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牧南山
-
2 # 江南柳隨風
衛青(?~前105)
漢武帝時抗擊匈奴的名將。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以縣吏給事平陽公主家,與婢女衛媼私通,生青。衛青因同母異父姊衛子夫得幸於武帝,故冒姓衛氏。長大後為侯家騎,跟隨平陽公主。後因衛子夫的緣故得被武帝召見,先後任建章監、侍中、太中大夫。
武帝憑藉文、景兩代積蓄的財富與兵力,為根絕匈奴侵擾,一反西漢初年的和親政策,發動了大規模的抗擊匈奴戰爭。衛青自元光六年(前129)拜車騎將軍始,曾先後七次率軍出擊匈奴。
元朔元年(前128)及二年,衛青連年率兵出擊匈奴。元朔二年,率軍出雲中,迂迴至於隴西,捕虜數千,獲畜百餘萬頭,驅逐匈奴白羊王、樓煩王,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此後,漢政府於此築朔方城,置朔方郡(治今內蒙古杭錦旗北),並重新修繕秦時所築邊塞,解除了對都城長安的直接威脅。衛青以功封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
漢得朔方後,匈奴連年入侵上谷、代郡、雁門、定襄、雲中、上郡。元朔五年,衛青又率領蘇建、李沮、公孫賀等軍,出朔方,擊潰匈奴右賢王,俘虜裨王十餘人,眾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近百萬頭。武帝拜衛青為大將軍,益封八千七百戶。子伉、不疑和登雖在襁褓,也皆得以封侯。
元狩四年(前119),衛青、霍去病奉武帝之命,各領騎兵五萬人,負從馬四萬騎和步兵輜重兵數十萬人,分別出擊匈奴。衛青出定襄塞外千餘里,包圍匈奴伊穉斜單于。單于突圍潰走,精銳喪失殆盡。衛青率軍乘勝追至寘顏山趙信城(約在今蒙古杭愛山以南)而還。漢軍佔領了朔方以西至張掖、居延間的大片土地,保障了河西走廊的安全。此後一二十年,漢匈之間一直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戰爭。武帝為酬償衛青、霍去病的軍功,乃置大司馬位,拜衛青為大司馬大將軍,令膘騎將軍霍去病秩祿與大將軍等同。此後霍去病寵遇日隆,衛青相形見絀。
衛青率軍與匈奴作戰,前後捕斬首虜五萬餘級,益封凡一萬六千三百戶。他雖戰功卓著,地位尊崇,但不以權勢樹黨,不干預朝政。他勤恤士卒,頗得人心。然功利心較重,曾排斥壓抑名將李廣。衛青後娶平陽公主,死於元封六年(前105)。
-
3 # 白山黑水北漂人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人殺入漢朝境內的上谷郡(今河北省北部),殺戮擄掠官民,漢朝損失慘重。這是繼馬邑之謀後,漢匈之間第一次大規模衝突。
漢武帝緊急派遣四位將軍,分別率領軍隊從四個方向反擊匈奴。衛青,就是在這一次反擊戰中登上歷史舞臺的。
衛青被漢武帝封為車騎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出上谷,解決匈奴主力部隊。第二位將軍叫公孫敖,第三位將軍叫公孫賀,他們分別在上谷郡以西的代郡和雲中郡包抄匈奴。最後一位,是名將李廣,從雁門出發,四位將軍各自率領1萬騎兵開始對匈奴人進行大規模反擊。這也是從漢朝初年平城之役劉邦失敗以後,整個漢朝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主動反擊匈奴軍隊的入侵,而衛青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漢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即便沒有什麼資歷,衛青第一次率領軍隊出擊就殺到龍城,也就是匈奴貴族們祭天的地方。整個過程中雖然沒有碰到匈奴單于及其主力部隊,但衛青仍然擊殺了700多名匈奴戰士。
後來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關於這首詩中的“龍城飛將”,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龍城飛將”代指飛將軍李廣。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李廣從來沒有率領軍隊殺到過龍城,只有衛青是殺到過龍城的,所以嚴格來講,龍城飛將應該是結合了衛青和李廣兩個人的典故。
回到這場戰爭中,當時其他三位將軍的戰績和衛青比起來簡直太遜色了。三個人當中,公孫賀的表現尚可,沒有任何戰利品,但也還不至於被匈奴人打敗,沒有太大損失。公孫敖率領的1萬騎兵損失了7000人,損失率高達70%。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不僅被匈奴人打敗了,連自己都被匈奴人活捉,最後幸虧靠著身手矯健,得以逃回。整體盤點一下,漢朝應該是損失大於收穫,四支隊伍當中,只有衛青打了勝仗,公孫賀打平,公孫敖和李廣均被打敗,損失慘重。公孫敖跟李廣當然要受到軍法的處置,最後兩人都是花錢贖了自己的罪,免於一死,貶為庶人。而唯一打了勝仗的衛青無疑給漢武帝帶來了一絲安慰,本次作戰至少不是一敗塗地,全線潰退,所以漢武帝也是賞罰分明,賜給衛青關內侯的爵位。從此,一顆將星從漢武帝時代的歷史舞臺上冉冉升起了。
對於衛青為什麼能夠獲得成功,《資治通鑑》中專門有一段評論。首先,司馬光說衛青雖然出身比較低微,但是個人能力很強,“擅騎射,材力絕人”。騎馬、射弓,都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光靠個人能力強,不一定能夠成為一名非常好的將帥,他還有更加重要的特點,就是在待人接物這一方面,衛青能夠做到“遇士大夫以禮”。不仗著自己是漢武帝的小舅子就非常蠻橫,而是對其他計程車大夫們、跟他並肩作戰的這些人都非常恭敬,而且“與士卒有恩”,率領軍隊的時候,對將士們也是非常照顧的,所以所有人都願意為他出力,“眾樂為用,有將帥材”,這是司馬光對於衛青的評價。對衛青這一番特點分析完之後,司馬光又加上一句話。他說“天下由此服上之知人”,衛青之前從來沒有上過戰場,更沒有率領過一支軍隊,漢武帝就是這麼大膽地把隊伍交給他,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漢武帝識人的能力也是相當了不起。
但是,與《資治通鑑》不同,閱讀《史記》中對衛青的描寫,我們可以發現司馬遷對衛青這個人似乎很有意見。司馬遷和衛青是屬於同時代的人,他應該見過衛青,甚至近距離觀察過衛青。漢武帝這個時代波瀾壯闊,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可以說是趕上了一個好時代,可以講述的歷史故事很多,可以塑造的歷史人物形象也非常豐富,但是對於這個時代,司馬遷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在討論到衛青的時候,關於衛青為何這麼成功,司馬遷非常強調他和漢武帝之間的個人關係。我們知道,衛青的姐姐衛子夫是漢武帝前期非常受寵幸的一位宮廷女性,不僅如此,司馬遷在《史記》中,不僅把衛青定義為是一個有能力的外戚,還強調了衛青和漢武帝之間的微妙關係。
《史記》當中有一份傳記叫《佞幸列傳》,裡面主要描寫皇帝們所寵愛的那些男色,衛青以及他的外甥霍去病就在其中。《佞幸列傳》開篇就有這樣一句話:諺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無虛言。非獨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意思就是說,努力耕田可能不如趕上一年天氣好,辛勤做官可能不如獲得皇帝的寵幸。有很多事情超乎我們的想象,在中國古代,年輕漂亮的女子靠著自己的容顏獲得皇帝的垂青,因而獲得富貴乃至雞犬升天,這十分常見,大家也都可以理解。司馬遷說,在男性官員裡面,很多人得以出人頭地,靠的也是容貌以及他們和皇帝之間不可描述的關係。就在《佞幸列傳》快結束的地方,司馬遷提到,“衛青、霍去病亦以外戚貴幸。”衛青和霍去病是外戚,也獲得了漢武帝特殊的寵幸。當然司馬遷也不否認,這兩個人“頗用材能自進”,與其他男寵不一樣,二人都十分有才華,能夠建功立業。但是不管怎麼說,衛青和霍去病的名字居然出現在了《佞幸列傳》當中,還是讓人們感到十分奇怪。由於這個原因,很多人對衛青、霍去病和漢武帝之間的關係做出種種猜測。當然,這些猜測未必就是真的,但透過這樣的描寫,我們能夠感覺到在司馬遷眼中,無論衛青還是霍去病,他們都不是純粹的英雄形象。
司馬遷透過自己的觀察,看到了衛青、霍去病作為普通人的一面,甚至是帶有某種負面性的一面。當然,我們可以理解為和衛青、漢武帝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司馬遷,用豐富而細膩的筆觸為我們留下了更為細緻的歷史觀察,也給我們展現了更為立體全面的漢武帝、衛青等人的形象。
但是,關於這方面的負面資訊,《資治通鑑》幾乎全部刪掉了。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雖然也寫了“大將軍(衛青)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承認了衛青非常善於處理和漢武帝之間的關係,但是這個話題到此為止,沒有為了滿足讀者的好奇心而進一步挖掘。也就是說,透過時間的洗練,在《資治通鑑》當中沉澱下來的衛青形象,更加突出了個人的歷史貢獻。
-
4 # 奔跑的蝸牛灬
公元前129年,也就是元光六年,匈奴殺入漢朝上谷郡,燒殺搶奪,漢朝損失慘重。漢武帝震怒,立刻派了四位將軍分別從四個方向反擊匈奴。而衛青就是其中之一。
衛青被封為車騎將軍,帶領主力前往上谷郡,其餘三位分別是公孫敖,公孫賀,李廣。衛青在此前沒有什麼資歷,但並不影響他揚名天下。第一次便率軍殺到匈奴貴族祭天的龍城,斬殺700餘名匈奴士兵。
與其相對比的是另外三位將軍,公孫賀沒有大的損失,但也沒有任何戰利品,公孫敖損失七千人,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不僅被打敗,而且被匈奴活捉,幸虧身手矯健,逃了回來。
相對於另外三位將軍戰績,衛青一鳴驚人,不僅殺到龍城,而且斬首700人,雖然對於漢朝來講是損失大於收穫,但是漢武帝依然賞罰分明,封衛青為關內侯。從此衛青便踏上了一條傳奇之路。
-
5 # 飛奔的小利
衛青首次出戰即是車騎將軍,已是是大將軍之下第一人。
在三次以絕對優勢兵力的情況下,突襲匈奴後方營地,取得戰果牛羊百萬頭,男女2萬左右。
漢武帝因而晉封衛青為大將軍。衛青打響了大漢反攻匈奴的第一戰,意義非凡。
元朔元年,率三萬輕騎斬首虜數千。
元朔二年,率領十餘萬騎“獲首虜兩千三百級,捕伏聽者三千七十一級,驅馬牛羊百有餘萬。”
元朔五年,“將三萬騎”“得右賢裨王十餘人,眾男女萬五千餘人,畜數千百萬。”
元朔六年,“斬首數千級而還。”“月餘,悉復出定襄擊匈奴,斬首虜萬餘人”(ps:同時漢朝兩位將軍率三千輕騎遇到胡人,三千輕騎盡數戰死,左將軍本來就是胡人,敗亡後投降匈奴;右將軍蘇建逃了回去向衛青請罰
-
6 # 丁川優品
我認為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人殺入漢朝境內的上谷郡(今河北省北部),殺戮擄掠官民,漢朝損失慘重。這是繼馬邑之謀後,漢匈之間第一次大規模衝突。
漢武帝緊急派遣四位將軍,分別率領軍隊從四個方向反擊匈奴。衛青,就是在這一次反擊戰中登上歷史舞臺的。
衛青被漢武帝封為車騎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出上谷,解決匈奴主力部隊。第二位將軍叫公孫敖,第三位將軍叫公孫賀,他們分別在上谷郡以西的代郡和雲中郡包抄匈奴。最後一位,是名將李廣,從雁門出發,四位將軍各自率領1萬騎兵開始對匈奴人進行大規模反擊。
這也是從漢朝初年平城之役劉邦失敗以後,整個漢朝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主動反擊匈奴軍隊的入侵,而衛青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漢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即便沒有什麼資歷,衛青第一次率領軍隊出擊就殺到龍城,也就是匈奴貴族們祭天的地方。整個過程中雖然沒有碰到匈奴單于及其主力部隊,但衛青仍然擊殺了700多名匈奴戰士。
我覺得後來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關於這首詩中的“龍城飛將”,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龍城飛將”代指飛將軍李廣。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李廣從來沒有率領軍隊殺到過龍城,只有衛青是殺到過龍城的,所以嚴格來講,龍城飛將應該是結合了衛青和李廣兩個人的典故。
回到這場戰爭中,當時其他三位將軍的戰績和衛青比起來簡直太遜色了。三個人當中,公孫賀的表現尚可,沒有任何戰利品,但也還不至於被匈奴人打敗,沒有太大損失。公孫敖率領的1萬騎兵損失了7000人,損失率高達70%。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不僅被匈奴人打敗了,連自己都被匈奴人活捉,最後幸虧靠著身手矯健,得以逃回。
以上的分享是我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只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我個人認為整體盤點一下,漢朝應該是損失大於收穫,四支隊伍當中,只有衛青打了勝仗,公孫賀打平,公孫敖和李廣均被打敗,損失慘重。公孫敖跟李廣當然要受到軍法的處置,最後兩人都是花錢贖了自己的罪,免於一死,貶為庶人。而唯一打了勝仗的衛青無疑給漢武帝帶來了一絲安慰,本次作戰至少不是一敗塗地,全線潰退,所以漢武帝也是賞罰分明,賜給衛青關內侯的爵位。從此,一顆將星從漢武帝時代的歷史舞臺上冉冉升起了。
-
7 # 子由拍案驚奇
公元前129年,也就是漢武帝雲光六年,在這一年,大批的匈奴軍兵卷地而來,如同洶湧滾動的泥石流一樣,漫入漢朝境內的上谷郡,登時這一帶的漢地民眾就遭了殃。
匈奴人不僅僅燒殺掠搶,而且,把漢地的人口也虜獲到匈奴的地界,一時之間,邊境大亂。
漢武帝劉徹接報得知匈奴入侵之後,絲毫沒有含糊,他迅速的選擇出四位將軍從四個角度開始打擊匈奴。
漢武帝派公孫敖與公孫賀分別在上谷郡的兩個不同地點去包抄匈奴的軍隊。
命令李廣軍出雁門,向匈奴發起攻擊。
此時身為車騎將軍的衛青按照漢武帝的詔令,率領一支漢軍兵出上谷,去消滅匈奴軍隊的主要軍事力量。
這次戰役,也是自馬邑之謀後,漢朝軍隊與匈奴軍隊的一次大型戰役。
更是當初漢高祖劉邦平城戰役失敗後,整個漢朝廷下決心對漫入漢朝境內匈奴軍隊大反擊的第一次。
那麼,“衛青如何一舉成名?”
這個時候的衛青履歷平平,可以稱得上是乏善可陳。
可是,衛青的運氣真是不錯,他率領的漢軍第一陣就殺到了龍城。這個龍城的駐軍不多,只有700多名匈奴士兵,可是,這裡是匈奴祭祀蒼天的所在,況且,衛青麾下軍兵這第一戰,就攻下龍城,殺死匈奴軍兵700餘人,衛青的功勞還是在四路漢軍當中排列第一名。
經此一戰,在四路征討匈奴大軍中,車騎將軍衛青功列第一。
而其它三位將軍的征途就很不順利。
三位將軍當中,公孫賀的表現持平,這一路漢軍沒有什麼掠獲,但也沒有於匈奴人人所敗,沒有太大損失。
公孫敖自領漢軍萬騎,損失了7000人,傷亡極大。
更有飛將軍李廣,一則被匈奴人打敗,連自己竟然都被匈奴人活捉,最後,奪馬得以逃回。
漢武帝這個人,心雄似鐵,漢朝廷派出去的四位將軍當中,衛青勝仗、公孫賀持平、公孫敖與李廣則不但敗北,而且一敗塗地。
漢法嚴酷,這兩位敗軍之將花了很多錢贖罪,才使得自己免於一死,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都被貶為庶民。
在這場戰役中衛青勝的利落、漂亮,漢武帝竟然給衛青晉爵關內侯。
衛青正是從這個時候起,正式走上漢朝的名將之路。
衛青在這次軍事行動中的成功和崛起,也是有著其它主客觀原因的。
司馬光很欣賞衛青這個人,他在自己所撰《資治通鑑》中專門有一段對衛青看法,司馬光說衛青這個人出身底層,但是一直在努力,其人“擅騎射,材力絕人”。
另外,衛青這個人有個特點,遇到文人雅士,就非常的尊重,對於同僚與軍中戰友,衛青都做得很好,以至於軍中將士、軍卒,都非常樂意為之效命。
經過這一次戰役,衛青名揚天下。
當然,在此之前,衛青沒有帶過兵,也沒有什麼軍旅生涯的經歷,可是,漢武帝就這樣徑直的把一支漢軍交給了他,如果說與衛青的姐姐,漢武帝一度很喜歡的宮中女子衛子夫沒有關係,那也不是真正的正解。
至於說到“衛青如何一舉成名?的原因,大略應該是以武功進位,恰逢其時。至於其它,也是若隱若無的吧。”
-
8 # 口水雜談
秦漢時期,北邊的匈奴一貫以“定時炸彈”的身份存在,時不時打擾漢朝邊境。在秦代,秦將蒙恬早年讓匈奴喪魂落魄,把他們給打怕了,一貫逃往漠北,十多年不敢南下。秦朝覆亡後,匈奴趁楚漢相爭、無暇北顧之機再度興起。在驍勇善戰的冒頓單于統率下,四面反擊,從頭操控了中國西北部、北部和東北部的寬廣區域。匈奴國的全盛時期早年209年至前128年,即冒頓、老上、軍臣三單于時期,相當於中國從秦二世元年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匈奴國以其“控弦之士”三十萬,使“諸引弓之民,併為一家”。
自高祖劉邦登基後,一貫以和親辦法獲得安靖。但到了漢武帝時代,作業初步發生起色。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劉徹即位後,這時的漢帝國經過多年的安居樂業,經濟發生了很大的改動,國庫日漸豐滿,社會人口逐步新增,這全部都給衝擊匈奴發明晰有利的條件。
公元前129年,漢武帝出兵四路大軍,分別由衛青、公孫敖、李廣、公孫賀各自帶領一萬人馬出動戎行進犯匈奴。應該說這不是一次大規模的戰爭,否則也不可能只需四萬兵馬,這應該是想給匈奴人一點顏色看看,警告他們不要太猖狂。
匈奴的軍臣單于探明晰漢兵的情況,知道四名將軍中最難對付的是李廣,就把大部分兵力集中在雁門,沿路安頓好匿伏,命令部下活捉李廣。匈奴兵多勢盛,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李廣的人馬被打散,李廣自己也受了傷,被匈奴兵俘虜。
匈奴兵看李廣受了重傷,把他放在用繩子絡成的吊床裡,用兩匹馬馱著,送到單于的大營去。李廣躺在那張吊床上動也不動,像死了似的。大約走了十幾裡地,他偷偷地瞅準周圍一個匈奴兵騎的一匹好馬,用力一掙扎,猛地跳上馬,奪了弓箭,把那匈奴兵推下馬去,調過馬頭拼命往南賓士。
公孫賀白跑一趟,沒遇見敵人,旅遊往後,欣然回國,標明景色還行。公孫敖最慘,他被匈奴人打敗,丟掉七千騎兵。
衛青是初次出征,他一路打到龍城(匈奴祭掃六合祖先的當地),斬首七百多人。
這一仗,註定讓這個被視為走“姐姐聯絡”而興隆的小舅子一戰成名,以更亮眼的辦法登上歷史舞臺。
衛青的母親被稱為衛媼(是否隨夫姓存爭議),與其夫生有一男三女,分別是兒子衛長君和女兒衛君孺、衛少兒、衛子夫。後衛媼與來平陽侯家中幹事的縣吏鄭季私通,生了衛青。不過這時候的衛青是隨父姓的,取名鄭青,因日子艱苦,衛青被送到親生父親家裡。在鄭家衛青被當成奴才畜生一樣優待。衛青稍大一點後,不肯再受鄭家的役使,便回到母親身邊,做了平陽公主的騎奴,改名為衛青,標明與鄭家抓住時機。衛青很上進,當時社會安穩,平陽公主家裡也沒什麼事需要做,他就在空下來的時間勤讀書,練身體,聚精會神研討兵法。衛青的興隆與姐姐衛子夫寵愛有必定聯絡,但這首要是由於他勤奮好學,自身才幹出色。
這一次反擊匈奴,四位執行任務的將軍只需衛青一人殺敵建功,從那時起,武帝對這個小舅子完全刮目相看,加封衛青為關內侯。在此之前,衛青給武帝的感覺不過是一個擅長騎射、穩重厚道的孩子算了。而這一戰後,漢武帝就把衛青當成大漢戎行的第一戰將,反擊匈奴的大戰皆交由衛青主打。
衛青牛刀小試的兩年後,即公元前127年,匈奴又以在距離殺人掠取的辦法應戰漢武帝,侵略上谷(今河北懷來東南)、漁陽(今北京密雲西南)等地。此刻的武帝正想找機會拾掇他們,抉擇避實就虛,實施反擊,派遣青年將領衛青率大軍進攻被匈奴所佔有的河南地。
衛青帶領四萬騎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啟航,沿著河套(內蒙古境內)北岸一路狂飆突進,靈敏席捲高闕(內蒙古杭錦後旗),接著迅即南下,賓士兩千餘里,對河南地(今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的匈奴白羊王和樓煩王軍團實施俄然合圍。
漢軍的這次行為迅猛得可怕,匈奴軍在手足無措中遭到漢軍勁弩長戟戰刀的狂扁,白羊王和樓煩王嚇得魂不附體,他們冒死包圍,好不容易才逃出包圍圈。此戰衛青殲敵五千多,攫取牛羊馬一百多萬頭,漢軍完全搞定了河套一帶。武帝龍顏大悅,封衛青為長平侯。
漢武帝採用主父偃的建議,在河南設定朔方、五原兩郡,並築朔方城,移內地民眾十多萬在朔方屯田戍邊。此舉形同抽掉了匈奴侵略華夏的跳板,直接解除了其對長安的挾制,併為漢軍建立了一個戰略進攻的基地。
匈奴貴族不甘心失掉河南這一戰略要地,數次出動戎行襲擾朔方,試圖奪回河南區域。漢武帝所以抉擇反擊,發起了漠南之戰。
公元前124年春,衛青任車騎將軍,率軍出朔方,進入漠南,反擊匈奴右賢王;李息等人出動戎行右北平(今內蒙古寧城一帶),操控單于、左賢王,策應衛青主力軍的行為。這次反擊衛青依然使出他慣用的神速突襲戰術,如神兵天降般殺到右賢王的營帳。而這位右賢王實在不知道說他什麼好,尋釁了漢武帝之後他總覺得自己這兒天高皇帝遠,一時半會兒漢朝的戎行殺不過來,所以沒有做任何對敵準備,而且還興味盎然喝酒吃肉。當衛青指揮漢軍殺到匈奴軍大帳時,右賢王從夢中吵醒,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逃跑了,衛青的戎行竟然都沒追上!
這次戰爭漢軍俘敵一萬多人,凱旋歸師。這一仗的成功,進一步安定了朔方要地,完全消除了匈奴對京師長安的直接挾制,並將匈奴左右兩部堵截,以便分而制之。漢軍克復河南地,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喜訊傳至長安城,漢武帝龍顏大悅,拜衛青為大將軍,漢朝全部將領都歸大將軍統領。
經過幾回沖擊,匈奴依然猖狂,多次進入代地,攻雁門,搶掠定襄(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上郡(今陝西綏德縣東南)。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又命衛青進犯匈奴,以公孫敖為中將軍、公孫賀為左將軍、趙信為前將軍、蘇建為右將軍、李廣為後將軍、李沮為強弩將軍,分領六路大軍,統歸大將軍衛青指揮,氣勢赫赫,從定襄啟航,北進數百里,消除匈奴軍數千名。
-
9 # 臨汾新秀達人
秦時明月漢時關,秦漢時期的中國正是最強大的中國,秦始皇、漢武帝開疆拓土,都曾經北擊匈奴。秦大將軍蒙恬、漢大將軍衛青都收服國河套,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留下了不朽的傳說!
首先,我們需要要先了解河套的具體地理。河套是指黃河“幾”字形的頂部黃河東西走向的一段河段一帶的流域範圍,既包括該段的黃河南岸,有包括該段的黃河北岸,包括銀川平原和鄂爾多斯高原、黃土高原的部分地區!具體位置見下圖:
黃河在河套地區由於陰山和呂梁山的阻礙,呈東西走向,黃河在這裡形成一處肥沃的擴散流域,古語云:黃河百害,唯利一套。說的就是河套地區的肥沃。另外,河套地區依山傍水,距離長安又近,匈奴佔據河套便可威脅中原,所以歷來成了兵家必爭之地。秦漢時期兩次在此擊破匈奴,收服河套。
-
10 # 白玉湯1975
漢武帝時期,在反擊匈奴侵擾的戰爭中,湧現出一批傑出的軍事將領。其中最為突出的一個就是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縣西北)人。他的母親原是平陽公主(漢武帝的姐姐)家的女奴。因此,衛青少年時在家放羊,成年後,還在平陽公主家當過騎奴。
直到公元前139(建元二年),他的同母異父姐姐衛子夫被漢武帝選召入宮,立為夫人,衛青才被漢武帝召為待中。
由於他有熟練的騎射技術,所以能夠經常跟隨漢武帝外出圍獵。當漢匈戰爭開始時,他被拜為了車騎將軍。從此,衛青便轉戰在反擊匈奴的塞北戰場,在戰鬥中屢立戰功,迅速成長為一名抗匈名將,官至大司馬大將軍。
公元前129年(元光六年),匈奴騎兵大舉侵擾上谷郡(今河北懷來縣)。
漢武帝起用年輕的衛青為車騎將軍,與公孫敖、公孫賀、李廣等三位將軍各領一萬騎兵同時從上谷、代郡、雲中、雁門分路出擊匈奴。
在這次戰爭中,衛青以蓬勃的朝氣和閃電般的速度,出其不意,直搗匈奴祀祖的聖地一一龍城,打得匈奴措手不及,四處潰逃。然後,衛青又率領部隊乘勝猛追,捕殺匈奴將士七百餘人,勝利而歸。
年青的衛青初露鋒芒,一戰成名,奪得首戰之功,得到武帝的賞識,從此受到重用。
元朔二年(前128),兩萬匈奴騎兵再次侵擾遼西郡(郡治在今遼寧阜新),殺遼西太守,虜掠百姓二千多人;又轉攻漁陽郡(郡治在今北京密雲縣西南)、雁門郡。
衛青奉命率騎兵三萬人從雁門郡出擊,擊敗匈奴。次年,衛青又率軍從雲中郡出擊向西掃蕩匈奴勢力,經過朔方郡的高闕(今內蒙古杭錦後旗東北),迂迴數千裡,一路打到隴西郡(郡治在今甘肅臨洮)。
這一戰衛青率軍轉戰數千裡,擊退了匈奴單于手下的白羊王和樓煩王,收復了河套地區,在此建立了朔方郡。
這場戰役也就是西漢對匈奴三大戰役中的“漠南戰役”。戰後,衛青因功被封為長平候,食邑3800戶,從前衛青想都不敢想的封候,至此終於成為現實。
元朔五年(前124),衛青率所部三萬騎從高闕出擊,蘇建、李沮、公孫賀等6位將軍各率所部跟隨。
漢軍十餘萬人在衛青統一指揮下。合擊匈奴右賢王,這次戰役史稱“河西戰役”。
右賢王大敗而逃,他手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15000餘人全部做了漢軍的俘虜。漢軍大奏凱歌班師而回,軍隊還沒入塞,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就到了,在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諸將皆歸屬其節制。
漠南、河西兩役之後,匈奴元氣大傷。元狩四年(前119),經過周密計劃後漢朝對匈奴規模最大,最具決定意義的“漠北之戰”拉開了序幕。
大將軍衛青與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騎兵五萬深入漠北,以步兵數十萬人緊隨其後,另有擔任運輸的軍馬數萬匹,軍勢浩大,天下震動。
衛青率軍出定襄,任務是尋找單于主力決戰,霍去病出代郡,任務是攻擊匈奴左賢王部。
衛青率領所部出塞後,很快就偵知單于所在,立刻親自率精兵出塞千里,直抵匈奴單于屯兵處。於是,兩軍展開決戰。
經此一役,匈奴主力被全殲,大漠以南再也沒有匈奴部落了。
元封五年(前106),衛青病逝,諡長平烈侯。他出身家奴,依靠姐姐的入宮才擺脫了低賤身份。此後以外戚身份為將軍,先後四次出征匈奴,戰功顯赫,聲望日隆,最終登上大將軍的位置,實在是個奇蹟。
-
11 # 風吟者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這兩句摘自王維《老將行》,意思是,大將軍、大司馬衛青是因為運氣好的出奇,才能總是打勝仗,儘管飛將軍李廣名氣雷人,勇冠三軍,但因為命運多舛,也總是無緣立功,無法封侯。這是古代中國對衛青和李廣的總體評語,千年以降,大家整體上對此評語沒太大的意見。
那麼衛青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衛青(?—前106),字仲卿,西漢河東郡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縣人,本姓鄭。他的生父鄭季當過平陽縣吏,因為辦事經常出入平陽侯曹壽家。曹壽的妻子平陽公主(原封陽信公主,下嫁曹壽後改稱平陽公主)是漢武帝之姊。鄭季在平陽侯家辦事時,與平陽公主侍婢衛氏私通,生衛青,因從其母冒姓衛氏。在此以前,衛氏尚生有子女數人,長子長君,長女君孺,次女少兒,三女子夫,子夫的弟弟步廣。他們都是衛青的同母兄姊,也都冒姓衛氏。
衛青幼年時,曾經回到生父鄭季家,從事牧羊。後來因不堪異母兄弟的歧視凌辱,又返回平陽侯家當家奴,年長,善騎射,為平陽侯府騎卒,常騎馬扈從平陽公主出遊。
衛青的同母姊衛子夫為平陽侯家謳者(歌女)。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武帝出遊霸上(長安東郊),還至平陽公主家。平陽公主設宴款待,謳者獻歌,武帝唯獨喜愛衛子夫,平陽公主“因奏子夫送入宮”,給了武帝,年餘,有身孕。
武帝陳皇后母陶長公主(武帝之姑)聽說衛子夫得到武帝寵幸懷了孕,很妒忌,乃使人捕了衛青。當時衛青給事建章(宮名),未知名。幸賴衛青的好友騎郎公孫敖率領壯士數人把他搶救出來。武帝聞知其事,召見衛青及其親屬,厚加賞賜,以青為建章殿侍中。不久,武帝立衛子夫為夫人(後立為皇后),擢衛青為太中大夫。
善騎射,有將才衛青做了幾年太中大夫,武帝察知其善騎射,有將才,乃改其文秩為武職,任之為將軍,委以抗擊匈奴的重任。
元光五年(公元前130 年),匈奴單于出兵侵擾上谷郡(今河北西北部),殺掠吏民。武帝拜衛青為車騎將軍,從上谷出擊,以公孫敖為騎將軍,從代郡(今河北西北部、山西東北部一帶)出擊,以太中大大公孫賀為輕車將軍,由雲中郡(今內蒙河套地區東部)出擊,以衛尉李廣為驍騎將軍,從雁門郡(今山西西北部)出擊。結果,公孫敖、李廣兩軍俱為匈奴所敗,公孫賀軍無所得,唯獨衛青所率一軍追擊匈奴至龍城,“斬首虜數百”,以功賜爵關內侯。
元朔元年(公元前128 年)秋天,匈奴騎兵二萬入侵擾遼西郡(今遼寧西部、河北東北部一帶),殺遼西太守,虜掠二千人;又侵擾漁陽郡(今河北北部)、雁門郡。衛青奉命率騎兵三萬人從雁門出擊,擊敗匈奴,“斬首虜數千人”。第二年,匈奴又侵擾遼西、上谷、漁陽各郡。
衛青率領所部從雲中出擊,又經雲中郡至朔方郡(今內蒙河套以南伊克昭盟等地)之高闕向西掃蕩追擊,直至隴西郡(今甘肅西南部)。這次漠南之役,衛青所部漢軍縱橫數千裡,擊敗匈奴,“捕首虜數千,畜萬,走白羊樓煩王,遂以河南地為朔方郡”。戰後,封衛青為長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戶。築朔方城。
千古以來,按照正常的升遷速度,一個人如果從基層幹起,經過沒日沒夜的辛勞,躲過四面八方的冷刀暗箭,趟過一條又一條的溝岔河渠,沒被累死,沒被打死,沒被淹死,等走到皇帝身邊,這時候也大都垂垂老矣或者生命進入不能等待、等待也沒啥勁的時段了,這是一本比較正常、血淚飽滿的仕途。衛青不然,靠著姐姐的臉蛋,在20多歲的時候,完成了別人一輩子也很難完成的仕途征程,讓大家心服,咋可能呢,
衛青之後,還有很多這種靠著裙帶關係完成各種華麗轉身的人物,在這些人中,有的人品格上比較不錯,也就是說,得了勢,還保持住不猖狂的姿態,平時為人低調,能不張揚,就不張揚,儘量顧及別人不忿的感受,說話不虛華,做事很小心,雖然走得快,但步調不花哨。
在攀龍附鳳、雞犬升天的陣營中,衛青不屬於那些不爭氣的型別。
平時,他用大量時間練習騎射,研究打仗技術,不怕累,也不叫苦。皇帝給他打仗立功機會,他捧到手裡,小心翼翼地當個寶。他參加第一次出征匈奴的作戰,同事們都無功而返,他卻砍了700來個頭顱,平時愛學習、練本領,在關鍵時刻,還被派上了大用場。皇帝很高興,逐漸把整個帝國的精銳交給他打理。
幾次大仗、惡仗過後,他也從未丟過人,漢軍越戰越勇,士氣如虹,而且他的運氣好的沒法說,在茫茫草原和大漠上,本來找到詭計多端、善於避實就虛的匈奴,是一個很費勁的事兒,以前武器精良的漢軍,因為找不到匈奴,找到了又沒法吃掉,吃了很大虧。可衛青提兵來戰,匈奴竟然很給面子,好像要專門配合衛青的立功意願似的,總是被衛青的大隊人馬逮個正著,讓衛青在長城以北,獲得了一次比一次的戰果大,掙的臉面也是一次比一次足。
歷史證明,衛青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幾乎難以複製。
作為著名千秋的成功人士,衛青身上還是有很多其他值得大家認真學習的地方,最主要的是,作為皇帝的親信,時刻尊重皇權的尊嚴和地位。
-
12 # 小先生GL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人殺入漢朝境內的上谷郡(今河北省北部),殺戮擄掠官民,漢朝損失慘重。這是繼馬邑之謀後,漢匈之間第一次大規模衝突。
漢武帝緊急派遣四位將軍,分別率領軍隊從四個方向反擊匈奴。衛青,就是在這一次反擊戰中登上歷史舞臺的。
衛青被漢武帝封為車騎將軍,率領一支軍隊出上谷,解決匈奴主力部隊。第二位將軍叫公孫敖,第三位將軍叫公孫賀,他們分別在上谷郡以西的代郡和雲中郡包抄匈奴。最後一位,是名將李廣,從雁門出發,四位將軍各自率領1萬騎兵開始對匈奴人進行大規模反擊。
這也是從漢朝初年平城之役劉邦失敗以後,整個漢朝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主動反擊匈奴軍隊的入侵,而衛青之所以能夠成為整個漢武帝時代最耀眼的將星,自然有他的過人之處。
即便沒有什麼資歷,衛青第一次率領軍隊出擊就殺到龍城,也就是匈奴貴族們祭天的地方。整個過程中雖然沒有碰到匈奴單于及其主力部隊,但衛青仍然擊殺了700多名匈奴戰士。
後來唐朝詩人王昌齡寫過一首邊塞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關於這首詩中的“龍城飛將”,比較流行的說法是“龍城飛將”代指飛將軍李廣。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就是李廣從來沒有率領軍隊殺到過龍城,只有衛青是殺到過龍城的,所以嚴格來講,龍城飛將應該是結合了衛青和李廣兩個人的典故。
回到這場戰爭中,當時其他三位將軍的戰績和衛青比起來簡直太遜色了。三個人當中,公孫賀的表現尚可,沒有任何戰利品,但也還不至於被匈奴人打敗,沒有太大損失。公孫敖率領的1萬騎兵損失了7000人,損失率高達70%。而著名的飛將軍李廣,不僅被匈奴人打敗了,連自己都被匈奴人活捉,最後幸虧靠著身手矯健,得以逃回。
整體盤點一下,漢朝應該是損失大於收穫,四支隊伍當中,只有衛青打了勝仗,公孫賀打平,公孫敖和李廣均被打敗,損失慘重。公孫敖跟李廣當然要受到軍法的處置,最後兩人都是花錢贖了自己的罪,免於一死,貶為庶人。而唯一打了勝仗的衛青無疑給漢武帝帶來了一絲安慰,本次作戰至少不是一敗塗地,全線潰退,所以漢武帝也是賞罰分明,賜給衛青關內侯的爵位。從此,一顆將星從漢武帝時代的歷史舞臺上冉冉升起了。
-
13 # 高翔鷹1
成功只眷顧有準備的人,聞雞起舞說明他是一個有準備的人。系統論告訴我們:我們自身也是一個系統,技能是個人系統功能飛躍的法寶。就拿武術來說,一個高手可以輕鬆k○一個壯漢,這是為什麼?高手之間動手總有人敗北,又是為什麼?技不如人啊。所以有人感嘆:學無止境!知識就是力量,技能是個人系統能力飛速發展的源泉。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把自身融入更大系統中,不斷組建系統擴張系統操控系統,才能讓系統為我們服務,只有讓系統為我們的需要服務時,我們就能成就一番事業。狄青是個善於提升個人能力的人,又是一個善於交朋結友的人。大家說:一個善於組建系統且善於把系統能力發揮致極端的人能不成功嗎?裙帶怎麼啦?一個蠢才就算有皇帝幫他都永遠不會成功!人才需要伯樂提撥,只有伯樂才能把千里馬擺放到合適的位置。
-
14 # 遊學行者
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興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懷來縣)。漢武帝任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領一萬騎兵,迎擊匈奴。漢武帝分派四路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騎將軍公孫敖從代郡(治代縣,今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輕車將軍公孫賀從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東北),驍騎將軍李廣從雁門出兵。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
衛青首次出征,果敢冷靜,深入險境,到達了蘢城,斬殺首虜700人,另外三路,兩路失敗,一路無功而還。漢武帝看到只有衛青勝利凱旋,封衛青為關內侯。
回覆列表
經常有網友在評價宋朝歷史時會感嘆一句“北宋無良將,南宋無良相”,其實不然,拋開宋朝開國時的潘美、曹彬、李繼隆等人不說,北宋中後期的狄青、種家、折家均是忠勇善戰之將,尤以狄青的經歷最為勵志,其在行伍之時膽氣過人、勇不可擋,掌兵後深究韜略,再加上縝密寡言、忠君事主,這三方面因素是狄青能夠從一個底層罪民逆襲成為朝廷樞密使(國防部長)主要原因。
一、膽氣過人、勇不可當
狄青十六歲時,因其兄與鄉人鬥毆,代兄受過面上被刺字,但他善騎射,成為御馬直的一名騎兵,後來西夏李元昊叛亂,狄青遂前往邊疆參與平叛,在打仗時狄青經常衝到最前面,好似猛張飛再世有萬夫不當之勇。史載“凡四年,前後大小二十五戰,中流矢者八……嘗戰安遠,被創甚,聞寇至,即挺起馳赴,眾爭前為用。臨敵被髮、帶銅面具,出入賊中,皆披靡莫敢當。”
二、深究韜略
經略判官尹洙、經略使范仲淹均十分賞識狄青,常稱為良將之材,范仲淹還教狄青讀《左氏春秋》並告誡他:“為將者不通曉古今,則只是匹夫之勇,難成統領三軍之帥”,狄青聞言不敢怠慢立刻讀起書來,終精通兵法腹藏韜略,使其治軍賞罰分明,在平定廣源州蠻夷儂智高叛亂時將兵者詭道也展現的淋漓盡致。
三、縝密寡言、忠君事主
在平時的朝會上狄青一般都沉默寡言,當時他臉上還留有刺字後的黑疤,一次晚宴後宋仁宗曾勸狄青敷藥除掉黑疤,狄青十分激動的說:“陛下不嫌棄我身份卑微而只論軍功將把我提拔上來,臣心中已然感激不盡,至於臉上痕跡正好鼓勵士兵精忠報國。”身居高位的狄青從不迴避自己的貧寒出身,反而用此成長史來教育和激勵將士,讓他們明白自己的血不會白流,足見狄青拳拳忠義之心
可惜太平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見太平。固然狄青成為北宋顯赫一時的名將,又碰上宋仁宗這樣的千古明君,但在當時重文抑武的大背景下,依然不可避免的受到猜忌,最後抑鬱而終,套用水鏡先生的一句話“雖得明主,不得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