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樂以忘憂文子
-
2 # 你的大哥哥呀
禮輕情意重
只要不是貴重物品,或者存在利益交換的情況下,都可以接收
心意比禮品重要,有時候拒絕會傷了學生的心
貴重物品就婉拒,價值不高的物品可以欣然接受
-
3 # 知足者富001
如果這個老師在工作中是一個熱愛教師這份職業、如果這個老師工作中真的認真負責疼愛學生,我覺得他(她)接受任何禮物都可以坦然接受!因為兩者之間是相互的。你把學生當自己孩子來付出,那麼孩子為什麼不可以為自己父母一樣的老師付出自己的感情?!另外,禮物也不能用統一標準。億萬富豪家送鑽石也不算貴重,普通老百姓送上兩斤花生也是一樣的情意
-
4 # 山水溪155
謝邀,孔儀之邦哪有可不可送禮之說?關鍵是表達真誠以及時令的謝意。如節日畢業離別。有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傳統。不必擔有受賄之擔憂,大凡真情的流露與表達,相互是能感知的。幾年來我小孩在學校的培養下,團結同學成績一直也很優秀,我發出邀請答謝老師在本地賓館來一桌,結果被老師們拒絕了。說實在我五味雜陳,因為我敢肯定我的出發點是純潔健康的。可老師們不敢赴約也一定是有原因的。過去了也沒機會當面說了,但祝願老師們努力工作身體健康,正常的健康的友情來往,是學生們報答老師的良機,何苦糾結多慮!
-
5 # 徐志摩213
學生的禮物,有時候也是學生的心意,如果是學生真心實意地感謝,不是迫於其他人的壓力,我認為我會收,另外我會找個理由回贈學生一件禮物,比如我是地理教師,我會從網上找一些比較好的地圖,作為禮物送給學生。但我不希望學生送比較昂貴的禮物。摻雜了太多。超出了他的能力。
-
6 # 越老月小
我的原則有這麼幾條:
一、堅決不收錢;
二、正在教的學生和家長的禮物,堅決不收;
三、可能會有利益交換關係的,堅決不收;
四、過於貴重、明顯超出雙方承受能力的,堅決不收;
五、經濟價值不高,但有意義的手工自制禮物一定會收。
收了曾經的學生禮物一定要請對方吃飯(當然要叫上雙方認識的其他老師或學生),價值不一定對等,但一般情況下都會超出對方所送禮物的價值。
-
7 # 靜鶽
一般不收學生任何禮物,除非無法推脫,並滿足以下條件可以考慮接受:第一,禮物很有意義!第二,不是為了利益交換!第三,價值低廉(不超過5元)或學生本人的手工作品!
-
8 # 源小米
我們學校是一個很普通的基層學校,校風還算挺正的,學生給老師送禮物一般只有教師節。我們學校的做法還比較統一,就是利用班費買幾張賀卡,然後寫下祝福的話語,讓科代表送給任課老師。
班費也沒有很多,一般是這幾個途徑攢下來的。比如要交什麼錢,精確到小數點後面一位,班主任就讓湊處整數。如果是99.7,就交一百元,那三毛錢就當作班費。有的是學生攢下的飲料瓶子拿去賣了。還有的就是班主任自掏腰包,拿出個幾十充當班費的。
作為老師,我們一直在課堂上強調不要亂花父母的錢,如果真的想感謝老師,那就好好學習,如果真的想請老師吃飯,那就等到工作時,用自己的勞動掙來的錢再請。
作為一名老師,並不貪圖學生的禮物,也不會暗示學生去買貴重的禮物,做人要有堅守的原則,做為老師應該比普通人有更高的覺悟才可以。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接受過學生的禮物,有時是一張賀卡,有時是學生自己畫的一幅畫。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現在收到祝福語最多了。
作為老師我們最大的心願就是能愉快的教書,與學生還有家長友好相處三年,希望得到他們的理解,這比多少錢的禮都更珍貴。
遇到節日,學生想表達一下對老師的感激而給老師送禮物,心意可以理解,但是作為老師並不提倡這樣的方式,老師更希望學生用學習成績用良好的表現來表達感激之情。也有的家長想在節日給老師送禮物表達感激之情,然後希望老師多多照顧他的孩子,其實這樣做是沒有必要的,老師做的是良心活,有自己的職業操守,在工作中能得到家長的支援就已經很滿足了。
-
9 # 叮咚一休
學生非要送老師禮物,選擇平時送禮意圖很明顯,也找不出更多送禮的理由。專挑值得慶祝的節日來送禮,雖然出發點比較單純,但是心思可能用歪了。我給出的原因是:
關於學生送禮的情況,有以下區別對待的地方:
1.畢業
2.教師節
學生在學習知識期間對老師表示的友好,可以接受能有表示節日代表意義的禮物,不接受金錢、宴請、價值高的禮物。總之,與節日無意義的一概婉拒。遇到這樣特別的節日,校方也會有相應的安排。
3.其他形式的節日
可以接受學生有紀念意義的禮物,學生自己的手工品。這裡會有寫給老師的創作文章、畫畫…與手工有關的,不接受其他。我覺得應該是這樣,你們認為呢?
-
10 # dy144182692
學生考上大學特別是工作後就不拒收了,當然也會在學生結婚、生子時隨禮,拜年時還會給孩子壓歲錢!蠻好啊,想自己孩子差不多對待。就是圖個開心而已,其實花的錢常常會更多,但高興啊!
-
11 # xl12345678
禮輕情意重
只要不是貴重物品,或者存在利益交換的情況下,都可以接收
心意比禮品重要,有時候拒絕會傷了學生的心
貴重物品就婉拒,價值不高的物品可以欣然接受。
-
12 # 清淡132120566
教書育人是老師的使命,學生送老師禮物這是在討好老師,其實,老師是不需要討好的,想讓老師喜歡你,只有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才是對老師大力支援。不管什麼原因,討好老師的行為我認為不應該。如果老師收下了禮物,就意味著玷汙了老師這個稱號。如果學生長大了,事業成功,對老師念念不忘師恩,想看望年邁的老師順便帶一些禮物,我認為這個禮物是必須收的,因為那是學生對老師的一份純真的感恩。師恩難忘啊。
-
13 # 非凡花語
做為教師我十分反對學生送老師禮物這種做法,因為預設接受只會滋養班級的不正之風。要知道中小學生的盲目跟風現象特別嚴重,只要開個頭,全班學生都會仿效。做為教師,我們要正面引導學生,沒有什麼禮物比一句真誠的話語更珍貴。要想表達對老師的感激和喜愛的方式很多,不一定送禮物就是最好的方式。學生也是善於創造的,他們表達的方式也很特別。有時一些自發性的感恩話語,讓任課教師感動的熱淚盈眶。
我不贊同學生給老師送禮物,也不會接受學生的禮品。我認為做為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學生,不助長這種不良之風。
-
14 # 老梁840
我的孫女今年小學畢業了,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班主任沒有換過。我從來不支援給老師送禮,而且不搖車,只是在教師節看到孫女和幾個同學給老師手繪賀卡,我表示支援。這也和我們這所小學是普通小學有關,富豪子弟極少,我為我孫女遇到這樣的學校感到幸運。遇到一位好老師真是幸福。我是一名退休冶煉工人,我尊重這樣的學校和老師。老百姓的情意無價。
-
15 # 調車小哥
現在的老師都比較清廉,而且不少學校也明文規定不能收受貴重禮物、紅包等…
所以,既然要家長買禮物,為何不鼓勵孩子自己製作一個小禮物呢?比如一幅手工畫或者紙花,甚至一張簡單的賀卡也可以。一份充滿愛意的小禮物是對一位好老師最好的禮物了。我妹妹做老師的,她說曾經就收到過一個很用心做的手工賀卡,令她非常開心。
-
16 # 小光爆料
個人認為送花,因為這是最普遍、最容易、也是最不用花心思的禮物了,全校校友基本都各種送花,老師可以接受。
請吃飯,也可以一起請老師吃一頓飯,聊表對老師的謝意;這個做法的好處是快速、吃飯期間可以和老師一起談談心聊聊未來,吃飯的時候可以送老師一點實質性的東西表示一下誠意。
-
17 # 董伯育心
如果學生給老師送禮物,我認為以下種情況可以接受:
一、表達學生真實謝意的小禮物可以收如果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進步很大,或者解決了學習生活困難,出於感恩之心向老師送些小禮物,老師最好接受。這其實是接受了學生的心意,不然學生會以為老師不認同他而有失落感。
二、學生親手製作的禮物可以收學生一般沒有收入,為了表達對老師的敬愛,有的會親手製作一些小禮物送給老師,如明信片、摺紙、繪畫、模型等等。為了表示對學生的欣賞、接受與認可,這些小禮物教師可以收下。這是良好師生關係的象徵,也是老師的莫大榮譽,更是多年後美好的回憶。
三、學生送的非貴重禮物可以收無論學生是出於禮節還是敬意抑或是謝意,在特殊情況下(如教師節)給老師送禮物,只要送的禮物花不了多少錢,學生的零花錢能夠支付,老師可以考慮接受。當然,最好給予一些禮尚往來,比如書籍、文具之類。這樣會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親近,增進師生關係,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四、有幾種禮物老師堅決不能收如果學生送的禮物比較貴重,老師就不便收了。在表達謝意後,給學生講清老師收禮違反紀律規定,並且禮物花費了學生家裡一些錢,老師於心不忍。相信學生也會理解的。
如果學生受不良風氣影響,隨波逐流,不得已給老師送禮物,這種情況會形成攀比之風,影響老師的形象,這種禮物堅決不能收。
如果學生有求於老師,或讓老師輔導功課,或是不正當要求,這種情況會讓腐化之風汙染教育淨土,這種禮物堅決不能收。
-
18 # 我就是我氵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父母是鄉村小學教師。每逢端午節當天,學生都要給老師送包子。每人多則十來個,少則四,五個。幾十個學生送上百個包子只有用籮筐裝,幾天吃不完後就餿了。當時做包子的麵粉是人工石磨,麵粉黑,包子餡是蔬菜,豆腐,還有一種是雨後從路邊草從中拾的一種叫地菇的象泡漲木耳,嫩綠晶瑩。吃起來滑滑的,真好吃,可惜現在吃不到了。平時,學生也會從家裡給老師帶點紅薯,菜蔬之類,說是家長讓送的。老師也自然接受。當時師生,家長關係融洽。十分尊敬老師。老師也把學生當自已兒女對待。既便打了學生,學生不會忌恨老師,家長也不會責怪老師。那時,農村家家戶戶有喜事,都請老師坐上座。幾十年過去了。對那些年間的事記憶優新。可惜不會再有了。
回覆列表
可以啊,我覺得只要禮物不超過一百元,我都欣然接受。重要的是他們的心意。說實話,學生願意送你的禮物,說明他們很喜歡你,這是一個老師成功的地方。在乎心意而不是在乎價值。如果貴了,那就有悖初衷,完全沒必要了。去年寒假,我高三畢業的學生回來看我,說請我吃飯,我說,你們還在讀書,還是我請你們吃飯吧,以後你們有出息了再來請我喝酒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