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豹眼看歷史

    劉備被火燒連營八百里,毫無疑問不僅是無能,而且是愚蠢的。

    無論是在戰略上還是戰術上,劉備都犯下了致命的錯誤。

    第一,從戰略上說,夷陵之戰就不該發生。

    不管什麼原因,出於何種目的,荊州已失,蜀漢勢力大損,已經無法與曹魏、孫吳抗衡,更不必說與魏吳聯盟對抗。

    在關羽襄樊之戰時,魏吳已經事實上形成了聯盟,孫劉聯盟的關係已經破裂。

    劉備所能夠做的是重新修復與孫權的聯盟關係,而不是與之開戰。

    夷陵之戰之前,孫權提出求和,劉備應該借坡下驢,爭取最大的利益也就是了,但絕不可拒絕。

    但劉備一意孤行,導致了夷陵之敗。劉備成不了政治家、戰略家,原因也就在這裡。

    第二,戰術上的錯誤,導致夷陵之戰完敗。

    劉備放棄水路,改從陸路進攻,連營八百里,且不管是不是真的八百里,但比較確信的是,劉備的確是陸地連營駐紮,這就犯了兵家大忌。

    曹丕得知這一情況,立馬斷定劉備不會用兵,不久就會被打敗。七天之後,孫權打敗劉備的奏摺就到了曹丕手上。拋開奏摺在路上的時間,曹丕說這話的時候,劉備可能就已經戰敗了。

    劉備再英雄無比,不管誰去給他擦脂抹粉,但夷陵之戰,敗得這麼慘,是掩飾不過去的,就是無能、愚蠢的表現。不管出於何種目的,導致這種情況,就可以為劉備畫一個句號。不僅僅是生命的終結,也是對他一生能力的總結。

    勝敗乃兵家之常事,但不顧客觀實際情況,不顧任何人的勸阻,一意孤行導致的失敗,就是無能的表現,沒有例外。

  • 2 # 滋水情緣

    劉備發動夷陵之戰原因表面上看是為了替兄弟報仇,趁機在奪取荊襄九郡,以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影響力。實際上報仇只是一個藉口而已,而更多的是政治需要。

    劉備自三兄弟結義之後一直輾轉奔波,先後投董卓,投袁紹,投曹操,投呂布,扶老攜幼投奔劉表,幾乎置自己於不測之地,整個如喪家之犬一樣狼狽。好在赤壁之戰曹操決策失誤,大敗於東吳,孫權也因此大傷元氣,劉備坐收漁翁之利,趁機襲取荊州。在隨後數年先後攻取西川和漢中,盡取巴蜀之地,此時關羽在荊州勢頭正盛,一時間劉備如日中天。可是風光的背後也是暗流湧動,政權內部益州派和荊州派、東州派之間也是矛盾重重。作為益州本土派本身對於蜀漢政權的歸屬感就不強,加上劉備對益州本土派也是疑心重重,處處打壓。所以益州派的怨氣也是很大的,這也增加了政權的不確定性。在這種背景下,關羽草率發動襄樊之戰,造成了自己腹背受敵,在孫權和曹操的聯合夾擊下,敗走麥城,不但損兵折將丟失地盤,還白白丟掉了性命。

    關羽失荊州對蜀漢的打擊是巨大的,荊州派計程車氣大損,益州派藉此發難,蜀漢就有內訌的風險。劉備迫切需要轉移矛盾,此時正好借報仇聯合五溪蠻夷向東吳發難。劉備水路並進直逼巴東,而東吳陸遜看到蜀軍士氣正盛,主動避其鋒芒,退守猇亭。而劉備長驅直入,直逼夷陵,但戰線也拉得過長,而且山高路遠補給困難,處境也不妙。本次發兵劉備本就沒想過吞滅東吳,是想借一場勝利來平息國內的紛爭,以便繼續打壓益州本土派。東吳陸遜摸準了劉備急於求戰的心裡,就是堅守不出,消磨蜀軍的銳氣。長期的對峙再加上缺水缺糧,另蜀軍士氣大失,劉備迫不得已聯營紮寨於深山,糧草不濟,條件艱苦是可想而知的。

    戰場形勢是此消彼長的,面對此情此景,東吳只用了一次襲擾,便另蜀軍大敗的如此慘烈,遠遠超過了劉備的預期,於是急火攻心一病不起,自知無法面對政權內部複雜的形勢,所以只好白帝城託孤,交給後人去解決。

    面對此種形勢不能取勝實屬正常,錯就在於劉備過於樂觀,對於失敗後的退路缺乏思考,以致敗的如此狼狽,險些丟光了家底,得不償失。

  • 3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這要分幾個方面看

    1、急功近利,想急於建立萬世基業。 2、情報不明,低估了東吳的實力,錯誤把陸遜當成沒經驗的書生。 3、天時不佔,地利不佔,人和佔(蜀華人民百姓已經不想戰爭了) 4、報仇心切,原因是關羽的死對劉備打擊很大。5,犯了軍事錯誤。

    後來魏主曹丕作為旁觀者給了公正回答陸。陸伯言和劉備對陣是也是一路避其鋒芒。知道酷夏炎熱,知道蜀川中人必定水土不服,是以息兵。那時曹丕也說了,陸伯言必敗。 但陸伯言知道劉備紮營於茂密山嶺中。 就說。天佑我東吳。 曹丕也說。“劉備以為東吳無傑出人才。是以藐視東吳。劉備看來要敗了”。 所以才會有火燒7百里連營。白帝城託孤一說。

  • 4 # 峰峰說史

    劉備被火燒連營八百里指的就是三國曆史三大戰役之一的夷陵之戰!

    首先這場戰役的出發點就是錯的!劉備不聽勸阻執意為關羽報仇,帶著一顆急躁的心舉兵攻打東吳!從出發點看已經輸了一半,但是從關羽跟劉備的感情看,劉備有此舉動也是情理之中!但是劉備出兵攻打東吳的時候蜀國的人才凋零。此次東征,沒有一個有謀略的或者是出名的謀士在他身邊出謀劃策。而劉備這邊人才開始凋零,張飛,關羽,黃忠,法正,龐統相聚死去。此時的劉備身邊只有諸葛亮一個謀士。名將還有馬超,趙雲,魏延三個。諸葛亮坐鎮後方,馬超和魏延鎮守漢中,防止曹操偷襲。可見劉備此次出兵麾下基本沒有能拿出手的文臣武將!

    而且夷陵之戰東吳的統領是大名鼎鼎的陸遜!浮躁的劉備小看陸遜。在劉備眼裡,陸遜不過是一個年輕儒士將領,因此他不把陸遜放在眼裡。此時劉備急於求成,一路推進。陸遜分析形勢之後,則一路後退,他認為劉備兵力強大,士氣正旺,居高臨下,易守難攻,求勝心切,因此後退。當劉備推進到數數百里,至夷陵地區,吳軍不再後退,兩軍開始相持。

    公元222年,劉備為了能和吳軍決戰,就頻繁派人到陣前叫罵,可陸遜依舊不理睬,此時劉備無可奈何,士氣開始低落。陸遜認為可以反攻了,他上書孫權準備反攻,孫權同意。陸遜用妙計:火攻,利用營寨周圍的樹林和茅草,把劉備的營寨燒成一片火海,劉備無力迴天,只能突圍逃跑。逃到白帝城,此時劉備的軍力,全軍覆沒,至此,劉備在白帝城一病不起。於第二年病逝!

    急功近利,輕視對手,心情浮躁,人才缺乏都是劉備失敗的原因!

  • 5 # 風情漸漸依舊

    三國時期蜀漢的實力應該屬於最弱的,公元219年,孫權襲取荊州,擒殺關羽,吳,蜀兩國結仇。公元220年,曹丕代漢稱帝。公元221年,劉備於益州稱帝,年號為章武。同年,劉備為奪回荊州,為關羽報仇,親率大軍攻打東吳,蜀漢舉全國之力勢滅東吳政權。

    劉備舉兵之初勢不可擋,荊州的各個郡縣也都開始反叛孫吳,而孫權一面任命陸遜為大都督,統帥約五萬人應赴前線,一方面又派使者向曹丕示好稱臣,避免了同時作戰,陸遜透過雙方的兵力士氣,立刻決定避其鋒芒,提出戰略後撤到夷道、猇亭一線。

    可以說戰爭的前半段時期,吳國整體上都屬於劣勢。隨著劉備的不斷逼近,以及陸遜戰略後撤,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戰爭也進入了僵持階段。江南正是酷暑期間,炎熱使得蜀軍將士不勝其苦,蜀軍將士逐漸疲憊鬥志全無,一點點的衰敗下去。劉備沒有辦法,只好將水軍轉移到陸上,躲進深山,休整軍隊,蜀軍不得已在巫峽建平夷陵一線數百里設立了幾十個營寨,百里聯營,兵力分散,讓陸遜看到可乘之機,把握住了反擊機會。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以怒興師,輕敵冒進,犯了兵家之大忌,遇到了陸遜的戰略後撤,在戰略部署上沒有觀察地理狀況,把軍隊帶入難以展開的崎嶇山道之中,同時在吳軍的頑強抵禦面前,又不知道及時改變作戰部署,在相持不決的情況下,以疲勞之師,連營百里,兵力分散,終於陷入被動,導致悲慘的失敗。

  • 6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夷陵之戰,如果單看這場戰役,劉備是挺無能的,連曹丕這種選手都看出來劉備的破綻。

    備不曉兵,豈有七百里營可以拒敵者乎!苞原隰險阻而為軍者為敵所禽,此兵忌也。——《三國志·文帝紀》

    夷陵的戰敗,季漢損失慘重,戰船、軍械、兵員、人才……創業大半輩子,好不容易攢的家底,全都打沒了。

    劉備:我自己攢的,自己霍霍,我樂意!

    咳咳!言歸正傳,我們不能只看一場戰鬥,曹操也打過赤壁這樣的敗仗,捋一捋劉備的戎馬生涯,發現他還是挺厲害的。

    劉備剛出道的時候,從平民到國相,都是他一刀一槍累計軍功打出來的。

    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為下密丞。數有戰功,試守平原令,後領平原相。

    平原國國相,這官職可以了,和曹操的好朋友、驍勇善戰的濟北相鮑信平起平坐了。

    後來,劉備在和曹操的爭鬥過程中,如果曹操親自帶隊,劉備會處於下風,但如果是對陣曹操的部將,劉備還是能打贏,包括夏侯惇、于禁這樣的名將,都是劉備的手下敗將,夏侯淵、蔡陽等人甚至直接被擊殺。

    季漢的地盤,只有上庸三郡是劉封打下來的,剩下的荊南四郡、益州、漢中,這都是劉備親自打下來的,你敢說劉備不厲害?

    所以說,評價一個人還是要綜合來看,不能只看一個點。夷陵之戰時,劉備已經上了年紀,身邊又缺少法正這樣的參謀,就很難想的面面俱到了,面對陸遜這樣的對手,確實力不從心。但綜合來看,劉備的軍事能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 7 # 牡丹梅花鑫森淼

    劉備在彝陵之戰被火燒連營,雖然不能完全說他無能,但剛愎自用、驕傲輕敵的思想倒是有。

    關羽死後,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群臣的反對,興兵伐吳。東吳其實並不想和劉備決裂,派諸葛瑾到成都向劉備求和,願意歸還荊州,縛還降將,把孫夫人送回劉備身邊,永結盟好。

    對國家利益來說,無條件歸還荊州,孫劉聯盟繼續鞏固,這對於蜀漢絕對有利。不用出兵,荊州就能歸還,孫權可以把殺死張飛的兇手送回給劉備報仇,孫劉聯盟對抗曹操,劉備的蜀漢會安全得多。如果劉備從國家利益考慮,完全可以先把仇恨放一放。但劉備和關羽兄弟情深,他做不到,他的終極目標是要殺了孫權,滅了東吳。所以他傾全國之力討伐東吳。逼得孫權再次向曹丕請求結盟,希望曹魏攻打蜀漢。曹丕雖然沒有幫孫權,他坐山觀虎鬥,他準備在東吳和蜀漢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坐收漁翁之利。孫劉聯盟的破裂,是曹魏最高興看到的局面。

    劉備討伐東吳的戰爭開始的時候,戰爭形勢進行得非常順利,東吳節節敗退,劉備聲威大震,江南之人盡皆膽裂,日夜號哭。糜芳、傅士仁殺了馬忠迴歸劉備,劉備不能原諒他們,把他們也殺了。東吳君臣商議再次向劉備求和,把範疆、張達送給劉備殺,送還張飛首級,送回孫夫人,送還荊州。到這裡,劉備的怒氣還是不能平息,他還要滅東吳、滅孫權。

    孫權的東吳被逼得拼盡全力和劉備相搏。孫權聽取大臣闞澤的意見,起用並不出名的陸遜為大都督,總領東吳軍馬,和劉備決戰。

    陸遜上任,並不著急和劉備開戰,堅守不出,拖垮劉備軍隊的鬥志,從春天到夏天,陸遜料定蜀軍必定為了避免酷暑炎熱而把營寨移到山林茂盛之地,只要劉備在山林茂盛之地結下營寨,陸遜就會用火燒劉備的營寨。陸遜等的就是這個。

    讓劉備沒想到的是:東吳竟然忍住幾個月不跟他打。劉備被之前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他就是沒想到在山林茂盛的地方結下營寨,最怕的就是火。(我們現在去森林公園遊玩,森林公園最醒目的標語就是:警惕森林火災!)跟隨劉備出征的馬良心裡不踏實,向劉備提出請求,把蜀漢營寨分佈畫成圖本給諸葛亮看,聽聽諸葛亮的意見,劉備不大高興說:“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丞相?”馬良說:“古云:兼聽則明,偏聽則蔽。望陛下察之。”劉備只好同意馬良畫圖回西川聽取諸葛亮的意見。

    諸葛亮看到劉備的營寨圖本拍案叫苦,他說:“是何人教主上如此下寨?可斬此人!”馬良說:“皆是主上自為,非他人之謀。”諸葛亮嘆氣說:“漢朝氣數休矣!”諸葛亮知道:連營七百里,最怕火攻,陸遜堅守不出,等的就是這個。諸葛亮讓馬良趕快回去改變營寨分佈,馬良擔心到了營地蜀軍已敗,諸葛亮叫馬良向劉備傳話:萬一有失,可以退軍白帝城,他在魚腹浦已伏下十萬兵馬,馬良大驚說:我往來魚腹浦數次,沒看到一兵一卒。諸葛亮不說破,他說將來一定會看到。(這個十萬兵將就是八卦陣)馬良火速趕回劉備的營寨。馬良趕到的時候,劉備已經大敗,退走白帝城。劉備悔恨無極,恨自己沒有聽諸葛亮的話。

    從劉備的那句“朕亦頗知兵法,何必又問丞相?”可以看出劉備在這個時候有些剛愎自用,有些驕傲自滿,或許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連曹丕都看出劉備這樣安營紮寨,會被陸遜用火攻破。但劉備不知道,驕傲輕敵仇恨讓劉備早已失去理智。是不是無能,結果說明一切,他沒有見好就收,孫權服軟,劉備沒有順坡下驢,沒有把這個臺階當回事。劉備兵敗,荊州沒要回來,全軍覆沒,兵將傷亡慘重,所有的勝利化為泡影。這絕不是一個優秀的政治家該有的結果。

    如果劉備真的懂兵法,他就不應該有這樣的失誤,不該犯兵家大忌,不該讓陸遜用這樣的方法把他打敗。孫權的東吳兵強馬壯,打敗他的時機未到。曹操攻打過幾次孫權都無功而返,何況劉備。劉備沒有看到這個形勢,他對自己估計過高。

  • 8 # 揚楊劉

    想當年魏蜀吳三分天下,劉備乃一織蓆販履之徒,卻能偏安一隅,自成霸業。內中奧妙,四個字儘可囊括:籠絡人心。

    劉備的起點最低,靠籠絡人心,聚集了大量的對他忠心不二的人才,這就是蜀漢開國的人才。劉備因而能夠跨有荊益和漢中,建立蜀漢,成為皇帝,劉備為漢昭烈帝。

    從平民一路打到皇帝,從二十多歲打到六十歲,天下英雄不過如此。把曹操、孫權、袁紹、袁術、關羽、張飛、趙雲、典韋、黃忠、馬超、諸葛亮等等,放到劉備的起點位置,誰能達到劉大耳的高度?

    夷陵之戰,劉備八萬人馬對陣東吳陸遜五萬人馬,劉備被火燒八百里連營,打得大敗,傷亡慘重,僅以身免。這說明劉備他不怎麼會打仗,連關羽都不如,關羽好歹在襄樊之戰中,以兩萬兵力,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俘于禁,斬龐德,光曹軍俘虜就抓了三萬呢,離成功就差一點。

  • 9 # 二狗的影視

    並不是劉備的無能,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揮兵攻打東吳孫權,氣勢強勁。孫權求和不成後,決定一面向曹魏稱臣,避免兩線作戰,一面任命陸遜為總指揮率軍應戰。陸遜與劉備相持七八個月後夷陵之戰是勢如破竹的是要一舉拿下東吳的決心的,正是因為如此才被東吳大都督陸遜看透以退為進誘導蜀中將士,戰場上是瞬息萬變、戰機是稍縱即逝,陸遜看出劉備兵勢強大,居高守險,銳氣正盛,求勝心切,吳軍應暫時避開蜀軍的鋒芒,再伺機破敵,果斷地實施戰略退卻,一直後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線。然後在那裡停止退卻,轉入防禦,遏制蜀軍的繼續進兵。並集中兵力,準備相機決戰。這樣,吳軍完全退出了高山峻嶺地帶,把兵力難以展開的數百里長的山地留給了蜀軍。

    決戰開始後,陸遜即命令吳軍士卒各持茅草一把,乘夜突襲蜀軍營寨,順風放火。頓時間火勢猛烈,蜀軍大亂。陸遜乘勢發起反攻,蜀漢大敗 劉備病故白帝城

  • 10 # 古今中外多少事

    火燒連營八百里,不是劉備無能,而是中了陸遜的驕兵之計。

    《我是特種兵》裡有一句戲謔臺詞,不是國軍太弱,是共軍太狡猾。

    劉備攻打東吳,是在連失關張兩位弟弟的極度悲痛之中做出的決定。再加上陸遜是後起之秀,劉備甚至諸葛亮都對此人知之甚少。

    所以在陸遜使用驕兵之計時,諸葛亮都沒反應過來,一直到劉備把營地選在了樹林中才幡然醒悟,但為時已晚。

    當時劉備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兵強馬壯,糧草充足。率領幾萬人馬,浩浩蕩蕩的奔赴荊州,誓死一戰。東吳的兵馬當時是不足以與之一戰的。

    俗話說,軟的怕硬的,硬的怕不要命的。

    劉備此時的狀態就是無所畏懼,只有仇恨。

    所以一開始,士氣高漲,突飛猛進,連奪荊襄數郡。陸遜認領大都督後,派人在峽谷深路等易守難攻之處每隔五十里建一座山寨,抵禦劉備。

    剛開始令將士堅守不出,死守城寨。一旦失陷,立即撤退到新的城寨。

    兵法有云,速戰速決。劉備遠道而來,必然想早點解決戰鬥,但陸遜就瞅準了你這一點,使勁的耗盡你的耐心,拖延戰期。(這一點和司馬懿挺像)

    眼看著就要入夏,天乾物燥。陸遜看到時機已到,開始用驕兵之計誘使劉備的大軍進入陷阱。

    於是命令軍士,交鋒即可,假裝敗退而逃,不要死守,令劉備能輕而易舉的攻破城寨。

    經歷了大半年艱苦拔寨的蜀漢將士,一見戰場形勢有了轉機,以為東吳撐不了多久了,於是再一次士氣高漲,快軍前進。

    等到了有樹林的地方,陸遜又一次和蜀軍死命對峙。蜀軍一時攻城不下,心浮氣躁,加上當時又是酷暑難當的夏天。

    於是只要軍中有人建議劉備移往山林溪水旁安營紮寨,憑當時蔑視東吳的劉備來說,是肯定同意的。這就是驕者慮少。

    結果,晚上睡得正好,呼呼一片火箭射過來,周圍樹林立馬就形成火海,劉備不僅損兵折將,而且前半年攻城略地的成果也隨著敗逃而消失不見。最後落得個白帝城託孤的局面。

    其實,以劉備身經百戰的經驗,是懂得像這種極易引發自然災害的地方,是不適合安營紮寨的。但就是因為心在氣頭,再加上被陸遜故意驕兵,且對陸遜此人不熟悉導致的失敗。

    用孫子兵法的幾句話來解釋就是,驕兵必敗,不知彼而知己勝敗參半,士氣是行軍打仗的殺手鐧。

  • 11 # 揚生解史

    這個問題要從兩方面來分析:

    從夷陵之戰的結果看,劉備是無能的

    在夷陵之戰中,劉備至少犯了如下幾個兵法上的錯誤:

    1、在崎嶇陝長的位置紮營,造成兵力分散,糧食運輸困難。一旦撤退將會造成混亂。

    2、在密林中扎連營,犯了兵家大忌。這點隨軍馬良、諸葛亮、陸遜、曹丕等人都看的很清楚,但劉備卻當局者迷。

    3、陸遜採取拖延消耗戰術,蜀軍銳氣己盡失,但劉備沒有及時調整戰略。

    4、蜀軍放棄戰船上岸,實際上是放棄了水陸兩路同時進攻的計劃,給了陸遜可乘之機。

    正是由於以上失誤,劉備最終被陸遜用火攻的方法擊敗。他此時才認識到犯了低階錯誤,已無顏回去見群君,最終病逝在白帝城了。

    從劉備整個軍事生涯看,他是有才能的

    劉備從一個買草鞋的到蜀國皇帝,靠的是自己的實力拼出來的。在三國中他是唯一 一個白手起家、最後建立了國家的人,可見他並不是不堪一擊的。但在夷陵之戰中他被仇恨衝昏了頭腦,所以影響了他的判定,從而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總結

    劉備的整個軍事生涯是成功的,但在夷陵之戰中,由於受到個人情緒的影響,從而做出了錯誤的判斷,最後兵敗病死。在這場戰役中,他是無能的

  • 12 # 平平聊農民

    有人說,劉備沒什麼本事,他的成就都是別人幫他的。沒有關張趙馬黃,諸葛亮法正之類的他啥也不是,在這裡我只能呵呵。論武藝,劉備頂多算二流,無可爭議,論智慧,可以說也就是個中等水平。

    那麼朋友們就會很奇怪。你自己都說他屬於二流了,難道你還覺得他很有本事麼?是的,在這裡,我依舊認為劉備是一個本事非常大的人。甚至在幾個領在當世前五。

    首先,這人情商很高,喜歡結交英雄豪傑,看到有本事的人他總會去混個眼熟。要不大家想想一個賣草鞋的潦倒之人,憑什麼能與公孫瓚,關羽,趙雲,張飛,等人稱兄道弟,甚至還能做了盧植的學生。黃巾起義,當地的豪俠為什麼爭相投靠他,商人張世平,蘇雙更是又給錢,又給馬,助他建功立業。這個本事三國時期有幾個人能比,也就是曹操,孫策能一較高低,可對比之下,我感覺劉備更勝一籌,畢竟劉備的基礎差的不是一丁半點,起跑線上就不公平。所以說,在情商這方面,如果有個排名的話,劉備進當世前三妥妥的。

    第二,忽悠。這時候估計有人會笑掉大牙,忽悠也是一種本事啊。小編會告訴你,是的。忽悠的最高境界其實就是縱橫之術。蘇秦,仗義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劉備在這方面的建樹也絲毫不遜。仗著自己姓劉,打著別人這輩子也差不多的旗號--中山靖王之後。忽悠的關張趙結義金蘭,劉協認作皇叔,公孫瓚給兵,掏錢讓徐州,劉表當座上賓,曹操與之交好。鳳雛臥龍,黃忠魏延等死心塌地。這張嘴,我不由得給他打滿分,當世第一的存在。

    第三,演技。如果劉備來到現在,那絕對是奧斯卡影帝的存在。明明是一個腹黑的陰謀家,明明是一個造反份子。可就是這麼一個人,愣是把自己裝扮成一個十足的大好人,漢室忠誠,國家棟梁。而且他的眼淚是特別值錢的。當著劉協的面哭一次,劉協跟著哭,叫他皇叔。當著關張的面哭,關張跟著哭,深情的喊哥哥,當著趙雲的面哭,趙雲感激涕零的叫主公。哪怕臨死,還在諸葛亮面前來了一場哭戲,的虧諸葛亮猴精猴精的,就是不上當。在這方面,我說劉備當世第一有毛病麼?

    第四,統帥。這時候也許大家突然就懵了。搞什麼鬼,說好的逗比怎麼開始正經了呢。可是在這裡,我不得不說,在這方面我們真的太小看劉備了。縱觀三國,統帥方面,劉備完全可以進當世前十。黃巾之戰,那可是屢立功勳,之後又和誰幹架??和曹操幹了那可是一戰再戰。曹操是何等人物,當世第一統帥。有幾個人能在他手裡一較高低。可劉備做到了,雖一敗再敗,卻屢敗屢戰。最終漢中之戰大敗曹軍,之前的屈辱一口氣都討了回來。能讓曹操吃癟,當世能有幾個人,也就周瑜和馬超這兩個當世前五的統帥吧,而劉備正是這第三人。大家也別覺得誇張,諸葛亮是劉備死後蜀國的統帥,前期都劉備自己統兵。所以說,別小看劉備,這是個厲害的人物,能讓馬超歸降,曹操吃癟,周瑜妒忌,最後還和陸遜幹了一架,雖然輸了。不過回想起了,我滴乖乖,曹操周瑜陸遜馬超可是當世統帥屆的第一到第四名啊,劉備原來一直在和這群人打交道,太可怕了,統帥能力當世前十,無可爭議。

    第五,識人。這可以說是劉備最大的能力。這傢伙的眼光真的夠毒的。這關羽好像挺厲害的,然後關羽就殺顏良斬文丑,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去了,張飛也挺能打的,然後張飛就去長坂坡大喊大叫,大戰呂布,大戰馬超去了。趙雲這小夥子挺忠心的,果然,七進七出殺得曹軍心驚膽戰居然就是為了一個小屁孩。諸葛亮,龐統,法正啥的就不多說了,經過劉備提拔起來的人,哪個是省油的燈。再看看諸葛亮提拔的人,哎,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人比人氣死人啊。

    所以說,請正確的認識歷史,我是個曹操迷。但我不得不說,劉備真的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差,他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更是

    一個合格的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在坐車/開車的過程中,遇到過哪些驚險瞬間?最後是怎麼化險為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