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比如鰲拜啥的,殺了不說滅了,削弱總可以吧?還是殺了三個最大的武將,如果不能提拔田氏以外的,一般長子和二叔也會鬧矛盾,真的無力迴天麼?
27
回覆列表
  • 1 # MS王老師

    二桃殺三士中,這只是個傳奇故事,真實性有多少,還得商榷!

    為什麼古代人有那麼傻,如果確實是真的,晏嬰應該也會自愧不如,引咎辭職!如果是真實,這三士的偉大晏嬰是不可與之比擬!

    殺一個田開疆不能代表田家的所有勢力,田氏其實在這個時期還不敢顯山露水,勢力並未做大,只是還是藏拙之時,心有餘而力未逮,只有苗頭而已!

    晏嬰屢次對齊景公說田氏將來要篡國,晏嬰其實時時刻刻在提醒齊景公,時時提醒用必要手段阻止田氏代齊!所以在晏嬰主持大政時期,田氏不敢有非分之想,只能安分守己,不敢輕舉妄動!

    直至晏嬰去世之前,已九十耄耋之年,仍不忘向齊景公提出田氏將會篡國的野心!

    同時,晏嬰也是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無奈當時的齊君昏庸,讓田氏勢力逐漸坐大!

    田氏是在田無宇時期,透過兩大事件,逐漸坐大。一,齊國史上的慶封之亂。結局是專權的慶封失敗,田無宇坐收漁翁之利!這一次使田氏實力大增!

    二,當吋的齊君母親穆孟姬請求把高唐賜給田氏。高唐是齊國大邑,得了這個地盤,田氏如虎添翼,順風得水!

    田無宇時期,田氏藏拙露笨,但到了田乞時期,田氏勢力已做大做強。

    田氏代齊,大都是和平演變,也有武裝鬥爭,吋而公開,時而隱蔽!

    一個政權如此地豉溫水煮青蛙,慢慢被滲透,逐漸和平演變。在史上也較為少見!史上外姓篡位,很少有不發生騷亂和暴動。一切順理成章,一切水滴石穿,悄無聲息,不動聲色地改朝換代!在田氏八代不斷耕耘之下,終於瓜熟蒂落,田氏代齊完成了其最初的使命!

    一個逃奔的棄孩,最後影響一代霸主齊國的江山易主,農夫與蛇的故事再一次生動地演繹,而且劇夲是如此的精彩,不得不令人歎為觀止!

  • 2 # 街談巷議

    “二桃殺三士”是《晏子春秋》中記載的一個歷史故事,晏子輔佐齊國三代君主,歷任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後人記錄他的思想和言行的書籍自然會賦予很多其他的意義——“二桃殺三士”就是其中一個。

    首先,因為《晏子春秋》不是一部史書,田無疆其人也並不見於其他史書。

    其次,此時的田氏還不是後來“田氏代齊”時的田氏。

    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作為一國的外姓氏族瓜分或取代執政的公族。而且三家分晉在前而田氏代齊在後,個人覺得,三家分晉肯定起了榜樣帶頭的作用。

    這和春秋時期一個趨勢有關,那就是各個諸侯國的公族其影響力和統治力都在下降。

    所謂公族就是諸侯的兒子以及他們繁衍出來的家族,這些公子和外圍家族佔據著諸侯國的各個重要職位,他們與各國諸侯共同構成了本國的統治階層。

    到了春秋中後期,形勢發生了變化,公族的影響力和掌控力漸趨衰弱,取而代之的是曾經作為統治基石而處於中下層的卿大夫們。

    這一狀況的發生與春秋時期各國進行的吞併有關係,有的國家滅亡了,有的國家領土擴大了。

    《荀子》中說有記載,齊國“並國三十五”,晉國“獻公並國十七”,楚國“莊王並國三十六,開地三千里”,秦國“穆公兼國十二,開地千里”。

    領土的擴張首先使得再次分封成了可能。周朝雖然是一個個層層分封的體制,但周王室只分封到諸侯,諸侯之下則各憑自主。

    《左傳》中有言:天子建國,諸侯立家,卿置側室,大夫有貳,士有隸子弟。

    一路發展下來,實質就是諸侯國成為了一個“小周朝”,其下卿大夫們實質上成了“小諸侯”,這為卿大夫家族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

    其次頻繁的戰爭要求有能力的人上位,種種條件下,卿大夫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最終演變的結果之一就是諸多諸侯國形成了幾個卿大夫家族與諸侯共治的情況。

    卿大夫們甚至能廢立或弒殺諸侯,自然也可以取彼而代之。

    宋國有華氏、樂氏、皇氏、魚氏等幾家,衛國有孫、寧等幾家,而齊國則有高氏、韓氏、國氏、範氏、崔氏等幾家,晉國的趙氏、韓氏等幾家。

    這個時候的田氏還僅僅是齊國眾多卿大夫世家中的一員,很普通的一員,甚至還擠不進中心階層,更不要說威脅到齊國公族了。

    要到齊景公統治的後期田氏的勢力才會動搖公族的統治。

    再次,晏子在“田氏代齊”之路上是使過絆子的。

    田氏的先祖田完是陳國公族,因為內亂而逃到齊國,此時齊國還是齊桓公在位,田氏歷經四世,在齊國苦心經營,直到第五代的田桓子,很有能力,得幸於齊莊公,田氏才算在齊國的政治舞臺上有了姓名,但影響力還是不大。

    《史記》中記載:文子卒,生桓子無宇。田桓子無宇有力,事齊莊公,甚有寵。

    田氏的崛起在於齊國的幾次內亂。

    前面說過了各個諸侯國是諸侯與公族共治,齊國長期執政的公族是國、高二氏,他們的長期執政引起了新興卿大夫家族不滿,兩者間進行了長期而激烈的鬥爭。代表新興卿大夫勢力的是齊惠公的寵臣崔杼,經過幾次內鬥,國、高二氏對齊國長期執政的局面被打破,權力轉移到了以崔氏為首的新興卿大夫家族手中。

    而此時的田氏還苟著,只是作為新興勢力崔氏家族的追隨勢力存在。作為勝利者的附庸,田氏也得到了發展。

    崔氏又開始與齊國政壇上的另一隻新興的公族慶氏開始了爭鬥,崔氏敗亡,慶氏不仁,引起了眾多公族和卿大夫家族不滿,由此引發了逐慶之戰,田氏正式作為一支重要的力量登上了齊國的政治舞臺。在逐慶之戰中田氏得到了極大的利益,一方面撈了政治資本,另一方面得到了大量的資源,使得田氏的崛起有了物質上的基礎。

    《左傳》中記載著:得慶氏之木百車於莊。

    然而,直到這時,田氏依然不是齊國的執政家族。

    逐慶之戰中的欒、高二氏接替了慶氏成為了齊國的執政家族,這兩個家族是齊國的新興公族,為了維持其執政地位,這兩家大力打壓和排擠其他的公族,最終導致齊國的諸多公子和公族外逃。此事是公元前542年,齊景公已經繼位5年,開始他漫長的統治生涯。

    《左傳》中對此有詳細的記載:齊子尾害閭丘嬰,欲殺之,使帥師以伐陽州。我問師故。夏五月,子尾殺閭丘嬰以說於我師。工僂灑、渻灶、孔虺、賈寅出奔莒。出群公子。

    子尾就是欒氏族人。

    欒、高的倒行逆施最終又引發了齊國的內亂,這一次的內亂與其他幾次不同的地方在於,田氏不再作為次要角色出場,而是作為主導者直接指揮了整場戰鬥。

    《左傳》中記載:五月庚辰,戰於稷,欒、高敗,又敗諸莊。國人追之,又敗諸鹿門。欒施、高強來奔。陳、鮑分其室。

    陳就是田氏,作為勝利者一方的田氏又一次得到了豐厚的回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塊封地——高唐。

    《左傳》中有言:陳氏始大。

    到了此時,田氏終於有了立身之基。

    齊國的公族雖然經過了幾次的內鬥導致勢力大損,但是公族因為天然的血緣聯絡依舊佔據著正統的地位,田氏這些異姓卿大夫家族的興起自然會引起公族的警惕,所以作為勝利方的田氏拱手把執政地位讓給了國、高這兩個公族家族。

    作為出頭羊的田氏家族此時選擇了戰略收縮,開始進入了經營勢力的時期。當然,田氏的這種戰略收縮既是一種政治上的敏銳,也是來自現實的壓力。

    除了發展經濟,組建軍隊,就是收買人心。

    《史記》中記載:無宇卒,生武子開與釐子乞。田釐子乞事齊景公為大夫,其收賦稅於民以小鬥受之,其稟予民以大斗,行陰德於民,而景公弗禁。由此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

    田氏開啟了種田模式,而晏子則早就看出了田氏的危險性。

    1、齊景公十六年的欒高之亂中,他讓田氏把從欒氏得到的戰利品全都上交給了齊景公,且逼迫田氏主動退出政治中心。此事《左傳》中有詳細的記載。

    《左傳》中記載:晏子謂桓子:「必致諸公。讓,德之主也,謂懿德。凡有血氣,皆有爭心,故利不可強,思義為愈。義,利之本也,蘊利生孽。姑使無蘊乎!可以滋長。」桓子盡致諸公,而請老於莒。

    正是因為此,幼年繼位,幾經內亂和波折,一直是個傀儡的齊景公才正式掌握了權力,政歸於諸侯,而剛好齊景公也是一個比較有能為的諸侯,自此後,齊國有了比較長的一段安穩局面。所以晏子是齊景公掌權路上至關重要的角色。

    2、晏子一直勸誡齊景公注意田氏的動向。

    《史記》中有載:由此田氏得齊眾心,宗族益彊,民思田氏。晏子數諫景公,景公弗聽。已而使於晉,與叔向私語曰:“齊國之政卒歸於田氏矣。”

    再次作為諸侯的齊景公也算有能力,在其統治的58年間始終掌控住了局面。

    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二桃殺三士”中的晏子用計殺了田開疆,殺田開疆容易,滅一個極其有政治敏銳度的家族卻難,何況這個家族一開始苟得讓人察覺不出其有吞象之心,到其坐大之後,又遇到了幼主即位,最終“田氏代齊”終成現實。

    “田氏代齊”的過程與三國時“司馬氏篡魏”也有異曲同工之處,累世經營,又剛好趕上了歷史的潮流,田氏遇到了卿大夫勢力與公族勢力爭鬥漸佔上風的時代,而司馬氏則是魏晉時期世家爭鋒的時代。

    時勢造英雄,而英雄都是時刻做著準備的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真的有人會花錢買會計師事務所的實習名額嗎?會影響整體實習質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