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糧小咖
-
2 # 農村小小李
很多專家學者對於今年冬季氣候不冷,做了很多高深莫測,看似高大上的解釋,我聽了雲裡霧裡摸不清頭緒,於是詢問村裡拾糞的老王大爺,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老王大爺摸了一把鬍子,吐了一個神秘莫測的菸圈,談談的告訴我,首先今年暖冬的出現,第一原因是全球氣候所導致的,暖冬情況是一年比一年厲害,其次就是下年潤四月,過年之後立春,現在當然不冷了,聽完我很是苦惱,是專家說的對,還是我大字都不認識的老王大爺講的有道理那?
冬至後,暖冬出現,對小麥年後的生長有什麼影響?首先很明確的更正題主一個說法,冬至日過後,並不會出現暖冬氣候,相反全國各地,尤其是北方地區更是會出現大幅度的氣溫驟降,冷空氣來臨,一日入冬的情況馬上兌現,三九天才剛剛開始,這才是寒冷冬天的剛剛來臨,絕非題主所說的冬至後,暖冬的天氣出現。
下年收麥子的時間,在第二個四月,而年頭年尾過後,氣溫驟降,連續多日的零下6度左右天氣的出現,肯定是顯而易見,這個可以從閏月的天氣慣例以及年後立春多年的經驗來明確,當然了八卦一點的可以參考一下2008年的那一場雪。
過年之後,真正對小麥產生巨大影響考驗的就是,春天寒冷,倒春寒天氣對小麥的生長髮育,帶來的生長隱患以及不可測的生長阻礙。
今年冬天暖冬氣候的持續延續發酵,再加上各地陰雨天氣的出現,都在一定程度了加快了小麥的生長步伐,小麥在正常的漲勢之下都有旺長趨勢,因此必須要對過年之後,氣溫驟降,倒春寒的來臨做一個預防。
第一對於種植株數過於密集的地塊,要及時的做好鎮壓和鋤滑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小麥植株生長過快的發生,避免小麥因為暖冬而出現提前拔節,拔節過早,注意觀察當地的氣象預報,一般倒春寒的出現,都是伴隨著寒流的來臨,所以要及時的關注天氣預報,在寒流到來的前夕,提前給弱冬性品種小麥,種植稠密地塊的小麥,噴灑專用的小麥防凍害的葉面肥。
第二,年前控制小麥旺長,年後等氣候出現回升的時候,及時的採取澆水追肥作業,土壤墒情良好,肥效充足,可以確保小麥及時的返青起身,生長出新的根系,以及出現新的分櫱,這樣不但可以增加小麥的穗樹,而且能增強小麥抵禦倒春寒的抵抗能力。
小小李建議,在過年前後的時間,根據田間溼度墒情,應該及時的採取灌溉澆水作業,只要土壤含量不是十分充足,務必要把握好農閒的時間,及時澆水造墒,提高田間溼度,增加小麥抵禦倒春寒的能力。
-
3 # 農村郭郭郭
暖冬只會讓小麥在冬天發苗好點,沒有太大的影響。以前常說“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不是說冬天越冷越好,意思是以前灌溉不方便,下的雪可慢慢融化,讓地面溼潤,來年有個好收成!現在灌溉方便了,隨時都可澆地,麥子就不會幹旱!我們這冬至前就有人澆冬水,趁地面還沒上凍,給小麥灌溉!保證一冬天溼潤。如果地面上了凍就不建議澆了,對小麥就有影響了!個人感覺暖冬對小麥沒多大影響,但是到開春暖和了,不知道會不會有病蟲害!
-
4 # 愛說的大叔字字暖人心
中國種植冬小麥面積也是比較廣的,象黃淮的安徽、河北、河南兩省都是小麥主產區,農民費了投資費了辛苦種下冬小麥就是為得多打麥多增加經濟效益。冬小麥生長週期長,它要經過一冬天的休眠期過程,農民常說:三分種,七分管,要想奪取豐產就必須加強管護。必競我們種植的小麥全都是在露天地裡種植的,這就得靠自然氣候因素來調配。我們可以人為的管控土壤營養和溼度,但管控不了天氣的溫度反常變化,該冷時不冷,不該冷時卻變得冷了。
據氣象部門釋出,預測中國今年冬季冷冬的機率幾乎為零,這意為著暖冬會悄悄的從我們身邊度過。這給今年小麥實現豐產將是產生有利的和不利因素。
在我們大多數人看來,小麥越冬應該是寒冷些為好,它能殺死麥田裡的病蟲害,還會不跑墑。如果老天爺賢惠的來幫忙,時不時給下一場厚厚的雪,小麥就象蓋了層棉被,讓它好好的越過冬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存著正反兩方面因素,據科技人員觀察發現,近幾年來的暖冬出現,對小麥群體發育是很有利的,小麥分櫱率增加帶來的產量也是梯增的。但我們不就因為這點就放鬆管理。下面我著重說一說冬小麥怎樣管理的幾下措施:
越是氣候不穩定的情況下,越要不放鬆管理。有的農民該澆凍水不澆水,地裡有坷垃有秸稈跑墒嚴重,應該要鎮壓卻懶得不鎮壓了,水分流失小麥更容易發生凍害。
早播也會使小麥帶來凍害,如淮南麥區,有些麥田還處於緩慢生長狀態,暖冬會使小麥消耗掉許多營養,一但有一次倒春寒它就沒抵抗力,所以播種時要選擇冬性偏強的品種不要過於早播。
倒春寒是時有發生的,氣象專家說:即便冷冬大至不會出現,但並不意味著極端天氣變化的出現,氣溫極端的忽冷忽熱都會對冬小麥產生危害的。
經過這幾年的觀察發現,小麥到成熟期倒伏嚴重多是受暖冬影響的。今年我們農戶把播種量加大,趁有秋雨的有利時機,過早搶播,再遇上暖冬對小麥群體有明亞促進作用,當小麥成穗後,由於群體大營分跟不上,發生倒伏的風險就會加大,這必須引起足夠注意。
這些問題大多是與人的因素有關,我們從種植前就要考慮的選好品種,種是很關鍵的一步,播種早了,播的深度不夠,有前茬作物秸稈和土坷垃影響,還不及時去鎮壓,還有沒澆上凍水以及用除草劑造成藥害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應該我們值得考慮和去解決的。
-
5 # 周偉追尋原生態的美
一、暖冬造成病蟲害增加,對明年的防蟲不利。二、暖冬天氣使得小麥萌動或恢復生長,抗寒能力下降,易遭受凍害;同時也使麥田表土反覆凍融,土質疏鬆,水分散失增多,加之降水偏少,土壤墒情逐漸下降,使小麥越冬後期及返青生長均存有隱患。由於土壤缺乏墒情,如果後期再沒有降水或者灌溉跟不上會引起作物乾旱減產。三、對產量影響要看春季的氣候而定,如果春季沒有大的惡劣天氣影響,對產量影響不是很大,前幾年就有暖冬天氣仍然豐收出現。應該及時根據今後的天氣變化採取措施。
-
6 # 齊哥在天津
2019—2020年度冬季是冷冬還是暖冬的?
暖冬,對這個年度小麥實現豐產豐收肯定是極其有利的。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歷年來,逢是小麥豐產豐收年,幾乎都得益於本年度暖冬的支援,它首先表現在了冬後麥田群體較大或群體“合理”上,這為實現“多穗”奠定了基礎。
在此,面對暖冬,我們只是敢說“為實現多穗奠定了基礎。”而不敢說面對暖冬,明年小麥就十拿九穩地可實現豐產豐收了,主要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管理上放鬆
以前因為暖冬,農民該澆凍水不澆凍水了;麥地上凍後,該鎮壓的不鎮壓了,結果麥田凍害照樣發生、冬春死苗照樣嚴重!這是因為,暖冬更容易讓麥田土壤中水分流失,沒有適宜水分陪伴的麥苗更容易發生凍害,“寒旱一家”!
暖冬麥苗的禦寒能力相對較低
由於冬季氣溫較高,一些小麥沒有進入“深休眠”狀態,特別是黃淮偏南麥區,有些麥田的麥苗還處在緩慢生長狀態,這樣一旦降溫或寒潮來襲,小麥凍害同樣會發生,所以選擇冬性偏強一些的品種和不過分早播,凍害發生就會輕一些,或不發生。
逢是暖冬,較強寒流和倒春寒的發生會更加明顯
這就像氣象專家所說,“即便冷冬大機率不會出現,但並不意味著極端低溫不會‘現身’,氣候變暖正導致著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得越來越頻繁。”冷冬與暖冬,多是按照一個冬季氣溫的平均值來界定的,但對小麥有影響的不光光是平均值,而氣溫“極端”的升降對小麥的危害才更大,所以暖冬出現小麥凍害也就不再新鮮了。
倒伏嚴重的年份多是暖冬
大多數的農戶,播種量使用得非常大,今年在“借墒播種”大潮的推動下,播期還很早,在播期早播量大條件下,再遇到暖冬氣候對小麥群體有明顯促進作用,倒伏風險就會大增,這一點應當引起注意,提前採取對應措施進行預防。
大多時候,小麥人或與小麥有關人,“怕”遇冷冬主要是因為:
(1)品種有欠缺。只要選擇的品種冬性不強,幼苗顏色發淡、習性直立、分櫱顯少。不說是冷冬,就是暖冬,麥子也很難不受凍。
(2)沒有種好。播種期較早,播種深度不在3~5 cm米適宜深度內,玉米秸稈沒有細
-
7 # 糧小花
首先,18年是出現過暖冬的,有經驗的老鐵可以思考思考會產生什麼原因呢?1。小麥生長髮育提前,因為原本按照低溫的情況下,小麥要度過較長時間的越冬休眠期,但是溫度回升的快,就會是小麥越冬休眠的時間變短,從而就會導致小麥的各個生長階段發育階段提前,呈現不正常生長,生長過旺會消耗掉土壤中的大量養料,而在春後生長髮育後勁不足,群體質量下降,造成減產。
2、病蟲害發生流行的可能性增大。溫度較低的時候,土壤裡存活的病菌以及害蟲都會發育較慢,甚至在低溫的情況下令病菌和蟲害越冬死亡,降低了第二年病蟲害發生的蟲源菌源基數。但是溫度一升高,就會導致病菌和害蟲存活下來的機會比較大,這樣也就給第二年的病蟲害發生流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3、按著正常的氣候發展規律,暖冬常會伴隨著“倒春寒”,對發育超前、植株過大的小麥凍害威脅較大。當然這個也是人為的觀察,並不具有科學性,具體還要看2020年的氣候發展。目前只是說會有這一方面的風險。
-
8 # 可燃冰2018
作為農村人、我想這個問題我應該有自己的見解。首先、廣大北方農村有這樣的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意思是如果冬季大雪紛分的話來年春季冰雪融化麥田的水份充足、就會贏得麥子的大豐收。還有、寒冷的冬季可以凍死很多蟄伏在麥田裡的病蟲害為來年的麥子豐收也奠定了很好的基礎…如果冬至過後暖冬的出現很可能幾場大雪的願望就會落空這勢必對來年的麥子豐收造成影響。另外暖冬的出現不僅麥田蟄伏的病蟲害容易滋生蔓延還有可能出現由於天氣暖和而導致麥苗過早瘋長、那麼麥苗瘋長又會有什麼壞處呢?我想、長居北方的人都知道一般暖冬的出現都會伴隨著倒春寒的施虐、這樣無形中又會對原本不該在冬季泛清的麥苗造成凍死凍壞的現象…應該說暖冬的出現對麥子的收成還是有不少影響的。
不過現在隨著中國農業現代化和科學管理的出現、中國農業已基本告別瞭望天收的落後狀態,根據暖冬的出現也會有很多對應措施。例如:加大麥田灌溉、進行麥田鋤草和噴灑專門針對病蟲害的農藥、進行麥苗過早瘋長的干預措施等等!
因此、只要堅持科學管理,堅持走現代化農業生產道路;做到及時預判、提前干預,農業豐收還是有保障的!
-
9 # 日常生活143895680758
冬至後的一段時間,是一年最冷的時候。假如冬至前後比較暖和,那麼寒冷來臨的時間就會向後推延,寒冷褪去的時間也會向後延遲。因此,“冬至暖”往往會帶來立春之後的寒冷天氣,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倒春寒”。
冬至前後氣溫比較暖和,冬前適宜小麥生長的時間也會比較長,小麥很可能會出現冬前旺長的現象。麥苗在越冬前如果生長過大,不僅會使小麥的抗寒能力下降,還會出現根系弱、倒伏、返青慢的情況,而且還會增加發病的危險。針對可能發生的小麥旺長,農民朋友可以選擇適時晚種,也可以對旺長地塊進行化控,還可以透過鎮壓麥苗等方式來處理,以確保小麥安全過冬。
-
10 # 龍百曉生
其實關於冬至後是否出現暖冬,現在連專業的氣象預報專家都無法預知,例如某地氣象局負責人給出的回覆是“因氣象預報干擾的種種因素不可控,暫時還無法提前預測和確定今年是否暖冬”,因而個人感覺冬季不冷並非嚴格意義上的暖冬現象!下面結合暖冬標準和小麥實際影響情況簡單聊一下,以供參考:
一、“暖冬現象”是有明確標準限定的。關於暖冬,並非根據個人體感而確定,而是根據國際氣象組織規定劃分的,例如咱們國家是從2002年開始啟用暖冬標準,以1971年~2000年的這30年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份平均氣溫作為氣候平均值,即常年值,並依次劃分出正常冬季、暖冬和冷冬等型別。後來為了更加準確,又在2012年開始啟用新的標準,是從1981年至2010年的新一輪冬季氣溫平均值作為常年值。
而具體到某年冬季時,當特定區域範圍內整個冬季的平均氣溫高於常年值0.5℃以上時,則判定為暖冬,反之低於常年值0.5℃以上時則判定為冷冬,若是冬季氣溫平均值高低不足常年值0.5℃時則均為正常冬季!所以說,暖冬的規定標準是比較嚴格規範的,並以12月至次年2月份的整個冬季平均氣溫值作為參考資料。因此,只拿冬至前後的冬季冷暖感受並不能準確預知今年冬季是否為暖冬,還得等到來年2月份前後,經過氣象部門資料統計後方可知曉!
二、暖冬對於小麥年後生長影響。事實上,這兩年冬季氣溫感受並不怎麼冷,但以自身體感得出的暖冬標準來看待冬小麥來年返青後的生長狀況,有時也很難預知。例如2017年冬季也不太寒冷,但2018年春天卻遭遇了倒春寒影響,使得2018年夏收小麥減產和品質普遍下滑,那一年影響程度較大!而2018年冬季感覺也是暖冬,我們這邊年前沒有下雪,春節後卻遇幾場明顯降雪,但春節後並沒有遇到倒春寒,而是出現了自春季開始的持續高溫乾旱影響,幸好現在農業灌溉技術得到發展,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麥田缺水情況,並透過打藥防治等措施,基本上保障了小麥豐收,最終因高溫利於脫水程序,使得今年夏收小麥喜獲豐收,產量和品質明顯提高,但小麥價格卻因此明顯下跌!
所以說,在不同年份時,即便年前冬天較為溫暖,並不一定決定年後的氣候變化規律,尤其是現如今極端氣候又頻發,再加上去年影響的厄爾尼諾現象雖然在今年7月份終止了,但可能仍長期留在大氣層中並存在一些滯後影響,使得冬季氣候變化或許帶有一些極端或異常現象,因而更無法預判年後氣候環境的變化,使得年後小麥生長更無法預知,不過,我們可以參照預防為主、防治相結合的現代農業管理措施,透過選種、水肥、病蟲害防治等措施,儘量規避不可控的小麥生長影響因素,最大化保障小麥豐收!(以上為個人見解)
-
11 # 小希時間
冬至後,暖冬出現,對小麥年後的生長有什麼影響?
暖冬天氣出現不利於冬小麥的生長,後期收貨時不容易獲得高質量、高產量的小麥。
昨日12月22日是冬至日子 (農曆十一月二十七),一般從冬至開始進入了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時期,比如後期有三九天、四九天等,一共持續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往常此時是冰雪交加的日子,而實際今年的此時卻比以往更加暖和,編者等地昨日最低氣溫才-1℃,而往年此時最低氣溫在-3℃左右,可以說今年的冬季氣溫相對偏高,民間人們今年俗稱 “暖冬” 。
有人說暖冬天氣適宜,不應該是有利於莊稼生長,對農業生產是有利的事嘛?怎麼上述還介紹不利於冬小麥的高產呢?
一方面:暖冬天氣的出現,土壤中容易滋生各類病蟲害以及各類病菌。
暖冬天氣土壤溫度也相對偏高,原本冬季持續的霜凍天氣會凍死各類病蟲害以及各類病菌,可偏偏暖冬天氣,土壤中的各類病菌以及害蟲成活的機率大大增加,在冬季過後立春時節小麥返青時病蟲害以及病菌會迅速重生。春季是莊稼快速生長的關鍵時期,長勢良好有利於後期收穫高產的小麥,而偏偏此時因為病蟲害和病菌導致小麥植株和莖發生問題,將直接影響後小麥高產。
另一方面:暖冬過後時常發生倒春寒的天氣,倒春寒就是在立春時期突然寒潮天氣,原來春暖花開的日子卻偏偏延續冬季的寒潮,容易導致將返青的冬小麥凍傷,凍傷的後果就是小麥死亡,將直接影響小馬哥的產量。根據一些農民朋友的反應,倒春寒凍傷小麥能夠時其減產5-10%。
第三,暖冬出現,溫度偏高,小麥提前生長,破壞了小麥的正常生長髮育週期。
12月22日冬至,天氣溫度適宜暖冬的說法毋容置疑,在冬季裡北方一些地區的冬小麥不能進行休養生息措施,進而會因為暖冬小麥提前生長,那麼容易破壞冬小麥生長的發育過程,提前生長髮育小麥的整個生長週期被縮短,容易導致小麥提前成熟收穫,可以說較短的小麥生長髮育過程中小麥的質量堪憂。
回覆列表
冬至後,暖冬出現,對小麥年後的生長有什麼影響?12月22日冬至剛過,華北黃淮產區的天氣也有變動的趨勢,而從入冬以來的氣象來看,冬小麥主產區大部確實有暖冬的現象。根據氣象預報,最近一段時間北方冬小麥主產區大部分地區氣溫偏高2-4℃,部分地區有降水天氣,有利於冬小麥分櫱生長和安全越冬;預計本週內大部分農區氣溫仍以偏高為主,對北方冬小麥安全越冬和分櫱生長有利,但也使得黃淮地區的冬小麥進入越冬期較去年明顯推遲。一、冬小麥苗情總體並不好根據氣象監測,截至目前,西北、華北大部分地區冬小麥已經進入越冬期,陝西南部、黃淮地區的冬小麥則正處於分櫱期,江淮、江漢及西南大部分地區正處於三葉至分櫱期。目前為止國內主產區的冬小麥一、二類苗佔比分別為18%、82%,其中一類苗比上一週增加1個百分點,二類苗則減少1個百分點,小麥苗情長勢總體並不樂觀。二、部分地區小麥出現旺長今年入冬以來,該冷不冷,該下雪的時候也沒有一場有效的降雪,暖冬的態勢是比較明顯的。這種氣象條件,其實對冬小麥生長是不利的,蟲害、病害、旺長等等,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特別是小麥的冬前旺長,比如安徽的宿州、亳州、淮北等地早播的麥田就有旺長現象。而有農諺稱:麥無兩旺,早旺晚不旺。冬前旺長的小麥,不僅很容易遭受凍害,還很容易發生病蟲害,後期也可能會出現返青慢、早衰、倒伏等,最終引起減產。三、建議做好分類麥田管理冬至已過,春節逐漸臨近,黃淮地區的冬小麥也很快進入越冬期。這期間,對於有旺長趨勢的麥田,建議產區農民要注意適時的採取措施,比如澆灌封凍水、鎮壓、深中耕、噴施生長調節劑等措施,其中,澆凍水配合追肥,鎮壓配合化控等已經是農民習慣於採取的有效措施了,這樣將有利於促進小麥苗情轉化升級,確保後期安全越冬,為來年夏收豐收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