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凡是家裡有我哥和我嫂的時候,我必定是會被說的。 我哥嫂做得再不好,我爸媽不會多說一句,而我做什麼都會被說。 我想吃稀飯,其實我爸也愛吃,我就說:“媽,我們也做頓稀飯吃吧”,我媽堅決不答應。 一天早上我媽叫我吃稀飯,我以為她想起來了,然後高高興興的跑去吃,之後才知道,是頭晚我哥叫我媽做稀飯她才做的。 第二次做稀飯,我也是好開心,因為我媽說我要吃稀飯,然後給我做了,之後也才發現,是我嫂子說做稀飯吃的。 今晚上也是,我本來開開心心的想要給她弄蛋炒飯做飯這些,結果我媽說,我哥做得好,還叫我不要添亂。 …… 生活中太多這些了,但凡有我哥嫂侄子在的時候,我永遠就是那個多餘的。 我覺得我媽喜歡兒子不喜歡女兒吧,如果上一個哥哥沒被計劃生育抓去引產,我媽應該是很開心吧。 我媽已經在慢慢消磨我對她的好了,如果我以後對你不好,希望你不要怪我,因為想要給你更多愛的時候,你已經不需要我了,還幫我拒之門外。
6
回覆列表
  • 1 # 隨雲浪人

    從小媽媽就不喜歡大女兒,老了還是女兒孝順她,小兒子也得到了好處

    前些年在村子裡發生了這麼一件事情,村裡人都叫她張大媽,張大媽是鄰村的姑娘嫁過來的,張大媽的老伴在前些年去世了,張大媽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現在也都長大成人了,張大媽的年紀越來越大老伴一走覺的自己更加的孤單了,張大媽有些重男輕女,

    老大是一個女兒,老二老三是龍鳳胎,從小老大就很少得到父母的關心,總覺得老大是一個賠錢貨,養大以後也得成為別人家的人,而老二雖然也是女孩了張大媽覺的老二給他們帶來了兒子,所以對老二和老三都很溺愛。

    張大媽在老大剛成年的時候就和她老伴一起把老大嫁了出去,那個時候就為了得到那幾萬塊錢的彩禮錢,老大嫁出去之後他們就賺錢供兩個孩子讀書,一家人過的別提多幸福了,老二和老三慢慢的也都在外面成了家,張大媽生兒子就是為了以後老了身邊有人給他養老,可他的兒子卻選擇留在城市裡生活,張大媽怕以後兒子不管她,就動不動的就去找兒子,要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每次兒子都說工作忙沒時間管她,把她送到村口就走,張大媽慢慢的感覺到了兒子和兒媳的想法。

    這一年張大媽的房子因為在村子的邊上,村子裡擴路正好佔用,村子裡要把張大媽的這個房子拆了,給一些賠償款,張大媽心想房子要是拆了那她以後去哪裡住啊,不知道兒子和女兒從哪聽到了這個訊息,紛紛來到張大媽的家裡要把她接過去享福,張大媽知道老二和老三都是為了賠償款來的,張大媽就想著去他們家住一段時間,看誰真的有孝心就把錢給誰,張大媽先去的兒子的家裡,二女兒每週都會去看她,兒子和兒媳像變了一個人一樣對張大媽特別的好。

    這一天賠償款下來了,他們更是說好話讓張大媽把錢分了,這個時候張大媽確說“這個錢我死的時候自然知道要給誰”,張大媽兒子聽她這麼說心想這幾年錢肯定是拿不出來,那還不如讓自己的母親去二姐家住著,這樣等母親快死的時候在接過來照顧一段時間,於是他就讓自己的母親去老二家生活,在老二的心裡她也是這麼想的,張大媽看透了他們的想法,特別的心寒,老二老三都不管她了,家裡的房子還沒了,她只好來到大女兒家生活,大女兒家雖然窮可她很孝順。

    老大也知道家裡拆遷可她不在乎母親的那些錢,張大媽來到老大家,老大像平常一樣照顧她,張大媽覺的自己以前對老大太差了,現在竟然還能照顧她,張大媽在老大家住了半年多的時間,老大從來沒有提過錢的事情,張大媽看透了她的三個孩子,於是把錢都給了老大,從此以後老大的生活越來越好,張大媽也享受到了好的生活,老二和老三特別生氣,和張大媽斷絕了關係,但張大媽卻以前高興了。父母年紀大了做兒女的養老是必須盡的義務,而對於老二老三來說遲早會遭到報應。

    雖說現在的時代和以前不同了,人們的思想越來越前衛了,封建思想已經是過去式了,生男生女也已經平等了。甚至現在還有一些家庭更偏愛女孩,不喜歡男孩的,這種趨勢不斷加深。好像生男生女並沒有那麼重要了,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封建思想還是一如既往的存在著,生男生女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現實中會有很多地方告訴你:生男生女從來就不一樣!

    一、女兒越大越貼心,兒子越大越調皮。小的時候,我們看不出男孩女孩到底有什麼區別,因為他們總是喜歡粘著媽媽和爸爸,還都很怕生。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就會發現,女孩子會很懂事,會理解父母的用意,逐漸和媽媽、爸爸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而男孩子越長大越會覺得父母的話太羅嗦,總是嘮嘮叨叨個沒完。這就是男孩和女孩性格上最本質的不同,與性別的關係很大。

    二、女兒能夠理解媽媽,兒子只會亂花錢。在現實生活中,女孩的心思本來就比男孩子要細,再給媽媽挑選禮物的時候,女兒往往能夠更能給媽媽挑選出一些實用的或者讓媽媽開心的禮物,但是男孩子一般給媽媽買的禮物都是不是實用的,價格貴不說,也不好看。雖說都是為了孝敬媽媽,以這種方式來表達。但是這樣的結果往往總是一個讓媽媽感到很暖心、幸福;一個讓媽媽無比心疼錢。

    三、女兒遲早要嫁人,兒子還能在身邊。事實就是如此,女兒早晚有出嫁的一天,以後就是別人家的兒媳,就算有想回家的心,也不能像沒結婚的時候那樣了。男孩子結婚不結婚都一樣,都不會忘記自己的家和父母。男孩子結婚父母都是笑逐顏開,女孩子的父母卻是眼淚直流,養了這麼多年的女兒就這樣跟著別人過日子了,多少心裡有點失落感。

    那問題來了,你家生的是男孩還是女孩呢?

  • 2 # 傑森白白

    曾經那個重男輕女時代已經過去了,在我們現在男女平等時代都是一樣對待,因為我們都是父母心頭肉,沒有哪個父母能願意自己子女過的不好,過的不幸福,都說女兒是爸爸小情人,小棉襖,兒子是媽媽的情人!都是前世相遇有緣人!所以我們不要去想著兒子或者女兒!

  • 3 # 魚愛流浪

    題主說的這個情況是存在的,現在的生活裡,還是有相當一部分的父母如此作為。我簡單說下我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事列舉一二:

    第一,重男輕女觀念嚴重的父母。這型別的父母由於受封建傳統觀念的餘毒太深,雖然“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對兒子女兒呈現出來的愛不一樣或者有明顯差別,傷了女兒的心,表現在生活各方面都有所不同,而且理由冠冕堂皇。他們眼裡“兒子才是傳後人”,”養兒防老“觀念至上,甚至認為”女兒都是賠錢貨”、“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表現有好吃的偷偷地留給兒子,爭執的時候讓女兒謙讓;兒子的衣服要名牌,女兒的衣服是新衣就不錯;兒子結婚媳婦要啥置辦啥,女兒是不是風風光光地嫁出去並不重要……如此等等。

    第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得不有“重男輕女“之舉措。可以說這樣的父母也許沒有重男輕女的觀念,遇到某些情形下不得不有如此之舉動。譬如我出生的年代,生活還很艱苦。父母除了養育子女,還要到生產隊掙工分。由於子女多,掙工分的少,缺吃少穿很正常,讓每個子女都上學更是難上加難。如果子女出生間隔時間不長,就需要有人照顧弟妹做出犧牲。我到現在對大妹有深深地愧疚,需要我怎麼幫助的時候我二話不說想辦法。因為我一直讀書跳出了農門,而大妹為了照顧二弟三弟不得不在小學畢業後就輟學照顧他們。此後,每當我們兄妹回憶起來的時候,大妹的眼圈都紅紅的(她幼小時的女伴成績沒她好都當了老師),老父親抽著悶煙默不作聲,我們知道,他的心裡又如何不痛?

    第三,父母無意中養育了“媽寶男“的男孩子。這樣的父母本身沒有多少重男輕女觀念,教養方式的不當讓男孩子嬌縱慣了,好吃懶做,大錢掙不來,小錢看不上(沒碰上酗酒賭博流氓成性的兒子算幸運的)。而這樣的父母還不得不按照老傳統幫兒子成個家。如果這樣的兒子立不了業,別說父母“一碗水端平“,還要女兒這樣那樣地照顧兒子的家。因為這種因素的存在,如果女兒沒有正確處理好自己的小家和孃家的關係,導致了女兒夫妻之間或婆媳之間的關係不和,落得個“伏地魔“的名聲,這是非常不可取的,女兒出嫁後要一定處理好和孃家的關係非常重要,此不贅述。

    根據題主的問題我就彙總了這麼多,不知是否合題主的意。我希望題主盡最大努力爭取更好的生活,有原則地對父母盡孝,對題主現在或未來的生活有益嗎?

  • 4 # 紫牆薇503

    重男輕女的媽媽會不喜歡女兒,那是舊社會不喜歡女兒的媽媽多,現如今社會沒有不喜歡女兒的,生的少,男孩女孩都特別喜歡,如果說不喜歡女兒的媽媽肯定是後媽。

  • 5 # 秋天的果凍

    大部分媽媽都特別喜歡女兒,只是少部分媽媽還是那種舊思想,舊觀念沒有改變,家裡有女兒,她對女兒和兒子就不一樣,家裡做什麼事情都要女兒去做,有的媽媽會說女孩子家不多幹點,以後嫁到別人家去了什麼都不會做。

    別人會說,你媽媽從小沒教育好你!才養成了一個不喜歡做事,懶惰的習慣,媽媽第一是為了女,第二是為了他自己的面子,哪有媽媽不愛自己的女兒,不是說,有的媽媽有多不喜歡女兒,可能是有的媽媽是教育女兒的方法不一樣,媽媽想的是女兒必須要能幹,所以才對女兒嚴肅了點,現在女兒在他們身邊,如果不把她教育好點。能幹點,獨立點,將來結婚在別人家去了女兒會受氣的。

  • 6 # 萱凌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我的朋友。小時候很不受媽媽的待見。家裡三個孩子,她是老大,還有弟弟和妹妹,有發生爭執,不問青紅皂白,都是她的錯;有好吃的,她都最後等別人吃完才知道…長大了,像《歡樂頌》裡的"樊勝美",媽媽總是一味向她索取,不問她幸不幸福,快不快樂…讓她一度覺得自己不是親生的。那時候總在想,這是怎樣的親子孽緣?直到有一天,朋友生了場病,她媽媽哭得像個孩子…

    想起一句話:父母和子女就像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也是剪不斷理還亂的悲喜。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很多時候因為沒有好好溝通,就成了一道過不去的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種人是金錢的奴隸,一種人是金錢的主人,還有一種人視金錢如糞土,你是那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