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100年的銀河
-
2 # 亂七八糟的無業人員
這個未來是多遠?如果是無限遠,我相信所有的科幻甚至魔幻的都有可能成為現實!當然,前面都是開玩笑,在不遠的未來(百年)我認為以下幾個方面的科幻作品科技會得以實現:衣食住行,吃喝玩樂——可變形變色超薄保暖等等功能的合為一體的衣服,可以模擬各種味道、形態的食物(更為生活化),更加生態的空中花園式住房,更加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交通方式(單人飛行系統?),更加健康的食物(對健康和長生的追求),更加簡單且密集的人機互動方式(類似於遊戲頭盔?虛擬現實技術的爆發?)。其實,現在就有一大幫的世界頂級財富集團或個人,都在做健康和長生的研究……畢竟掙了那麼多錢,總得多活幾秒……沒頭緒,不寫了,都跟我沒關係……我一個窮屌絲……
-
3 # 講科學堂
看到這個問題,筆者不禁想起了凡爾納的科幻小說。一個19世紀的人,憑藉一些科學常識和超卓的想象力寫下了數十部優秀的科幻作品。他在書中的許多預言今天都已成為現實:登月、潛水艇、坦克、直升飛機、霓虹燈等等等等。這樣的科幻作品才是真正的“科學幻想”。
圖:凡爾納夫婦,1900年
題主所提到的當今三部優秀科幻電影《我,機器人》、《終結者》和《鋼鐵俠》中的智慧機器人、終結者和鋼鐵俠戰衣能否在未來實現的問題,筆者認為,作為擬人形態的智慧機器人桑尼應該能夠在未來實現,而終結者和鋼鐵俠戰衣只能存在於科幻電影之中。
作為作戰用的人形機器人~終結者來說,它的人類形態實際上是毫無用處的,甚至是負擔。戰鬥機器人如果採用直立行走的方式,大大增加了系統的複雜性,從而降低了可靠性。這對武器來說是致命的。而且,對於人形機器人來說,根本負載不了多少武器裝備。
對於戰鬥機器人來說,除了具備智慧機器人應該有的智慧外,低矮的外形、簡單的結構以及負載量才是最重要的。目前軍隊使用的一些戰鬥“機器人”無一例外的選擇了小型坦克的形狀。
圖:俄羅斯的戰鬥機器人
圖:韓國的戰鬥機器人
圖:中國特警使用的戰鬥機器人
圖:伊朗的戰鬥機器人
對於家用的智慧機器人來說,做成人類的外形反而能夠更有效的利用現有的依據人類使用習慣製造的一些設施、裝置來為家庭服務,不必另外根據機器人的特點重新設計這些家用設施、裝置。所以,家用機器人一定會設計成類人機器人。
圖:我,機器人中的機器人桑尼
圖:一些已研製出來的原始的家用機器人,但比起桑尼來說,還差得太遠
至於鋼鐵俠的戰衣,這東西完全是為了耍帥想象出來的,根本不具備使用價值。就鋼鐵俠的動力裝置~微型核聚變反應堆來說,1000年都別想弄出來。
-
4 # 科學探索菌
科幻電影中哪些技術或者裝備能夠在未來變為實現,這個真的很難講!那就先讓我們來簡單瞭解一下科幻小說及科幻電影的發展簡史。
●科幻小說
歷史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科幻小說是由英國作家雪萊於1818年創作的長篇小說《弗蘭肯斯坦》。此後則有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的凡爾納,他的代表三部曲是《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裡》《神秘島》。
●科幻電影
時間到了20世紀下半葉,由於計算機技術的發展,美國好萊塢製作了許多經典的科幻大片。比較經典的科幻電影有《終結者系列》《星球大戰系列》《回到未來三部曲》《異形系列》《星際迷航系列》《駭客帝國三部曲》《黑衣人系列》《生化危機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2001太空漫遊》《獨立日》《異次元駭客》《銀翼殺手》《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阿凡達》《火星救援》《普羅米修斯》等。
提到科幻電影,漫威系與DC系是繞不過去的,這兩家的電影宇宙雖然很龐大,但是由於部分影片中充滿了神話及玄幻內容,因此需要排除在外。他們兩家比較偏向硬科幻的系列代表作主要有《鋼鐵俠》《蜘蛛俠》《X戰警》《蝙蝠俠》《蟻人》《超人》《美國隊長》。
科幻影史上比較知名的科幻電影有庫布里克、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喬治·盧卡斯、諾蘭、沃卓斯基兄弟等人。
在科幻電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影當屬1968年庫布里克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而美國宇航員在1969年才登上月球。毫無疑問,我國在科幻電影史上的奠基之作則是《流浪地球》。
盤點科幻電影中的那些先進科技。其實部分高科技已經在現實世界中有應用了,有些則純粹屬於科學幻想,能否實現還是個問號。科幻電影中出現最多的關鍵詞及高科技主要有:人類、地球、未來、外星人、災難、宇宙飛船、時間旅行、空間跳躍、基因突變、超能力、人工智慧、機器人、先進的武器、先進的能源技術、先進的醫療技術、奈米技術、新材料等。
不管是機器人叛變,還是外星人入侵,又或者是天災人禍,每一次都是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索。穿越時空、基因變異獲得超能力、宇宙旅行等目前來看都是不切實際的。我主要從生命科學、太空技術、能源技術、人工智慧四個方面簡單介紹一下。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最終改變的是人類自身,甚至充當上帝的角色。
醫療技術的進步本質上還是生命科學的進步帶動的。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基因重組技術,相信大家都已經聽說過了,這都得益於分子生物學的進步。未來隨著對生命的終極探索,利用奈米技術,我們將能夠從分子或者細胞級別來治療我們的疾病。未來的人類也許將不再衰老,幾乎不會生病,甚至能將人類的壽命延長很多倍。在21世紀下半葉,我們也許就能體驗到這種技術帶來的便捷。
透過改變我們的基因,真的能夠獲得超能力嗎?我看,還是洗洗睡吧。雖然不能獲得超能力,但至少可以增強人類的體質,使人類在生理結構上變得更加的完美無缺,未來也許會出現“太空人”。
●太空技術
宇宙那麼大,先進的太空技術是人類文明高度發達的標誌。
恐龍曾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之久,不過最終還是滅絕了。為了人類文明的長盛不衰,我們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必須要走出去,星際移民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必經之路。
目前不管是火箭、太空梭、宇宙飛船,都還利用的是化學燃料進行推進,這是由“航天先驅”齊奧爾科夫斯基提出來的。要想實現星際移民,首先就必須要擁有強大的運載推進技術。未來最具潛力的,還是用核聚變技術進行推進。反物質推進技術還屬於科幻。
在廣袤無垠的宇宙中,速度是實力的象徵。星際航行中最重要的裝置就是飛行器,如果不能突破光障,我們將會被永遠困在銀河系中,甚至連逃離太陽系都很困難。
宇宙中可供人類利用的資源稀缺,生存環境惡劣,要想長治久安,就必須要擁有先進的資源開採技術。必要的話,還需要把整個生態系統也一併複製去,這樣生活才能更美好。星際移民的過程中,機器人是很好的幫手。估計在本世紀,人類就能夠少量移民火星。
●能源技術
不同階段的文明,對能源的控制能力不同。
人類目前對能源的利用也就處於初級階段,目前還大量依靠化石能源。而風能、水能、潮汐能、波浪能、核能等,最終還是轉化為了電能。核聚變技術在本世紀就要實現了,未來如果能將核聚變反應堆小型化,這將會對人類文明產生極大的推動。
太陽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堆,未來人類也許能夠將太陽能的利用率提高到目前無法想象的地步,建造起類似戴森球一樣的裝置。要知道,宇宙中恆星的數量非常多,簡直就是免費的能源寶庫。
至於利用反物質能或者真空能,甚至其他人類還不知道的能源,目前看來,這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也許要在好幾個世紀之後才能實現。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事關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最突出的好處就是人類將不再從事體力勞動。
人工智慧是目前最前沿的技術,它包括一系列的先進科技,超級計算機及機器人等都是它的分支領域,其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自動化及智慧化。人工智慧需要處理海量的資料,用來輔助人類,人工智慧甚至能夠反過來推進人類的科學發展。
我們目前接觸到的人工智慧技術主要有語音識別、影象識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證明、分析決策、推理判斷等方面,自動駕駛也快實現了,不過這都屬於弱人工智慧。
我們的終極目的還是要製造像人類一樣的機器人,用來代替我們幹活,許多人也因此擔心會被機器人搶掉飯碗。其實根本不必擔心這個,機器人是為人類服務的,而不是代替人類,隨著經濟的高度發達,每個人還需要為生存而擔憂嗎?社會分配製度必然會發生大變革。
真正應該擔心的,而是電影中所預示的機器人叛變。機器人擁有自主意識後,真的會反叛人類嗎?甚至消滅人類?這種可能性極大。雖然我們應該對此保持樂觀,但還是需要提前制定預防措施。
●其它
奈米技術、量子技術、微電子技術在以往的人類認知中,都是難以想象的。不管是鋼鐵俠的戰甲,還是終結者中的液態金屬機器人,在以往看來,這些都是實現不了的,不過萬一實現了呢?我們很難以目前的認知水平來斷然的判斷未來的科技發展。凡是不違反科學規律的東西,都是有可能實現的,即使機率很小,也不能否定。
總結科幻電影,特別是那種硬科幻,本質上還是基於客觀現實而展開想象的,是對現有技術及理論應用的合理推測,對人類有很大的啟示和參考意義。
古人曾嚮往能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能像魚兒一樣在海里遨遊,還有嫦娥奔月這種美麗的傳說。如今,那些遙不可及的夢想全都變為了現實。不得不說,想象力就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巨大動力之一。
回覆列表
這些裝備都有可能實現,而且正在走向實現的路上!
在與《我,機器人》相關的裝備或技術方面,以波士頓動力公司為代表的公司製造的機器人已經越來越接近了。比如說,該公司的Atlas人形機器人,非常擅長保持平衡,能夠在大多數NFL前景中駕馭崎嶇的地形並進行後空翻,被選為“最有可能取代人類的機器人”。
至於鋼鐵俠的戰衣,現實中研究已經有十多年,早有一些原型出現,甚至一些業餘的愛好者也有推出,當然,更多的在保密中,畢竟這個裝備是用於軍事更多一些。
科幻之所謂稱為科幻,是要有一定的科學基礎,所以科幻裡的技術和準備大都能夠實現。別急!