60-80Kw/L,而摩托車則為100-120Kw/L,約等於汽車的1.5倍還多,所以建議車主們儘量搞清楚區別,別亂使用,要不然會減少車的壽命。
-
3 # 江湖波波
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跨騎大排還是用摩托車專業油,主要是加汽車機油怕離合器打滑。踏板車用汽油機油沒點問題,我的甲魚七年三萬多公里都是加的汽油機油,沒任何問題。
-
4 # 胡世美82
小車發動機轉速低,摩托車發動機轉速高,理論上小車機不適合在摩托車發動機中用,在農村就不一定啦有將柴油機油放在摩托車發動機裡用的!物盡所用想怎麼用就怎麼用!
-
5 # lamixisi
什麼汽車(品牌/型號)專用,什麼摩托(品牌/型號)專用,什麼合成/半合成,最根本的功能重點還是~潤滑~減少機器磨損。這才是機油(潤滑油)的本質。
圍繞著本質不變,得出機油(潤滑油)的唯一原則——這世上本無專用機油(潤滑油),只是根據機器的不同特性,來選擇不同標號。
-
6 # 天天天藍3127
汽車機油用在摩托車上不行,兩種機油配方不同,摩托車發動機轉速高,用汽車機油磨損大,如果經常都是低速行駛還可以湊合用,稍微高速就不行了。
-
7 # 小摩頭
這個問題是在網上也是爭論了很多年,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
摩托能加汽車機油嗎?
我個人認為是可以的,
但是!!!
我不推薦!!!
你可以這樣理解,
摩托機油相較於汽車機油更適合摩托。
我也曾經給自己的跨騎式摩托加過汽車機油。
如果有更合適摩托的機油為什麼不呢。
在1999年JOSO(日本汽車工業協會)制定出MA/MB的標準之前,機油是沒有區分汽車機油和摩托機油的。也就是說1999年摩托加的就是汽車機油。2001年第一瓶摩托機油誕生於日本,2006年,JOSO精確分出了MA1/MA2的標準。
“汽車機油最好不要加到摩托車裡,原因是汽車轉速低,摩托車轉速高,汽車機油高溫抗剪下性沒有摩托機油好”網上也常說汽車與摩托相比較是低轉機。
機油的瓶身除了級別、寫有兩個重要的引數 低溫流動性和高溫粘度(100℃運動粘度)。
HTHS(High Temperatuure High Shear)的高低和機油粘度成正比,
粘度越高、油膜越厚、高溫抗剪下性越好。
那麼這個引數的標準是由美國汽車工程協會制訂的。不同的粘度會有一定的HTHS的範圍值,
如果說摩托相較於汽車是高轉機,需要粘度更高標號的機油,
那麼廠家肯定也會提升原廠機油的粘度標號,也會在使用手冊中註明。
美國汽車工業協會並沒有因摩托發動機不同出臺另一套針對摩托的標準,
如果說某車型或者某型別需要更高的抗剪下效能直接採用或標註更高型號機油不就好了。
何比標註的相同,說法卻不同。這不是BUG嗎?
個人認為各大石油廠商每年要花不少錢去打廣告,不會因為一些利潤打造出一個摩托機油的噱頭,將長久積攢下來的客戶信用度、聲譽毀於一旦。
若大的企業格局不會這麼小。
在摩托機油沒有誕生時,摩托就是加的汽車機油。
摩托機油認證也是針對乾式離合器和溼式離合器。
你也可以理解為摩托機油相較於汽車機油更適合摩托。
能不能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很多人喜歡把選擇交給他人,
買車、保養、有問題就將責任推卸給他人。
任何圈子都有好劣,摩托圈也不例外。
對於不知的你可能對方說的對錯都難以分辨。
也不是我擔心修理工給我加錯機油,我才去瞭解機油,而是我本應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買車,其他事皆是如此。
https://www.toutiao.com/i6751938654282711559/
這是我寫的一篇關於機油的文章《您有一份《摩托機油》資料,請查收》
我們再來了解一下油泥:
油泥是一種沉積物,它可能含有油、水、樹脂(類似於漆膜)和灰塵、固體汙染物及金屬碎屑等。
油泥的危害:
1,附著在曲軸箱內壁上降低散熱能力,導致機油溫度高,功率下降。
2,油泥附著油道,增大機油流動阻力,減少流量,影響潤滑、散熱效果。
3、堵塞油道導致零部件失去順滑產生“幹磨”,導致發動機故障、損壞。
油泥的產生分為低溫油泥和高溫油泥。
低溫油泥的產生:氣缸竄氣,竄進曲軸箱的混合氣沒有完全蒸發,
中國的燃油含硫量普遍也偏高,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等氧化物,
接觸機油會使機油產生膠質分子,從而和機油乳化導致的, 並且產生酸性物質和混合氣中的水分會加速機油的老化。
高溫油泥:部分機油分子聚合形成大分子造成的機油粘度發生變化形成。
礦物質油分石蠟基基礎油、中間基基礎油、環烷基基礎油,
石油經蒸餾把不同的分子質量的碳氫化合物按輕重分離出來,
依次是石油氣、石腦油、汽油、煤油、柴油、重餾分和殘渣油,
其中的重餾分和殘渣油就是潤滑油基礎油的原料,在經過脫蠟等工序變成後加入新增劑製成礦物質油。
飽和烴中的烷烴粘溫效能好,潤滑性和抗氧化性好,適於做大部分潤滑油的基礎油,缺點是含石蠟多,低溫流動性差,通稱石蠟基基礎油。
飽和烴中的環烷烴基礎油,它含石蠟少,低溫流動性好,電絕緣性好,但粘溫性差,抗氧性差,適用於生產冷凍機油和電器用油等。
中間基基礎油,是石蠟基和環烷基的混合體,效能在石蠟基基礎油和環烷基基礎油之間。
原油經蒸餾後的重餾分並不能直接做潤滑油的基礎油,進一步加工,去除非理想組分,留下理想組分。
但受限於其化學組成滿足潤滑的基本功能,礦物質油在多效能上具有一定侷限。而礦物質機油中的含有的石蠟和瀝青成分是導致油泥的重要因素之一,低溫易凝結、高溫易分裂。
合成油經化學方法合成。源自原油中的瓦斯和天然氣,經精製、蒸餾、精華分解為基本分子後重新構造並加入新增劑改善得到。
合成油在人為的控制下達到預期的分子形態,其分子排列整齊、抵抗外來變數的能力強。在熱穩定性,抗氧化反應,抗粘度變化能力強。
其各效能上超越礦物質油。從長期角度來看,不論是換油週期,還是保護性,遠超礦物質油,這也就是我在影片中推薦全合成的原因,
除了價格較礦物質油略貴些,我還是非常推薦的。
你也可以理解為夠用和好用的區別。我只是推薦,並不是強加於他人,
加啥粘度的機油,如果還沒研究特別透的話,也可以完全按照說明書來。
只要保證換油週期按使用者手冊上的最低級別機油也不是不可以,大部分的中國產摩托車型的使用者手冊級別下線SJ,詳情你可以參考使用手冊。
有網友說:可以依據歐系、日系去選擇機油的粘度,
我個人並不贊成的按歐系、日系去區分選擇機油的指標,機油的粘度完全取決與廠家對發動機的設計要求。
“歐系和日系的車輛加機油可以適當降低粘度增加機油熱流動性,原因是這些車機油道有點細。”
這是某網友說的,
廠家若宣告該發動機加某粘度機油,卻因發動機油道細導致得降低粘度,那這不是設計缺陷嗎?這不是工程師不專業嗎?這樣的工程師使得多業餘。
這世上,本就沒有任何一句話,可以讓你醍醐灌頂。
真正叫你醍醐灌頂的,只能是一段經歷。
而那句話,只是火藥倉庫內劃燃的一根火柴。
回覆列表
首先給你結論,兩者不能通用,
由於工作性質不同,汽車的變速箱油和發動機機油是分開的,而摩托車則是一體的,
具體願意不表,簡單理解試問為什麼所有汽車設計師都將兩者分開!或許就理解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